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私募业2010年大起底.doc_第1页
阳光私募业2010年大起底.doc_第2页
阳光私募业2010年大起底.doc_第3页
阳光私募业2010年大起底.doc_第4页
阳光私募业2010年大起底.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阳光私募发展现状和阳光私募业2010年大起底2011年01月12日23:1021世纪经济报道 微博 21世纪经济报道 陈捷虽然信托账户的放开之日仍显得遥遥无期,岁末数位私募大佬的“落马”迷案令业内唏嘘不已,但从业绩和规模等数据来看,刚刚过去的2010年对于中国的阳光私募而言依旧是美好的一年。据好买基金研究中心统计,截至2010年12月底,国内私募管理公司的数目为242家,比2009年底增加了84家,运行中的私募产品共628只,比去年增加了279只,并且单只产品的平均募集资金规模也逐级提升。据粗略估算,目前国内证券投资类阳光私募产品的总资金管理规模已超过2000亿元,比2009年底的估算值增长了150%。“去年国内股市并不景气,而且信托账户的开户问题至今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在这种不利局面下,阳光私募仍能取得爆发式增长,说明国内对这块的需求量依旧很大,而这与阳光私募近几年整体取得的不错业绩密切相关。”私募排排网研究员杨志为向记者表示。在2010年,国内阳光私募的整体业绩依旧不俗。在去年沪深300(3139.066,-3.27,-0.10%)指数全年下跌12.51%的背景下,好买基金统计范围的296只阳光私募基金年度投资收益率的中位数为5.32%,其中70.37%的私募基金在2010年取得正收益,仅有6.73%的私募基金收益跑输沪深300指数。而在与公募基金的对比中,阳光私募也取得了完胜。数据显示,2010年国内公募基金的整体收益为3.83%,低于私募基金1.59个百分点。与此同时,去年最牛私募的收益率为92.66%,这是新晋公募冠军华商盛世37.76%年收益的2.45倍。“事实上,去年共有7只私募产品跑赢了公募冠军。但与此同时,最熊私募的业绩仅为-34.12%,首尾业绩差距高达130.28个百分点,私募的分化程度远远超过公募基金。”一位市场人士向记者表示。新星涌现“今年榜单前列出现了很多新名字,有些是今年刚设立的,也有些在往年并不显山露水。”一位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私募排排网统计数据显示,在过去一年中,常士杉管理的世通1期以96.16%的年度收益勇夺冠军,成为本年度私募界最闪耀的明星;而亚军和季军分别由徐翔掌管的“泽熙瑞金1号”和王贵文管理的“隆圣精选”获得,两只产品的年收益分别为67.68%和63.10%。事实上,常士杉与他的世通资产早在三年前即已出现在中国的阳光私募圈。2008年2月18日世通1期正式成立,这只发售在大熊市背景下的产品,净值一度低探至0.42元。“即使到了2010年初,世通1期的亏损幅度仍在35%以上,当时谁也不会想到今年他们会夺魁。”上述业内人士告诉记者。该业内人士表示,去年上半年世通1期的表现亦可谓温和,但从下半年开起,产品净值大幅飙升。“去年下半年常总抓住了几只大牛股,像天通股份(15.70,-0.06,-0.38%),这只地处海宁的上市公司股价长期在8块钱左右徘徊,但下半年它一路奔向20块钱的价位。类似的牛股还有西藏天路(15.27,-0.08,-0.52%)、中色股份(29.93,-0.19,-0.63%),都是去年下半年的大牛股。”发力半年的世通1期,也在去年第四季度“扭亏为盈”,目前累计净值1.2674,累计收益率为26.74%。而成立于去年3月5日的泽熙瑞金1号,至去年底的累计收益率已达67.68%,有一种说法是,如果该徐翔的产品再早成立几个月,那么2010年的阳光私募冠军究竟鹿死谁手还很难预料。除了常、徐二人之外,2010年带来业绩惊喜的私募人士还有很多。例如夺得“探花”的中融隆圣精选管理人王贵文,以及紧随其后的西域投资管理人周水江。据悉王贵文出身公募基金,2007年“下海”投身阳光私募界,但由于起初对操作小量资金并不适应,在2007、2008年中旗下的产品出现业绩大幅滑坡。“他2009年改变了思维方式,学会了小资金,且在去年中他重仓的消费股表现不错,由此跻身私募前列。”杨志为告诉记者。而成立于2010年9月的中融光华59,在不到4个月时间实现收益超五成,该产品投资顾问为西域投资的基金经理周水江,他曾做过语文教师和记者,之后进入股市。该产品的快速崛起,也令周水江成为2010年崛起最快的私募新星之一。老将落马?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如果对比前后两年的私募业绩排名榜单,这句话一定会映入你的脑海。在2010年的前十榜单中,只有尚雅投资曾进入过2009年的前十,其余九家皆为新近而入。“阳光私募就是这样,去年做得好的,今年业绩就很可能做得一般,甚至排在靠后的位置。”