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7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两极地区 南极洲和北冰洋 两极地区 概述 两极地区是指地球的南北两端以北冰洋为中心的北极地区 以南极大陆为中心的南极地区 3 站在北极点 周围每个方向都朝 站在南极点 周围每个方向都朝 自西向东 亚洲 南极洲 逆 顺 南 北 回忆练习 北冰洋 1 世界跨纬度最多的大洲是 跨经度最多的大洲是 跨经度最多的大洋是 2 地球自转的方向是 从北极俯视呈时针旋转 从南极俯视呈时针旋转 4 要建一个四面窗户都朝北的房屋 应该选择在哪里建 图1 图2 按要求读图 1 请在图1和图2中标注n或s 以及地球的自转方向 2 说出环绕北冰洋的大洲和大洋名称 在极地图上如何判断东西经 3 说出环绕南极洲的大洋名称 4 北极和南极地区是否就指北冰洋和南极洲 n s 180 n 欧洲 大西洋 太平洋 e e w w 北冰洋 a b c d e 0 900e 900w 德雷克海峡 180 s d a b c e f 非洲 大洋洲 南美洲 南美洲 印度洋 判断三大洋方法 南极半岛尖端对着南美洲 西边太平洋 东边大西洋 顺时针方向 尖端反方向印度洋 判断大洲大洋名称 东 德雷克海峡 小试牛刀 判断图中各条经线的经度 0 180 0 180 1 点a位于点b的哪个方向 西北 实战演练 0 00 12 00 读右图 完成下列问题 1 沿直线ab从a到b的行走方向是 先向东南再向东北 练一练1 判断一下下列各点的方向 a点在b点的 点在c点的 点在 点的 b c d 北方 东方 西南方 根据风向判断是南极还是北极 我国南极中山站的五星红旗常年向哪个方向飘扬 a东南b东北c西南d西北 几乎全在南极圈内被三大洋包围世界第五大洲 一 南极洲概况 1 南极地区 1 位置 范围 纬度位置 几乎都在南极圈以内经度位置 跨360 经度 南极半岛 60 w 与火地岛隔海相望 南极洲位置和范围 南极洲几乎全在南极圈内 四周被洋 洋洋所包围 与洲 洲和洲相望 大 西 洋 太 平 洋 印 度 洋 非洲 南美洲 大洋洲 一 居地球最南的大陆 1 绝大部分陆地在南极圈以南 是世界上位置最南 纬度最高的大洲 2 所占经度最广 兼跨东 西两半球 3 四周被辽阔的三大洋所包围与其他大洲远隔重洋 是世界上发现最晚的大陆 从地球位置来看 南极洲是联系南美洲 非洲和澳大利亚大陆的空间交通捷径 战略地位重要 二 自然地理特征 1 世界平均海拔最高的大洲 2350m 一 地形 冰雪高原 冰雪高原 2 世界最大的冰库 体积占世界冰总体积的90 以上 南极洲的冰如果全部融化 世界海平面将升高50 70米 地球上的90 的冰雪集中在南极 72 的淡水储存在南极 世界的寒极 气候終年干冷多烈风 年平均温度为零下25 曾出現零下90 左右的最低溫度 白色的沙漠 南极大陆面积約1 400萬平方公里 其上覆盖約千余公尺的厚冰 即使在夏季 也仅有約5 的地面无冰雪覆盖 常年为高气压控制 大部分地区年降雪量为 cm 故有 白色沙漠 之称 二 酷寒 干燥和烈风的气候 属典型的冰原气候 寒极 南极大陆是世界上的寒极 1983年7月31日 俄罗斯东方站观测到 89 2 在这样的温度下 钢板都会摔裂 一杯刚烧开的热水泼出后 落到地面就变成冰了 南极大陆是白色的沙漠 年平均降水为30 50毫米 低于撒哈拉沙漠 干燥 白色沙漠 地球上的风库 南极是地球上最多风的一洲 风力时速強达300km 由于常年为高气压所控制 故在大陆四周 气压差异大 大气受力大 东南风终年肆虐 每年的11月 3份 南极洲进入它温暖的季节 这时候 沿海有些地方冰雪消融 岩石露出的地方生长着地衣植被 可见到成群的企鹅聚集在这里觅食 嬉戏 晒阳 南极的暖季 11月到次年3月 大部分地区年平均气温在 25 c以下 极端气温达 88 c以下 酷寒 纬度高 获得太阳辐射少 冰雪覆盖 反射强烈 海拔高气温更低 周围海洋的西风带阻隔了低纬热量向高纬的传递 寒极和风库 大部分地区年平均降水量为55mm以下 降水量最少的地方不足5mm 干燥 极地高压控制 降水少 但蒸发量更少 为湿润地区 但由于降水以固体形式为主 升华少 空气中水汽含量很少 所以非常干燥 大部分地区的年平均风速17米 秒 18米 秒 最大风速可达100米 秒 烈风 冷气流从高原内部向四周扩散 极地东风 冰雪表面摩擦力小形成狂风 风库 南极大陆是世界上的风极 法国迪尔维尔站观测到100米 秒的风速 是12级风的3倍 酷寒干燥烈风 思考题 南极洲降水少 为什么会形成巨厚的冰层 1 南极洲的纬度高 气候寒冷 2 地势高 强化了气候的寒冷程度 3 南极洲气候虽然干燥 但是由于气温低 蒸发量少 长期积累 形成了厚达2000多米的冰层 成为地球上最大的淡水资源宝库 南极洲平均海拔2350米 冰层平均厚度2000多米 矿产 煤铁等资源丰富海洋生物 磷虾 鲸 海豹 企鹅等淡水 占全球72 以固体形式存在 三 资源 世界最大的煤田 岩石中的石英晶体 世界级的大铁矿 