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旱作等主要品种及栽培技术.doc_第1页
第三章旱作等主要品种及栽培技术.doc_第2页
第三章旱作等主要品种及栽培技术.doc_第3页
第三章旱作等主要品种及栽培技术.doc_第4页
第三章旱作等主要品种及栽培技术.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章 旱作等主要品种及栽培技术第一节 大麦一、主要品种的特征特性(一)秀麦3号秀麦3号,原名89-51,由嘉兴市农科院育成,属矮杆多穗型、春性二棱皮大麦品种。该品种叶片狭长,叶色深绿,剑叶上举,后期转色好;生育期适中,11月12日播种,翌年5月10日成熟,全生育期170多天;分蘖力较强,亩最高苗70多万,亩有效穗可达35万;株高约80厘米,茎杆细韧;穗型偏小,呈长方型,每穗实粒20-22粒;麦粒皮白色,近圆形,千粒重38克左右;产量较高,绍兴县于1994年引进试种以来,一批示范方、攻关田平均亩产达到300千克以上。该品种耐赤霉病,中抗黄花叶病,抗倒、耐湿、耐寒性较强;但不耐条纹病。(二)花30“花30”,由上海市农科院与嘉兴市农科所合作育成的啤用大麦新品种。绍兴县于1996年冬引种以来,一批示范方、攻关田平均亩产达到300千克以上,个别攻关田亩产达400千克以上。1、分蘖力强,成穗率高,多穗夺高产。经试验观察:“花30”分蘖力强,分蘖发生早而快。1996年马鞍镇寺桥村一块高产田,11月14日播种,11月21日出苗,12月12日进入分蘖期,在亩基本苗19.58万的情况下,年内12月底每亩苗数48.45万,翌年2月中旬最高苗100.98万,在这种高密度群体下,亩有效穗高达49.98万,分蘖成穗率达49.5%,为多穗夺高产。2、叶色深绿,茎杆粗壮,耐肥抗倒。这是“花30”区别于其它大麦品种的又一特性,经观察:该品种除拔节期苗色略有褪淡外,从出苗到成熟,叶色一直深绿,而且叶片肉质较厚,有利于提高光能效率,积累营养物质。该品种植株高度适中,株高80厘米左右,次生根多,茎杆粗壮,在每亩有效穗高达40-50万的情况下,抗倒性明显高于其它品种。 3、抗逆性强,商品性好,增产增效。该品种生产全程耐寒性较好。耐湿性也较强。青秆黄熟后期不易早衰。籽粒较饱满,腹沟浅,皮色白净,符合啤酒大麦所需的商品性能和要求,价格高于饲料大麦,增产又增收。二、栽培技术(一)秀麦3号该品种靠多穗增产,在栽培技术上须掌握:种子处理。播前切实做好种子消毒处理,以防条纹病发生;适时播种。一般掌握在11月中旬播,亩播11-12千克;配方施肥。采取施足基肥,早施苗肥,稳施穗肥的原则,尤其要注重2月中下旬穗肥的施用,以提高成穗率,多穗获高产,并重视有机肥施用和磷钾肥的配套;实行连片种植,减轻麦田水害。特别是开春后要经常做好清沟排水工作,防止麦子因水害而引起烂根及早衰;抓好播前、播后二次化学除草,以控制杂草危害;生长后期根据病虫发生情况,适时做好防治。(二)“花30”1、适时播种争季节。“花30”属春性二棱皮大麦品种,播种过早,年内旺发,拔节提前,抗寒性下降,影响结实率;播种过迟,出苗迟,分蘖迟,年内苗少,有效穗不足,穗型变小,后期遇上高温天气,千粒重下降,难以获得高产。经多年实践,“花30”要获得亩产350千克以上的产量,在绍兴县最佳播种期一般在11月10-15日之间,最迟不超过11月中旬。2、抓好覆盖保全苗。为确保足够的基本苗,“花30”亩播种量以10-12.5千克为宜,具体要根据发芽率与千粒重高低而定。要求每亩基本苗15-20万,年内苗40-50万,最高苗80-100万,有效穗45-50万,每穗实粒22粒,千粒重40克以上,较易获得高产。要实现上述指标,除掌握适时播种外,还必须做到均匀播种,按畦定量,防止出现过密或过稀,影响麦苗群体生长。与此同时,要切实抓好覆盖质量,消灭露籽,确保全苗、匀苗。3、科学用肥防早衰。据试验,亩产400千克的大麦“花30”,每亩需有机肥1000千克,纯氮12-14千克,即折成碳铵75-85千克,磷肥30-40千克,钾肥10千克。施肥原则应掌握施足基肥,早施苗肥,重施穗肥的原则。具体施用方法是:基肥,播前1-2天亩用碳铵35-40千克,磷肥30-40千克,氯化钾5千克拌匀后撒入畈面。播麦后每亩用1000千克有机肥(猪粪或鸭肥等)覆盖。出苗后,即麦苗一叶期,亩施尿素7.5-10千克或腐熟人粪料750-1000千克,或用碳铵掺水泼浇,基肥和苗肥的用量应占总用量的70-80%。翌年2月下旬至3月初,当主茎叶龄长到7-8叶时,施好拔节孕穗肥,亩施尿素5-7.5千克加氯化钾5千克拌匀后撒施,或亩用三元复合肥15-20千克撒施。“花30”叶色浓绿,是其生态特征,不要误认为肥料足而减少施用量,重施穗肥对提高分蘖成穗,减少小花退化,增加每穗实粒,防止早衰,增加粒重,具有明显的增产作用。此外,齐穗后期,尚有缺肥的田块,可用根外喷肥。4、化学除草防草害。“花30”以多穗夺高产,因此,抓好苗期化学除草至关重要。对杂草多的田块,必须采取两次除草,才能有效控制杂草蔓延。第一次在播前1-3天,亩用30%飞达可溶性粉剂150-200克;或41%农达水剂每亩100-150毫升;或20%克芜踪水剂100-150毫升,加水40千克,在晴天露水干后喷雾,以灭杀畈田老草。