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RBD简要操作_wh.doc_第1页
DRBD简要操作_wh.doc_第2页
DRBD简要操作_wh.doc_第3页
DRBD简要操作_wh.doc_第4页
DRBD简要操作_wh.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DRBD网络镜像磁盘操作手册版本:Kernel:2.6.18Drbd:8.2.6参考文献:国外论坛:/lists/drbd/users/ 拓扑:拓扑原理:左边的服务器为活跃DRBD,数据写入及访问都由它处理,同时将数据同步拷贝到右边服务器。仅当左边的活跃DRBD宕机,才由右边的辅DRBD接替其所有工作,由于未加入HA功能,所有的切换操作需人为干预DRB同步模式:完全同步要确认同步成功,除了活跃节点上的写操作要更新到其本地磁盘上以外,同时还要将数据拷贝到备用节点的本地磁盘。只有当2个节点都拥有了相同的写数据才算同步成功。其优点是,无论哪个节点宕机,都不会丢失数据环境应用:Primary:IP: 43HOSTNAME:alice新的硬盘:/dev/sda1 1GDRBD驱动:/dev/drbd1 -本地磁盘需要附加到该驱动上挂载目录:/mnt/drbd1 -用于挂载DRBD驱动点,切忌不是挂载本地磁盘到该目录Secondary:IP:51HOSTNAME:bob新的硬盘:/dev/sda1 1GDRBD驱动:/dev/drbd1挂载目录:/mnt/drbd1每台服务器都要将自己的主机名和对方的主机名写入/etc/hosts文件43 alice51 bob全新部署前的基本准备工作:1. 确保主DRBD服务器和辅DRBD服务器都有唯一的主机名。主机名会在drbd.conf文 件中用到2. 每一个DRBD服务器都必需有一个唯一的IP地址3. 将每一个DRBD服务器的主机名与IP地址写入 /etc/hosts文件4. 每一个DRBD服务器要准备至少一块空磁盘,容量最好要相同。安装DRBD 2.6二进制安装yum -y install kmod-drbd82 drbd模板文件位置:/usr/share/doc/drbd82-8.2.6/drbd.conf关闭开机自启(若在自启动过程中失败可能会导致无法登录系统情况)chkconfig drbd off加载drbd模块modprobe drbdDRBD日志观察:/proc/drbd/var/log/message源码安装 drbd-8.2.6.tar.gztar zxvf drbd-8.2.6.tar.gzcd drbd-8.2.6make & make install配置及部署DRBD(两节点配置文件内容必需一致)=主节点配置43 对新磁盘进行格式化,切忌不要在本地磁盘上创建EXT3文件系统。编辑/etc/hosts文件43alice51bob配置drbd.confglobal usage-count no; -关闭DRBD自动更新common syncer rate 5M; -设定同步速率为5MB,同步速率应小于可用带宽的33。无论同步速 率设置为多少,都不能超过磁盘读写速率。#csums-alg sha1 -基于校验和同步,一旦发现主辅数据不同步就执行同步操作 该版本不支持此功能verify-alg sha1 -仅在同步源上设置,默认同步源是主节点,验证辅节点数据是否过时(out of sync),若有过时数据辅节点则触发同步操作,同时将信息写入内核日志 配置完成后还需做如下操作:a. 初始化校验out of sync数据drbdadm verify all如果检测出辅节点有out of sync的数据,可执行下列操作进行重同步drbdadm disconnect alldrbdadm connect allb自动校验out of sync数据(推荐) * 02 * * * /sbin/drbdadm verify allal-extents 250; -设定active log大小,单位KB。启用Active log后数据会写 入日志的同时,也会跟踪哪些数据被写入了磁盘,加入该参数 后数据先写入日志后写入磁盘。一旦服务器奔溃仅同步未写入 磁盘的数据而无需同步整个磁盘。 计算active log大小公式: R:同步速率,单位MB/s t:同步时间,单位秒 参考:/users-guide/s-activity-log.html resource web -资源名,可随意取 protocol C; -完全同步,仅当数据都同步到2台DRBD的本地磁盘才算同步成功 net data-integrity-alg sha1 -验证辅节点数据的完整性确保数据未受损,若数据验证失败将触发同步操作 #cram-hmac-alg sha1; #shared-secret “FooFunFactory; startup wfc-timeout 120; -在进程启动后,设定DRBD连接对端超时的秒数,若在指定 时间内未能连接到辅节点,那么该主节点将自动降级为 Secondary角色。之后如果辅节点恢复运行,主节点会检测 到辅节点的存在,但是其角色仍然是Senondary。需要手动 改变其为Primary角色,命令drbdadm primary alldegr-wfc-timeout 30; -仅当在整个DRBD群集中,暂时只有一台服务器可用, 而另一台服务器坏掉了无法及时修复,而此时这台可用 服务器又发生了崩溃需重启,此时该台服务器上的DRBD 进程将采用该参数开启drbd,从而忽略wfc-timeout 参数 disk on-io-error detach; -如果本地磁盘发现io错误,drbd驱动将卸载本地磁盘以无盘工作#no-disk-flushes; -如果磁盘控制器支持蓄电池功能,并能在断电恢复后刷新新的 数据到本地磁盘,则可以禁用磁盘刷新功能。#no-md-flushes; -原理同上,区别是禁止元数据刷新到磁盘 所谓磁盘刷新是将缓存中的数据写入硬盘中,确保系统奔溃后不丢失数据,假定在drbd配置文件中关闭了磁盘刷新功能,而磁盘控制器本身启用了写缓存但不具备battery-backed功能,只要数据写入缓存系统就认定此写入操作成功,一旦发生系统崩溃缓存中的数据将永远丢失。