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 科技与文艺 考点44宋明理学 排查基础知识 细讲核心考点 精练高考模拟 考点训练 考纲要求 宋明理学 排查基础知识 1 佛教和道教的兴起 魏晋南北朝时期 佛教 道教迅速传播 儒学的发展出现了危机 2 三教合一 的潮流 到时期 儒 佛 道三教调和之风尤其兴盛 宋明理学兴起的背景 一 答案 唐宋 易错提醒 易错提醒 三教合一 三教合并 三教合一 并不表明儒学失去了封建正统思想的地位 而是佛 道 儒的融合 渗透 为儒学的新发展 理学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3 儒学家的努力 唐宋儒家学者吸收和融合佛教 道教思想 探索宇宙的本原问题 使儒学体系得到了丰富和更新 1 程朱理学 1 代表人物 二程 北宋 和朱熹 南宋 2 基本主张 天地万物的始源 理 求理方法 个人修养准则 存天理 灭人欲 宋明理学的思想内容 二 答案 格物致知 2 陆王心学 陆九渊 南宋 心是天地万物的渊源 求理方法 发明本心 王守仁 明中期 思想核心 求理方法 克服私欲 回复良知 致良知 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 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宋明理学的重大影响 三 答案 1 宋明理学对我国政治生活 文化教育和社会教化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 2 宋明理学用三纲五常和名分等级的永恒性维系专制统治 压抑 扼杀人们的 产生了消极影响 3 宋明理学重视主观意志力量 注重气节 品德 讲求以理统情 自我节制 发奋立志 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 又凸显了人性的庄严 自然欲求 1 三教合一 是指儒家 道教和佛教思想的相互融合 相互借鉴 但是 并没有融合成一种思想流派 2 北宋时 儒家学者融合了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 形成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 理学 3 程朱理学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 备受推崇 成为南宋以后 确立于明朝 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 有力地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 必背答题要语 4 程朱理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外在的 理 陆王心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内在的 心 认为本心即是 理 5 程朱理学主张用 格物致知 的方法去认识和把握 理 陆王心学提出 求 理 就是进行内心的反省 克服私欲 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 6 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都是以儒家纲常约束社会 维护专制统治 遏制人的自然欲求 都强调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 对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产生了积极影响 返回 细讲核心考点 1 史料证史 朱熹对 二程 思想的发展 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比较 主题一 史料天地之间 有理有气 理也者 形而上之道也 生物之本也 气也者 形而下之器也 生物之具也 是以人物之生 必禀此理 然后有性 必禀此气 然后有形 其性其形 虽不外乎一身 然其道器之间 分际甚明 不可乱也 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 论从史出史料反映了朱熹的天理论承袭程颐 但有所发展 变得更严密 更精致 更深刻了 他认为 天地之间有理有气 而理是本 是万物的本原 而气是构成天地万物的材料 必须依傍理而运行 2 史料探史 鹅湖之会的分歧 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比较 史料王阳明说 夫人者 天地之心 天地万物 本吾一体者也 生民之困苦荼毒 孰非疾痛之切于吾身者乎 不知吾身之疾痛 无是非之心者也 是非之心 不虑而知 不学而能 所谓良知也 探究史料体现了王阳明怎样的思想主张 与程朱理学的主要不同点是什么 答案主张 天理就在心中 要克服私欲以 致良知 不同 心学主张 心即理 认为人具有良知 良知就是本心 就是理 是主观唯心主义思想 程朱理学强调 理 