南极地区的煤矿说明了什么问题呢 南极的主人 企鹅 海豹 象海豹 蓝鲸是南极最大的哺乳动物 也是世界兽类之最 南大洋中鲸的数量和捕获量均占世界各大洋的首位 现存量100万头左右 南极冰山 科研宝地 冰上作业 收集陨石 气象观测 南极洲是一块科研的宝地 原因 南极洲地区资源丰富 资源的经济价值高 且这些资源多为其它大洲日益短缺或缺乏的资源 意义重大 南极洲目前保存了原始的自然环境未经人类开发 是地球上惟一没有工业污染的大陆 这里空气清洁 大气能见高 是一个天然的实验室 科学研究的领域 气象 冰川 地质 海洋 生物等 几乎涉及每一个科学领域 在这里可以获得任何其他大陆所得不到的异常宝贵的科学资料 南极条约主要内容规定 南极的利用只限于和平目的 62 中国的南极考察 长城站 1985年建立 中山站 1989年建立 2009年1月27日 昆仑站正式建立 1985年2月20日西极洲乔治王岛62 13 s58 58 w 1989年2月26日东南极洲拉斯曼丘陵69 22 s76 22 e 2009年1月27日南极内陆80 25 s77 06 e 最佳考察时间 每年11月 次年3月 极昼 暖季 保护世界最后一块净土 我国已于1983年正式加入 南极条约 南极保护 图从1981年到1999年间的南极上空臭氧层变化图谱 一般每年的9 11月 空洞达到最大面积 图中 臭氧密度越高的地方 颜色越红 反之 臭氧密度越低的地方 颜色越蓝 表示厚度变薄或有空洞 目前南极地区主要的环境问题是什么 怎样产生的 带来什么危害 臭氧层空洞 大量使用制冷设备 排放出大量氯氟烃破坏臭氧所造成 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增加 危害人体健康 对生态环境和农林牧渔业造成破坏 倡导低碳生活发展低碳经济 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保护森林 植树造林 吸收二氧化碳开发新型能源加强国际合作 全球变暖 我们需行动 太平洋 大西洋 北美洲 亚洲 欧洲 北极地区 一 北极地区 1 位置与范围北极地区是指北极圈以内的地区 包括北冰洋 欧洲北部 亚洲北部 北美洲北部及一些岛屿 主体部分是北冰洋 占北极地区的60 是跨经度最大的大洋 北极圈以内的陆地面积约为800万平方千米 北极地区几乎全部在北极圈以内 北极地区的地理特征 北极地区包括北冰洋 边缘陆地海岸带 北极苔原及最外围的泰加林带 在66o33 n以北地区 北冰洋占总面积的60 海运困难 但可作为空中要道和捷径 北极地区各国对于北极的争夺 2 自然区域特征 1 航空交通位置重要北极地区虽然气候恶劣 海运困难 但其上空却是重要的交通要冲 是联系亚洲北部 欧洲北部和北美北部的最短航线和空中走廊 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地貌 北极地区以海洋为主体 多数地区冰雪覆盖 浮冰广布 北极点附近是常年不化的冰盖 永久性积雪主要分布在格陵兰岛的内部 2 寒冷的自然景观 北极地区冬季寒冷而漫长 夏季温暖而短促 气候严寒 干燥 有极昼 极夜和极光现象 北极地区主要是极地苔原气候 植被以地衣 苔藓为主 主要代表性动物有北极熊 北极狐 驯鹿等 北极熊素有 冰海霸王 之称 是北冰洋的象征 气候 植物 动物 6 北冰洋的主要特征 1 世界上面积最小 平均深度最浅的大洋 2 是世界最寒冷的大洋 3 大陆架面积辽阔 4 海岸线曲折 岛屿众多 岛屿数量仅次于太平洋 其中格陵兰岛是世界第一大岛 其它 北极地区的降水普遍比南极地区高得多 100 250mm 风速远不及南极 气温对比 北极地区的冬季从11月起直至下一年的4月为极夜时期 最冷的1月份平均气温为 20oc 40oc 北极地区的夏季为7 8两个月 为极昼时期 最暖的8月份平均气温只有 8oc 在西伯利亚观测到的历史最低温度为 70oc 北极极点的历史最低温度为 59oc 2 北极地区 同是在极圈以内 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气候为何会出现差异 为什么北极地区的温度较南极地区要高 海陆差异 海拔洋流 北极极夜稍短 全球极端低温出现在南极而不在北极的原因 1 南极为大陆而北极为海洋 冬季陆地降温比海洋快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2 南极海拔较高 平均比北极高2350米 单这一因素就可多降温12 多 海拔高度 3 南极终年冰雪覆盖 反射率强吸收太阳辐射量相对较少 下垫面性质 4 南极冬季恰遇地球位于远日点是 而北极冬季却是地球位于近日点 使极夜时间南极 186天 比北极 179天 多7天 且太阳辐射相对较弱 距日远近 5 南极周围是势力强劲的西风漂流 寒流 不利于低纬度的热量向高纬度输送 而北大西洋暖流却可以直接进入北冰洋 洋流 丰富的自然资源 包括 石油 天然气 煤炭 风力 地热 淡水 金属和生物资源等 其储量之丰品质之高也是罕见的 煤炭储量差不多相当于美国南部48个州的煤炭资源总量 