尧山地质情况.doc_第1页
尧山地质情况.doc_第2页
尧山地质情况.doc_第3页
尧山地质情况.doc_第4页
尧山地质情况.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尧山(石人山)风景名胜区位于河南省平顶山市鲁山县西部,地处伏牛山东段。因尧孙刘累为祭祖立尧祠而得名。尧山区位于平顶山市鲁山县西部尧山镇境内,地处伏牛山东段东坡,东段1121111217,北纬33413345,南邻南召县,西、北连嵩县,面积55km,距鲁山县城78km。本区是南北气候的过渡带,长江、黄河、淮河的分河岭,北亚热带山地生态环境的标志地。尧山区山体南北平行延伸,东与东北山势陡峭,南和西南坡度较缓。南部向东延伸的支脉形成汉水与淮河水系的分水岭。地貌为中等切割的波状低山丘陵和强烈切割的脊状中低山,山脊起伏呈锯齿状,主峰玉皇顶海拔2153.1m。区内相对高度1063m,瀑布众多,山泉水汇成河道。沙河源出自尧山北麓,横贯尧山镇全乡。玉皇庙沟与木扎河在尧山镇汇入沙河。玉皇庙沟和木扎河是本区主要的河流。山体主要为燕山期花岗岩。花岗岩(Granite),大陆地壳的主要组成部分,是一种岩浆在地表以下凝结形成的火成岩,主要成分是长石和石英。花岗岩的语源是拉丁文的granum,意思是谷粒或颗粒。因为花岗岩是深成岩,常能形成发育良好、肉眼可辨的矿物颗粒,因而得名。花岗岩不易风化,颜色美观,外观色泽可保持百年以上,由于其硬度高、耐磨损,除了用作高级建筑装饰工程、大厅地面外,还是露天雕刻的首选之材。1、地貌形成的地质背景调查区域尧山为伏牛山脉东延的一支,在大地构造上属于北秦岭褶皱带,在太古代本区为古海所占据,以类复理石建造为主,元古代中期发生了花岗岩侵入体及一系列断裂带,印支期发生向南逆冲运动,燕山早期又向北反冲,形成了区内的较大断层:车村-下汤断层,同时发生了规模巨大的由南向北的构造推覆作用,岩浆沿次级断裂造成的张断带上升就位,形成尧山块状构造花岗岩。2、地貌形态尧山地区在内营力作用下形成了高峻的断块山地,山体主要为燕山期花岗岩,在此基础上,外营力对断块山地形成了强烈的塑造。地貌形态反映了以流水地貌作用地貌为主的特征。在长期的流水、风等外营力作用下尧山地区形成了孤峰、石林、石柱等多种地貌类型。根据海拔高度和形态差异可分为中山(海拔1800m以上)、低山(1800-1200m之间)、丘陵(1200-800m之间)等。石蛋地貌石蛋地貌是花岗岩枕状节理分割成块后,棱角风化逐渐钝圆化,发生球状风化,使之变成球状岩块,形成奇峰异洞怪石嶙峋的景致。在伴仙居下的跑马场、聚景台等地有比较发育的石蛋地貌。尧山地区在内营力作用下形成高峻的山峡,在此基础上,外力对断块山地进行了强烈的塑造,地貌形态的流水作用明显。具体的地貌形态如下:(1)峭壁峡谷断层、裂隙在流水作用下切和冰裂作用下形成沟谷及其两侧的大峭壁、悬崖,悬崖高度一般为2080m,沟谷多发育为“V”形谷和峡谷。如千丈崖、滴水崖、虎头崖等。在断层的破碎带上能观测到磨擦镜面及较深的擦痕。(2)石蛋地貌石蛋地貌是花岗岩枕状节理分割成块后,棱角风化逐渐钝圆化,发生球状风化,使之变成球状岩块,形成奇峰异洞怪石嶙峋的景致。在伴仙居下的跑马场、聚景台等地有比较发育的石蛋地貌。(3)峰林石柱峰林、石柱是在内外力共同作用下的结果,地下深处的岩浆沿裂隙上升冷凝而成侵入岩体,围岩遭受剥蚀,岩体暴露经长期风化侵蚀而成。岩体内垂直节理发育,岩体沿节理面发生风化,形成俊俏奇秀的山峰和石柱。区内有48座将军峰。(4)洞穴天窗石棚洞穴多是由一块或几块巨石叠压支撑,相互依靠;高石窟是人工采矿遗留下的石洞;还有岩石风化脱落形成的扁平洞。(5)鸡冠洞喀斯特貌喀斯特地貌是发生可溶性岩石地区的地貌,这种地貌类型是由于水对可溶性岩石以化学溶蚀作用为主,以流水冲蚀、潜蚀和机械崩塌作用为辅的破坏和改造作用。喀斯特地貌分为地表喀斯特地貌和地下喀斯特地貌,而地下喀斯特地貌主要有地下河与溶洞两种形态。栾川喀斯特地貌主要是地下喀斯特地貌鸡冠洞,它形成于早、中更新纪,诸多景观在八亿年前就已定形。