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论文:浅谈对群诗阅读教学的尝试.doc_第1页
小学语文论文:浅谈对群诗阅读教学的尝试.doc_第2页
小学语文论文:浅谈对群诗阅读教学的尝试.doc_第3页
小学语文论文:浅谈对群诗阅读教学的尝试.doc_第4页
小学语文论文:浅谈对群诗阅读教学的尝试.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学语文论文浅谈对群诗阅读教学的尝试摘要:群文阅读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与阅读思考力的新的教学方法。而本文从群文阅读中引伸出群诗阅读,将诗歌也进行组合式课堂教学。本论文粗浅地介绍了群诗阅读教学的方法,通过将主题(议题)、单元课文、学法进行整合,以便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里积累更多的古诗词,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与阅读思考力。关键词:群诗阅读 古诗词 阅读能力古诗词教学是小学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短小精炼的诗词蕴含着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可以陶冶小学生美好的情操,有益于培养他们的文学素养。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阶段目标规定一、二年级要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三、四年级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五、六年级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小学生要在小学阶段掌握古诗词70多篇。可是,古诗词在人教版的小学语文各年级是如下图分布的:年级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四年级五年级六年级古诗词篇数46810614从上图可见,出现在教材中的古诗词仅有48首,如何达到各阶段目标要求,如何能让小学生在小学阶段掌握古诗词70多篇。我认为群诗阅读可以改变这一状况。何谓是群诗阅读?我是从群文阅读里引伸出来的。蒋军晶老师认为群文阅读指在教材的基础上,补充56篇文章,或者更多,进行教与学;有的老师认为群文阅读,是在教材的基础上,补充24组形式多样的文章或者更多,建构以一定议题为依托,以粗读略读为主法,以分享为核心,以探索发现为乐趣的教学方法。综合以上,群文阅读就是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教师围绕一定的主题或者议题,提供多文本进行阅读教学,进而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我认为群诗阅读就是在一堂课的教学时间里,教师围绕一定的主题或者议题,提供多首古诗词进行阅读教学,进而帮助学生进行古诗词的积累和感悟。于是,我尝试进行了小学语文课堂上的群诗阅读教学,并得出了一些粗浅的方法。一、主题(议题)整合“群文阅读”教学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把怎样的文章放在一起,有何意图。很多老师已经提出选文就是依据教学需要围绕一个议题或者多个议题选择的一组文本。一组选文最大的特征是他们之间有共同的主题。主题也叫“主题思想”,是文艺作品中所蕴含的中心思想,是作品内容的主体和核心。我们在进行群诗阅读教学的时候可以根据相同的主题来选择诗群。(一)友情整合以台湾老师赖玉莲的对友情多面向的探讨课堂教学来看,她以友情为议题选择了友谊诗五首我喜欢你、阿贵只有九岁、打过架那天的夕阳、等待、赠汪伦这五首诗分别叙述了友情的不同面向,包含了朋友的生离死别以及争执,多角度的提供学生去探讨“什么是朋友”。在四年级的语文课堂上,我曾经也以友情为主题,选择了五首古诗分别为赠汪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元二使安西、芙蓉楼送辛渐、别董大。我从学生二年级所学的赠汪伦开始教学。赠汪伦的教学大体上放手让学生读,然后让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感悟。学生对于这首诗的主题思想非常明确,一下子就能很好的表达出来。这首诗的作用不仅是为一组表达朋友之谊送别题材的诗词导入激趣,更是为整组送别诗铺垫下明确的主题思想基调。再此基础上,我再拿出其他四首同一主题的古诗,让学生自己去读去悟。为了避免出现单篇精析,我们在设计问题环节上要注意融合问题,使问题具有导向性。比如可以提出问题:这几首诗都表达了怎么样的主题思想呢?诗人的心情是否都一样呢?是什么造成了这样的结果呢?在课堂上,我们关键还要注意每首诗阅读讨论的时间不宜太长。 (二)诗人专题整合 中国是一个地大物博的国家,也是一个人才辈出的国家。每个朝代都不缺乏杰出的诗人。他们留给了后世数不尽的财富。如诗仙李白就留给后世九百多首诗篇;诗圣杜甫一生创作了3000多首诗,流传下来的有1400多首;孟浩然大约有218首留传于世小学古诗的教学中我们也会经常学到他们的诗,我们可以抓住这一专题进行整合。我以诗仙李白的诗为例,来引导学生探究诗人的诗风。 