杨志为告诉记者。“因此尚雅能再度进入前十,其意外程度不亚于一些原本不知名的私募排名靠前。”事实上,在2010年的排行榜上去追寻2009年的“明星们”并不容易,有些甚至要倒着数才更为容易。在09年创下192.57%的年收益率的新价值2期如今只能排名九十开外,它在去年的收益率为17.76%,虽然并不显差,但与一年前的风光相比实在有些自惭形秽。更让人大跌眼镜的是,在2009年排名三、四位,分别取得144.89%与143.68%收益率的深国投景良能量1期与深国投开宝1期,去年的表现颇为尴尬。在2010年的排名上,景良能量1期排在589只非结构化阳光私募产品中倒数第三位(正数第587位),年度收益为-23.38%,仅高出2010年曝出丑闻的好望角旗下的两只产品。而2009年进入四强的开宝1期在去年也是不如人意,排名显示它位列第578位,去年的收益率仅为-18.20%。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私募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景良投资与开宝资产在前后两年业绩大相径庭,与两家公司在人员配置上没有加强、研究能力跟不上市场变化密切相关。“研究人员没有加强,意味着选出好股票的持续能力有限,显然2009年的好运气并未带到去年。”该人士称。“相比于他们俩,罗伟广的新价值排名不再风光主要原因是前一年夺魁后,去年新价值发了太多的新产品,资金量猛增后对他的操作难度增加了不少。”他告诉记者,罗伟广本身就是介于纯技术与价值投资之间的管理人,因此炒作资金的变化会对他产生一定影响。朝阳永续副总经理张子冰向记者表示,关注阳光私募的业绩表现应当追求长期效应,“毕竟各家阳光私募风格不同,他们在不同市场周期中的表现会大相径庭,这个行业往往呈现出三年河东、三年河西、各领风骚一两年的情形,因此我也不建议投资者急于追投每年排名很靠前的产品或管理人。”张子冰认为。2010年阳光私募规模过1000亿 已占公募4%2011年01月09日23:09投资者报投资者报 记者 薛玉敏2010年,对于公募基金来说,是动荡不安、基金经理纷纷逃离的一年。而对于竞争对手阳光私募来说,过去的一年,是和风细雨、是阳光普照。据Wind数据,阳光私募基金经过2009年的井喷发展之后,在2010年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整体资产规模已经超过1000亿元。虽然比公募基金管理的2.5万亿元相差很大,但发展速度已不容小觑:去年就新成立了598只,占到所有存续期的阳光私募基金数量的一半。迈进千亿大关随着高端理财的发展,处于边缘地位的私募基金开始走向了舞台的中央,越来越受到市场的关注。去年排名第一的世通资产投资经理常士杉告诉投资者报记者,去年有一个人拿了一亿元的资金来买他们的产品,看到到账后的资金,大感惊讶:“看来只要业绩好,产品不愁卖。”常所管理的资产在2009年年末的时候才仅有五六千万元,到去年年底,规模飙升至3亿元,增长速度达到5倍,产品线也从2只扩展到了5只。如此迅猛的增速在阳光私募界并不少见。常目前所管理的资金规模在私募界中仅处于中等水平,还有其他私募大佬在不声不响地将规模做大。例如上海重阳,一期产品的首募资金就能达到20亿元,管理的全部资金高达60亿元;今年刚成立的上海泽熙,所管理的规模也高达50亿元左右。一批从公募基金经理转战而来的私募,势头更是不减。如江晖执掌的星石投资、田荣华的武当资产,其规模也都近10亿;吕俊的从容投资已超15亿。从公开数据也可以看到,阳光私募增长快速。据Wind统计,去年有598只阳光私募产品成立,而到年底,处于存续期的产品总量才有1011只,也就是说,去年新成立的占到了总数的一半。且成立的数量每月递增,从刚开始的每月30只,到11月份的60只,呈现爆炸式增长。数量的增多意味着规模的暴涨。如果每只产品按照一亿元的规模来算的话,阳光私募所管理的资金迈入了千亿元的门槛。从2004年第一只阳光私募基金赤子之心中国一期发行的800万元规模,到2007年的20亿规模,阳光私募用了4年。从20亿元规模到千亿规模,仅用了3年时间,可见阳光私募正在跳跃式增长。朱雀投资产品线最多2009年7月,监管层叫停了信托证券账户开户,但并没有阻挡阳光私募基金发行产品的热情。根据国信证券的私募基金统计报告,发行产品线最多的是朱雀投资公司。该公司是一家合伙制企业,投资经理之一为李华轮。从2007年到2010年,共发行了37只产品,其中20只产品是去年成立的。去年,37只产品的表现中规中矩,没有大的涨幅,也没有发生亏损,平均增幅有9%,最高的涨幅为双核动力1期7号,涨幅为14.8%。产品数量排名第二的是江晖成立的星石投资,旗下产品有25只。2007年从工银瑞信离职奔向私募,产品的业绩差强人意,参差不齐。去年旗下产品的平均收益才仅有4.9%。紧接着是以罗伟广为代表的新价值系列,一共有23只;石波管理的尚雅,一共有22期;云国投管理了21只产品;赵军管理的淡水泉也有20只产品。上述管理众多产品线的投资经理有个共同点,都是曾经的公募基金经理,拥有众多的客户资源,即使私募基金业绩表现不好的情况下,仍然能获得大量资金的支持。