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3。朱德的扁担【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里的8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感悟革命领袖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高贵品质。【教学重、难点】1、掌握本课生字新词,自主积累词语。2、理解朱德同志为什么在扁担上写“朱德记”三个字。【教学准备】教学课件【课时安排】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六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教学训练点】1熟练朗读课文。2“冈、必、守”的笔顺。【教学过程】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1、(1)出示扁担图,谁知道这是什么?教读:扁担的“担”是轻声你见过扁担吗?扁担是干什么用的?(2仔细看这根扁担,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扁担上写着“朱德记”三个字。(3)“记”就是记号、标记,现在你知道这根扁担的主人是谁吗?师介绍:对了,就是“朱德”(出示朱德像)朱德爷爷与毛主席、周总理一样,是我们老一辈的革命家。他当过红军军长,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总司令,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深受人民的爱戴。(4)听了老师的介绍,你的脑海中出现了什么疑问呢?(5)朱德爷爷干嘛要在扁担上写上“朱德记”三个字呢?朱德爷爷是一位总司令,他还要扁担干什么呢?小朋友真会提问题,就让我们来读课文,从文中来找一找答案吧。二、初读课文1、听老师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2、自由读课文; 要求:读准生字词,读通课文。遇到不理解的地方用“?”标出。3、检查自学情况:(1)指名读词,根据学情,指名同学做“小老师”领读几个重点词:井冈山根据地、粉碎、储备、同志、山高路陡、斗笠、翻山越岭、劝(2)四人小组轮读课文,同学间互相正音。(3)通过朗读,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4)、生交流自己读懂的;A、我知道因为井冈山上生产的粮食不多,所以朱德同志也跟战士们一起去挑粮;板书:挑B、我了解到战士们怕朱德累坏了,就把他的那根扁担藏了起来板书:藏C、我知道了朱德同志连夜又赶做了一根扁担,并写上了“朱德记”板书:做(5)、小朋友们真能干,通过自己读书就能获得这么多的知识!你觉得课文哪一段写的最有意思、读下来让你脑中的问题最多?(引导学生质疑)(6)、指名读第3段,其余人边听边想:读了这段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生可能会质疑;A:大家为什么要把朱德的扁担给藏起来呢?B:朱德同志为什么连夜又赶做了一根扁担?C:朱德同志为什么要在自己的扁担上写上“朱德记 ”三个字?三、指导写字,十分钟练习。(出示生字:朱、志、必、冈、守、攻、)小朋友课文学得很认真,相信课文中的这些生字一定也难不倒大家,快大声认一认吧! 看准田字格中的这三个字“攻 守 记”,注意攻和记字都是左窄右宽,左右靠拢,攻字反文旁横和撇不要连,记字右面的竖弯钩不出头。(边说边用红笔钩出关键笔画)守字上下结构上宽下窄,下面的寸字横在横中线上。打开习字册,描两个写两个。师:再来看这个“朱”字,一竖落在竖中线,撇捺舒展才好看。最后我们还要来学习一个生字(出示带田字格的“志”,指名读)你是怎么记住这个字的?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生1:上面是个“士”,下面是个“心”。生2:上面 “士”字,第二横短。师:你观察得真仔细。(教师范写,“士”字第二横用红笔写。)这个字真有趣,红军战士心连心,大家互相称同志。所以上面是个“士”字。你会给这个字组词吗?生1:同志生2:斗志师:我们比赛的时候要有斗志,争取拿生:第一名生3:志气师:我们小孩儿要有志气。生4:志向师:是的。我们从小要有远大的志向。(出示词语:同志 志向 志气 立志,学生齐读) 师:下面请小朋友们在习字册上把这节课学的5个生字描红1个,临写1个。(学生书写,教师提醒和纠正写字姿势。)(老师选出学生作业指名评价,教师再进行补充和修正。)四、总结课堂,布置作业师:这节课,我们一起初读了朱德的扁担,知道了朱德总司令为了粉碎敌人的围攻,坚守井冈山根据地,和红军战士一起挑粮的故事。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品读课文。课后请大家给生字找朋友,和同学比赛,看谁知道得多。五、出示作业:1.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给生字找朋友,和同学比赛,看谁知道得多。