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考点1 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课件 岳麓版.ppt_第1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考点1 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课件 岳麓版.ppt_第2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考点1 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课件 岳麓版.ppt_第3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考点1 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课件 岳麓版.ppt_第4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考点1 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课件 岳麓版.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考点1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排查基础知识 细讲核心考点 精练高考模拟 考点训练 考纲要求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排查基础知识 1 夏朝 出现了凌驾于全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和王位继承的传子制度 2 商朝 1 政治制度 实行内服与外服制度 商王具有支配内服与外服的实际权力 2 神权色彩 商王通 以强化王权 王朝具有很浓厚的神权色彩 垄断神权 夏商的政治制度 一 答案 1 目的 为了对被征服的广大地区进行有效统治 同姓亲族 2 内容 1 周王将土地和人口分封给 功臣 姻亲和先代贵族 广建封国 以拱卫王室 2 受封诸侯有为周天子派劳役服务 随从作战 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的义务 3 作用 1 周人的势力范围不断扩大 2 周王确立了 的地位 统治效果得到加强 3 分封制使西周贵族集团形成了 周王 诸侯 卿大夫 士 的等级序列 天下共主 分封制 二 答案 图解识记 图解识记 1 保障各级贵族 的特权 2 有利于凝聚宗族 防止内部纷争 强化王权 3 强化以大宗为代表的贵族特权地位 1 目的 为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 解决在权力 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2 性质 宗法制是周人把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的一种制度 3 核心 即最大特点 嫡长子继承制 4 内容 大宗和小宗两个体系 大宗与小宗的关系是相对的 大宗与小宗的关系不仅是关系 也是政治隶属关系 世卿世禄 贵族之间 家族等级 5 作用 宗法制 一 三 答案 方法总结 方法总结 宗法制的要点 1 含义 周礼是表示等级制度的典章制度和礼仪规定 2 作用 周礼作为各级贵族的政治和生活准则 成为维护宗法分封制度必不可少的工具 礼乐制度 一 四 图示总结 图示总结 夏 商 西周的政治制度 1 分封制又称封邦建国 同姓亲族是分封的主体 周王通过分封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 2 通过层层分封 西周形成了贵族统治阶级内部的森严等级 周王 诸侯 卿大夫 士 3 宗法制的突出特点有嫡长子继承制 大宗与小宗是相对的 政治制度方面体现为分封制 必背答题要语 4 宗法制有利于保障各级贵族享受 世卿世禄 的特权 把 国 和 家 密切结合起来 5 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就是分封制 分封制在血缘关系方面的体现就是宗法制 6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包括 神权与王权的结合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返回 