是世界的本原 主张通过 格物致知 的方法 体现 天理 的存在 是一种客观唯心主义 答案 3 归纳比较 比较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异同 1 史料探史 宋明理学的特点 宋明理学的特点及影响 主题二 史料宇宙之间一理而已 天得之而为天 地得之而为地 凡生于天地之间者 又各得之以为性 其张之为三纲 其纪之为五常 盖皆此理之流行 无所适而不在 宋 朱熹探究史料反映了理学家们怎样的思想追求 答案通过把 三纲五常 这一封建伦理规范 等级制度与天理结合起来 论证 三纲五常 的绝对性和神圣性 从而要求人们遵守 三纲五常 维护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 答案 2 归纳总结 宋明理学的影响 1 积极影响 宋明理学具有和谐意识 强调人与自然 家庭 国家的和谐意识 宋明理学具有忧患意识 鼓舞历代仁人志士胸怀天下 奋发进取 为理想不懈追求 宋明理学崇尚道德 重义轻利 强调自我约束 可以促进文明的进步 宋明理学强调身体力行 强调自主自强的精神 对中国文化起到了推动和促进作用 2 消极影响 尊卑等级观念 重男轻女的观念 轻视自然科学的观念 轻视个体自由的观念 重礼轻法的封建伦理观念 是维护君主专制的工具 摧残扼杀人性 压抑思想进步 3 方法总结 宋明理学可归纳为 一 一 二 二 三 一个趋势 三教合一 一个核心 理是万物的本原 两种途径 格物致知 和内心反省 两个世界观 客观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 三个阶段 开创于北宋 二程 成熟于南宋朱熹 新发展于宋明陆王心学 返回 精练高考模拟 1 2 3 高考题组 解析答案 1 2015 海南高考 北宋僧人契嵩说 儒教 大有为 而 治世 佛教 大无为 而 治心 二者皆 圣人之教也 其所出虽不同 而同归于治 这反映了 a 佛教主动适应社会现实b 儒 佛开始出现合流c 佛教成为社会主流思想d 儒学统治地位发生动摇 解析材料中 儒教 大有为 而 治世 佛教 大无为 而 治心 体现了将佛教的 治心 与儒学的 治世 思想相结合 从而获得了新的发展 故a项正确 儒 佛开始出现合流是在唐朝 与题干时间不符 故b项错误 佛教在中国历史上始终没有成为社会的主流思想 故c项错误 儒学地位发生动摇是在新文化运动时期 故d项错误 答案a 1 2 3 高考题组 2 2015 北京高考 明朝中后期 王阳明学说在中国士大夫中流行 朝鲜来华使者对此不理解 认为 阳明敢肆己意 谤辱朱子 实斯文之罪人也 结合所学判断 下列选项正确的有 朝鲜使者以程朱理学为正宗 王阳明心学超越了理学范畴 王阳明与朱熹观点明显不同 王阳明心学是对儒学的叛逆a b c d 1 2 3 高考题组 解析答案 解析依据朝鲜使者对王阳明学说的看法可知朝鲜使者以程朱理学为正宗 故 符合题意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程朱理学主张 格物致知 存天理 灭人欲 而王阳明主张 心外无物 心外无理 倡导 致良知 和 知行合一 说明二者观点明显不同 故 符合题意 王阳明的心学是对程朱理学的继承和发展 并未超出理学范畴 也不是对儒学的叛逆 排除含 的选项 故选c项 答案c 1 2 3 高考题组 3 2014 全国 高考 人性是先秦以来一直讨论的问题 基于对人性的新认识 宋明理学家主张 存天理 灭人欲 他们认为人性 a 本质是善b 本质为恶c 非善非恶d 本善习远 1 2 3 高考题组 解析答案 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注意题干中的关键点 对人性的新认识 宋明理学家继承并坚持孟子的性善论思想 还将人性高扬为宇宙的本体 天道 天理 认为人性本来与天理一致 具有仁 义 礼 智等美德 但被后天的欲望所蒙蔽 所以强调 存天理 灭人欲 a项不是新认识 b c两项表述不符合理学家的思想主张 答案d 1 2 3 高考题组 4 宋代张载等人提出 宗法若立 则人人各知来处 朝廷大有所益 欧阳修 苏洵等众多学者提倡敬宗收族 义恤乡里以及办 义仓 义学 义冢 等等 这一风气逐步盛行的原因是 a 重建上古宗法制度b 社会矛盾日趋激化c 强化对户籍的管控d 儒学深入社会生活 4 5 6 模拟题组 解析答案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可知学者们重视宗法思想的作用 但是不等于主张重建上古宗法制度 故a项错误 社会矛盾激化材料无从体现 故b项错误 题干材料无从体现强化户籍管控的信息 故c项错误 在宋代相对宽松的文化政策环境下 士大夫掀起儒学复兴运动 强化儒学重忠孝 讲廉耻的社会伦理道德要求 故d项正确 答案d 4 5 6 模拟题组 5 南宋叶适认为 理学既无功利 则道义者乃无用之虚语 强调 物之所在 道则在焉 并主张 通商惠工 以国家之力扶持商贾 流通货币 材料反映的核心思想是 a 以 功利之学 反对理学空谈b 工商业是国家经济的根本c 主张国家扶植商品经济的发展d 用道家思想管理国家经济 4 5 6 模拟题组 解析答案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南宋叶适的思想主张与程朱理学的思想主张不同 