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寺中学2013届高三5月押题语文试题一、(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成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a瞠(chng)目结舌 辙(zh)乱旗靡 深恶(w)痛绝 殒(yn)身不恤b仗义直(zh)言 断壁颓垣(yun) 义愤填膺(yng) 挺(tng)而走险c如火如荼(t) 惴惴(zhu)不安 烜(xun)赫一时 生死攸(yu)关d神采弈弈(y) 垂涎(yn)三尺 莘莘(shn)学子 卷帙(zh)浩繁答案:a(b.仗义执言,铤而走险;c.烜xun赫一时;d.神采奕奕、垂涎xin三尺)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a灾难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养分,我们需要了解过去,接续曾有的精神力量。幸而有这样一批作品,将灾难直陈于我们面前,让我们感同身受历史曾有的体温与疼痛。b我们正不遗余力地建设和谐社会。但何为“和谐”,人们的认识并不一致。在我看来,只有人心向背的和谐,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和谐。c戊戌变法后,梁启超发表了大量作品,成为中国学术界的执牛耳者,他对20世纪中国历史学的发展起到了奠基作用。d在滕王阁宴会上,王勃极目远眺,晚霞尽染,鸿雁惊鸣,江河日下,诗意油然而生。他当众挥笔而书,滕王阁序喷薄而出。答案:c(执牛耳者:指在某一方面居领导地位的人。a.“感同身受”后不能带宾语。b. “人心向背”包含“向”“背”两面,此处应用“人心所向”或“同心同德”; d. 江河日下:日,一天天;下,低处。江河的水一天天地向下流。比喻情况一天天地坏下去。)3.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五四青年节前,国家主席习近平给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2009级本科团支部全体同学回信,肯定他们 立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勉励当代青年珍惜韶华、奋发有为,勇做走在时代前面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 b尽管许多梦想没有实现,但我曾真诚地向往过,为此努力过,付出过心血,自己对这样的经历来说,始终是宝贵的。c美国研究人员最近报告说:电击以醋和废水为养分的细菌,可以制造出清洁的氢燃料能够替代汽油给车辆提供动力。d日本政府一方面强调中日关系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又加快“修宪”步伐,不断挑起中日钓鱼岛争端,其“和平诚意”无疑会让人怀疑。答案:d(a. 成分残缺,应在“而奋斗”后加上“的理想(追求)”。b. 主客颠倒,不合逻辑,改为“这样的经历对自己来说,始终是宝贵的”。c. 句式杂糅,应为“可以制造出清洁的氢燃料,而氢燃料能够替代汽油给车辆提供动力。”)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文艺批评不但要积极开展文艺争鸣,而且要在这种文艺争鸣中充分认识对方的推进作用, 。 。 。 。 ,那么,文艺评奖就是在这种基础上力求推出优秀的文艺作品。中国当代不少文艺评奖就存在这种轻视诤言的倾向但是,中国当代文艺批评界却存在一种轻视诤言的倾向如果说文艺批评不但要在众多的文艺作品中甄别出高下本来,文艺评奖作为文艺批评的形式之一,是以文艺批评为基础的尊重对方,努力吸取对方的合理部分,超越自身的局限,达到更高的境界a b c d答案:c(首先通过尾句“那么”,判断出最后位置应为句“如果”,然后可通过句中的“这种”确定两句顺序应为,且应排列在一起,由此可知应选c。)二、(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列文段,完成57题。