第二次在播种出苗后至麦苗二叶期,亩用70%麦草净可湿性粉剂70克或50%异丙隆可湿性粉剂125克,加水40千克均匀喷雾。施药时掌握土壤潮湿,以达到防除效果(除草剂更新换代快,今后按新药剂说明书使用)。5、沟渠配套防水害。深根是高产的基础,深沟是深根的前提。“花30”在抓好连片种植的基础上,麦田开沟要强调(横、直、围)配套。为提高土壤利用率和便于操作,一般畦宽2-2.5米(连沟),沟宽20-25厘米,沟深30-40厘米,围沟比横、直沟略深一些(旱冬年份,要充分发挥机械优势,用开沟机一次性完成开沟、碎土、覆盖作业,以降低种麦成本)。并加深出水口,达到雨停横、直沟无积水。开春后更要经常做好清沟排水工作,防止麦子烂根早衰。6、适时用药防病害。“花30”抗病性较强,耐大麦黄花叶病、赤霉病,抗白粉病。但对条纹病抗性较差,必须严格注意种子药剂处理。种子处理方法是:用10%浸种灵乳油2毫升加水0.8千克,拌麦种10-11千克,闷6-8小时后播种;或用40%大麦清3号粉剂20克,加水0.8千克,拌种10千克,边喷边拌,充分拌匀,待药液被种子吸干后盛于大塑料袋内,扎好袋口,密封闷12小时后播种。防治赤霉病:如遇连阴雨3天以上,日平均气温13以上;在齐穗后7-10天内,农药选用7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每亩100克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每亩100克,加水40千克,细喷雾于穗部。防治蚜虫:当百穗蚜量500只或穗有蚜率达10-15%时,结合赤霉病防治,农药选用10%千红或10%蚜虱净可湿性粉剂每亩15-20克,加水40千克喷雾。防治粘虫:当每亩虫量达1万条,2-3龄幼虫占50%时(一般在4月下旬),农药选用90%晶体敌百虫每亩100克,加水40千克喷雾。(谢金木)第二节 小麦小麦是绍兴市主要冬播农作物,其产品主要用于作饲料和加工面粉。小麦-单季晚稻两熟制已成为绍兴市粮食生产的主要种植模式之一。近几年来,小麦品种主要以扬麦158、扬麦5号当家。一、主要品种的特征特性(一)扬麦158扬麦158是江苏省里下河地区农科所选育的高产、优质小麦新品种,1999年3月通过浙江省品种审定,在绍兴市已多年种植。扬麦158全生育期180余天,熟期与扬麦5号相仿,属早中熟类型,春性。株型较矮,株高85-90厘米,分蘖力中等,主茎总叶龄10-11张。幼苗期生长直立,健壮,抗倒性强。穗型大,呈长方形,每穗实粒30-35粒,小穗排列较稀,长芒白壳,成熟时略弯曲,红粒、角质,籽粒大,千粒重36克左右。经浙江省粮油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检验各项指标优于对照扬麦5号,表现良好的食用品质。据浙江省农科院植保所抗性鉴定结果,扬麦158对赤霉病抗性显著优于对照品种浙麦2号,抗白粉病。(二)扬麦5号扬麦5号,江苏省里下河地区农科所育成,是继扬麦4号后又一大面积推广的高产品种。扬麦5号属春性,全生育期180-185天,比扬麦4号迟1-2天。扬麦5号幼苗期生长半直立,茎秆较粗,主茎总叶龄10-12张。株高90厘米左右,分蘖力中等,抗倒性较强。穗长7-7.5厘米,呈长方形,长芒,白壳,红粒,每穗实粒30-33粒,千粒重35克左右,面粉白。抗赤霉病、白粉病能力比扬麦4号强。 二、栽培技术 以前期适当早苗早发,中期壮个体稳群体,后期老健不倒为目标,全程推广“稻茬免耕、化学除草、机械开沟、机械收割”省工、省力、增产、节本的栽培技术。(一)适期早播与适量播种 扬麦158属春性早中熟类型,其适宜播种气温在15左右,我市以10月底至11月上旬播种为宜。扬麦158千粒重高,要求播种量略多于其它品种,一般亩播种量9-10千克,确保每亩基本苗13-15万,年内苗30-35万,越冬苗50万左右,最高苗60-80万,有效穗25-30万,每穗实粒32-35粒,千粒重36克以上,亩产300千克左右。产量水平高、施肥量大的田块,播种量应略少。(二)适氮增磷配钾,掌握“前促中控后补”施肥原则 扬麦158耐肥性好,需肥量较大。一般亩产300千克以上的田块,需施纯氮 13-15千克,五氧化二磷 3.5-4.2千克,氧化钾 5-6千克,有机肥1000千克。 1、施足基肥。基肥以有机肥为主,一般在播前1-2天,亩用碳铵、磷肥各25-30千克,钾肥5千克撒入畈面,播种后亩用1000千克猪、鸭栏肥覆盖,结合机械开沟复泥,消灭露籽。2、早施苗肥。出苗后至麦苗二叶期,亩用腐熟人粪料750-1000千克泼浇,或尿素7.5-10千克撒施,用碳铵作苗肥必须掺水泼浇,苗肥最迟不宜超过四叶期。3、巧施穗肥。翌年二月中下旬至三月上旬,小麦主茎叶龄9叶时,看苗、看田巧施穗肥。亩施三元复合肥10-15千克或尿素3-6千克、钾肥5千克拌匀后撒施,防早衰增粒重。肥力水平高,生长量足的田块可酌情少施,防止后期倒伏。(三)实行连片种植,沟渠配套防水害 扬麦158耐湿性一般,需做好清沟排水,做到雨停田沟不滞水,以防止渍害。连片种植可以避免用水矛盾,预防麦田渍水造成早衰。免耕麦畦宽2米左右,便于沥水,并开好直沟、横沟、出水沟,开沟要深、直、窄,达到沥水快、出水灵。(四)采用综合措施,防治病虫草害1、麦种处理。采用闷种法,取10%浸种灵乳油2毫升(1支),加水800毫升搅匀喷拌麦种10千克,拌匀后装入塑料袋扎紧袋口,闷种6-8小时后播种,预防种传疾病。