但如果磁盘控制器本身具备battery-backed功能在奔溃恢复后可将缓存中的数据再次写入磁盘,此时可以在drbd配置文件中关闭磁盘刷新功能。默认DRBD启用磁盘刷新功能 参考:/users-guide/s-disk-flush-support.html on alice -必需与主机名相同 device /dev/drbd1; -DRBD设备名 disk /dev/sda1; -本地磁盘 address 43:7788; /mnt/drbd1/drbd.txt注意:虽然主节点已经配置完成,也为其设定了同步源,但事实上同步还不能实现。因为 要真正实现主辅节点同步,必需在两节点上对/dev/drbd1驱动创建EXT3文件系 统。而此时只有主节点已经创建了EXT3文件系统,而辅节点还未创建。按如下步 骤为辅节点创建EXT3文件系统: 主节点操作: 1. 卸载被挂载的目录:umount /mnt/drbd1 2. 临时将角色降级至Secondary 辅节点的操作: 1. 临时将角色升级至Primary,确保主节点已降至为Secondary 2. 为/dev/drbd1创建EXT3文件系统 3. 回到Secondary角色最后回到主节点,将角色升级至Primary。至此同步操作方可实现辅节点配置51 对新的磁盘进行格式化,切忌不要在本地磁盘上创建EXT3文件系统编辑/etc/hosts文件43alice51bob配置drbd.confglobal usage-count no; common syncer rate 5M; #csums-alg sha1; #verify-alg sha1; -辅节点不需要加这个参数 al-extents 250; resource web protocol C; net data-integrity-alg sha1; #cram-hmac-alg sha1; #shared-secret “FooFunFactory; startup wfc-timeout 120;degr-wfc-timeout 30; disk on-io-error detach;#no-disk-flushes;#no-md-flushes; on alice device /dev/drbd1; disk /dev/sda1; address 43:7788; meta-disk internal; on bob device /dev/drbd1; disk /dev/sda1; address 51:7788; meta-disk internal; 初始化DRBD元数据 在启动DRBD前创建元数据 drbdadm create-md all 启动DRBD /etc/init.d/drbd start 一旦成功启动,就从主节点拷贝数据 将本地磁盘/dev/sda1附加到/dev/drbd1驱动上 drbdadm up all 从/dev/drbd1驱动上卸载本地磁盘/dev/sda1 drbdadm down all 临时提升为Primary角色,切忌再执行此操作前,要将主节点设为Secondary drbdadm primary all 创建文件系统,必需是Primary角色才可以。文件系统也只需创建一此 mkfs.ext3 /dev/drbd1 改回其Secondary角色 drbdadm secondary all=DRBD的常用操作:1. 手动升级角色至Primarydrbdadm primary all2. 手动设定节点为辅节点如果已有挂载的DRBD设备,请先卸载umount /mnt/drbd1drbdadm secondary all3. 手动断开节点连接drbdadm disconnect all4. 手动连接节点drbdadm connect all5. 临时调整同步速率drbdsetup /dev/drbd1 syncer r 110MB6. 要调整运行中的drbd.conf文件并使其生效,执行如下命令drbdadm adjust all7. 校验辅节点数据是否过时,并触发同步操作。仅在主节点设置 A. 编辑drbd.confresource web syncer verify-alg sha1; B. 初始化校验out of sync数据 drbdadm verify all 如果检测出辅节点有out of sync的数据,可执行下列操作进行重同步 drbdadm disconnect all drbdadm connect all C自动校验out of sync数据(推荐) * 02 * * * /sbin/drbdadm verify all手动修复裂脑问题问题描述:模拟主节点网络断开,辅节点将会转换角色到Primay。之后恢复主节点网 络,裂脑问题出现,原因是DRBD检测到两台服务器都为Primary。 主节点/proc/drbd文件中显示的网络状况为:cs:WFConnection 辅节点/proc/drbd文件中显示的网络状况为:cs:StandAlone 或 主节点/proc/drbd文件中显示的网络状况为:cs:StandAlone 辅节点/proc/drbd文件中显示的网络状况为:cs:StandAlone 解决方法:a. 登录辅节点服务器,将其角色改为Secondarydrbdadm secondary all b. 在辅助节点上,断开连接 drbdadm disconnect all c. 在辅节点上,丢弃本地磁盘上的所有数据,并连接资源drbdadm - -discard-my-data connect all d. 登录主节点服务器,观察其连接状态,如果其状态仍为 StandAlone,指行下列命令 drbdadm connect all 更换主节点硬盘操作 1. 关闭主节点服务器,临时将辅节点提升为Primary 2. 为主节点替换新硬盘,并开机 3. 主节点正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