(9分) “道心”还是“中国心” 中国文化走向世界有两种可能的方式,一种是普遍主义或“文明”的方式走向世界;另一种可能的方式是作为中国所特有的“文化”走向世界,也就是所谓的“特殊主义的”或者是“文化民族主义的”思路。17世纪的莱布尼兹,是普遍主义的代表人物。而18世纪的赫尔德则是特殊主义的或者文化民族主义的代表人物。这两个人都认为中国文明是有价值的,但他们的理由却是截然相反的。莱布尼兹是一个自然神论者,自然神论的中心概念是“普世的自然的理性”,它是文明与道德的基础。也就是说,世界上所有的人都是有理性的,中国人也不例外。在莱布尼兹看来,中国文明有价值是因为它是普世的自然理性的一种表现,尽管不是一个完美的表现,但也是一个表现。这是他认为中国文明有价值的理由。赫尔德的理由就与莱布尼兹非常不一样,他被认为是民族文化主义的创始人,也就是“特殊主义”的创始人。赫尔德是浪漫主义最早的先驱思想家,浪漫主义一个很重要的概念是天才的概念,当然他也受到康德第三批判里天才概念的影响,他是康德的学生。在赫尔德看来,中国文化是由一些中国的天才发明出来的精英文化,他们的学说代表中国文化的独特的本质。在他看来,中国文化是有价值的是因为它是“中国”文化,是因为它和其它国家中的天才所发明的其它文化不一样。这里的重点是“中国”二字。中国文化是有价值的,是因为它是“中国”文化。其价值来自它的特殊性。我们与古代的先哲们有一个巨大的差异,那就是他们把自己的学说看作是普世的“真理”,普世的“文明”。而今天的我们往往把中国文化看作是中国所特有的东西,是世界上许多“文化”中的一种“文化”。施特劳斯有一个很著名的说法,他说我们必须以古代先哲理解他们自己的方式来理解他们。他这话是什么意思呢?他是说如果古希腊的哲学家对他们的学说的自我理解是“普遍真理”的话,我们今天就应当采纳他们的这一自我理解。我们不应当说他们的学说不过是一种文化,叫做“古希腊文化”。我觉得这也适用于我们古代中国的先哲。他们认为自己的学说所弘扬的是“华夏文明”,是“普世的道”,他们把自己的学说看作是“道心”的表现,而且这个道心是普遍的,是任何“人”都有的心。也就是说,如果他们来到这里参与这场讨论,大概不会问“何为中国心”,而是“何为道心”。我认为,或许我们不应该过分地强调民族文化主义的这种走向世界的方式。我们从19世纪以来一直走的就是这一个思路。我们必须意识到,这不过是一个特殊的历史阶段发明出来的一套关于自我认同的思路。它既不是“唯一的”,也不是“亘古不变的”。当然,我也不相信我们可以回到古代,回到古代贤哲的极端的普世主义的思路。或许我所想象的这个立场是一种第三条道路。它既不是极端的独特主义,也不是极端的普世主义,我对此其实并没有答案,我只是想提出这个问题:是不是可以有这样一个第三种走向世界的方式?这样来讨论中国文明如何走向世界,会不会是未来的一种新的走向? (选自光明日报2012年03月19日15版)5下列对“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方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普遍主义的代表莱布尼兹认为中国文明是普世的自然理性的一种表现,可以以“文明”的方式走向世界。b赫尔德认为中国文化是由一些中国的天才发明出来的精英文化,可以以中国所特有的“文化”走向世界。c古代中国的先哲认为自己的学说所弘扬的是“华夏文明”,是“普世的道”,可以以“道心”走向世界。d作者认为,中国文化的方式走向世界,只不过是一个特殊的历史阶段的思路,但不是唯一的、永恒的。答案:c(此题考查对文章信息要点的筛选。c项理解错误,古代中国的先哲认为自己的学说所弘扬的是“华夏文明”,是“普世的道”,但没有说“可以以道心走向世界”)6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莱布尼兹和赫尔德分别从“普世的自然的理性”和“中国文化的独特的本质”角度来看待中国文明的价值。b莱布尼兹认为,文明与道德的基础是“普世的自然的理性”,因而,世界上的所有人包括中国人都具有理性。c赫尔德因受康德哲学思想影响,认为一个国家的文化与这个国家的天才的发明有着密切的关系,具有独特性。d今天的我们往往把中国文化看作是世界上许多“文化”史的一种“文化”,其实与赫尔德的观点有相似性。