其中溶洞表现较为突出,而地下河表现并不明显。鸡冠洞中的溶洞有垂直型溶洞、倾斜型溶洞和水平型溶洞。鸡冠洞洞深5600米,上下分五层,落差138米。目前已开发洞长1800米,观赏面积23000平方米,共分八大景区,依次命名为玉柱潭、溢彩殿、叠帏宫、洞天河、聚仙宫、瑶池宫、藏秀阁、石林坊。洞内钟乳石、石笋、石柱、石幔、石瀑、石花、石盾、石珠、石琴、莲花池、透明石等景观,形态各异,姿态万千。三、调查区域地质条件1、地质构造基础尧山地区在大的构造单元中属于秦岭大别造山带,它是两个地台华北陆块、扬子陆块之间所夹的地槽。在小的构造单元中,位于北秦岭褶皱带中,属于(卢氏县)横涧回龙(寺)(桐柏县)中条地背斜褶皱束,构造线为北北西向。中条期末形成了栾川确山固始深断裂,在尧山地区为车村下汤深大断裂带,断层线方向近于东西。断层线南侧上升,北侧下降,在断裂带上于上汤、中汤、下汤、温汤等地有热泉水出露,所以说这条大断裂带为长期活动的构造带。在燕山运动晚期深断裂活动加剧,更次级的断裂很发育,断裂发育有挤压破碎带,构造形态极为复杂,断层类型也很复杂,且节理发育。本区分布的为中条期混合花岗岩、燕山期花岗岩。2、地质发育史尧山地区是一个古老的陆块,处于华北地台的南缘,秦岭地槽和河南地台之间。华北地台比较稳定,其中尧山地区前期下沉,后期缓慢上升,发育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 古宙时期地台褶皱基底发育阶段;震旦纪到二叠纪时期地台盖层沉积阶段;二叠纪以后,在海西运动影响下,地壳上升和褶皱断裂阶段;中生代末期或古近纪初期,地壳急剧上升成山阶段。第四季的新构造运动为分阶段的强烈振荡上升运动,形成多级剥蚀面,在长期的风化剥蚀作用下,围岩变成疏松的产物而被搬离原地,侵入岩体直接暴露地表,而形成了典型的花岗岩地貌。2.3.2尖峰、山柱本区属于中山,流水侵蚀强烈。区内有48座将军峰,700m以上的山峰484座,其中2000m以上的山峰30座。它们是地下深处的岩浆沿裂隙上升冷凝而成侵入岩体,后来地壳上升,侵入岩体的围岩风化剥蚀,侵入岩体直接暴露地表,经过长期的风化侵蚀作用形成。岩体内垂直节理发育,岩体沿节理面发生风化,形成俊俏奇秀的山峰和石柱,如大将军、二将军等景观。3.1土壤形成的自然条件本区由于地理位置关系,气候、植被具有明显的过渡性,加之山地地貌地影响,是水平的水、热地带因素又进行了再分配,使本区的土壤分布较为复杂。此外地貌和水文条件对土壤的形成和发育也起着一定的作用,形成了某些非地带性的土壤。内外力作用塑造的各种地貌形态,在一定形状上影响到土壤性状的差异和土壤类型的分布规律。植被带的垂直更替直接影响着土壤的形成过程和分布。本区成土母质类型复杂多样在山区剥蚀和侵蚀作用强烈,以坡积,坡积残积为主,土壤一般土层浅薄,且多含碎石块。丘陵和山坡平缓之处分布着一定厚度的残积母质,土壤上层厚且细,向下粗骨部分逐渐增加。土壤的成土母质以花岗岩风化、半风化物为主,也有片麻岩、安山玢岩、石英岩等风化物。腐殖质多在1025cm之间,有机质含量平均为5.86。3.2主要土壤类型3.2.1水稻土水稻土是指发育于各种自然土壤之上、经过人为水耕熟化、淹水种稻而形成的耕作土壤。这种土壤由于长期处于水淹的缺氧状态,土壤中的氧化铁被还原成易溶于水的氧化亚铁,并随水在土壤中移动,当土壤排水后或受稻根的影响(水稻有通气组织为根部提供氧气),氧化亚铁又被氧化成氧化铁沉淀,形成锈斑、锈线,土壤下层较为粘重。3.2.2山地棕壤山地棕壤主要分布在石人山海拔800m1400m以上的中山地带,气候温暖湿润,年平均气温12左右,降水量750mm1000mm,降水量略大于蒸发量,植物类型主要是落叶阔叶林,针阔混交林或针叶林。林下灌木比较繁茂,林木覆盖率在60以上,母质以沉积岩及各种岩石的风化残积物,坡积物和残积坡积物,常见母质为花岗岩。棕壤的主要成土过程有较明显的粘花作用和强烈的生物循环(有机质积累和分解)作用。