2、麦田化除。免耕麦播前3-5天亩用10%草甘膦水剂500毫升或20%克无踪水剂150毫升,加水40千克,晴天露水干后喷施,消灭老草;播后在小麦1-2叶期亩用6.9%骠马悬浮剂40-50毫升,加水40千克喷施。3、防病治虫。防治策略:赤霉病主动出击、看天用药;害虫达到防治指标,适时用药。详见表3-1。表3-1 小麦主要病虫防治适期和用药方法病虫名称防治指标防治适期防治方法赤霉病连阴雨三天以上,日均温15以上始花期主动预防一次,防后7天看天用药。亩用70%托布津可湿粉100克或50%多菌灵可湿粉100克,加水30-40千克,用细喷雾于穗部。白粉病叶发病率达20%以上达到防治指标(一般在4月上旬)亩用20%三唑酮乳油50毫升,加水30-40千克喷雾。蚜虫百穗虫量500只或穗有蚜率达10-15%齐穗后至乳熟期亩用10%蚜虱净或10%千红可湿性粉剂15-20克,加水40千克喷雾(同赤霉病兼治)。(吴建良)第三节 玉米一、糯玉米品种(一) 特征特性1、苏玉糯1号江苏沿江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育成,2000年通过浙江省品种认定。一般鲜果穗亩产(带苞衣,下同)700千克左右;收干籽粒亩产约300千克。鲜食春播全生育期(播种至采收)90天左右,夏秋播80天,属早中熟品种,收干籽生育期再延长10-20天。株型较紧凑,株高170-200厘米,穗位高60-80厘米,总叶片数18-20叶。果穗纺锤型,穗长16-18厘米,穗粗4.5厘米,穗行数12-14行,行粒数30粒,单穗重160克。籽粒皮薄色白,排列均匀整齐;结实性好,基本无秃顶;糯性好、口感上佳。生长势较强,耐肥、耐湿,抗病性较好。适应性广,宜在浙江省春、夏、秋季种植。2、浙糯玉1号东阳玉米研究所和东阳市种子公司合作选育,2000年通过浙江省品种认定。一般鲜果穗亩产700千克。鲜食春播全育期90天左右,夏秋播80天,属早中熟品种。该组合株高190-210厘米,穗位高75-85厘米,总叶片数19叶。果穗纺锤型,穗长17厘米,穗粗4.2厘米,穗行数14行,行粒数30-35粒。籽粒皮薄色白,排列较均匀整齐;结实性较好,略有秃尖,糯性较好。生长势较强,适应性广,制种成本较低,适合浙江省种植。3、浙凤糯2号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和浙江省农业厅农作物管理局合作选育,2001年通过浙江省品种审定。一般鲜果穗亩产750千克上下,比苏玉糯1号增产3%-5%。鲜食春播全生育期一般87天,夏、秋播76天左右,比苏玉糯1号早熟3-4天。该组合株型半紧凑型;株高春播一般200厘米,夏、秋播170-180厘米,穗位高80厘米。表现多穗性,双穗率一般在80%;穗长18厘米,穗粗4.2厘米,秃尖少,穗行数12-14行,行粒数33粒左右,籽粒排列较紧密,单穗鲜重160克。鲜果穗蒸煮具有甜、糯、香的特点,果穗外形较美观,籽粒纯白。采摘期较早,种植效益较好。(二)栽培技术1、糯玉米的生育特点糯玉米是受隐性突变基因控制的一个突变体,糯玉米籽粒淀粉95%以上为支链淀粉,而普通玉米籽粒中3/4是支链淀粉,1/4是直链淀粉。糯玉米在种植时应与普通玉米隔离,以免相互串粉造成胚乳直感现象,使糯性下降。糯玉米相对于普通玉米千粒重较低,因而幼苗生长较弱。群体叶面积动态与普通玉米相比,表现为前期增长较慢,中期增长较快,后期衰减较快的特点。糯玉米的籽粒较普通玉米轻,其籽粒的灌浆期短,前期灌浆速度较慢、籽粒脱水较快。 2、春播栽培技术(1)翻耕整地春播前作是冬闲田,冬前应翻耕或开沟,施好栏肥。尤其是旱地种植,宜采取冬前翻耕,并施足栏肥,一般每亩施猪栏肥750-1000千克,翻埋于土中,以利于栏肥的腐熟和土壤的冻融风化。到次年春季栽种前选晴好天气及早作畦。一般畦宽80-90厘米,沟宽30-40厘米,沟深20厘米左右。(2)播种移栽糯玉米要与普通玉米隔离种植,其周围300米以内不能种有与糯玉米同期开花的普通玉米或其他类型玉米;采用时差隔离的要求花期相差30天以上。春季雨水较多,要充分利用晴好天气,抓住适宜的土壤湿度,及时栽种,提高栽种质量。育苗移栽的,每穴栽种1株,栽种深度以泥土不盖住玉米苗基部第一叶为准。栽后浇施定根水。对于普通育苗的,宜采取以下三条技术措施:大小苗分级移栽,以防止大苗欺小苗;定向匀株移栽,玉米苗叶片伸展方向与种植行向垂直,按照密度确定好株行距;带土移栽,带“娘子”(种胚)移栽,防止断根、抬根等伤苗现象。目前,浙江省种植的糯玉米多为早中熟品种,一般移栽密度为每亩4000-4500株。(3)苗期管理中耕施肥。栽后7-10天(直播栽培出苗后7-10天)进行第一次中耕,此后每隔10天左右中耕1次,连续3-4次,以促进根系生长。中耕原则掌握“头遍浅,二遍深,三遍四遍不伤根”。第一次进行浅中耕,浇施稀粪肥,以促发棵。直播栽培的于4-5叶期还应追施一次平衡肥,施肥原则掌握“大苗少施或不施,小苗多施,以促平衡生长”;掰除无效分蘖。对于土壤肥力高、施肥足的田块,以及种植比较稀的田块,苗期要及时掰除分蘖,以减少养分消耗;排水降湿。开好“田字沟”,做到沟渠相通,尽可能降低田间地下水位。(4)中后期管理管理重点是防渍害,攻大穗,夺高产。其措施如下:施肥。