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开篇就是李白的独坐敬亭山,在学之前,我搜集了四年级以前所接触到的李白的诗,如静夜思、古朗月行、望庐山瀑布 赠汪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望天门山、早发白帝城。让学生背一背或者读一读。之所以这么做,一是要唤起学生的旧知,二是要引出我们伟大的诗人李白。这堂课中,我选择的群诗是独坐敬亭山、望庐山瀑布、望天门山、静夜思、古朗月行。我们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李白的诗中描写山水月的比较多,这类景物有什么特点呢?为什么他要描写山水月呢?你觉得他的诗有什么特色或者说风格呢?当然,我们也可以选择杜甫、孟浩然等诗人进行人物专题整合,从而更多地积累诗人的不同的诗,感受到诗人各具特色的诗风,感悟到诗人特有的情怀。(三)季节性整合古诗词中有许多描写季节性的诗词,而且情感差不多雷同。如果我们能对这些古诗词进行整合,就能帮助学生很容易把握住季节性明显的意象,而且也能很快地整理出诗词中对四季的特有情境与情意。1、春季整合春天是万物复苏,百花齐放,生机勃勃的一个季节,是诗人们最喜欢出外踏春赏花的时节。几乎所有诗人都在讴歌着春的明媚。在群诗阅读教学中,我们可以选择这几首诗词:忆江南、绝句、江畔独步寻花、渔歌子、赋得古原草送别、春日、游园不值去感受诗人笔下那万紫千红,富有生命力的春天。2、夏季整合统读中国的古诗词,我们可以看出文人们并不怎么钟爱夏季的炎热,但也会间接地利用一些应季的景物来烘托对夏的赞美。那么我们可以利用这个特点进行搜集夏天的诗词,如小池、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夏日登车盖亭、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让学生在“小荷才露尖尖角”中感受初夏的恬静,在“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红花别样红”中感受盛夏荷花湖的美,在“纸屏石枕竹方床,手倦抛书午梦长”中感受夏日的慵懒,在“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中感受夏夜的热闹祥和。3、秋节整合古诗词的秋一直以萧瑟、寂寞、悲凉影响着后世,但也有独树一帜赞美秋的独特美。我们就可以抓住秋的不同韵味进行对比阅读,来赏析诗人的不同的情怀。我们可以选择赠刘景文、山行和芙蓉楼送辛渐、枫桥夜泊、虞美人,在前两篇古诗中去感受诗人赞美秋的颜色丰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在后三首诗词中感受秋最易引发诗人的离别苦、离乡愁和故国思,让学生全面感受秋带来的不同风韵。4、冬季整合一说到冬季就会让人联想到寒冷、凄惨,但也有的诗人却也赋予了冬季希望的影子。如英国雪莱的诗“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其实在中国古代也有讴歌冬季的美,“瑞雪兆丰年”就是一句很好的体现。不难看出冬季的冷、冬季的美都是从雪开始。那我们可以抓住雪进行群诗阅读教学,可以选择江雪、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沁园春雪、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等,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冬天的万籁俱寂、冬天的寒冷、感受到北国雪景的壮丽以及冬天的生机。(四)景物性整合诗最开始的作用就是言志,含蓄的文人们最喜欢的就是借物言志或抒情,这其中离不开一个“物”字。慢慢地有些景物就形成了一定含义的意象,如:被称为“岁寒三友”的松、梅、竹;有花之君子之称的莲花;有花之隐逸者之称的菊花。那我们也可以通过搜集同一景物进行群诗阅读教学,比如山。诗人笔下的山有的实写,突出了山的雄奇、秀丽、奇险,有的虚写,演化为精神上的寄托。为此,我们可以选择题西林壁、望天门山、独坐敬亭山、望岳、饮酒等诗,我们可以让学生先进行单篇阅读发现这一堂课的主题是山的整合,再让学生说说看山有什么独特的意象,能使众多诗人提起笔来描写它。当然,诗词中的景物描写是很多的,我们要合理把握,可以进行相同意象对比,也可以进行同一景物不同意象对比。这就需要教者自己去整合了。二、单元课文整合选怎样的文章组成“群”,无疑考验着教师的阅读视野、品味与阅读教育理念。群文阅读对于我们青年(新)教师来说,可能会存大很大的挑战。所以对于刚开始尝试群文阅读的老师,可以试试教材中的“单元整组”教学。虽然有一些关联性不大,但是教材的选择与设计本质上还是取决于我们老师的“教”教学目标。我认为教材中的“专题单元组合”很大程度上给予了我们选择上的方便。我以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描写“童年生活”的群诗阅读为例。这一单元的专题都是有关“童年生活”的描写,分别有牧童、舟过安仁、清平乐村居、我想以及童年的水墨画这几首诗,它们通过一篇篇风格各异的课文,让我们看到了童年生活的多姿多彩。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可以进行相应拓展,再选择几篇相同主题的很有趣味性的诗如小儿垂钓、所见、回乡偶书、等待、打过架那天的夕阳,让学生进行课内巩固与课外拓展。群诗阅读可以让学生从不同风格的教材中习得多角度的方式,去赏析童年生活的精彩。单元课文整合也为我们教师开辟了一条简单的航道。