暴增的两大原因阳光私募之所以发展迅速,一个最基本的原因是业绩好。从2008年以来,不管是熊市还是震荡市,阳光私募一直远远走在公募的前面。华润信托副总刘辉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就曾谈到,2008年大盘从最高点到最低点,股票型公募基金跌了60%多,纯股票型阳光私募的跌幅是39%,但有1/3阳光私募跌幅是在10%以内,一正一反的例子,让市场改变了对阳光私募的看法。2008年、2009年、2010年连续三年资产管理行业的冠军均被阳光私募所获得。比如2008年金中和、2009年的新价值、2010年的世通资产。据Wind数据统计,股票型基金去年的平均收益率仅有0.77%,而阳光私募基金则达到了6.72%。从单只产品来看,私募产品的冠军世通1期业绩涨幅超过了90%,而最好的公募基金也仅有37.77%。阳光私募发展迅速还有一个原因:各行业的投资高手纷纷进入私募,成立投资管理公司。尤其是公募基金经理纷纷投身私募大军,给阳光私募带来了更多的目光和资金。据朝阳永续提供的数据,截至2010年10月中旬,共有311名阳光私募投资经理发行了证券投资类信托产品。当中,有公募基金背景的投资经理有67人,占统计人数的21.54%。其中,有老一辈的吕俊、石波、曾昭雄、赵军,还有2010年的私募“新兵”,例如孙建冬、莫泰山。产品创新层出不穷阳光私募产品的内部业绩分化严重。去年业绩最好的和最差的相差67.33%。这是投资者之难。为了解决这个难题,阳光私募出现了新的产品样式TOT产品,也就是所谓的私募组合基金,类似于FOF,是投资于数个私募信托产品的信托。私募TOT产品始于2009年的下半年,去年以来呈现快速发展势头:根据私募排排网的统计数据,截至目前已有超过20只私募TOT产品发行运作。除了传统上以券商、信托公司作为TOT产品管理人外,银行以及独立第三方专业理财机构也已经开始发行自己管理的TOT产品了。例如,光大银行(4.11,-0.07,-1.67%)推出的“阳光私募基金宝”、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推出的“金种子优选投顾人民币理财计划”、中国银行(3.26,-0.01,-0.31%)的“中银国际证券精英汇”。壹私募网的投资总监刘进义告诉投资者报记者,总的来说,普通投资者在缺乏各种信息的情况下,选择行业内领先机构的TOT产品不失为一种轻松有效的投资方式券商私募合作渐入佳境新型模式谋求双赢2010-06-24 01:53:00来源: 上海证券报(上海)跟贴 0 条 手机看新闻 记者钱潇隽编辑梁伟券商与阳光私募的合作正迎来高速发展期。通过代销和向银行推广私募产品,营业部正以“服务产品化”来探索传统经纪业务转型之路;另一边,阳光私募则借以通过券商的合作,大幅拓展营销渠道,产品规模成倍增长。业内人士认为,在“双赢”效果的刺激下,券商与阳光私募间的合作不断深化将成资本市场的长期趋势。“三全齐美”“在传统营业部代销阳光私募产品之外,目前业内比较盛行的券商与私募的合作模式是,券商向银行推荐阳光私募产品,由银行做渠道营销,券商提供交易通道,而私募则专心做投资。”一位私募人士如此介绍。这种模式的形成基于银行、券商和私募之间相互取长补短。银行客户资源丰富,有寻求私募理财的需求,但对阳光私募不够了解,缺乏选择能力;私募专注投资,营销队伍却很薄弱,一直存在难以扩大规模的困扰;证券公司作为资本市场上重要机构,信誉度高,对投资又有相当程度的了解,同时也在寻求机构客户。因此,由银行信任的证券公司来挑选私募,向银行推介,一方面银行客户获得了所需的理财产品,一方面私募规模得到迅速增长,而作为中介的证券公司则为产品提供交易通道,从中赚取佣金,可谓“三全齐美”。首创这一模式的是业内赫赫有名的国信证券深圳红岭中路营业部,据相关负责人介绍,该营业部从2007年就开始探索与私募、银行之间的合作,但当时收效并不显著。“但从2009以来,我们感觉这样的合作顺畅了许多,一方面行情配合,一方面阳光私募发展迅速,使得客户认可度大幅上升。”记者从不同渠道了解到,通过上述合作模式,该营业部上半年托管资产中阳光私募部分的增长就达数十亿。而从全行业来看,这种合作正出现“井喷”。“我们和私募圈子的联系非常多,也正在积极寻找这样的合作机会。”财通证券VIP客户中心负责人表示。像财通证券这样的券商并不在少数,在记者采访的多家券商中,绝大多数都代销阳光私募产品,也更想通过银行加入的模式来深化合作。一位上海本地知名阳光私募市场部经理向记者透露:“包括德邦证券、国泰君安等不少证券公司最近都在找私募和银行合作,这种趋势未来肯定还将发展。”券商、私募各取所需券商为何在近年突然加大了与阳光私募的合作力度?经纪业务竞争日趋白热化是重要原因。2009年以来,佣金战愈演愈烈,今年上半年全行业佣金率再度“雪崩式”下滑,个别券商下滑幅度达到20%。暴力时代的加速终结,也意味着经纪业务转型需求日益迫切。“现在各家券商都通过在服务上下功夫来对抗竞争,而为客户提供需要的产品是最基本的。”一位营业部经理解释说,由于阳光私募具有“创新高提成”、仓位灵活等优于公募基金的机制,颇受投资者欢迎。