玉米见7叶时施好拔节攻秆肥,大喇叭口期见13-14叶期(见展叶差4-5叶)施足施准攻穗肥。拔节攻秆肥的施肥原则是“大苗少施,小苗多施”。穗肥占氮肥施用总量的50%左右,一般亩施尿素10-15千克,在基肥和苗肥中未施用磷钾肥的,此时还可补施。抽穗吐丝期如果植株长势较差,还可适当补施粒肥;中耕除草,清沟培土。结合施拔节肥进行中耕除草,结合施穗肥进行清沟培土,提高玉米抗倒能力。如遇干旱,则要沟灌抗旱。春季雨水多,注意粘壤土雨后不宜培土,否则会造成土壤板结闭气,要待表土干后再行培土。无灌溉条件的旱地不宜培土,否则会因干旱,特别是在后期土壤水分蒸发过多而影响玉米生长;掰除多余穗。对于肥力较高、密度较低的田块,易出现1株多穗现象。除了少数长势特别好的植株可以1株留2穗外,一般1株留1个果穗即可,以减少养分消耗,提高玉米穗的商品率。在掰除玉米多余穗时,要注意不能损伤和摘除穗位叶。(5)收获鲜食糯玉米采收时间一般掌握在授粉后20-25天。从外观上看,果穗花丝转深褐色,籽粒呈乳白色,手掐破籽粒,流出浓稠的浆汁时为采收适期。采收过早不糯且产量较低,过迟风味差。3、夏秋季栽培技术(1)整地施肥夏秋季种植糯玉米,一般都有前作且季节较紧,要及时施好栏肥、翻耕整地。按连沟1.2-1.3米的畦宽整地。如前作是空闲田,往往杂草较多,要先喷草甘膦灭草后再翻耕整地。如前作是小麦或早稻或鲜食大豆,应将秸秆还田作基肥,可以少施或不施畜肥。在基肥中有机肥不足,要底施化肥。一般在平整畦面前施化肥,每亩用碳铵15-20千克,均匀混施于10厘米表土层内。直播田,底施化肥用量要适当减少,每亩施15千克左右高浓度复合肥,防止伤根或伤芽。同时做好地下害虫或鼠害的防治。调节好土壤湿度以便栽种。夏秋玉米播种期易遇高温干旱天气,如土壤较干,可先沟灌大半沟水,慢慢湿润畦面,经1-3天后待土壤干湿适中即可栽种。(2)适时适墒移栽与春季栽种季节多雨、低温、土潮的天气条件相反,夏秋季种植,特别是秋季往往在移栽时出现高温和干旱。因此,秋季栽种一定要抓住灌水后或雨后土壤湿润时抢墒栽种。育苗移栽的苗龄宜短,以2-3叶期移栽为好。开穴栽种,栽种密度要均匀,深浅适宜(以泥土不盖住基部第1张叶片为准)。普通育苗的,要求带土、带“娘子”(种胚)移栽。栽后浇定植水,此后每隔1-2天还要看苗补浇活棵水,共浇2-3次。定植水和活棵水以稀薄人粪尿或每50千克清水加0.25千克尿素溶化拌匀后浇施。栽种作业要求站在畦沟中进行,避免踏实土壤。夏秋季移栽,全生育期比春播短,移栽密度要有所增加,一般早中熟品种,如浙凤糯2号亩种4200-4800株。(3)苗期管理中耕施肥。栽后5-7天活棵后,开始中耕除草,结合中耕追施苗肥。及时补苗,补后浇水。隔10天左右再中耕施肥一天。中耕方法和原则同春季栽培;注意抗旱保苗。栽后如遇连续高温干旱天气,应沟灌半沟水抗旱。切忌漫水大水灌溉,避免土壤板结。如遇大雨,要及时清沟排水;做好地下害虫、螟虫、蚜虫的防治。(4)中后期管理中后期管理重点是攻大穗,争高产:施肥。在6-7叶时,对小苗弱苗单独施肥,用稀人粪尿或尿素加水浇施或在玉米基部开穴点施,以壮秆促平衡。重点施好攻穗肥,一般早中熟品种,如浙凤糯2号在喇叭口期见13叶时全田普施重施1次穗肥,以促大穗;清沟培土,防倒抗旱。穗肥施后要清沟培土,防倒伏。遇台风暴雨过后,一要注意清沟排水;二要在雨后当时或次日清晨扶正植株,避免迟迟不扶而发生玉米茎秆逐渐弯曲而影响产量;三要培土,防止再次发生倒伏。培土方法和原则及注意点与春季栽培相同。夏秋季遇旱要及时抗旱。特别是大喇叭口期至抽雄吐丝期,是玉米一生中肥水吸收量最大的时期,必须保证水分的供应,防止土壤干旱而严重影响产量。并掰除多余穗,方法同春季栽培;人工辅助授粉。玉米吐丝期如遇极端高温干旱天气,玉米花粉量减少,生活力下降。应于早上露水干后,约上午8-9时,用竹杆敲打植株促使雄蕊(俗称“天花”)更好地散粉。或者用脸盆(下垫纱布)等工具收集花粉,直接撒在花丝上,随采随撒,使花丝全面授粉。做好中后期的病虫害防治工作。(5)适时采收授粉后25-28天左右采摘。二、鲜食甜玉米品种(一) 特征特性甜玉米带有显著提高籽粒含糖量的相关隐性突变基因。生产上种植的甜玉米主要有三种,普通甜玉米;超甜玉米又叫特甜玉米;加强型甜玉米。甜玉米的籽粒重量一般比普通玉米轻,种皮皱缩,籽粒秕瘪,故有出苗率低、苗势弱和幼苗生长不太整齐等特点。与普通玉米比较,前期叶面积增长慢;吐丝期后,甜质基因抑制叶片光合效率,造成生育后期易早衰。1、超甜3号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东阳玉米研究所育成,于2000年通过浙江省品种认定。一般鲜果穗亩产700千克左右。春播全生育期一般90天左右,秋播80天左右。该品种株高200-230厘米,单株叶片数18-19片,穗位高约80厘米;果穗长20厘米,穗粗5厘米,每穗行数14行,每行粒数30粒,单穗鲜重300克左右;籽粒黄色,色泽均匀,甜度较高,鲜食风味好,缺点是种皮偏厚。较抗叶斑病和纹枯病,耐湿性好,适应性广,丰产性较好。2、超甜204浙江省东阳市种子公司育成,于2001年通过浙江省品种审定。一般亩产鲜穗800千克,比超甜3号增产10%。春播全生育期一般93天,秋播约84天,比对照超甜3号迟熟2-4天。