三、学法整合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自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兴趣的重要条件。当一个人不仅在认识世界,而且在认识自我的时候,就能形成兴趣”。学生在初步了解每首诗词大意的基础上,老师们可以全然放手,让学生自由运用朗读、默读、浏览、快读、跳读等等喜欢的读书方式去阅读,读到自己有所体会为止。群诗教学的课堂就是以学生为主,小组合作、分组讨论、分享对话、质疑讨论等阅读形式为主要方式。在群诗教学的课堂中,教师可提出方向明确的高质量的探究性问题,启发引导学生自己去学,主动去学,独立或者合作去探讨知识、猎取知识,从中真正体验到亲自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然后再由学生提出问题、讨论问题、分享对话。我们还可以利用一些简单句式设计开头,让他们更顺利表达观点。如:“关于诗我知道”,请学生说说诗有什么特色,诗与词有什么不同,古诗与现代诗的不同,与其它文体的不同,能和同学一起归纳整理。在学生自主阅读过程中,我们还可以进行学法渗透,指导一些阅读方法。(一)比较阅读法比较阅读法是最佳的语文阅读方法之一。它能开启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比较阅读法可以分为同中求异和异中求同。1、同中求异同中求异,我认为就是有类似或者相同的特征的诗词组织在一起,要在把握共同点的前提下,侧重于比较他们的不同点。以上文所说的儿童诗为例,我们在那基础上还可以选择杨万里的宿新市徐公店、高鼎的村居、胡令能的小儿垂钓,让学生回忆,产生共鸣。这些诗都围绕着同一个主题,但是体裁表达却不同,而同样的诗带给读者的感受也不尽相同。透过不同的诗,不同的读者,彼此的分享、比较,可以打开学生的眼界,开阔学生的思路,保持学诗的兴趣,也可以帮助学生对诗有更深的理解与掌握。2、异中求同异中求同,我认为就是在把握诗词不同点时候,重点发现他们的共同之处,找出它们之间的关联点。如我们可以选择过故人庄、游山西村、乡村四月、归园田居、清平乐村居这5道诗词,虽然他们写的时间、地点和描写的场景不同,但是他们都表达了对农村田园生活的向往。学生在比较阅读中,一定会产生激烈的探讨,我们要大力造势,让学生觉得发现至上,允许并鼓励学生有不同的理解与见地,重视个人阅读的独特体验感悟。比较阅读法可以发展学生的求同思维和求异思维,进行再创造从而提高阅读思考力。(二)诗画结合阅读法诗画结合的学习方法就是指把诗词与画面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在理解关键字词的基础上,学生要经历读懂诗句,到读进诗句的过程。“读懂”,就是能够借助注释、工具书等方法把诗句的意思用自己的话说出来,“读进”,就是能够把诗句所描绘的画面描述出来,也就是要有具体的形象。课堂上,有的老师往往请一两个学生翻译句子的大意,然后读一读,抄一抄,有时候也会背一背,就过去了。这也导致了有些诗小学生在低年级背得滚瓜烂熟可一到高年级就忘得一干二净。语文课本中每一首诗词都有一幅插画,我们可以让学生看着画面来读诗词说说体会,或者读诗词的过程中想象画面,用自己的语言去描绘每一幅画。诗画结合的方法还可以用“依诗择画”和“为诗配画”来增加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如我们可以选择诗画大师王维的4首诗山居秋暝、送元二使安西、鸟鸣涧、鹿柴,再提供4幅画,让学生来依诗择画。在此基础上,我们也可以为诗配画,出示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让学生为此诗作画。诗画结合的阅读方法不仅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力。(三)图表式的阅读法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也可以针对多篇文章阅读中的信息,利用图表式的阅读方法将教学内容与课堂练习有机结合起,能让学生快速获取信息、整合信息和有效重构信息。图表式的形式可以五花八门,随你的教学内容而变。表格式是比较常见的一种形式。例如,六年级下册古诗词复习单元中出现的几首诗,我们可以使用下面这个表格。题目景物共同点不同点石灰吟竹石墨梅图表式一目了然,比较利于学生快速捕捉核心信息,能较好帮助学生梳理阅读思维。而且在这个表格式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比较快速地了解学生的阅读状况,还可以了解到学生已有知识原点的分析,关注到学生思维习惯以及学习方式。当然我们也可以将它运用于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最后,学无定法。在课余的学习活动中,我们也要充分相信学生,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进行适时地指导,创设一定的情境,启发和激励学生产生探究的欲望,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探究方法,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学会科学的探究方法,从而获得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总而言之,诗词教学一直都是小学语文教师探讨与研究的大领域。而今我尝试运用群诗阅读的教学方法,希望能促进学生诗词的积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