筛选出业绩稳健的阳光私募产品代销,有助于满足客户资产配置的需求。值得一提的是,营业部推崇“服务产品化”不仅仅是从满足客户需求角度考虑,增加托管资产规模、获取稳定的佣金收入更是重要出发点。一般来说,与证券营业部合作的私募往往会走该营业部的交易通道。上述财通证券高管透露,业内与私募合作收取的佣金率大约在万八左右,相比较目前市场上以万五、万三佣金率艰难争抢来的个人客户,这类机构客户明显稳定地多。在券商利用与阳光私募的合作来探索经纪业务转型的同时,阳光私募则紧紧抓住这一机遇期,迅速壮大队伍。“现在发产品和以前大为不同了,以前和个人客户打交道,现在我们主要是向券商推介自己,只要业绩做得好,一个产品发10亿毫不困难。”上述私募人士表示。随着资本市场快速发展,证券公司市场上的老牌机构与新兴生力军阳光私募一拍即合,这样的合作,正展现出巨大前景。这种业务融合,或将为券商传统经纪业务的成功转型增加几率,也将成就阳光私募大发展的历史机遇期。虽然阳光私募能享受万二的交易佣金,但所获得的券商服务非常少。与此对应的,目前公募基金等机构客户的交易佣金为万八左右,是阳光私募的4至5倍,但公募基金如此高昂的交易佣金的背后是换取了券商免费的研究等各项服务。证券时报记者 方丽随着阳光私募规模的逐渐壮大,券商把工作重点瞄准阳光私募,目前多数券商给予阳光私募交易佣金降至万分之二。而公募基金普遍交易佣金依然在万分之八水平。据深圳一家券商营业部总经理介绍,目前深圳地区阳光私募的交易佣金普遍在万分之二、万分之三的水平。他表示,这一佣金水平非常低,因为阳光私募通常规模比较小,10亿以上都属于大型私募了,因此对券商来说,这些阳光私募只算得上个“大客户”。同样,广州一家大型营业部负责人介绍,对于交易量上了一定金额的阳光私募,营业部一般会提供两种佣金“套餐”:一种是最低万分之三(资金量大的甚至更低)的佣金;另一种交易产生的佣金达到一定金额,就不再收取佣金,据一家券商营业部总经理介绍,目前一般30万-50万就可以“买断”。据上述深圳券商总经理表示,目前还存在另外一种情况,就是少部分阳光私募会故意做高交易额和券商“瓜分”佣金所得。具体做法是,如果年度交易量达到一定金额时,阳光私募还可以和营业部谈佣金返还,具体分成比例按交易量多少计算。“券商的佣金返还一般不会计入私募产品的收益,而是进了私募的公司小金库甚至是个人腰包,不过这么做的阳光私募并不多。”在阳光私募享受低佣金的背后是各大券商争揽阳光私募有关。“下半年机构客户是我们工作重心,我们计划目标要使私募客户比率达到20%,因此给予阳光私募的佣金不敢高开。”一位券商人士表示。不过,深圳一位阳光私募人士表示,虽然他能享受万二的交易佣金,但所获得的券商服务非常少。与此对应的,目前公募基金等机构客户的交易佣金为万八左右,甚至还有公募基金的交易佣金在千分之一水平。基本上,目前公募基金佣金是阳光私募的4至5倍,但公募基金如此高昂的交易佣金的背后是换取了券商免费的研究等各项服务。不过,还有业内人士透露,随着阳光私募实力的增强,以及阳光私募对行业、宏观研究需求的增加,券商与其的合作已不仅仅是低佣金上,已有向公募看齐的趋势。一些券商营业相继成立专门服务私募客户营销团队,专门为阳光私募服务,不仅为阳光私募提供证券账户、联系信托公司,还有不少券商券商为私募安排路演,介绍客户的例子也不少见;甚至券商在组织去上市公司调研的时,也会安排私募随行,并合作举办类似投资论坛。获得这样的服务,私募要给予券商较高的费用,甚至部分私募还会根据规模给予券商销售人员激励奖金,还有券商能获得阳光私募5%以上的业绩提成 阳光私募信托引入券商和基金“双顾问”模式-来源:国际金融报 若阳光私募基金这样单个投资顾问还不能引起投资者关注的话,那么,由券商、基金联袂操刀共同担当投资顾问推出的信托产品,分量肯定轻不了。记者获悉,深圳某信托公司拟于4月推出一款信托计划,将由深圳某证券公司和上海某基金公司共同担任该产品的投资顾问。这是继银华基金公司首只QDII产品采取“双顾问”模式之后的首款信托产品。 三方合作协商分成 该产品是由某公募基金、信托公司和券商三方共同发起,以债券投资为主导的全封闭结构化产品。信托期限为12个月,目标规模为2亿元。 在这个“双顾问”模式中,公募基金负责该计划不超过20%的债券基金投资部分的投资顾问;券商在担任除公募基金负责部分以外标的投资顾问的同时,还为信托计划提供单一的次级资金,如购买者到期收益率小于预期报酬率,券商将以投入的自有资金进行弥补。与此相对应,在利益分配中,券商也占较大比例。 上海国际信托分析师许柯表示,“基金公司如只负责债券基金的投资顾问,可让相关基金经理兼任,基本不用动用其他人员,也不需付出额外的成本。” 一位券商告诉记者,由于信托公司只是一些制度上的安排,其话语权最小,有些甚至不参与分成。有些券商却可以分到一半以上,一般分成都是私底下协商。 取长补短各有益处 用益信托工作室资深分析师李旸表示,这类操作模式风险小,且收益较稳定。基金负责其擅长的基金投资部分,券商负责债券投资,基金、券商、信托三方“取长补短”,能帮助降低风险。看起来信托在这种业务模式中受益最不突出,其实不然,有了这两重“保险”,投资者对其产品自然会更加信任,而券商扮演的角色还能保证投资者的本金安全和收益,把好风险关,增加了产品的吸引度和安全度。 “对于那些未获准发行集合理财产品的券商来说,借此获取一些业绩报酬。对于那些仍无专户资格的基金公司来说,担任投资顾问为后期专户理财业务发展作铺垫。趁这些空档期,给自己增加些收入,也是他们发展业务的一个渠道。”李旸说。 商做“掮客”深挖私募业务 意在佣金和提成 作者:方丽 杜志鑫 来源:证券时报 2010-04-12 08:20:01 近期,不少大券商开始为私募找信托公司并提供账户,积极代销私募产品,为私募提供全方位、专业化的服务。业内人士表示,为私募基金服务,正成为券商一个重要的工作范畴。而让券商不惜成为“掮客”为私募服务的动力,一是私募产品3%的业绩提成,另外是不菲的佣金收入。券商做账户掮客目前扼住私募基金喉咙的,主要是信托账户暂停开户,而券商开始为私募基金奔走,一手提供有效空账户,一手提供信托平台。在某财经论坛内,一家证券公司证券机构业务部(上海)人士发帖称,该业务部有20个可以做结构化的证券投资的信托账户,若私募基金投资人有意向购买欢迎协商。他还表示,这个账户是一家全国性的信托公司(业内前十)原先打新股账号,是可打沪深两市二级市场的“干净”账号,私募投资人可以成为一般受益人兼投资顾问,进行杠杆融资、操盘获取超额收益。而业内人士表示,目前一个信托账户可以卖到300万-400万元,而券商叫卖是信托公司的账户,要价上低一些,而且不少券商机构业务部还能为私募基金联系合作的信托平台。一位颇有名气的阳光私募也表示,因为自身业绩不错,近期不少券商向他表示可以协助发行产品,还愿意借助自身客户资源,配合进行销售。支援产品发行与券商合作正成为阳光私募发行产品的一个趋势。记者了解到,去年末今年初,国信证券曾和上海重阳联手发行“重阳6期”,去年底,华泰联合证券公司和深圳武当资产管理公司也联手发行了一期产品。近日,国信证券和深圳合赢投资公司联手发行了一期产品,还有不少私募基金计划新产品通过券商渠道发行。深圳一家私募基金公司负责人表示,除银行外,与券商合作将会是他们拓展客户的主要模式,因为券商的客户与私募基金的客户特性比较一致,倾向于较高风险,而银行的客户风险偏好相对偏低,客户开发难度较大。而且,阳光私募产品一般门槛为100万元,券商营业部的大户正是目标客户群。从目前情况看,券商和私募合作基本形式是:私募和券商合作推出一款新的私募基金,在这一合作中,券商将帮助私募拓展客户,而私募则将该私募基金的交易账户放在券商。业内人士认为,这种模式可能是未来私募基金发展的主要模式。意在佣金和3%业绩提成深圳一家券商的相关人士表示,给私募基金提供服务,只需要成立七八个人的服务队伍,但每年赚取的收入却可观。首先,私募基金必须在发行产品的券商那里进行一定量的交易,不少私募基金操作频繁,这部分佣金收入不菲。其次,券商能在销售私募基金中分享基金募集的认购费用,有的私募基金还会根据规模给券商销售人员激励,目前一般私募基金的认购费用达1%。最重要的是,券商可以参与私募产品的业绩提成,即在私募基金20%的业绩提成中分一杯羹,一般情况下,券商的业绩提成比例在3%左右。而且,研究报告也开始成为券商和私募基金合作的重要内容,比如国金证券成立了专门为私募基金提供服务的队伍,为私募基金提供一手的研究报告,而私募基金会在国金证券进行一定分仓。据了解,世纪证券在这方面也想有所作为。不过,虽然券商为私募基金出人力出资源,但券商对于私募基金的选择也非常挑剔。据一位阳光私募表示,券商选择私募基金的主要依据是私募基金的团队和长期发展,其实核心就是其投资能力,“一般没有什么知名度的私募想和券商合作很难。”券商升级服务争食私募市场蛋糕 2009-09-30 09:12 来源: 全景网-证券时报 发表评论(0)“从来访券商四季度的投资策略看,多空分歧严重。”电话那头,广东某私募陈刚(化名)刚送走了一批券商研究员。他说,“他们是在给基金公司进行路演后,顺道过来拜访的。”据陈刚介绍,在整个9月份,他已经先后接待了国金证券、国信证券等4批次的券商研究人员登门拜访。而在以往,券商这种“周到”的服务,一般只有公募基金能享受得到而这也往往是公募基金决定是否给与该券商分仓的重要评分标准之一。而随着私募基金的逐步壮大,以及市场竞争压力的加剧,券商为私募所提供的服务也开始逐步升级。直面银行渠道竞争参照公募基金对券商研究服务质量的评分指标,可分为研究支持和服务支持。研究方面的支持则包括券商研究报告质量、投资建议、委托课题、业务培训、数据提供等。而服务支持则包括券商组织上门路演,联合调研和各类投资研讨会。和公募一样,当下券商对私募市场的开拓也集中于对分仓佣金上的考量。但在以往与私募的合作则更多集中于提供研究报告等基础性研究服务上,而发展到现在,几乎每个上规模的阳光私募与各主流券商都有了在研究报告方面的合作。而后期,券商开始尝试帮助私募拓展客户,即由券商提供资金募集的渠道,并逐渐成为私募基金业务发展的一个主流模式,在促进一批优秀私募快速发展的同时,券商也以此提高这些私募客户粘度,巩固分仓方面的优势。但发展到今日,券商这种“以渠道换分仓”的简单模式也遭到了挑战。给业内较大触动的,无疑是近来银行频繁主动向私募抛出橄榄枝。如李旭利的“重阳3期”,借助招商银行渠道,创下了11亿元募集规模,这超出整个市场的想象。