株型平展,叶片数18-19张,株高210-240厘米,穗位高约85厘米;果穗筒型,穗轴白色,穗长20-21厘米,穗粗5厘米,穗行数14行,行粒数35-40粒;籽粒金黄色,单穗鲜重270克左右。该组合植株、穗位较高。3、超甜2018浙江省种子公司和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东阳玉米研究所共同育成,于2001年通过浙江省品种审定。一般亩产鲜穗750千克,比超甜3号增5%。春播全育期约90天,秋播80天,与超甜3号相仿。株型较紧凑,株高220-240厘米,叶片数17-19张;穗位高80-90厘米,穗部苞叶较短,有少量露尖;果穗长筒型,穗轴白色,穗长20-22厘米,穗粗约5厘米,穗行数14行,行粒数35-40粒,单穗鲜重220-250克;籽粒金黄色,排列整齐。该组合植株、穗位较高。(二)栽培技术1、分期播种,选好品种目前甜玉米多为采摘青果穗上市,而甜玉米的采摘期又较短,必须控制在适宜的采收期内上市或加工成甜玉米食品。为延长上市或加工时间,可采用分期播种、搭配种植早、中、晚熟品种的办法。如果采取设施栽培,在浙江从2月中旬至8月中旬均可播种,露地栽培,春季一般在3月底至4月初播种为宜,秋播适期为7月底至8月上旬,为确保安全成熟,最迟不宜超过8月10日。夏季播种,各地要根据当地的高温危害期,注意避开不安全播种期。由于甜玉米种子不饱满、发芽势较弱,要求较高的发芽起始温度,各地春季播种应掌握日平均气温12,浙北一般在4月上旬始播。夏季应根据品种的生育期调节播种期,一般不宜在5月下旬到6月中旬播种,使甜玉米的雄蕊散粉期、果穗吐丝期避开7月中旬到8月中旬的高温季节,以免果穗不能正常受精,造成“秃尖”、缺粒,甚至空秆。秋播应确保在9月中旬5日滑动平均气温23前安全吐丝结实,一般在7月上旬始播,8月上旬结束播种,延后栽培可推迟到8月中旬。在品种选用上,一是要丰产性和品质性状好,甜度适宜,香味纯正,质地柔嫩,营养丰富;二是果穗大小一致,苞叶长不露尖,籽粒黄色,穗轴白色,排列整齐、饱满,种皮薄;三是种子发芽率高,苗势较强,抗性好。2、精心整地,催芽播种,隔离种植(1)精心整地。一般以选择地力水平较高,土壤pH值6.5-7.0之间的砂壤土、壤土土质为好,土壤耕作层较厚且深松,保水、渗透性好。春播前作是冬闲田或地,提倡冬耕晒垡。整地前施足有机肥,一般每亩施猪栏肥750-1000千克,或前作秸杆还田,另可再增施速效性氮化肥,磷钾肥可一次性作基肥,翻埋入土,打碎土块,然后整地做畦或筑垄。夏秋播种,季节紧,有机肥不足,可以在移栽前亩施15-20千克复合肥(N:P:K=15:15:15)。一般畦宽连沟1.3-1.6米,沟宽0.2-0.3米,畦高0.15-0.2米;筑垄宽0.9-1.1米,沟宽0.2-0.3米,垄高0.2-0.3米。每畦(垄)种植2行,实行大小行种植。畦(垄)中2行的行距为0.4-0.6米、畦间2行的行距为1.0米,既有利于通风透光,又便于施肥、清沟、培土等田间作业。(2)催芽播种。甜玉米发芽出苗较难,多采用育苗移栽,提倡催芽播种。一般浸种0.5-1小时,然后用湿布保温,在25-28的条件下催芽60小时左右,待种子露出短芽时即可播种。(3)隔离种植。为防止甜玉米与其他类型玉米串花,应隔离种植。隔离方法有3种,一是空间隔离,要求甜玉米与其他类型玉米种植间距在300米以上;二是花期隔离,要求与其他类型玉米花期错开30天;三是屏障隔离,利用山岗、森林、房屋等自然屏障隔离或大棚设施隔离。3、合理密植,及时追肥春播中熟品种以亩栽3500-4000株为宜,提倡大小行种植,大行距为100-120厘米,小行距为40厘米,株距为22-28厘米。夏秋播,早熟品种和地方偏低的田块或地,种植密度还可适当提高;栽培技术水平较高,管理精细,群体调控能力强,青果穗目标产量在1000千克以上的,种植密度可掌握在4000-4500株。甜玉米的顶土能力较弱,且易受地下害虫的危害,播种时还应在行间育好每亩300株左右的预备苗。在同一适宜密度的情况下,甜玉米往往存在着植株整齐度差,因此要提高播种移栽质量:一是考虑取种植密度的上限;二是大小苗分级移栽;三是定向匀株移栽;四是带土移栽,带“娘子”(种胚)移栽,防止断根、抬根等伤苗现象。施肥是促进甜玉米壮苗早发,促进生长,防早衰,提高产量和品质的重要手段。据试验,每生产100千克的鲜果穗的约需N1.10千克, P2O50.66千克、K2O1.0千克,并对B等微量元素要求高。以亩产850千克鲜果穗为例,需施纯N9.4千克,P2O55.6千克、K2O8.5千克。在生产上,施肥量的确定还应考虑土壤的基础肥力及保肥供肥能力、肥料的种类和施肥方法、品种特性与栽培季节、密度等因素。一般多采用以有机肥配合复合肥的方法。同时针对苗期生长缓慢、多蘖多穗、穗形较大,籽粒含糖量又较高等特点,采用“前重中稳后攻”的施肥策略。一般将全部的有机肥和每亩15-20千克的高浓度复合肥作基肥,在3-4叶期每亩施用尿素7.5-10千克,促苗长秆;大喇叭口期再每亩施用高浓度复合肥10千克左右、硼砂0.75-1千克,既能满足果穗发育对养分的要求,又有利糖分的积累,提高品质。4、精细管理,适时收获(1)移苗补缺。由于甜玉米发芽率低、种子顶土力弱及受连续阴雨或干旱等不利天气,往往会造成缺株断垄,必须在苗龄3叶1心前,选择阴雨天进行补苗。夏、秋季种植苗期多晴热干燥天气,补苗应在傍晚前后进行并及时浇水,以提高成活率。