答案:b(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b项强加因果。莱布尼兹认为,文明与道德的基础是“普世的自然的理性”固然不错,但不能因此推出“世界上的所有人包括中国人都具有理性”。)7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在对待中国文化的价值方面,我们与古代的先哲有很大的不同,先哲们把它看作是普世的“真理”,普世的“文明”。b施特劳斯的著名说法也适合我们对中国先哲的理解,即我们必须以古代先哲理解他们自己的方式来理解他们。c如果从中国古代的先哲观点来看,“道心”是任何人都有的,是普遍存在的,“华夏文明”是“普世道”。d在作者看来,中国文化走向世界除采用“普遍主义”和“特殊主义”的两种可能的方式外,还可能有第三条路。答案:a(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对作者观点态度的把握。a项理解错误,属偷换概念。被先哲们看作是普世的“真理”、普世的“文明”的是“他们自己的学说”而不是“中国文化的价值”。)三、(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王洙,字原叔,应天宋城人。少聪悟博学,记问过人。初举进士,与郭稹同保。人有告稹冒祖母禫,主司欲脱洙连坐之法,召谓曰:“不保,可易也。”洙曰:“保之,不愿易。”遂与稹俱罢。再举,中甲科,补舒城县尉。后调富川县主簿。晏殊留守南京,厚遇之,荐为府学教授。召为国子监说书,改直讲。校史记、汉书,擢史馆检讨、同知太常礼院,为天章阁侍讲。专读宝训、要言于迩英阁。累迁太常博士、同管勾国子监,预修崇文总目成,迁尚书工部员外郎。修国朝会要,加直龙图阁、权同判太常寺。会贝卒叛,州郡皆恟恟,襄佐史请罢教阅士,不听。又请毋给真兵,洙曰:“此正使人不安也。”命给库兵,教阅如常日,人无敢哗者。 徙徐州。时京东饥,朝廷议塞商胡,赋楗薪,输半而罢塞。洙命更其余为谷粟,诱愿输者以餔流民,因募其壮者为兵,得千余人,盗贼衰息。有司上其最,为京东第一,徙亳州。复为天章阁侍讲、史馆检讨。 尝使契丹,至靴淀。契丹令刘六符来伴宴,且言耶律防善画,向持礼南朝,写圣容以归,欲持至馆中。洙曰:“此非瞻拜之地也。”六符言恐未得其真,欲遣防再往传绘,洙力拒之。 尝言天下田税不均,请用郭谘、孙琳千步开方法,颁州县以均其税。是岁,京东、河北秋大稔。洙言:“近年边籴,增虚价数倍,虽复稍延日月之期,而终偿以实钱及山泽之物,以致三司财用之蹙。请借内藏库禁钱,乘时和籴京东、河北之粟,以供边食,可以坐纾便籴之急。”又言:“近时选谏官、御史,凡执政之臣尝所荐者,皆不与选。且士之饬身励行,稍为大臣所知,反置而不用,甚可惜也。”及卒赐谥曰文,御史吴中复言官不应得谥,乃止。(选自宋史第294卷,王洙传)注释:禫:古代除去孝服时举行的祭祀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主司欲脱洙连坐之法 坐:定罪b晏殊留守南京,厚遇之 遇:奖赏 c诱愿输者以餔流民 餔:通“哺”,以食饲人d稍为大臣所知,反置而不用 知:赏识答案:b(遇:对待。)9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表明王洙“安国保民”的一项是(3分) 保之,不愿易 命给库兵,教阅如常日 诱愿服输者以餔流民 有司上其最,为京东第一 此非瞻拜之地也 请用郭谘、孙琳千步开方法 b. c. d. 答案:c(表明王洙的重义;是官吏将他的政绩上报;表现的是王洙外交上的才能与对皇帝的尊敬。)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王洙有聪明才智,学识过人。他少年时就在学业上有过人表现,第一次有资格参加科举考试就中了进士,后 来还修撰了国朝会要。b王洙有治军才能,善于处置紧急情况。在率军平定贝州士兵叛乱时,他连接两次抵制襄州左使的不合理建议,使治下平安度过危机。c王洙有外交才能,能够坚持原则。出使契丹时,王洙拒绝了契丹方面提出的种种不合理要求,坚持原则的同时也维护了皇帝的尊严。d王洙关心百姓,善于解除百姓疾苦。他善于将因政策变化而导致的不利局面变成机遇,也敢于打破常规来为边远地区的百姓谋利益。答案:b(王洙并没有率兵平定贝州士兵叛乱。)