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了解朱德同志和红军战士一起挑粮的生动事迹,体会革命领袖以身作则,与群众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培养热爱革命领袖的思想感情。【教学训练点】说话训练:烈日当空时,红军战士们 ;下雨天,红军战士们走在山路上,有时 ;弯弯曲曲的山路上,荆棘遍布,一不小心,红军战士们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学会了文中的生字和新词,下面请几个同学来读一读。出示词语:同志 坚守 井冈山 粉碎 敌人 围攻必须 生产 一块儿 山高路陡 翻山越岭扁担 一担粮食(指名读、齐读)2、选择其中的一个词语并联系课文内容说一句话。(理解“坚守”:坚决守卫,不离开。坚守什么地方?)二、细读课文1、过渡:这篇课文的课题是:朱德的扁担,齐读课题。(1)朱德军长用这根扁担干什么用?为什么坚持要和大家一起挑粮,为什么要在扁担上作记号?咱们就必须要来仔细读一读课文的1、2自然段A.自由读第一段,看看读了这一段,明白了什么?(2)根据生的回答,随机讲解“会师”(并随及简介背景);井冈山在我国江西省,周围500多里都是高山,地势险要。1927年,毛主席带领红军在井冈山建立了第一个革命根据地。这儿就是指朱德同志带领的队伍与毛主席带领的队伍会合在一起了。这时队伍壮大了,战士们多高兴呀!(3)引读第二句:读了这一句,你看出什么来了?(红军所处的位置很危险)(4)想象一下:山上的红军会遇到哪些困难呢?指名学生说。(5)说一说:因为井冈山生产的粮食不多,所以( )。B、学习第二自然段:(1)边读第二自然段,边用“”画出描写去茅坪挑粮所遇到困难的句子,可在重点词下做记号。(2)指名交流:抓住“五六十里”、“山高路陡”、“非常难走”(3)想象一下:“五六十里”会有多远? 联系生活:我们去镇上玩,大约走2里的路,五六十里,要走30次这么远的路。 “山高路陡”:师在黑板上画出“高山”的简笔画,让生体会山的高、险。想象一下,山有多高,山路会怎么陡峭,红军战士在这样的山路上挑粮行走时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呢?出示想象练习:烈日当空时,红军战士们 ;下雨天,红军战士们走在山路上,有时 ;弯弯曲曲的山路上,荆棘遍布,一不小心,红军战士们 (4)指导感情朗读第2自然段第二句。(5)路那么远,又山高路陡,可是每次挑粮(引读)-从这句话中,你看出红军战士怎么样?(团结、不怕吃苦)你是从哪个字上看出来的?对呀,一个“争”字就告诉我们大家了。(6)说一说:虽然山路又远又险,可是( )。(7)齐读第二段,读出条件的艰苦,大家的热情。6、小结:通过学习这二段,我们知道山高路陡,挑粮路上困难重重,但红军战士们却无所畏惧。C教学第3自然段: (1)(看插图)看,这就是当年红军战士们挑粮的情景。走在最前面的是谁?谁能看图用“一块儿”说一句话。朱德爷爷是怎样挑粮的?谁能看图用自己的话说说。(先指名有一句说一句。再指导学生按顺序说:先说穿着,再说动作。)书上是怎么写的?读1、2句。朱德爷爷当时已经40多岁了,工作又忙,可他也跟战士们?(一块儿挑粮),而且穿戴和战士们?(一样)挑的粮食也跟战士们一样?(满满的)。这些都说明了什么?指导用敬佩的语气读。(强调“一块儿”、“满满的”。)(2)朱德同志为什么在扁担上写上“朱德记”三个字呢?轻声读后面的课文。划一划,哪些句子告诉我们答案? 朱德白天挑粮,晚上还要干什么?朱德最需要的是什么?(休息)如果你是红军战士,你会对朱德同志说什么?谁能用上这些词,用自己的话说说。大家想、太累、劝、藏、因此、又、找来战士们看朱德同志天不亮就出发和大家一起去挑粮,天黑了才回来,晚上还要研究工作,实在太累了,大家怕累坏了他,就劝他不要去挑粮,可他还是坚持跟战士一起去挑粮,战士们看着心疼,就把他的扁担藏起来了。指导朗读。 “不料”可以换成什么词?(没想到) 指导读出后面“不料”的语气。引读:大家见了所以大家心里怎么想? 口头填空:大家见了,心里想:( )。从此,更加敬爱朱德同志了。(3)是啊,朱德同志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精神,极大地鼓舞了大家,当时井冈山流传着这么一首歌谣:(投影出示)(齐拍手念) 朱德挑谷上坳, 粮食绝对可靠。 大家齐心协力, 粉碎敌人围剿。(4)有感情地朗读第3段。(5)有感情地朗读全文。三、十分钟练习1.补充朱德的故事。2.完成补充习题第3、4题。第三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四个生字“产、劝、并、记”,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完成相关练习。【教学训练点】写话。【教学过程】一、朗读课文 1、一起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自由读 个别读 齐读2、说一说:朱德同志和战士们一块儿去挑粮,大家更加_。 朱德同志和战士们一块儿去挑粮,大家更加敬爱朱德同志,同志们想_。 3、总结填空:这个故事主要讲了,朱德带领部队和毛泽东的部队在井刚山会师,朱德和战士们一块儿( )的事。赞颂了朱德爷爷( )的高尚品质;我们( )。