3 人文区域特征 1 两种主要居民及其文化在北极圈以内长期居住的人口达300万 当地土著居民主要是因纽特人和拉普人 因纽特人为代表的 冷文化 北极地区土著居民生活在冰雪世界 所以发展了世界上一种独特的文化 除拉普人以外 各土著民族的文化内涵具有许多共同点 因而被称为 白色文化 或 冷文化 其中阿拉斯加地区的因紐特人 爱斯基摩人 以打猎 捕鱼为生 拉普人 驯鹿文明北欧民族 主要分布在挪威 瑞典 芬兰和俄罗斯的北极地区 属乌拉尔人种 为蒙古人种和欧罗巴人种的混合类型 原以捕鱼和猎捕野鹿为生 约在1000多年前饲养驯鹿成功 随即成为他们的主要谋生手段 北极与南极的主要区别之一 就是北极有土著居民 人主要的土著居民是属于黄色人种的因纽特 以狩猪和捕鱼为生 因纽特人的房屋 雪屋 因纽特人与驯鹿 驯鹿 麝牛 北极熊 北极狐 北极兔 北极绒鸭 海象 海豹 海狮 海狗 独角鲸 白鲸 生长在北极地区的地衣 生长在北极地区的蘑菇 生长在北极地区的苔藓 北极光 北极 黄河站 的建立 挪威斯匹次卑尔根群岛 2004年7月28日 中国首座北极科学考察站 黄河站在挪威斯匹次卑尔根群岛的新奥尔松 78 55 n 11 56 e 建成并正式投入使用 黄河站 黄河站 的建成 不仅为我国深入北极地区科考提供了前沿阵地 极大提高我国极地考察能力 同时 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走向世界 面向未来 跻身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坚定决心 并将在增强我国国际北极事务中的影响力方面 发挥积极的作用 练习 读我国北极黄河站 78 55 n 11 56 e 所在的 斯匹次卑尔根群岛位置示意图 回答下列问题 1 黄河站与北极点的距离大约为 a 1000 b 1200 c 1400 d 1600 2 距斯匹次卑尔根群岛最近的大陆地区是 a 北美大陆b 亚洲大陆c 欧洲大陆d 非洲大陆 3 关于北极黄河站 南极中山站 69 22 s 76 23 e 的叙述中 正确的是 a 黄河站盛行东南风 中山站盛行东北风b一年中 黄河站的极昼极夜时间短于中山站的极昼极夜时间c 黄河站的区时比中山站的区时晚约4小时18分d 黄河站位于中山站的西北方向 5 斯匹次卑尔根群岛虽然地处高纬 但其冬季气温明显高于同纬度其他地区 其最主要的成因是 a 地形以平原为主b 降水稀少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弱c 暖流的影响d 四周被海洋包围 受海洋的影响明显 4 斯匹次卑尔根群岛海岸线曲折破碎 其主要成因是 a 海浪作用b 流水作用c 风力作用d 冰川作用 我国黄河站 中山站 昆仑站和长城站哪个有极昼极夜现象 哪个最长 我国黄河站和中山站有极昼极夜现象 其中黄河站要长 因为 黄河站的纬度位置比中山站纬度位置要高在极圈以内纬度越高 极昼极夜时间越长 又因为夏半年 地球绕日公转速度慢 所需的时间比冬半年长 北极圈以内极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校园防雷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校园防侵害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北大荒专业知识培训课件
- 散打理论考试试题及答案
- 残疾汽车考试题及答案
- 农行银行面试题及答案
- 动物防疫考试题及答案
- 企业形象设计试题及答案
- 煤矿顶板考试题及答案
- 有机2考试题及答案
- 国家基层糖尿病防治管理指南(2022)更新要点解读-1074177503
- 区域新能源集控中心建设方案
- 电气控制与plc实训教程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 2023年医药卫生技能鉴定考试-角膜接触镜验配员考试参考题库(含答案)
- RB/T 089-2022绿色供应链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
-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投资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 肿瘤患者食欲症状问卷
-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小说阅读特殊“异常视角”知识-儿童视角、女性视角、动物视角
- SC/T 3305-2003烤虾
- GB/Z 18462-2001激光加工机械金属切割的性能规范与标准检查程序
- GB/T 10051.3-2010起重吊钩第3部分:锻造吊钩使用检查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