第ii卷(23分)(注意: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11. 把第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向持礼南朝,写圣容以归,欲持至馆中。(5分)译文: 答案:(耶律防)从前到宋访问时,曾画了皇帝的画像带回来,要拿着这画到王洙馆舍中来。(补出主语“耶律防”、“向”、“写”、“持”、句意各1分)(2)近时选谏官、御史,凡执政之臣尝所荐者,皆不与选。(5分)译文: 答案:近一时期选任谏官、御史,凡是被执政大臣曾经推荐过的,都不能选。(“近时”、“尝”、“所”、“与”、句意各1分)【参考译文】 王洙,字原叔,应天府宋城人。少年时聪明博学,学问记忆超过常人。初次考进士时,与郭稹同为一人保荐。有人控告郭稹谎称已为祖母服完丧,负责保荐的人想将王洙从连坐罪中解脱出来,召见王洙对他说:“我不再保荐你了,你可以换一个保荐人。”王洙说:“你仍保荐我,我不愿换人。”结果与郭稹都被取消参试资格。后再次参加考试,考取进士甲科,补任舒城县尉。后调任富川县主簿。晏殊留守南京时,对王洙非常礼遇,推荐他做府学教授。后被召到京城任国子监说书,不久改任国子监直讲。校订史记、汉书,升任史馆检讨、同知太常礼院,后任天章阁侍讲,专门在迩英阁阅读皇帝的宝训、要言。积功升任太常博士、同管勾国子监,参加崇文总目修撰,书成后升尚书工部员外郎。修撰国朝会要,加级任直龙图阁、权同判太常寺。 这时正好贝州士兵叛乱,各州郡也都骚乱不安,襄州佐史请求停止训练检阅士兵,王洙不听。他又请求不给真兵,王洙说:“这样反而会使人不安。”于是下令发派守府库的士兵,照常训练检阅,人们便再没有敢哗乱的了。调任徐州知州。当时京东饥荒,而朝廷讨论决定禁止经商的胡人,并收柴草充税,但仅送了一半柴草作税时,朝廷又取消禁令。王洙下令将剩余一半用谷粟来交纳,引导愿意输送粮食的人来哺养流民,并招募身体强壮的流民当兵,得到一千多人,盗贼也因此衰败平息。官吏上报他的最佳政绩,被认为是京东第一名,调任亳州知州。后又做天章阁侍讲、史馆检讨。曾出使契丹,到达革华淀。契丹命刘六符来备宴,且说耶律防善长绘画,从前到宋朝访问时,曾画了皇帝的圣像带回来,要拿着这画到王洙所住馆中来。王洙说:“这里不是瞻仰拜见皇上圣像的地方。”刘六符又说他怕这张画像没有画出皇帝的真貌,要派遣耶律防再次前往宋朝为皇帝画一张带回,王洙极力拒绝他。王洙曾说全国田税不均衡,请朝廷用郭谘、孙琳提出的千步开方法,颁布各州县来平均田税。这一年,京东河北一带秋谷大丰收。王洙上奏说:“近来边区籴进粮食,增报虚价数倍,虽后来又稍微延缓交送粮食的日期,但最终还是用实钱以及山川湖泽物产来偿还,因而导致政府财用紧蹙。请求借用内藏库的禁用钱,趁现在这个好时候以平价买进京东、河北地区的粟,用来供给边区,就可以轻易地缓解方便边境的籴买粮食之急。”又说:“近一时期选任谏官、御史,凡是被执政大臣曾推荐过的,都不能入选。而那些能够磨砺自己行为、加强修养的读书士子,稍被大臣赏识,也反被闲置不任用,很可惜。”到去世,被赐谥号叫“文”,御史吴中复说王洙的官级不应得谥号,于是停止。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己亥岁 曹松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注:按“己亥”为广明前一年即乾符六年的干支,诗大约是在广明元年追忆去年时事而作。“己亥岁”点明了诗中所写的是活生生的社会现实。樵苏,打柴为“樵”,割草为“苏”。(1)第二句中“乐”字用得好,请简要分析。(4分)答: 答案:樵苏生计本来艰辛,无乐可言。然而,在流离失所、挣扎于生死线上的“生民”心目中,能平平安安打柴割草以度日,也就快乐了。只可惜这种樵苏之乐,今亦不可复得。(2分)用“乐”字反衬“生民”不堪悲苦,耐人寻味。(2分)(2)“一将功成万骨枯”,词约而义丰,请结合全诗,赏析这个句子。(4分)答: 答案: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封将封侯是用士卒牺牲的高昂代价换来的,揭示了封建社会历史的本质,具有很强的典型性。(2分)运用了强烈对比手法:“一”与“万”“荣”与“枯”的对照,令人触目惊心。(2分)13.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两题任选一题作答。