(2)中耕除草。一般可以结合苗期施肥,浅中耕;拔节期或大喇叭口期施攻穗肥时深中耕,除尽杂草。(3)水分管理。播种至出苗期,应控制土壤水分在田间持水量的60%-70%;苗期为60%-65%,拔节期以后为75%-85%。春播重点是排水防渍,夏秋季特别秋季重点是抗旱保苗。采用夜用沟灌“跑马水”,或可灌半沟水任其慢慢渗入畦或垄中,切忌漫水大水灌溉。(4)去除分蘖及多余穗。甜玉米有分蘖和多穗的特征,在生产上要及时去掉。去蘖应在甜玉米拔节前进行,每1穴只留1株玉米,每1株只留主茎,掰去其他分蘖。去穗应在果穗吐丝前进行,每1株只保留最上部生长最好的1个穗。掰穗时一手握紧“小瘪穗”着生的节,另一手从叶腋中抓住“小瘪穗”,沿着叶边,轻轻掰去。同时,在生长过程中及时去除病株虫株、弱株。(5)培土抗倒。甜玉米植株高大,后期易受风雨倒伏,应在拔节前后结合施肥和清沟进行培土抗倒。(6)人工辅助授粉。甜玉米夏栽,果穗吐丝期如遇高温干旱,宜进行人工辅助授粉。(7)及时防治病虫害。主要是叶斑病、锈病,玉米螟、菜青虫和苗期地下害虫。防治时应选用高效低毒农药。待玉米雌穗吐丝后应停止使用化学农药。(8)适时收获。甜玉米以籽粒含水量68%-72%为最适宜采收期。一般为授粉后20-23天,不超过25天,从外观上看同期吐丝的果穗其花丝的色泽基本一致,转为深褐色,手掐破籽粒,流出浓稠的白浆时为采收适期。采收通常应在清晨进行,当便当天上市或运到加工厂加工。三、鲜食笋玉米品种(一) 特征特性笋玉米是以采收幼嫩果穗为目的的一种特种玉米,目前在生产上作蔬菜用的多为甜质型专用笋玉米。从笋玉米上采收下来的已吐丝而又未授粉的鲜幼穗叫玉米笋。玉米笋淡黄色或黄色,圆锥形,外表如嫩竹笋尖,笋上有刚刚开始发育的胚,胚料饱满,排列紧密整齐,犹如串串珍珠,所以又称珍珠笋。笋玉米可分为两类,一类专用型,即种植多穗性的专用笋玉米品种;另一类是兼用型,它又可分甜笋兼用和粮笋兼用。甜笋兼用则是在甜玉米生产过程中,采收每株上的大穗为甜玉米鲜穗上市或加工成甜玉米产品,下部幼嫩果穗为玉米笋。粮笋兼用则是在普通玉米生产过程中,每株上部能正常成熟的果穗留作生产籽粒,不能成熟的幼嫩果穗作玉米笋。专用型笋玉米一般每株可分批采摘玉米笋4-5个,其中1-2个较大,3-4个较小。在生产上应选用多穗性强、株型紧凑、透光性好和耐密植的专用型笋玉米品种。1、冀特3号河北省石家庄地区农科所育成,于1990年通过河北省品种审定。一般单株采笋3个以上,最多5-7个,产量较高。春播全生育期75天左右,夏秋播60天。株高200厘米,最低至最高穗位分别为50厘米和90厘米,田间生长健壮,苗期容易管理,适应性强。植株清秀抗病,根系发达,抗倒能力强,较抗大小叶斑病,采笋期较集中,耐密植,每亩可种植6000株左右,空秆率较低,多穗性状稳定。不带甜质基因,为糯质型玉米笋,笋形较差,笋色较淡,商品性较差。2、甜笋101中国农业大学于1988年选育而成。单株采笋3-4个,产量较冀特3号低。春播全生育期75天左右,夏秋播60天。株高210厘米,叶片较披,种子的发芽力和顶土力较强。千粒重轻,用种量省。由于植株较高,宜降低种植密度,以每亩植4500-5000株为宜。幼苗生长势较弱,但随着温度升高,生长势转强,较抗大小叶斑病,抗倒力强。该品种为甜质型,笋质上乘,笋色金黄色,色泽好,可加工高档罐头。(二)栽培技术1、适时播种在浙江从3月底至8月上旬,只要土壤水分适宜均可播种。具体播种期应根据农时季节、茬口及企业加工能力统盘考虑。种植规模较大的,应根据企业的一次加工能力确定分期播种。实行连片种植,分批播种,分类指导,统一标准,适时采收。春季薄膜育苗可在3月份播种,3叶至3叶1心即可移栽。夏播适期在6月上中旬,秋播以7月底至8月上旬为宜。播前准备:育苗前,应利用晴天对种子进行翻晒,以提高种子生活力。苗床四周设毒饵捕杀老鼠,并用辛硫磷乳剂防治小地老虎等地下害虫。2、合理密植笋玉米栽培密度应高于普通玉米。甜笋101每亩4500-5000株为宜,最多不超过5500株;冀特3号每亩6000株左右。旱地带状间套轮作布局,种植带距1.5-1.7米的可在空带中套种3行笋玉米,行距30厘米,株距视种植密度而定。水田应起畦种植,每畦种4行。3、科学施肥笋玉米全生育期较短,无论春、夏、秋播,肥水管理应以促为主。总施肥量可掌握在每亩施化学纯N18千克、P2O54千克、K2O13千克左右。其中基肥每亩施栏肥1000千克,复合肥10-15千克,开沟基施后覆土,7-10天后再移栽。用稀薄人粪尿、焦泥灰作移栽肥。成活后亩用稀薄人粪尿400-500千克,在每50千克中加入尿素0.5千克,即4-5千克穴施。在8叶期前重施壮秆攻穗肥,亩施尿素12-15千克,氯化钾10千克。第一穗采收时,可再施一次促穗肥,亩施尿素10千克,以促进第二、三穗的生长,减少营养不良造成畸形穗的比例。4、田间管理(1)笋玉米抽雄前后对水分较敏感,一般应控制在土壤田间持水量的75%-85%。干旱易造成畸形,应采取半沟灌溉抗旱,以利提高产笋量和品质。(2)要及时彻底打杈,促进壮苗形成,并在大喇叭口期去除弱株。(3)笋玉米抽雄初期应去雄,以降低植株高度,促使养分向玉米穗转移,提高有效果穗数。第一次去雄宜在玉米笋采收前进行,以后在玉米笋采收时去雄。(4)笋玉米由于收获较早,一般病虫害较轻。主要虫害有玉米螟,防治应根据玉米螟发生的数量、时间确定,如玉米笋采收无影响,则不必防治。