细讲核心考点 1 地图探史 西周分封诸侯的战略意图 探究该示意图反映了西周分封制的哪些特点 答案该图反映出西周分封的对象主要是王族 功臣和先代贵族 从布局上看 王族占据战略要地 是分封的主体 直观地反映了 拱卫王室 的意图 西周分封示意图 分封制 主题一 答案 2 史料探史 周王与诸侯及诸侯之间的关系史料周王室通过军事殖民方式建立的大大小小的诸侯国 同时 西周的诸侯国之间多有同宗共祖的宗亲关系或互通婚姻的姻亲关系 横向联系也较以前密切 探究据史料 归纳周王室和诸侯之间是什么关系 各诸侯之间有何关系 答案 1 纵向联系 明确周王权力和诸侯义务 形成严格的等级序列 加强了中央与地方的纵向联系 2 横向联系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分配国家政治权力 加强了诸侯国之间的横向联系 答案 3 归纳总结 分封制的历史影响 1 当时影响西周初期的分封制下周天子具有较高的权威 周王对诸侯具有较强的号召力和向心力 分封制起到了拱卫周王室 拓展疆域 巩固统治的积极作用 也反映出西周后期 分封制逐渐崩溃 导致了诸侯分裂割据局面的出现 2 历史遗存影响 影响中国封建社会中以血缘关系为核心的皇族分封 中国姓氏的起源中 有很多是源于西周的封国 如宋 鲁 郑 陈等 中国的地名简称很多源于西周时期的诸侯国国名 如山东省简称鲁 山西省简称晋等 1 图片证史 血缘关系是宗法制的纽带 宗法制 主题二 2 史料探史 宗法制的特点史料一大宗 小宗示意图 史料二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 必自其制度始矣 周之制度之大异于商者 一曰立子立嫡之制 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 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 君天子臣诸侯之制 其旨则在纳上下于道德 而合天子 诸侯 卿大夫 士 庶民 以成一道德之团体 周公制作之本意实在于此 王国维 殷周制度论 探究根据图片和文字史料 归纳宗法制有何突出特点 答案特点 嫡长子继承制 血缘纽带与政治关系相结合 社会等级森严 答案 3 归纳总结 宗法制对后世的重要影响 1 封建政治 封建社会中皇位继承的嫡长子制原则 对祖宗的崇拜 家国同治 的统治理念 等等 2 社会习俗 后世的百家姓丛书 家族家谱修订 宗祠家庙的修建 民间的尊宗敬祖 认祖归宗 祭祖扫墓 渴望亲情的传统观念 等等 3 思想观念 忠 孝 等伦理观念 重视家庭建设 尊老爱幼 夫妻相敬 兄弟相亲 和睦相处等社会公德 男尊女卑 等级贵贱 过分强调家庭本位 任人唯亲等现象 4 图示解史 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区别与联系 论从史出 1 分封制是宗法制的政治体现 周天子以嫡长子世袭 其余诸子被分封为诸侯 在诸侯领地内 诸侯仍由嫡长子继承 其余诸子接受分封 成为卿大夫 形成森严的等级制度 2 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内核纽带 宗法制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维护贵族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从而维护了政治统治的稳定 1 史料探史 商周政治制度的特点史料一商周统治者几乎是每日必卜 每事必卜 许多军国大事都要由神意来决定 史料二 盖诸侯之于天子 尤后世诸侯之于盟主 未有君臣之分也 史料三 西周 国家政权是由 大宗 小宗 的血缘关系组织起来的 形成了亲贵合一 家国一体的政治体制 上述材料均选自张荫麟的 中国史纲 探究根据上述史料 概括商周政治制度的特点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主题三 答案 答案 1 王权与神权相结合 通过垄断神权以强化王权 2 最高统治者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3 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相结合 2 归纳总结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1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将国家权力和家族关系结合起来 形成 家国一体 的局面 2 等级森严 以分封制和宗法制为核心形成了 周王 诸侯 卿大夫 士 的等级序列 不同等级的权利和义务固定 