二、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产、劝、并、记。 2、学生认读,并看看字形。 3、说说识记的方法。 4、学生按笔顺书空、描红。三、完成练习1、听写词语。2、比一比,再组词:带( ) 记( ) 桃( )戴( ) 纪( ) 挑( ) 3、写出下面字的偏旁,再组词。扁( )( )挑( )( )攻( )( )四、十分钟练习写话:烈日当空时,红军战士们 ;下雨天,红军战士们走在山路上,有时 ;弯弯曲曲的山路上,荆棘遍布,一不小心,红军战士们 红会战士 !【板书设计】 13、朱德的扁担挑 藏 与战士们同甘共苦 做【教学反思】14。梅兰芳学艺【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能准确、熟练认读本课生字。3、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理解关键词、句的意思,并能展开合理的想象。4、懂得勤学苦练可以弥补先天的不足,教育学生从小苦练基本功。【教学重点】:1、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理解关键词、句的意思,并能展开合理的想象。2、懂得勤学苦练可以弥补先天的不足,教育学生从小苦练基本功。【教学难点】:懂得勤学苦练可以弥补先天的不足,教育学生从小苦练基本功。【教学准备】:生字卡片、教学课件【教学课时】:3课时 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能准确、熟练认读本课生字。 【课时重难点】:正确朗读课文。【课时训练点】: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能正确书写本课的词语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1、揭题。介绍梅兰芳生平。 指名拼读兰,提醒学生读准边音。告诉学生,梅兰芳是我国著名的京剧艺术大师,是闻名世界的艺术家。 学习词语:学艺,说说它的意思。2、指名把课文题目意思连起来说一遍。二、初读课文。1、自由练读课文。 要求画出生词,圈出生字,难读的字注上记号,多读几遍,长句子用波浪线画出,多练读几遍。2、检查字音掌握情况。 出示生字,指名拼读。 抽读生字卡片。3、试读课文。 指名说说本课有几个自然段。 请三个学生分段试读课文。提醒学生读准儿化音。引导读同长句子: 出示:他常常紧盯空中飞翔的鸽子,或者注视水底游动的鱼儿。 要求学生先读准生字词,再读通句子,注意句中的停顿。4、范读课文。 读后引导填空。 这篇课文讲的是梅兰芳小时侯拜师(),苦练()。终于成为世界文明的()的故事。三、教学生字字形,指导书写。1、出示生字: 兰神紧或者注底练京 引导学生自学字形,自由书空。 教师讲述书写笔顺。2、指导书写。 或、者、兰:要居中写,结构要匀称。 练、注、神:左窄右宽。 紧:上中下三部分要写紧凑。四、课堂10分钟1、完成习字册。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理解关键词、句的意思,并能展开合理的想象。2、懂得勤学苦练可以弥补先天的不足,教育学生从小苦练基本功。【课时重难点】: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理解关键词、句的意思,并能展开合理的想象。【课时训练点】: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能正确书写本课的词语教学过程:一、复习词语,把握课文内容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梅兰芳学艺。(齐读课题)2、出示词语: 拜师 学艺 动摇 或者 注视 渐渐 灵活 终于勤学苦练 世界闻名指名读、齐读。3、这4个词语分别藏在课文的什么地方呢?请小朋友打开课本,赶快找一找,把你找到的句子读给大家听一听。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相关句子,齐读。出示:经过勤学苦练,梅兰芳终于成为世界闻名的京剧大师。(板书:世界闻名的京剧大师)点击“世界闻名”,指名读词。“世界闻名”就是(全世界的人都知道他)梅兰芳不仅在中国非常有名,而且世界上很多国家的人们都知道他,喜欢他的表演,梅兰芳真是“世界闻名”。什么样的人才能被称为“京剧大师”?(点击“京剧大师”)(京剧演得非常好,非常棒)4、出示农远课件,让学生了解梅兰芳小时候的样子和欣赏梅兰芳的精彩剧照,激起学习课文的兴趣。这位世界闻名的京剧大师,小时候去拜师学艺是不是一帆风顺的呢?我们再来学学课文。二、学习第一自然段1、出示第一自然段,轻声自由读,边读边想:梅兰芳小时候去拜师学艺,遇到了什么困难?2、指名说,并出示(师傅说他的眼睛没有神儿,不是唱戏的料子)(1) 交流。理解:什么叫没有神儿?(板书:没有神儿)(是说他的眼睛不够灵活)补充:梅兰芳小时候眼睛有些近视,眼皮总是下垂,遇到风还一直流泪。(2)“不是唱戏的料子”是什么意思?(板书:不是料子)(是说梅兰芳不适合唱戏,不具备唱戏的条件)你能完成这个填空吗?出示:师傅说梅兰芳不是唱戏的料子,是因为( )。因为梅兰芳( ),所以师傅说他( )。3、小朋友们说得很对,是呀!