如确需防治,可采用Bt或敌百虫等农药防治,严禁使用呋喃丹、甲胺磷等高毒高残留的农药。5、玉米笋收获(1)采收。一般春播75天,秋播60天后即可采收。采收时应根据果穗及花丝外部形态确定。一般在雌穗抽出花丝当天,最迟在第2天,花丝长度2-3厘米时采收为宜。种植新品种或新种植农户可在田间试剥几支后,再确定具体采收期。采笋时,用一只手抓紧果穗的剑叶或苞叶,向侧面(与叶片伸出方向垂直)稍加用力,即可把完整的笋采下来,不要弄断或弄伤玉米秆和穗位叶片,以免影响植株正常生长和下部果穗的发育。采收顺序是先上后下,先大后小。每天1次,分期分批分级及时采收。7-10天内可把全部笋采完。(2)剥笋。采下的玉米笋应剥去苞叶后才能出售给收购点。剥笋的方法是用小刀纵向划开果穗腹部苞叶,将笋慢慢取出,去净花丝,按大小规格放入竹篮或木箱中,盖上纱布,防曝晒、失水和变质。一般要求当天采收,当天剥笋,当天投售。(3)质量标准。一般优质玉米笋的外观标准是笋体鲜嫩,形态完整良好,呈圆锥形。笋粒饱满,排列紧密整齐,呈黄色或淡黄色。无虫蛀、木质化、空心、糠心、脱粒、畸形或其他严重损伤。单个穗重4-19克,笋粗最大部位截面直径为20毫米,笋长30-105毫米之间。(寿建尧)第四节 大豆一、台湾75台湾75毛豆是浙江省的鲜食毛豆主栽品种,其主要表现是丰产、优质。(一)特征特性本品种具有良好的丰产性能。2003年在浙江省菜用大豆区域试验(嵊州点)中,鲜荚亩产506.5千克,居第三位,鲜豆亩产266.0千克,居第一位。2004年在浙江省菜用大豆区域试验(嵊州点)中,鲜荚亩产658.8千克,居第一位,鲜豆亩产353.0千克,居第一位。采青荚,播种-采收的天数,春播2003年为88天,2004年为91天。株高39.5厘米,叶卵圆形,主茎节数7.8节,底荚高度8.2厘米,有效分枝2个,有效荚数20.0个,单荚粒数1.8粒,单株鲜粒重40.3克。豆荚弯镰形,荚长6.0厘米,宽1.4厘米。鲜百荚重237.0克,鲜百粒重92.3克,种皮绿色,百粒重40克。食味糯甜,品质好,适合加工和市场鲜销。(二)栽培要点1、适时播种春季一般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播种,不宜过早播种。夏播在6月上旬至7月初播种,最佳播期为6月上、中旬。2、整地作畦毛豆对土质要求不严,但要获得较高产量,应选择土层深厚、排水良好、含有机质丰富的土壤为好。若前作为水稻,则冬前进行深翻晒垄,以熟化土壤;若前作为蔬菜,则在定植前一星期把前茬收割完毕,整理好土地。为减轻豆荚病斑,提高豆荚商品率,作畦时应采用深沟高畦,一般畦宽1.2-1.4米,沟深20-25厘米,畦做成微弓形。为防止杂草生长,可亩用33%施田补乳油除草剂267-330毫升,兑水20-33千克,喷洒畦面,并覆盖好地膜。3、施足基肥早春毛豆一生中需肥量较大,据试验,生产100千克鲜豆荚需吸收纯氮4.33千克、五氧化二磷0.54千克、氧化钾1.95千克,因此施足基肥对毛豆有明显的增产效果。若是水稻地或瘠薄土,则在冬前深翻时亩施1000-2000千克猪栏肥和土杂肥,种植前结合整地亩施复合肥20-30千克加磷肥20-25千克作基肥;若是菜园土,则土壤肥力较高,应根据前茬施肥量多少及吸肥情况具体决定,一般亩用30-40千克复合肥和20-25千克磷肥作基肥于整地时施入。4、合理密植台湾75的生长势较旺,如种植过密,容易引起徒长,分枝数减少,而且通风透光差,病、瘪荚增多,影响豆荚商品性;如种植稀,则土地利用率不高,影响产量。一般每亩6000穴,每穴2-3株,每亩1.2-1.4万株。5、田间管理田间管理要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1)开沟排水。毛豆根系较浅,且春季雨水偏多,如田间积水,植株生长减弱,易感染病害,影响产量和豆荚品质。因此,在生长期可通过培土加深畦沟,做到三沟配套,保证田间排水畅通。(2)施好追肥。早春毛豆营养生长较旺,如基肥量足,则前期不必施肥,以免引起徒长。但进入开花结荚期,植株对肥料需求量增加,此时,植株吸肥量占总需求的80%以上,应及时进行追肥。初花期可打孔每亩追施尿素20千克,结荚期可结合防病治虫用0.2-0.3%磷酸二氢钾进行根外追肥1-2次,以促进豆荚充实饱满。(3)防病治虫:病害防治。早春毛豆病害以褐斑病为主,前期多发生在茎杆和中下部叶片,后期主要在豆荚上,形成细小棕褐色斑点,影响豆荚质量。该病发生与种植密度、空气湿度有关,种植过密,田间通风透光差,病害发生重,在结荚、鼓粒期,雨日多,雨量大,有利该病发生、蔓延。因此在栽培中首先合理密植,其次要保持田间排水畅通,降低田间湿度。再次是喷药防治,在初荚期可选用50%百菌清600倍液或77%可杀得500倍液进行喷药防治,间隔7-10天防一次,连续防2-3次。虫害防治。苗期主要有蜗牛和小地老虎。蜗牛可采用6%密达0.25-0.5千克进行诱杀;小地老虎可用炒香菜饼拌90%敌百虫进行诱杀或用50%辛硫磷1000倍液进行灌根。随气温升高,蚜虫、蓟马发生量逐渐上升,而且一旦蚜虫发生为害,易诱发毛豆病毒病,需及时喷药防治,可选用0.5%海正灭虫灵1500倍液或1%爱福丁2500倍液或10%遍净利30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6、适时采收毛豆以食用鲜豆荚为主,采收应根据加工、收购单位的要求和市场行情而定,一般在豆荚已鼓粒充实、色泽鲜绿时采收,切忌过早或过迟,以免影响毛豆产量和豆荚质量。