对此,某券商深圳分公司负责人认为,券商现在确实有许多潜在的竞争压力,如果监管层将这个市场对银行和网络运营商放开,那么很多券商的优势就会荡然无存。与此同时,当管理规模达10亿元级别的阳光私募集体出现后,他们也开始为全面阳光化做好准备。据记者了解,相对于以往只是埋头做投资,目前已经有部分私募阳光私募尝试布局营销和渠道,并开始招揽这方面的人才,上海的新重阳和从容投资在这方面做得比较典型。而已证明是“可行之路”的银行渠道,无疑将会是未来阳光私募公关的重中之重。对于券商来说,在原有提供资金来源渠道的优势有所削弱的情况下,就不得不开始随时接受来自更多同行们的全方位的竞争。提升服务水准对于目前券商提供的服务,据陈刚介绍,除了上述的路演后上门交流外,券商们也会不定期组织机构召开高峰论坛,构建机构沟通平台;还会邀请私募机构一起去上市公司调研。陈刚尤其看重的是后者,“因为券商往往掌握更多的上市公司资源。”此外,部分券商还将对私募服务进行升级。日前,长江证券深圳分公司开始构建的“资本运作事务所”模式,正朝着为私募提供贴身服务出发。具体模式为开放长江证券的研究平台、研究成果,让私募享用长江证券研发出的数据库;定期和不定期为私募召开策略研讨会等。此外,还可为私募量身提供定点调研、大小非交易信息、推广私募产品等。同时在收费上,该券商也表示可摆脱以佣金为最终落脚点的约束,可考虑采取收年费的模式。而对于券商提供的研究服务的评价,陈刚表示,阳光私募目前没有公募基金那样标准的评分体系,只是直观上看券商推荐的股票是否上涨。不过,他也对部分合作券商机构销售人员的服务颇有微词,认为他们对于信息处理有明显的利益偏向。“重要消息往往会先通知核心客户以及大机构,而轮到我们的时候可能已经比别的机构迟上一、两天。我们运气好的话还能赚上一点,但基本上是给人抬轿。”发行渠道吃掉5成年利润 私募寻求第三方渠道更新时间:2010年01月27日证券时报记者 张 宁本报讯 虽然借助银行、券商等大渠道的销售网络能够令阳光私募基金的规模跃升,但在目前发行环境下,私募机构所需付出的发行成本几乎占其全年利润的一半。在近来发行成本水涨船高的情况下,部分私募也已经开始绕开银行和券商,寻求更省钱的发行模式,私募产品发行的第三方渠道也随之出现。近日,证券时报记者从业界获悉,广州某知名证券私募机构的一款基金产品放弃了以往曾倚仗的券商、银行等大渠道,转而借助第三方理财机构某私募网络来开展发行工作,目前该产品已经进入了邀约期。据记者了解,该私募机构今年业绩居业内上游,且之前发行的数款产品也和招商银行、安信证券等大渠道都有过紧密的合作。而这种借助大渠道的模式在去年一度盛行,且已经被证明是迅速扩大私募规模的有效途径。如重阳投资旗下私募产品重阳3期,通过招行总行层面在全国代销,提前募集完毕且首募规模达11亿,创下私募发行的最高纪录。但此番上述私募机构却毅然摈弃了这种看似便捷、理想的发行模式。对此,深圳某私募人士认为,实为目前发行成本过高所致。据介绍,从发行各方目前的分成情况来说,如果一家私募通过银行、券商等大渠道进行募资,银行、券商除了获得全额销售费以及托管费外,还将获得产品的部分管理费以及私募的部分提成收益。按照目前的行情,在私募可以提取的20%的业绩报酬中,银行从中一般能拿到5%以上的分成。更重要的是,在目前暂停开设证券账户的情况下,信托公司也开始向私募要求业绩报酬分成,且价码已经从账户暂停初期的3%逼近5%。也就是说,在极端情况下,私募机构主要的利润来源竟有一半要交给银行以及信托等中间渠道。上诉私募人士表示:“这简直是让我们变相给他们打工。”而另一方面,据记者了解,如果通过第三方渠道募集,在同样是承诺包销的情况下,第三方渠道只是参与管理费部分的分成。而目前如私募排排网、展恒理财等第三方渠道在资本市场经营多年,且本身也有一支上规模的销售团队,基本能够应付前期客户邀约、后期客户管理服务等工作。业界人士认为,如果上述广州私募机构新发产品此番募集的规模理想,通过第三方渠道募集有可能成为未来私募业界募资的新模式。服务提升待遇看涨 券商暗战抢私募2010年08月27日 16:51来源:中国证券报参与互动(0)【字体:大 小】“刚刚送走了一家券商的研究员,这个月已经有3家券商的研究员来我这里拜访过了。”今年以来,深圳私募老袁明显感觉到券商对他的服务越来越周到了。随着佣金战的日益激烈,面向散户的经纪业务竞争已成红海,多家券商纷纷将目光转向不断壮大的私募客户,帮私募找信托账户、安排路演、介绍客户针对私募的营销和服务全面升级,一场没有硝烟的私募客户争夺战悄然开打。 研究服务极具诱惑公募基金、私募基金和散户,一直是券商经纪业务服务的三大主要客户群。在以往的客户争夺战中,券商多是重点抓两头,忽略了中间的私募。但在今年异常惨烈的佣金战中,一些券商的竞争策略已逐渐发生了变化,格外加强了对私募客户的研究服务,一些以往只对公募基金提供的高级服务也开始向私募客户开放。“除了研究报告发得比以前勤了,现在每个月券商都会帮我安排一些去上市公司调研的机会,还有参加各种各样投资论坛的机会。”深圳私募经理老袁感觉自己的“待遇”正迅速提升,与券商对公募基金的研究服务已相差无几,他曾经多次在券商组织的上市公司调研活动中邂逅公募基金的研究员。在深圳,一些券商营业部还定期专门为私募举办投资沙龙,邀请在营业部交易的各位私募大佬交流投资体会。