梅兰芳的师傅是个唱京剧的行家,他告诉梅兰芳,要当好京剧演员,不光嗓子要好,身体要棒,眼睛更要有神,因为舞台上的演员常常要靠眼睛来表达内心的感情,比如:高兴了,生气了,难过了,都要通过眼神儿来告诉观众。可师傅发现梅兰芳的眼睛没有神儿,不具备唱好京戏的条件,所以认为他不是唱京戏的料子。(出示第一自然段)4、我们一起来把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读好。三、学习第二自然段过渡:听了师傅的话,梅兰芳是不是灰心、放弃了呢?他是怎样做的呢?自读第二自然段。交流。1、哪一句话说出了他没有灰心失望?(出示第一句)(点击:没有动摇)指名读。(评价:老师听出来了,你把梅兰芳学好京戏的决心读出来了。真棒!还有哪位小朋友也想来读的?是呀!梅兰芳并没有因为师傅的批评而丧失信心,他下定决心要克服自身的缺点,好好学唱戏,让我们一起来读好这句话。)2、梅兰芳学艺的决心这么大,那他又是怎样做的呢?请小朋友们自己读一读第二自然段,结合观察书上的插图,边读边画出梅兰芳勤学苦练的句子。出示:他常常紧盯空中飞翔的鸽子,或者注视水底游动的鱼儿。3、你画的什么句子?(指名说)(出示:他常常紧盯空中飞翔的鸽子,或者注视水底游动的鱼儿。)你们是不是也这样画的?真能干!(自读句子,指名读)4、你能找出这句话中哪些词语表示看?(点击“紧盯”“注视”)5、那梅兰芳紧盯的是(飞翔的鸽子),注视的是(游动的鱼儿)6、请一个小朋友来尝试表演 “紧盯”“注视”(老师用手演示“鸽子”和“鱼儿”,配合表演)其他小朋友注意观察他是怎样“看”的。看到了吗,刚才他那样的“看”就是“紧盯”和“注视”都是怎样地看?认真、仔细、眼睛一眨也不眨7、现在我们都是梅兰芳,一起来试试“紧盯”和“注视”。说说你的眼睛现在感觉怎么样?(自由说)8、梅兰芳像我们一样就练一会儿吗?你是从哪个词知道的?(常常) 给“常常”换个说法。(经常)是啊,梅兰芳总是这样练习着引读:当别人在玩耍时“他常常鱼儿。”当别人在休息时“他常常鱼儿。”(点击句子)谁再来读读这句话?生读,评:老师仿佛看到梅兰芳正在勤奋练习眼神呢!生读,评:听了你的朗读,老师仿佛看到梅兰芳已经练得眼睛流出了泪水,但他仍然坚持着,多么刻苦啊!9、梅兰芳为什么要“紧盯空中飞翔的鸽子或者注视水底游动的鱼儿”来练眼神呢?(鸽子在飞翔,鱼儿在游动,要能“紧盯”和“注视”,眼珠就要不停地转动,所以点击,出示“日子一长灵活起来”)“日子一长”(点击)你知道他练了多长时间吗?老师从网上查到的资料中得知,他练了整整十年,梅兰芳每天早晨起来放飞鸽子,目光紧盯鸽子渐渐远去,十年间从没有停止过,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哪!(齐读“日子一长灵活起来。”)灵活到什么程度?(引读“人们都说,梅兰芳的眼睛(点击“会说话了”)“眼睛会说话了”,是不是说眼睛真的能像嘴巴一样发出声音说出话来请一位同学上台,不能开口,只能靠眼睛说话。用眼睛告诉大家,这时你很高兴。再用眼睛告诉大家,你这时恼火。刚才这位同学靠明亮的眼睛来说话,梅兰芳的眼睛比我们更厉害,他表演时能把所有的心里想说的话用眼睛表达出来,这时多么高超的技艺啊!所以人们怎么说?(“人们都说,梅兰芳的眼睛会说话了。”)10、小朋友,梅兰芳这双会说话的眼睛来的容易吗? 让我们带着感情一起来读一读第二自然段吧!四、学习第三自然段1、过渡:真是有志者事竟成,功夫不负有心人呀!出示第三自然段:梅兰芳从一个被师傅称为“眼睛没有神儿”的人到成为“世界闻名的京剧大师”,容易吗?那个词可以看出来?“终于”,(点击“终于”)你会用“终于”说一句话吗?2、现在你能把这段读好吗?自己试试。谁来读给大家听听。我们一齐读。五、回归总结1、小朋友,梅兰芳开始学唱京剧时,眼睛没有神,这是先天的不足,但他通过后天的努力,勤学苦练,终于成为世界闻名的京剧大师,这就叫“勤能补拙”。2、还有三个词“笨鸟先飞,奋起直追,人一己百”也告诉我们,也许我们一开始有些地方不如别人,但只要下定决心,迎头赶上,付出比别人多出许多的努力,“奋起直追”就一定能练出过硬的本领,取得成功。一齐来读词语。3、请你记住这样一句话:天才出于勤奋。老师希望大家也相梅兰芳那样勤学苦练,苦练基本功,今后才能有更大的作为!六、课堂10分钟请你用“终于”说一句话 第三课时【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逐段背诵课文。【课时重难点】:辨析生字组词【课时训练点】:1、辨析生字组词2、能数笔画填空一、揭示课题。1、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指名三人3、学生练习描红。二、课堂练习。1、组词。三()决()者()注()兰()块()都()住()2、数笔画填空。或:共()画,第二画是()。底:共()画,第五画是()。练:共()画,第六画是()。3、抄写词语。 三、课堂10分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板书设计: 梅兰芳学艺 常常 眼睛没有神 紧盯 勤学苦练注视 京剧大师教学反思:15.大禹治水【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识8个生字,读准2个多音字,认识1个偏旁(“衣”字旁)。2.能借助插画,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教学重、难点】通过对课文重点词句的品读理解,体会大禹无私奉献精神。