如果两题都答,则按第一题计分)(5分)(1)风急天高猿啸哀,_。 _ ,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_。(李白蜀道难)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_,_。白居易琵琶行(2)肴核既尽,_。_,不知东方之既白。(苏轼赤壁赋)_,依依墟里烟。(陶渊明归园田居) _,内无应门五尺之僮。_,形影相吊。(李密陈情表) 答案:(1)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同是天涯沦落人 相逢何必曾相识。(2)杯盘狼藉 相与枕藉乎舟中 暧暧远人村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茕茕孑立五、阅读下列文段,完成1417题。(22分)草木生命李天斌 在乡村,草木遍布每一个角落,像流水,从山野沟壑间一路蔓延,一直流淌到房前屋后。往往是,一抬头,一低头,你就看见了那抹嫩绿,和着风与泥土的味道,与各色野花的芬芳,在你心间弥漫;还有音乐般起伏的鸟声、虫鸣声,以及飞翔的蝴蝶与蜻蜓,它们在阳光下铺展开来,那流水,就多了几分韵致,就成了一幅画,一首诗很多人终其一生,也走不出这份明净的诱惑。 离开村子多年,我念念不忘的,就是乡村的草木。我曾经有二十余年,在这草木间行走。很小的时侯,父亲就给我准备了一副草木行头竹子做成篾帽,棕叶织成蓑衣。那时候,这样的雨具是必不可少的,一副蓑衣与篾帽,是乡村的暗语和标志。听爷爷说,不单是活人需要它们,就连死去的先祖们,也离不开。我也目睹每年的清明,爷爷都要虔诚地到先祖们坟头挂上白纸,说白纸就是阴间的蓑衣篾帽,有了它们,亡魂就不会被雨淋湿。爷爷去世后,留下的就仅是这样一副雨具,一份执着的精神认知及乡村生命的朴素底色,让我永久怀想。 到我七八岁,就索性与草木为伍了。每天,我都要割草打柴。为此,我几乎走遍了每一寸山野,即使隐秘的山路和洞穴,闭上眼也能摸到,也认下了很多草木。当我俯下身去,一手摸到它们,另一手挥动镰刀将其割下,似乎就看到有温情泛上来柔润遍布身体的叶脉,阳光般的手指抚摸内心;有时,扒开草丛,我还会看到某把生锈的镰刀,甚至是某只面目不堪的胶鞋,于是就会怔上一阵,就会莫名地想,它们究竟是谁留下的呢?从这里走过去的,都有哪些人?一块草地,早对我暗示了什么?只是,在时间背后,一块草地上的生命秘密,早已遗失在风中。在乡村,草木们的生命是顽强的。沙粒之上,岩罅之间,都可以生长。通常是,某堵悬崖峭壁上,粒土不存,但一株草木或一簇草木,却在那里屹立,根须裸露、盘根错节山风浩荡、四季更迭中,容颜不改,心向苍穹,一份坚韧与不屈让人动容。 众多的草木,则深扎于泥土,风吹不掉,霜打不去。记得那时候,秋天到来时,父亲还要带我爬到坡地上,割尽草木,再放上一把火。我曾疑惑地问父亲:“烧了它们不就死了吗?”父亲说:“明年一开春,它们就发了,甚至长得更好。”父亲所言不虚,第二年,几阵春风后,我果然又看见了茂密的草木。后来读到白居易吟草的诗,就有些愤愤不平,其实这些诗句,早被父亲他们写在草木上了。 不过,不知为何,在我听到的比喻中,更多说的是草木的脆弱和不堪。 往往是,在乡村,一旦有人夭亡,就会有人想起草木生命的易碎,就有人会说:“人这棵草呵,咋就经不住风吹雨打呢?”一声叹息里,生命的另一种情态显露无余。 村里的很多人,他们来到了尘世上,最后离开尘世,自始至终,除村人外,没有谁知道他们。他们就像一棵草,随意地生、随意地死,生死的过程,连风也忽略了;往往是,风有一天从往年的路上经过,才发觉这个人没了。譬如就我而言,每次回村去,都会看见一些新起的坟茔,没有立碑,不见死者名讳,觉得无限陌生,一问之下,才知村里很多熟悉的人已然故去。惊奇之下,忍不住就有莫名的忧伤,如水泛滥。 我也终于相信,关于一株草木,它是意蕴丰富、情态各异的。在乡村,一株草木上的生命,其实就是百态人生,坚韧与顽强,脆弱与不堪,幸与不幸,所有的场景,均在那里呈现或可说,一株草木,即是乡村生命的全部世界了? (选自散文百家2011年第11期)14全文围绕着“草木生命”来写,请梳理作者的思路。