在森林覆盖下,棕壤具有发育良好的剖面土体构型为O-Ah-AB-Bt-BC-C。棕壤全剖面以棕色为主,中部粘粒明显聚集;全剖面无石灰反应,PH值5.8左右,表层有机质含量高,向下急剧下降。主要作为林业用地。山地棕壤分为山地棕壤、山地灰化棕壤、山地生草棕壤三个亚类。3.2.3褐土褐土主要分布在石人山区丘陵岗地去核海拔500m800m之间,为山地垂直带中的最低一环。亦属暖温带季风气候,但相对旱一些,大陆性明显,年蒸发量大于或接近降水量,冬季干旱,夏季湿润。年均问1214,无霜期190天左右,年降水量600mm750mm。成土母质主要是第四纪黄土沉积物,河流冲积物及各类岩石风化残积坡积物,植被为暖温带半湿润落叶阔叶林,主要为农业用地,其次为林业用地,牧业用地及果木用地。其形成特点具有明显的粘化过程和钙化过程。腐殖质积累较明显。典型褐土具有OAhABBtBkBCC土体构型。根据其发育程度分为淋溶褐土、典型褐土、石灰性褐土、粗骨石灰性褐土等五个亚类3.2.4暗棕壤分布在山地中上部,海拔14001200,植被以针叶林为主,母质为花岗岩风化坡积物,土色深,有机质含量高,质地轻,夹有少量砾石。森林覆盖下暗棕壤具有发育良好的剖面:OAhBBCC。3.2.5山地草甸土山地草甸土是在山顶特殊条件下所发育的一种土壤。是由山地的山顶效应决定的(山顶效应是指高起突出的山顶,湿度高、风力达,不适于树木的生长,只能生长草甸植被或灌丛草垫植被)。分布于山地比较平缓地段,植被为茂密的山地草甸或灌丛草甸植被。母质为残积物,剖面多为AsABCC,层次不明显。土壤质地较粗,粗粉砂含量较高。3.2.6黄棕壤山脊南部的地带性土壤,仅有小面积分布母质为酸性岩类风化物的残坡积物及黄土。5.实习区的水资源5.1地下水概况地下热水资源是地下水资源的一种类型,同时又是地热资源的一种赋存形式。河南的地热资源丰富,主要集中分布在豫西山地,沿东西向构造带展布。实习地的鲁山地热泉属于此类。而鲁山地热有四组泉群组成,沿东西向沙河两侧展布,热水继续出露长度约30千米,以温度高,全群集中而著名。鲁山地处豫西宙地缘起区,隆起带的断裂构造是控制地下热水的分布,运动的主导因素。鲁山地热在地质构造上处于东西向构造带上的车村,断裂密切相关,断裂长度约140千米,短距在2000米,向东断距更大。断裂走向285105,倾角50至直立。车村断裂规模大,破碎带发育,宽36千米,东宽西窄,裂隙发育,其中一种以19010一组和20020一组张裂面开启程度较好,而近东西300120一组压裂面密封较好,因此,前者常形成储水场所或泄水通道,后者形成阻水帷幕,为庐山底下热水的形成、储存、排泄准备了有力的地质环境,热水的化学成分与花岗岩密切相关。本次实习着重考察了本区地下水的特殊情况温泉,在鲁山上汤村、下汤村等地有多处温泉出露。地下热水的形成受多方面因素影响,主控因素是地质构造,其次是岩浆活动的基岩起伏、地下水活动和围岩的可溶性。本地地质构造上处于东西构造带上的车村大断裂带南侧。山区的地下水和降水通过花岗裂隙及断裂本身,下渗到地下深处,在大断裂中运移,吸收来自地壳内部的热量及断裂活动的动力热和花岗岩体侵入余热,受阻后沿构造通道排泄到地表,形成热水天然露头。地下热水循环途中吸收了地壳、围岩中的反射性氧等其他矿物元素,水质有粘滑感,对人有医疗保健作用。5.2地表水概况尧山是黄河流域、淮河流域和长江流域三大流域的分水岭。主要河流为沙河。(旧称滍水),其发源于鲁山县尧山“一瓢泉”。总流域面积288002,河道总长418.0,境内长度175.8。流经鲁山、平顶山、叶县进入舞阳县境与北汝河相汇,继续东流于周口市汇入颍河。境内流域面积3910.462,占全市面积的49.6%。河流以雨水补给为主,多年平均径流量为11.2亿Ag。初讯一般出现在5月份,6-8月洪水多发月份。洪水年际变化呈周期性,一般间隔3-5年发生一次较大洪水,10年左右发生一次大洪水。因河源头处河南暴雨中心,流域洪涝灾害频繁。5.2地表水概况尧山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