【教学准备】ppt课件,习字册【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4个生字,能在田字格中正确美观地书写。2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大禹是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4学习第一自然段,能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教学训练点】1了解课文的大意。2体会洪水给老百姓带来的极大灾难。【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1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一个故事,小朋友们想不想听啊?这个故事发生在很久很久以前,故事的题目是大禹治水。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理解题意。(简单介绍禹,禹是四千多年前我国部落联盟的领袖,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大禹是后人对他的尊称。教学生字“治”。“治水”是治理洪水的意思,也就是疏通水道,消除水患。)3看了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二、初读感知1那么,这是个怎样的故事呢?请小朋友们轻轻翻开书,读一读课文。在读书前,老师有几个要求:(1)边读课文,边把生字在课文中圈出来。(2)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3)课文共有几小节,标一标。2检查自读情况。(1)读生字词:hngzhhi xngto m洪水治理害老百姓 滔滔 淹没do xn tnzxp bi冲倒地形挖通仔细劈开 被zhwixing j制服 伟大英雄感激(2)课文共有几小节?请小朋友来读一读,其他小朋友听仔细,想想每个小节主要讲了什么?(出示长句子:他吃尽了千辛万苦,走遍了千山万水,仔细地察看水流和地形。他带领老百姓挖通了九条大河,劈开了九座大山,引导洪水流入了大海。洪水被制服了,老百姓过上了安定的日子,大家非常感激这位治水的伟大英雄。)每个小节讲了什么?(第一节:洪水滔滔,给百姓带来了极大的灾难;第二节:大禹带领老百姓治理洪水的经过;第三节:大禹为了治理洪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第四节:百姓非常感激这位制服洪水的英雄。)(3)下面,再请小朋友们听老师读课文,边听边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完成填空。出示填空:课文主要讲的是大禹为了(),吃尽了(),三次经过家门都没有(),终于()的事。三、学写生字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两个多音字“倒”、“没”。再学习写4个生字“被、制、害、通”,让我们一起来写一写。看老师写一个,小朋友们翻开书,描一个,再在田字格里写三个。看谁写得最漂亮。四、小结大禹吃尽了千辛万苦,三过家门而不入,最终制服了洪水。他到底用什么方法,怎样治水的?其中又有哪些感人的故事呢?我们下节课再一起学习。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尝试背诵课文。2能借助图画、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继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默读能力及边读边想象的读书习惯。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教学训练点】1学会本课的生字,并能正确、美观地书写。2抓住文中关键词句,数量词的运用,借助多媒体课件的直观形象画面,展开丰富想象,在一次次的朗读中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得到思想上的启迪,情感上的升华。【教学过程】一、导入揭题,复习词语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位了不起的人物,他的名字叫大禹。今天咱们继续学习他治水的故事。谁来读课题?(指名读 齐读)过渡:课题读得很棒,故事中的词语你会读吗?2.出示词语洪水 淹没 无家可归 冲倒 治理 千辛万苦 制服 安定 代代相传谁来读一读?(评:读得真棒)下面来开火车读。小火车开起来看来读词语难不倒大家,王老师可要增加点难度,你能用上这三个词加红(“洪水治理 制服”)说说课文讲了什么吗?过渡:说得多有条理!大禹要治理的是怎样的洪水呢?请同学们轻轻闭上眼睛,我们一起坐上时光机,穿越时空隧道,回到很久很久以前。把眼睛慢慢睁开仔细地看这儿二 、学习第一自然段1.(播放视频)学生观看当时洪水泛滥的情景。 2.