很难逾越 3 地方权力较大 分封制给予诸侯国较大的统治权力 最高统治者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4 神权色彩浓厚 王权和神权紧密结合 5 稳定延续 夏商周政治制度前后沿袭 具有相对的延续性和稳定性 返回 精练高考模拟 1 2015 江苏高考 礼记 记述了贵族朝会的列位礼节 天子南向而立 三公 中阶之前 诸侯 阼阶 东台阶 之东 诸伯 西阶之西 诸子 门东 九夷 东门外 八蛮 南门外 与此相关的政治制度是 a 分封制b 三公九卿制c 郡县制d 郡国并行制 1 2 3 高考题组 解析答案 解析材料大意为 天子与不同爵位的贵族在朝会时处在不同的位置 由此可知 周朝时期贵族在朝会的时候有尊卑之分 这反映的是封制下形成的森严的等级序列 故a项正确 三公九卿制和郡县制是秦汉时期实行的政治制度 郡国并行制是汉初实行的政治制度 均与题干信息不符 故排除b c d三项 答案a 1 2 3 高考题组 2 2015 浙江高考 下列选项不能体现宗法制及其影响的是 a 封建亲戚 以藩屏周 b 谱牒不立 则传久而失宗 c 父死子继 兄终弟及 d 内举不避亲 外举不避仇 解析 内举不避亲 外举不避仇 实际上是指任人唯才 与宗法制无关 故选d a项是分封制 b项涉及家谱 c项涉及嫡长子继承制 都与宗法制有着密切的联系 均不符合题干要求 皆排除 d 1 2 3 高考题组 解析答案 3 2014 广东高考 宗 是一个会意字 在甲骨文中 宗字作 象宫室屋宇之形 可能表示 a 祖先牌位b 皇帝宝座c 青铜兵器d 铁制农具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材料的含义 宗 是一个会意字 在甲骨文中 字象宫室屋宇之形 所以 可能表示摆在屋中的祖先牌位 故a项正确 商朝时还没有出现皇帝的名称 故b项错误 祭祀祖先的宗庙不会出现兵器 故c项错误 铁制农具在春秋时期才出现 故d项错误 a 1 2 3 高考题组 解析答案 4 先秦盛行 天子建国 诸侯立家 卿置侧室 大夫有贰宗 士有隶子弟 庶人工商各有分亲 皆有等衰 这反映了古代中国 a 政权借助族权b 封建等级森严c 中央集权确立d 社会分工明确解析依据材料 天子建国 诸侯立家 卿置侧室 大夫有贰宗 士有隶子弟 庶人工商各有分亲 可知政治与家族血缘相结合 故a项正确 依据材料 先秦盛行 可知此时并非是封建等级森严 故b项错误 依据材料 先秦盛行 可知此时还未形成中央集权制度 故c项错误 材料中强调了等级森严 但并没有说明具体分工 故d项错误 a 4 5 6 模拟题组 解析答案 5 当年七雄中 齐宣王秦昭王岂不更巍然为之魁首 而其尊贤下士有如此 如颜斶 ch 如范睢 岂诚为当时一大贤上士 而齐 秦之君尊礼之如此 其最大之意义与价值则在政治上层不敢自居为最尊最贵之地位 而自知尚有当尊当贵之过于彼者 其人不在远 即在其所统治之社会下层 上述现象的出现 a 冲击了封建社会等级秩序b 彻底废除了世卿世禄制度c 能够防止诸侯之间的战争d 有利于诸侯国的社会发展 4 5 6 模拟题组 解析答案 解析材料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 尊贤下士 的现象 这种现象冲击了西周以来的世卿世禄制度 有利于封建社会等级秩序的形成 故a项错误 彻底废除了世卿世禄制度 的说法过于绝对 故b项错误 尊贤下士 的现象并不能防止诸侯之间的战争 故c项错误 尊贤下士 有利于人才的流动和社会的发展 故d项正确 答案d 4 5 6 模拟题组 6 如春秋时 犹尊礼重信 而七国则绝不言礼与信矣 春秋时 犹宗周王 而七国则绝不言王矣 春秋时 犹严祭祀 重聘享 而七国则无其事矣 春秋时 犹论宗姓氏族 而七国则无一言及之矣 春秋时 犹宴会赋诗 而七国则不闻矣 春秋时 犹有赴告策书 而七国则无有矣 该材料说明 a 春秋时期周王对地方具有绝对控制权b 战国时期七国仍不敢称王c 秦朝以前的历史记载是不可信的d 战国时期宗法制 分封制 礼乐制被破坏 4 5 6 模拟题组 解析答案 返回 解析春秋时期地方诸侯王权具有相对独立性 周王对地方不具有绝对控制权 故a项错误 战国时期七国已经称王 故b项错误 c项说法过于绝对 故c项错误 战国时期 诸侯国 绝不言礼与信 绝不言王 无其事 严祭祀 重聘享 无一言及之 宗姓氏族 等信息 反映出宗法制 分封制 礼乐制被破坏 故d项正确 答案d 4 5 6 模拟题组 返回 考点训练 1 左传 有载 桀有昏德 鼎迁于商 商纣暴虐 鼎迁于周 下列选项中的 鼎 与材料中的 鼎 含义相同的是 a 春秋鼎盛b 问鼎中原c 钟鸣鼎食d 一言九鼎 1 2 3 4 5 6 7 8 解析答案 解析题干中 鼎 意为立国的重器 是政权的象征 春秋鼎盛 中 鼎 意为 正当 正在 故a项错误 传说古代夏禹铸造九鼎 