(6分) 答案:文章紧扣标题(或者以草木生命为线索),(1分)先从遍布乡村的草木写起,(1分)回忆了小时候父亲给我的草木行头以及我以草木为伍的经历,(1分)接着写出了乡村草木生命所具有的顽强与坚韧、脆弱与不堪等特点,逐层递进,(1分)最后以“一株草木,即是乡村生命的全部世界”的感悟收尾,卒章显志,(1分)表达了作者对草木的尊重和对生命的严肃思考。(1分)15联系全文,解释文中划线句子。(4分)(1)柔润遍布身体的叶脉,阳光般的手指抚摸内心。(2分) 答案:这句话运用拟人(或比喻,或通感)手法,(答出其中任一手法即给1分)形象生动写出了草木带给人的温情的抚慰,以及人与草木的亲近关系。(1分)(2)一声叹息里,生命的另一种情态显露无余。(2分) 答案:人们在面对早夭这种人类生命和草木生命中常见的状态时发出的感慨,表达人们对生命其中一种情态脆弱与不堪、窘迫与无奈的痛苦而清醒的认识。16请结合全文内容分析,作者为什么会对乡村的草木念念不忘?(6分) 答案:(1)作者七八岁以后与草木为伍,对草木亲切;(2)作者来自乡村,而草木行头几乎是乡村的标志;(3)村里的很多熟人像草木一样死去,牵动了作者的感情;(4)作者认为一株草木,就是乡村生命的全部世界。(每点2分,任选3点即可得满分)17文中一会儿说草木生命“顽强”,一会儿又说草木“脆弱和不堪”“卑微和无语”,这样写是否矛盾?请你联系全文谈谈你对此的理解。(6分) 答案:不矛盾。(1分)(1)“脆弱和不堪”“卑微和无语”的确是草木的普遍生存状态,这是草木与生俱来的生命特质。(1分)(2)但是,就是这样卑微和脆弱的草木,却又是顽强的。一方面,草木即使身处绝境也依然坚韧生存;一方面,草木生命哪怕结束后还能够在合适的条件下获得重生。(2分)(3)所以,无论脆弱或顽强,都是草木的本色,而作者认为人的生存状态与草木一样,草木生命就是人生百态的缩影,表达的是作者对草木的尊重和对生命的严肃思考。(2分)六、(15分)(注意: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18请将下列几个短句整合成一个单句,解释“比较文学”。(4分)比较文学兴起于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是文艺学的一个分支。它研究两种或两种以上民族文学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还研究文学与其他艺术门类、其他意识形态的相互关系。它包括影响研究、平行研究和跨学科研究。 答案:比较文学是兴起于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的对两种或两种以上民族文学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以及文学与其他艺术门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版特色农家乐经营权转让合同下载
- 2025版特种设备检测委托合同范本
- 2025版社区邻里共建健身活动协议书
- 2025年船舶份额买卖及船舶进出口代理服务合同
- 2025版工厂用工劳动合同加班费计算规范
- 2025年版危险货物运输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及环境保护合同范本
- 2025年度男女朋友恋爱期间财产共有管理及分手补偿协议书
- 2025年度城市绿化工程单项劳务分包合同模板
- 2025版环保设备融资租赁执行合同
- 2025版房地产开发项目融资借款合同范本
- 潘毅中医基础理论教学课件
- 残疾预防日班会课件
- GB/T 45760-2025精细陶瓷粉体堆积密度测定松装密度
- 2025年航空发电机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
- 【课件】集合的概念+课件-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数学人教A版(2019)必修第一册
- 亲子互动策略分析-洞察阐释
- 食堂安全培训课件
- 坏死性筋膜炎护理疑难病例讨论
- 医疗机构依法执业自查
- 2025年福建省中考语文试卷真题(含标准答案及解析)
- 专项复习:相似三角形折叠问题(分层练习)(综合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