在情境的渲染下问:在这滔滔的洪水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看到滔滔的洪水淹没了农田,冲倒了房屋,老百姓无家可归,互相掺扶着四处去流浪; 听到听到了鸡飞狗叫的声音;我又好像看到了一个和我差不多大的小孩紧紧地抱着一棵大树,在声撕力极的喊着:“救命啊!救命啊)3(继续播放画面),请你说说此刻你的心情怎样?(难过)4师:出示句子:很久很久以前,滔滔的洪水淹没了农田,冲倒了房屋,害得老百姓无家可归。小朋友,这就是课文第一自然段中所描写的情景,请你们读一读。想一想:哪些词语体现了洪水的凶猛?生自由读。指名读,再指名回答:哪些词语体现了洪水的凶猛?(滔滔、淹没、冲倒)5(描述渲染):刚才同学们都感受到了,这洪水来势多么凶猛啊!波涛滚滚,一路咆哮,真是洪水滔滔,它所到之处,农田被淹没,房屋被冲倒,害得老百姓只能四处流浪无家可归(边说边显现红色:滔滔、淹没、冲倒、无家可归)再引导:洪水摧毁了美丽的家园多么令人痛恨,该怎么读?6.指导理解“无家可归”(1)滔滔的洪水害得老百姓无家可归了,什么叫“无家可归”?(2)是的,没有家回去只能四处流浪就叫“无家可归” 看到老百姓无家可归,你的心情怎样?(难过、伤心)(3)带着这种心情,谁能读好这个词?a.读得再慢一点,声音再低一些 b.指名读 c.一起轻轻地读7.同学们,把这个词送回句子中还能读好吗?指名读。能把洪水读得再凶猛些吗?通过你的朗读,我仿佛看到了洪水正向我们冲来,太可怕了!又仿佛看到了老百姓正在四处逃难,真是太可怜了!8.多么不幸的人们!来,带着同情我们一起读读这一段话。(齐读)过渡:这一切禹是看在眼里急在心中,于是三 、学习第二自然段1(出示第二自然段)同学们自由地读一读。 2大禹会怎么想呢?(出示:禹下决心要治理洪水。) 师: 禹为什么一定要治理洪水呢?(让学生联系第一自然段来讲讲) 生说。 3你能通过朗读来读出禹的决心吗?指名读。齐读。 4过渡:小朋友,光有决心还不行,还要有行动。下面请你们自由课文的第二自然段,用笔划出大禹是怎样治理洪水的词语。一边读一边划。 5读完了第二自然段,划好了吗?指名回答。(出示关键词语) (练习)大禹为了治理洪水,他吃尽了_ _,走遍了_ _,_ _察看_。_挖通_ _,劈开_ _,引导_ _。 6理解“走遍、吃尽”(蓝线显现)、“千山万水、千辛万苦”(红色显现) 要察看水流和地形,就要爬过每一座山,淌过每一条河,这就叫“走遍”。 每一种苦都吃过、尝过,这就叫“吃尽”。 大禹爬了很多山,过了很多河,这很多山,很多河就叫?(千山万水) 看一看:(出示大山、大河)大山是什么样子?大河又是什么样子? 想一想:大禹在走遍千山万水的过程中,他会吃什么苦呢? 说一说:在爬高山的过程中,大禹会有_的危险; 在森林里查看地形,大禹会被_咬伤; 在_,大禹会_。 大禹吃得苦太多太多,这就叫?(千辛万苦) 是啊,大禹察看水流和地形,是那么多的苦,那么多的累啊,能把大禹的辛苦读出来吗?(自读、指读) 7这还只是治水的准备工作,还有更大的辛苦。是什么呢? 出示:“他带领老百姓挖通了九条大河,劈开了九座大山,引导洪水流入了大海。” 师:找找这句话中有哪两个数字相同?(体会数词的作用) 出示:九条大河 九座大山 这里的“九”说明山、河很多,你能读出多的意思来吗?(指读) (回忆大山、大河)要劈开大山,挖通大河,容易吗?要劈这么多的大山,要挖这么多的大河,又是怎么样的一种苦呢,你能读出来吗?(自读、指读) 8大禹为什么要劈这么多的大山,要挖这么多的大河 ?(感悟大禹聪明) 大禹用的是什么方法治理洪水的?(引导)为什么用这种方法呢?如果用堵的话行吗?你觉得大禹不光能吃苦,还很?(板书:聪明) 9指导朗读本段:大禹真是了不起,为了治理洪水,吃尽了千辛万苦,做了许多常人都难以做到的事情,真是一位大英雄,让我们一边想象一边读。一起读。四、 学习第三自然段(引导):在大禹治水的这么多年中,发生了许多动人的故事,课文中就给我们讲了一个故事,这个感人的小故事其实就是文中第3小节的内容,自己用心地读一读吧。读完了,老师要来考考你们,看谁刚才读得最用心!你会填吗?(不准看书呦)同学们快读读看!(出示文字)1完成填空大禹在外治水()年,曾经()次路过自己的家门,但他()次也没有进去看一看。大禹的儿子( )多岁了,还不知道父亲是个什么样子。2.体会数字表达的精妙:十三年有多长啊?四千七百多天哪!大禹回过家吗?我想他应该有机会回家的,至少在三次路过自己家门的时候可以回去看一看哪,但他 重点指导第二句:如果是你,当你一天没见到爸爸,你可能不觉得怎么样,当你一个星期没见到爸爸,你可能也不会觉得怎么样,当你一个月、一年见不到爸爸,你会怎么想?禹的儿子十多年见不到父亲,他会怎么想?(伤心、责怪、觉得父亲了不起) 能读出儿子的感受吗?练习:禹的儿子会想要对父亲说些什么呢?3指导朗读:难道他不关心自己的家人,不疼爱自己的孩子吗?不是。出示大禹劳作画面。(师讲故事:相传,禹为了治水,他告别了新婚的妻子,到处奔波。在治水的13年中,他曾经三次经过自己的家门,但他一次也没有进去看一看。每次他望着熟悉的院子和门窗,分外想念自己的妻子。但是一想到工地上还有那么多人等待自己回去部署任务,他便狠狠心,头也不回地走了。禹第一次路过自己家门口,这时他的妻子刚刚生下儿子没几天,婴儿正在哇哇地哭,禹听见哭声,他非常想进去看看自己的儿子,但想到一天不制服洪水,百姓们就一天不能过上安稳的日子,他就咬咬牙,没有进去。他怕延误治水,第二次路过家门,抱在妻子怀里的儿子已经会叫爸爸了,但此时工程正是紧张的时候,禹只是远远地和妻子招手,他还是没有进去;第三次路过家门,儿子已长经10多岁了,使劲把他往家里拉。