此外,还有一些券商专门针对私募机构比较感兴趣的融资融券和股指期货两大创新业务量身定做了相关咨询服务。例如,华泰联合证券上半年已经在北京和深圳举办了多场“私募基金量化投资与创新产品主题论坛”,研究所首席经济学家率领金融工程研究团队专门为私募机构就如何通过量化投资参与股指期货和融资融券两大创新业务发表了主题演讲,而且,论坛还邀请了一些海外知名的对冲基金经理来为国内的私募同行现身说法,分享量化投资策略和经验。一家中型券商的深圳分公司负责人向记者透露,目前券商研究所一年的运营费用大约是3000万-5000万,以往研究所主要是为公募基金服务,研发能力未被充分利用。而私募一般不配备券商如此强大的研发团队,优秀的研究服务对他们而言极具吸引力。为此,该分公司特别在深圳成立了机构客服部,在私募客户和公司研究所之间建立畅通的服务渠道。券商资源魅力难拒为了吸引私募客户,不少券商开始帮私募寻找信托账户,并积极配合私募产品的销售工作。由于证券信托账户开户被叫停已有一年时间,目前阳光私募要发新产品只能“借道”信托公司现有账户发行。于是,帮私募寻找信托账户就成为了券商最有吸引力的服务之一。据业内人士透露,目前一个信托账户可以卖到300万-400万元,而券商叫卖的信托公司账户,报价往往要低一些,而且不少券商机构业务部还能为私募基金联系合作的信托平台。一位颇有名气的阳光私募也表示,因为自身业绩不错,近期不少券商向他表示可以协助发行产品,还愿意借助自身客户资源,配合进行销售。 深圳一家私募基金公司负责人也表示,除银行外,与券商合作是他们拓展客户的主要模式,因为券商的客户与私募基金的潜在客户都倾向于较高风险,而银行的客户风险偏好相对偏低,客户开发难度较大。而且,阳光私募产品一般门槛为100万元,券商营业部的大户正是目标客户群。“按照现有法规,我们不能像代销基金一样代销私募产品,但是帮私募基金介绍客户和安排报告会还是可以的。”深圳一家券商营业部的负责人告诉记者,对于一些投资业绩较好的阳光私募,营业部可以动用公司的资源帮其在全国范围内安排路演,介绍一些公司的客户去参加。“如果客户确有这方面的需要,购买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争揽私募战况升级在经纪业务竞争最为激烈的深圳,不少券商已经成立了专门服务私募客户的营销团队。“主要是因为目前许多该开户的股民都已经开户了,大家争来争去都是在挖存量客户,没什么意思。而私募规模正在壮大,不断有新的私募产品发行,他们才是我们应该尽力发展的新增客户。”上述营业部的负责人向记者坦言,私募基金近年来的高速增长,已令其成为任何券商都不敢忽视的客户群体。统计数据显示,2003年至2009年间,我国阳光私募发行规模年复合增长率高达55%,领先于全球对冲基金近十年20%的年复合增速。截至8月中旬,今年以来阳光私募共发行了314只产品,募集资金高达153.65亿元。 据了解,私募对于佣金的敏感度比散户低很多,只要券商能够提供其需要的服务,一般都愿意支付万八到千分之一的佣金,私募的平均佣金水平是略高于散户的。而且,私募基金的交易比较频繁,长期来看,这部分佣金收入不菲。实际上,在上半年的熊市中,一些私募扎堆的营业部竞争优势已经明显体现出来。例如,今年1-5月,在市场弱势的情况下,被誉为“阳光私募集中营”的国信证券深圳红岭中路营业部股票基金成交量仍较上年同期增长了近30%,股票基金市场份额同比增长近10%。业内人士预计,随着国民财富的迅速增加,私募基金规模的扩张和壮大将是今后几年的必然趋势,未来券商对于私募基金的营销战和服务战必将持续升级。 NO.6与渠道的依存与博弈 发行渠道多过公募:直销也可做成功,不一定非得靠银行 理财周报见习记者 翟乐/整理 谭昊:众所周知,公募基金与银行渠道之间的关系非常微妙,前不久理财周报的公募基金老总闭门会议席间,也有很多基金对银行拿走的费用提出了很大意见。请问各位做私募的朋友怎么看待与渠道之间的关系。 刘忠海(淡水泉投资,副总经理):我个人的理解,因为阳光私募本身独特的收费结构是靠收益分成,所以天生就决定它的核心竞争力来源于自己的能力。如果想做的好,关键就是要专注。专注体现在,把精力都专注在投资上。除了制造端、投资以外,还有市场、还有其他工作。但是有了银行的接入,它就可以给你引进高质量的客户,相当于把市场开发外包给银行。我想这也是从09年到现在大家看到的,阳光私募规模迅速增长,很大程度上就得益于银行把自己的高端客户引入到这个领域里面来。 谭昊:所以淡水泉跟银行的合作是非常愉快的? 刘忠海:可以这么说。 谭昊:你对费率满意吗? 刘忠海:我觉得各求取需,比较满意。 谭昊:去年,上海一家私募发行了一个比较大的产品,当时的费率比较高,在国内创造了一个先河。从此,那家银行就按照这个费率定价,从而引发了一些同行其他的想法,说费率定得太高,做私募赚钱比较难。大家对目前银行合作方式是否都满意吗?李总你怎么看这个问题? 李泽刚(和聚投资,总经理):没有什么合理不合理的问题,它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现在渠道为王应该是整个资产管理界的现状。