代表九州 作为国家权力的象征 夏 商 周三代以九鼎为传国重器 为得天下者所据有 问鼎中原 比喻企图夺取天下 故b项正确 钟鸣鼎食 中 鼎 意为煮东西的器物 是该字本意 与题干意思不符 故c项错误 一言九鼎 比喻说话分量很大 能起决定作用 与题意不符 故d项错误 答案b 1 2 3 4 5 6 7 8 2 昔武王克商 光有天下 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 姬姓之国者四十人 又说 周公 兼制天下 立七十一国 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对上述材料分析正确的是 a 西周分封制有利于稳定当时政治秩序b 分封制下按血缘亲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c 分封制有利于周文化的传播和延续d 分封制下周天子权威逐渐削弱 诸侯称雄 1 2 3 4 5 6 7 8 解析答案 解析题干材料介绍了周武王和周公分封的主体和标准 没有提及稳定政治秩序的内容 故a项错误 材料表明了在西周分封的诸侯国当中 王族占大部分 而且同样是王族 血缘关系更亲密的兄弟排在前面 反映了按照血缘关系的亲疏来分配政治权力的特征 故b项正确 材料没有涉及周文化的传播和延续 故c项错误 材料没有提到周天子权威削弱的信息 故d项错误 答案b 1 2 3 4 5 6 7 8 3 樊树志在 国史十六讲 中指出 西周时期 庶民与士只知效忠于 家 卿大夫 不知有 国 诸侯 更不知 天下 天子 这一现象 a 促使西周强盛b 导致诸侯割据c 强化宗法体制d 促成秦朝统一 1 2 3 4 5 6 7 8 解析答案 解析从材料可知庶民和士不知有 国 天下 此现象不利于西周的统治和强盛 故a项错误 庶民与士只知效忠于 家 容易形成地方权力的集中 不利于国家的统一 会导致诸侯割据 故b项正确 周王 诸侯 卿大夫 士 是分封制下等级秩序的体现 不是宗法制的特点 故c项错误 d项与材料时间不符 故d项错误 答案b 1 2 3 4 5 6 7 8 4 山东素有 齐鲁 之称 这与西周的分封制有关 但山东的简称是鲁 而不是齐 关于是鲁不是齐的原因 下列解释最合理的是 a 鲁国的历史更为悠久b 受宗法制正统观念影响c 因孔子受到历代推崇d 由分封制等级体系决定 1 2 3 4 5 6 7 8 解析答案 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鲁国和齐国历史基本相同 故a项错误 鲁国是姬姓王国 齐国是功臣封国 山东简称鲁而不是齐的原因是受到宗法制的影响 故b项正确 孔子受到历代的推崇与此题无关 故c项错误 分封制的等级体系与此题无关 故d项错误 答案b 1 2 3 4 5 6 7 8 5 据 左传 记载 春秋时期晋平公之母为杞国女子 晋国 周成王弟弟叔虞的封国 因此帮助杞国 夏禹后代东楼公的封国 修筑城墙 郑国批评说 晋国不恤周宗之阙 而夏肄是屏 其弃诸姬 亦可知也已 诸姬是弃 其谁归之 是谓离德 对以上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a 周王室对各诸侯国不分亲疏b 宗法制度影响西周封国间的关系c 当时强调同宗族的国家相互帮助d 周王和诸侯是宗法制的核心所在 1 2 3 4 5 6 7 8 解析答案 解析题干中并没有提到周王室 故a项错误 题干中的历史事件并没有体现出宗法制度 故b项错误 题干中 郑国批评晋国帮助不是同宗族的杞国 的信息 体现出了当时诸侯国强调同宗族国家间互相帮助 故c项正确 题干中没有提到周王和诸侯与宗法制之间的关系 故d项错误 答案c 1 2 3 4 5 6 7 8 6 刘盈是汉高祖刘邦与皇后吕雉所生的儿子 被立为太子后 并不得父亲的钟爱 刘邦所中意者是妃子戚姬所生的儿子赵王刘如意 为此刘邦几次向朝中大臣提出改立太子的事宜 却遭到萧何等大臣的反对 下面是四位同学对此发表的评论 其中正确的是 a 甲 萧何等大臣的做法不利于中央集权的巩固b 乙 萧何等大臣顶撞刘邦违背了 三纲五常 c 丙 刘邦的做法违背了宗法制的原则d 丁 刘邦的做法不符合分封制的惯例 1 2 3 4 5 6 7 8 解析答案 解析根据题干中刘盈是皇后所生 可知刘盈为嫡长子 所以他能够被立为太子 并不能任意更改 萧何等大臣反对刘邦改立太子与是否加强中央集权没有直接关系 故a项错误 三纲五常 是汉武帝时期董仲舒提出的 与题干时间不符 故b项错误 刘邦想改立太子违背了宗法制中嫡长子继承制的原则 故c项正确 废立嫡长子与分封制没有直接关系 故d项错误 答案c 1 2 3 4 5 6 7 8 7 史记 载 德厚者位尊 禄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