禹只是深情地摸了一下儿子的头,告诉他,治水工作还是很忙,就匆忙地离开了。)4老百姓听了这个故事,很感动,给这个故事取了个名字。课件出示:三过家门而不入禹不顾自己的小家是因为他心中装的是大家,是为了让老百姓过上安定幸福的日子呀!这就是伟大英雄所具有的崇高品质!让我们再来好好读读这段话。五、深悟文本,提升形象过渡:就这样,风里来雨里去,禹苦苦地干了13年,洪水终于被制服了。(板书:制服)1.齐读最后一小节。2. 孩子们,听到洪水被制服了,此时你的心情如何?3.老百姓过上了安定的日子,你觉得这还是什么样的日子呀?(幸福、快乐、安居乐业)4.说话训练:假如你是老百姓,你想对禹说些什么?5.是的,所以呀,大家非常感激大禹,从此大禹的名字代代相传。课件出示:从此大禹的名字代代相传。(1)什么叫“代代相传”?比如爷爷告诉爸爸,爸爸告诉儿子,儿子再告诉孙子就叫做“代代相传”。(2)读好“代代相传”。指名读。6.学到这儿老师突然有个疑惑,课文中都说是禹,为什么课题和结尾却说是大禹?(因为他能为民造福是位大英雄,所以人们都尊敬地称他为大禹)板书:英雄7. 同学们,大禹治水的故事从几千年前就一直流传到今天,而且会一代一代的传下去,这就是代代相传!让我们心存感激,带着尊敬再来齐读最后一小节。你愿意把这治水英雄的故事传下去吗?回家把这个故事告诉给父母听,或者弟弟妹妹听。六、写字指导,阅读拓展指导生字:伟、理、形、姓、洪 1.观察字形:你发现了什么?2.师指导范写,学生书空、描红、临写。伟、理、姓、洪: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形:左右结构,左右同宽。课后作业:1.回家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2.推荐阅读神话故事愚公移山精卫填海。【教学反思】16孔繁森【教学目标】1.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复述课文。2.学习课后田字格里的生字,认识绿线格里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说说“请求、恳求”的意思。3.创设情境,练习说话。4.通过阅读课文,感受孔繁森是“优秀的援藏干部”,教育学生学习孔繁森关心人民,为民族团结无私奉献的高贵品质。让学生从小确立关心他人,主动帮助他人的思想。【教学重、难点】1.学习课文生字词,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复述课文。2.通过阅读课文,感受孔繁森是“优秀的援藏干部”,教育学生学习孔繁森关心人民,为民族团结无私奉献的高贵品质。【教学准备】教学挂图【课时安排】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 读准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写前六个生字。2能正确朗读课文。3基本理清课文的层次, 感受孔繁森是“优秀的援藏干部”。.【教学训练点】朗读训练、写字训练。 【教学过程】一、让我认识“你”解题定“情”1、 播放歌曲公仆赞2、 小朋友,你知道刚才那首歌唱得是谁?歌里唱的就是孔繁森。(出示照片)3、 谁来亲切的叫叫他的名字?4、 谁知道他是个怎样的人吗?今天,我们就走进他的故事,去认识她。故事的题目就叫(板书课题)孔繁森。孔是生字,看老师来写,左边是个(子字旁),右边是(竖弯钩)二、让我感受“你”初读生“情”1、 先听老师来讲这个故事。(范读课文)2、 这是一个非常感人的故事,想自己读一读吗?请你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读好了,就把自然段标好。 3、 检查生字词。(1) 小朋友都读得很透入,课文中出现了三个小朋友,想认识他们吗?(出示:曲尼、曲印、贡桑三个词,进行认读,同时说明“曲”是多音字)(2) 他们的名字和我们有些不一样,他们属于“藏族”(出示:认读),我们属于“汉族”(出示,认读),汉族和藏族亲如一家,我们亲切地称藏族朋友“藏胞”(出示:认读)。当时,藏族比较落后,我们汉族就有一些人去那儿帮助他们,支援他们,这就叫“援藏”(出示:认读)(3) 课文中还有一些难读的词语,让我们来读一读,(出示其他的生字词,运用多种方式进行认读)4、 这篇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啊?(4个自然段)老师就请四位小朋友来讲这个故事,其他小朋友仔细听,做一个认真地小听众。5、 读了课文,小朋友,你觉得孔繁森是个怎样的人?三、让我走近“你”品读动“情”(一)观看录像,入境动情1.让我们来看一段有关孔繁森的电影。2.课文中也用一句话来介绍了他,是哪一句啊?(相机出示第一自然段)3.读读这句话,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4.孔繁森就是去支援西藏,帮助西藏人民的,最后还因公殉职,永远的离开了我们,把你心中的感觉通过朗读告诉大家。(指导读好这句话)师:孔繁森还为西藏人民做了许多令人感动的事,课文讲的就是其中的一件。让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四、自主探究,识字写字1重点出示下列生字:孔、优、秀、市、尼、血2请对照生字在文中圈出来,领着大家读一读。