采收后放在凉处,保持新鲜。二、引豆9701“引豆9701”是省农业厅农作物管理局引进的鲜食春大豆专用新品种。主要表现为早熟、优质(商品性好)、高产。(一)特征特性该品种株高30-45厘米左右,茸毛白色,豆荚宽1.25厘米,豆荚长4.87厘米,豆荚宽大,出籽率高,百荚鲜重达220-230克。鲜荚外观明显优于“矮脚毛豆”和“五月白毛”。鲜荚深绿色,豆粒蒸煮较酥,口味鲜美。本品种4月上旬播种,6月中旬收获,出苗至采收仅65天左右,比“矮脚毛豆”早4-5天,比“台湾75”早10-15天。亩产鲜荚600千克左右。采用大棚、小棚和地膜覆盖等保温栽培可提早上市时间,经济效益更好。“引豆9701”的抗病性也较强,抗病毒病、霜霉病,在生长后期仍表现清秀。 (二)栽培要点1、适时播种小拱棚栽培可在1月底、2月初播种,地膜覆盖育苗移栽的可在3月中、下旬播种,露地直播可在4月初播种。 2、田块选择引豆9701属大粒品种,子叶肥大,下胚轴较细,在出苗时易出现子叶顶土困难而闷种烂芽。要求播种田块土壤疏松、干湿适度。注意浅播,盖土要细而薄,厚度不要超过2厘米。雨后及土壤烂湿时不宜播种。集中育苗时选择疏松、高燥、肥沃的土地作苗床,直播田块要求播预备苗。 3、合理密植引豆9701株型紧凑,分枝少,宜密植。一般密度每亩2-2.3万株,播期越早,越可密些,育苗移栽的可比直播密些。 4、增肥促早发该品种苗期生长较慢,促早发很关键。施肥遵循“施足基肥、早施苗肥、巧施花肥、补施粒肥”的原则,并注意增施磷钾肥,一般在播前10-15天亩施国产复混肥50千克。在齐苗和第一复叶期各追施尿素5千克,初花期追施进口复合肥7.5千克,幼荚期再追施尿素5千克。 5、其他措施与一般栽培相同。 三、日本矮脚毛豆(一)特征特性株高40-45厘米,分枝性强,有侧枝4-6个,主、侧枝均能结荚,结荚部位较低。叶片卵圆形、绿色、花白色,单株结荚30个左右,荚浅绿色,密生白色茸毛,荚长5厘米,宽1.2厘米,一般每荚结籽2粒,每百荚鲜重180-220克。粒酥味鲜,商品性好。干籽粒圆型,种皮浅黄色,干种子百粒重28克。本品种早熟,耐寒、抗高温性强,耐肥性强,适应性广。2-8月上旬均可播种,一般4月上旬播种,6月中旬开始收获鲜荚。春播栽培全生育期75天左右,鲜荚亩产可达600千克以上。(二)栽培要点1、适期播种,合理密植,提高前期产量 保护地栽培2月上旬-3月初播种,露地栽培3月中旬至7月初均可播种。合理密植对增加结荚数,促进豆粒饱满,提高产量有着重要作用,一般每亩2万株左右,株行距22厘米22厘米。每亩用种量7-8千克。出苗后及时查苗、补播。采取保护地栽培,可缩短生育期,提早上市,获取较高的经济效益。 2、增施磷钾肥,适当追施氮肥 毛豆需要大量的磷钾肥,因此,施用磷钾肥对毛豆增产效果显著。磷钾肥一般以基肥为主,追肥为辅。基肥的数量,应视土壤肥力而定,一般施国产复合肥100千克,草木灰100-150千克。在生长期间可视生长情况适时追肥。幼苗期,根瘤菌尚未形成,可施10%的人粪尿一次;开花前如生长不良,可追施10-20%的人粪尿2-3次,也可追施0.3-0.5%尿素。适时追肥,可以增加产量,提高品质。 3、保证水分供应 毛豆是需水较多的豆类作物。对水分的要求因生长时期而不同。播种时水分充足,发芽快,出苗快而齐,幼苗生长健壮。4月中旬,气温稳定在18以上时,保护地栽培,要揭去盖膜,视土壤干湿情况及时灌溉,确保毛豆生长发育对水分的需要。生育前期和开花结荚期,切忌土壤过干过湿,否则会影响花芽分化,导致开花减少,花荚脱落。4、病虫害防治 毛豆的害虫主要有豆荚螟,大豆食心虫和黄曲条跳甲等。豆荚螟在毛豆开花结荚期灌水1-2次,可杀死入土蛹幼虫。幼虫卷叶,入荚前可用40%乐果乳剂1000倍液,或50%马拉硫磷乳剂喷雾防治。黄曲条跳甲主要为害叶,可用1000倍液敌敌畏喷施。毛豆的病害主要是锈病。锈病防治,首先选用无病种子或对种子进行消毒处理其次实行轮作,避免重茬第三是在发病初期,可用65%粉锈宁可湿粉剂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雾,苗期喷药2次,结荚期喷药3次,每次相隔7天。 5、采收 早熟品种一般都抢早上市,即进入鼓粒期后,就可陆续采收,但也不能一味贪早,否则豆粒瘪小,商品性差,产量低,反而降低了经济效益。采收时可分2-3次采收,这样可以提高产量,增加效益。采收后应放在阴凉处,以保持新鲜。四、浙春2号该品种由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选育。1987年浙江省品种审定,1994年福建省、江西省品种审定,1995年全国品种审定。(一)特征特性该品种为中熟春大豆品种。有限结荚习性,株高50-65厘米,主茎12-14节,分枝2-4个。叶片卵圆形,中等大小,花白色,荚淡黄色,茸毛棕色,籽粒圆形,种皮黄色,脐黑色,百粒重16克左右。籽粒含粗蛋白45.65,粗脂肪20.72。全生育期93-103天,抗旱耐瘠,抗病毒病。一般亩产140千克左右。(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