不仅是私募,其实公募基金资金也存在非常大的压力。渠道强势是客观存在的现状。但是如果中间有一批比较优秀的管理人,其品牌积累到足够强的程度,那么在强势的渠道面前,它也完全有可能自己变得强势起来。所以我认为这就是一个供求关系的体现。 郑培敏(荣正投资,董事长兼首席合伙人):我补充一下,因为我们也在发PE产品。我认为是这样的,就像国美、苏宁对家电企业渠道控制之下,格力就走出了自己办专卖店的道路。所以我们在开发合伙制PE产品的时候,也没有走任何银行,只是选择了第三方财富管理公司。 我觉得这是各有各的做法。如果没有足够的核心竞争能力和定位,就会受制于渠道。如果有独特的定位,可能最后就会创造出一个渠道来。 林海(京富融源,总经理):我们的产品发行都没有通过银行来进行。实践证明我们这样做,一个很大的好处就是我们可以不依靠别人。我觉得很多事情做的时间长了以后是要补课的。前期会发展的稍微慢一点,规模扩大也会慢一点。但是很多比较基础的东西,比如说每一个信托细节我都必须清楚。 我们有一个很坚定的、统一的共识,我们绝对不会分后面20的收益。包括跟任何一个信托公司谈20的收益都不谈。这是我们的底线。 谭昊:林总你不分20的收益,渠道接受吗? 林海:接受。我们三期都是这样的。 谭昊:是通过银行发出来吗? 林海:不通过银行,通过其他渠道来发。这样的好处在于,可能我在跟一个巨人,或同时跟很多巨人谈判。他们提一个要求、我提一个要求,大家谈不拢,就分散。当然有一天他觉得可以跟他一起谈的话,我们就有希望谈得拢。这个市场是在变的。大家都在市场化。 比如说像许总说他愿意从公募投身到私募,然后还要很奉公守法的交税,大家都清楚你公司的资产管理量到一个什么样的程度才能打平,什么样程度才能盈利,然后还要负担这么多的费用。但是一些无良机构上来就要把大部分费用拿走,我们还要承担研究员的费用。现在一个大学毕业出来的研究员就要好几十万,养几个人几百万就没有了。这些都是很现实的问题,所以我们在这一点上可能以牺牲掉发展速度,来保证我们的原则性和以后的长远发展。这样看来发现大家都可以接受,把这个讲清楚以后,大家都可以接受。补充一个问题,也有很多银行主动跟我们接触。我们的原则就是,后面分钱一律都不谈。然后会发现银行存在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就是他们后续营销能力很差。 金鑫(长金投资,副总经理):现在跟渠道来讲是供需。如果有好的渠道能够帮我们持续做市场的话,那我们愿意把所有的精力都专注在投资上面。募基金为银行“打工”,阳光私募也在“砸锅卖铁”给信托公司“买路钱”。虽然同为渠道面前的弱势群体,可好歹公募基金有证监会“罩着”,目前“无组织、无纪律”的阳光私募在苦盼着组织的出现。 信托渠道费用高 由于信托平台是目前私募实现合法化的“华山一条道”,因此阳光私募们在信托公司面前非常弱势。 据上海一位阳光私募掌门人透露,信托公司在销售环节的要价很高,一般这笔费用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固定销售费用,通常为0.6%至0.8%,另一部分是浮动销售费率。他强调,浮动销售费用一般只有大信托公司才有资格收取,通常是业绩提成的3%至5%。而且大信托公司之间收取的比例各不相同,比如平安信托,由于该公司拥有客户资源和专业销售团队,因此要价会比上述标准更高。 若是没有名气的小私募公司想和这些大信托公司“攀亲”,则得付出更大的成本。据北京一家小型阳光私募基金负责人表示:“我们缺乏客户资源,又找不到银行渠道,产品一直发不出来,因此想和大信托公司合作发行产品,但有些大信托公司的要价高得离谱,除了常规销售费用,还要吞掉业绩报酬的10%。” 就是在这样的状态下,不少小私募公司还得“赔笑脸”进行合作。业内人士表示,“信托平台能展示阳光私募业绩,一旦业绩好了,不仅渠道等费用赚得回来,还能吸引新客户,这是小私募打的算盘。” 与阳光私募在信托面前的无奈一样,公募基金在银行面前也同样没有太多话语权。据业内人士透露,目前发行新基金,认购费一般被银行拿走,一部分管理费也要“倒贴”给银行,甚至出现小基金公司发行一只基金需要两三年才能收回成本的现象。 狂提管理费变相卖账户 信托公司暂停开设证券账户,钳住了阳光私募的“咽喉”。一时间信托公司拥有的老账户成了稀缺资源,这些信托公司将原来0.5%0.9%的管理费提高到现在3%,“相当于变相售卖账户。”一位阳光私募人士大吐苦水。 北京一家阳光私募表示:“由于信托证券账户停开,如果现在发一只产品,发行成本较此前可能要提高5%15%左右,这其中最主要的就是信托账户的使用费。据说去年年底信托老账户的叫价已经高达300万450万,而且这一费用通过管理费和融资中介费走账,而且信托公司还要求阳光私募的首募规模要达到2亿3亿,否则信托公司不愿意将有限的账户卖出。 据上海一位阳光私募粗略计算,就是从目前为“账户”买单的支出来看,基本阳光私募1年都回不了本,基本是“赔本赚账户”的现状。 此外,还有阳光私募负责人表示,除了提高管理费外,不少阳光私募还请信托公司做其财务顾问,让渡部分“收益”,与之成为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