3同桌同学互读互查,并在同学的书上标记不会认读的字,让学生产生一种“我要全对”的适度压力。4自己想想好办法记一记这些字形。儿歌记字:(1)孔:子字旁,竖弯钩,孔繁森,最优秀。(2)血:一撇皿字底,鲜血一滴滴。5教师范写或学生上黑板,学生临写。(教师要在第一时间掌握学生的书写情况,即时矫正或激励。)五、十分钟练习1完成习字册上的书写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说说“请求、恳求”的意思。2从孔繁森为资助孤儿读书献血,抚养孤儿的故事中体会他的无私与伟大,关心藏族人民、为民族团结无私奉献的高贵品质。【教学训练点】图文对照理解课文,体会情感。【教学过程】一、学习第二自然段1.导入:1992年,拉萨市附近发生了地震,12岁的曲尼,7岁的曲印和5岁的贡桑失去了自己的爸爸妈妈,是孔繁森收养了他们。2.在课文中哪一段写这个意思?个别读。3.本段一共几句话?4.出示第二句,点击“孤儿”(1)个别读词语。(2)谁来说说“孤儿”的意思。(失去亲人)(3)多媒体课件展示地震后的惨剧,进一步感受孤儿(3)多可怜的孩子,谁能读好这句话?个别读。(4)指导:读得慢点,语气低沉一点。5.出示第三句。(1)自读,这句话什么意思?板书:抚养孤儿(2)同学们,你是谁的亲生儿女?你的爸爸妈妈是怎么抚养你的?能讲讲爸爸妈妈爱你养你的感人的小事情吗?(3)孔繁森就像对待亲生儿女一样抚养三个孤儿。出示:曲尼生病住院了,孔繁森 (真是一位细心、耐心的爸爸) 曲印犯了错误了,孔繁森 (真是一位善解人意的爸爸,好一位慈父)曲印学习退步了,孔繁森 (有了这样的爸爸才可能勇往直前)小贡桑尿湿了床,孔繁森 (孔繁森不怕脏,不怕累,又当爹又当妈,真是一位难得的好爸爸)选择其中的一条,也可以说老师没有例举的,想象孔繁森怎么样关心爱护三个孤儿的?用自己的话说一说。(4)交流说话。师:孔繁森是一个市长,白天工作有多忙呀!如果没有这三个孤儿,他可以回家清净一会儿、休息一会儿,但现在要照顾三个孩子,连该母亲做的活都要由他一个人去做,多不容易呀!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呢?你从中体会到什么?生:孔繁森很喜欢帮助别人,为了帮助别人,他不怕自己吃苦。生:孔繁森是市长,他很关心藏族孩子的生活。师:是啊,孔繁森是干部,是领导,他关心藏族人民、藏族儿童,为帮助别人他宁愿自己吃苦受累,这就是他的优秀品质。(5)孔繁森也有自己的孩子。他在西藏工作,却没寄给家里一分钱,也没买给孩子一样礼物。他不是不爱自己的孩子,他常常在夜里呼喊孩子啊!但他更想让每个藏族孩子都过上好日子!”孔繁森真是一位伟大的父亲!他是藏族小朋友共同的父亲!谁能用优美的朗读来赞美他?出示第三句。个别读(从你的朗读中我听到了孔繁森很爱这三个孤儿)个别读(你真的很棒,你读出了孔繁森已经把这三个孤儿当作亲生儿女来爱了)齐读。二、学习第三自然段1.导入:孔繁森每次下乡见到生活贫困的藏胞,就要拿出自己的钱来帮助他们。往往只过了半个月,他的工资就没了,自从他收养了三个孤儿,他的生活就更艰苦了。于是他想到了献血。2.出示第一句(1)范读。(2)这句话中的哪个词语让你感动了?为什么?夜里、悄悄地:不想让别人知道,不想给别人添麻烦,不要别人的资助,坚持要抚养孤儿。读好这些词语。(3)请求如果你是孔繁森,你要向医生要求献血,你怎么说?告诉医生自己要献血,希望医生答应,这就是“请求”这样让我们感动的话,一起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设计心理学》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合肥经济学院《社会学原理》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企业管理诊断调查问卷设计
- 八年级数学期中考试真题与解析
- 公路施工质量监督与验收标准
- 校园疫情防控演练方案案例
- 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小学歌舞与唱游》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电力设备安装质量检查标准
- 喀什理工职业技术学院《综合线描》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河南轻工职业学院《科技写作》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劳务派遣工作知识培训课件
- 无人机反制设备原理课件
- 2025年道路运输两类人员安全员考核分享题库及答案
- 中国肺血栓栓塞症诊治、预防和管理指南(2025版)
- 工会招聘考试题及答案
- 1.1认识社会生活 教案 2025-2026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 山东省技工学校模拟面试全新系列题目
- 小学体育教学活动设计与课程案例
- 【医院管理】-科研创新助推学科建设课件
- 新课标高考英语词汇表3500
- 工资现金发放证明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