强调功利 反对理学的虚无空谈 故a项正确 工商业是国家经济的根本 此选项材料依据不足 故b项错误 材料 通商惠工 以国家之力扶持商贾 流通货币 表明作者重视工商业以抨击理学 故c项错误 道家无为思想与材料强调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作用不符 故d项错误 答案a 4 5 6 模拟题组 6 周公要求统治者 敬天保民 孔子主张 德治 孟子提出 仁政 董仲舒提倡 天人感应 郡守 县令 民之师帅 朱熹强调 正君心 材料表明 儒家主张为政者应该 a 发挥楷模和教化作用b 顺应天意 无为而治c 统一信仰和社会规范d 用礼义道德遏制人欲 4 5 6 模拟题组 解析答案 返回 解析 敬天 德治 仁政 民之师帅 正君心 表明要以德治国 故a项正确 无为而治 是道家观点 故b项错误 儒家原来是 百家争鸣 中的一家 董仲舒罢黜百家 确立了儒学独尊的地位 结束了各派学术思想平等竞争的局面 故c项错误 存天理 灭人欲 是程朱理学的观点 表述不全面 故d项错误 答案a 4 5 6 模拟题组 返回 考点训练 1 一个人如果被认为是 逆子 他在道德上根本就站不住脚 如果被认为是 乱臣 他在政治上就直不起腰来 如果说他 卖国 那他根本就不是人了 这种观念最早被中国人普遍接受是在 a 秦朝b 汉初c 宋代d 民国 1 2 3 4 5 6 7 8 解析答案 解析宋代理学开始形成 理学的宇宙观 认识论丰富了儒家学说 儒家纲常伦理经过理学的世俗化已经深入到中国人的内心 故选择c项 答案c 1 2 3 4 5 6 7 8 2 朱熹说 孔子所谓 克己复礼 中庸 所谓 致中和 尊德性 道问学 大学 所谓 明明德 圣贤千言万语 只是教人明天理 灭人欲 朱熹旨在强调 a 儒家自古以来就讲求个人的道德修养b 人的正常欲望是天理 超越于此的是人欲c 存天理 灭人欲 是儒家一以贯之的思想d 人要克制欲望才能发明本心符合天理 1 2 3 4 5 6 7 8 解析答案 解析儒家讲求个人道德修养 与材料中朱熹强调 存天理 灭人欲 不符 故a项错误 在程朱理学家看来 天理指的是儒家的道德伦理 人欲指的是人的自然欲求 故b项错误 据材料从孔子 克己复礼 到 中庸 及 大学 圣贤千言万语 只是教人明天理 灭人欲 得出朱熹强调儒家一贯主张 存天理 灭人欲 故c项正确 发明本心是王阳明提出的 故d项错误 答案c 1 2 3 4 5 6 7 8 3 仆诚赖天之灵 偶有见于良知之学 以为必由此而后天下可得而治 是以每念斯民之陷溺 则为之戚然痛心 忘其身之不肖 而思以此救之 王阳明提出的经世济民方案的核心是 a 心外无物b 知行合一c 致良知d 天人合一 1 2 3 4 5 6 7 8 解析答案 解析心外无物是指心与物同体 物不能离开心而存在 心也不能离开物而存在 材料中没有体现 故a项错误 知行合一是指认识事物的道理与在现实中运用此道理是密不可分的 与题意不符 故b项错误 良知是指人人具有的一种内在力量 致良知 即是在实际行动中实现良知 与 偶有见于良知之学 以为必由此而后天下可得而治 相符 故c项正确 天人合一是董仲舒提出的 故d项错误 答案c 1 2 3 4 5 6 7 8 4 北宋程颐说道 唐有天下 如贞观 开元间 虽号治平 然亦有夷狄之风 三纲不正 无父子 君臣 夫妇 其原始于太宗也 故其后世子弟 皆不可使 玄宗才使肃宗 便篡 肃宗才使永王璘 便反 君不君 臣不臣 故藩镇不宾 权臣跋扈 陵夷有五代之乱 作者意在说明 a 藩镇割据严重削弱中央集权b 传统宗法制度受到极大破坏c 伦理纲常有利于政权的稳定d 佛道兴盛对儒家思想的冲击 1 2 3 4 5 6 7 8 解析答案 解析 藩镇割据严重削弱中央集权 无法全面体现材料信息 故a项错误 春秋战国时期宗法制度已经瓦解 故b项错误 依据材料 三纲不正 无父子 君臣 夫妇 其原始于太宗也 故其后世子弟 皆不可使 君不君 臣不臣 故藩镇不宾 权臣跋扈 陵夷有五代之乱 可知 作者强调伦理纲常有利于政权的稳定 故c项正确 材料未涉及佛道兴盛对儒家思想的冲击 故d项错误 答案c 1 2 3 4 5 6 7 8 5 明代法律规定 其夫殴妻 非折伤 勿论 凡民间寡妇 三十以前夫亡守制者 五十以后不改节者 旌表门闾 除免本家差役 下列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 明代婚姻观理学色彩浓厚b 明代基本实现了男女平等c 明代政府鼓励寡妇改嫁d 明代政府禁止寡妇改嫁 1 2 3 4 5 6 7 8 解析答案 解析题干材料主要论述了理学思想在明代婚姻关系中的体现 故a项正确 题中 其夫殴妻 非折伤 勿论 不能够体现男女平等 故b项错误 凡民间寡妇 三十以前夫亡守制者 五十以后不改节者 旌表门闾 除免本家差役 体现了明代政府不鼓励寡妇改嫁 故c项错误 题中没有反映明代政府禁止寡妇改嫁的信息 故d项错误 答案a 1 2 3 4 5 6 7 8 6 自宋以降 仗义死节之士远轶 超过 前古 论者以为程朱讲学之效 材料表明程朱理学对宋代以后中国社会的突出影响表现在 a 重建了人们的价值信仰b 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c 压抑了人的个性发展d 促进文化教育普及 1 2 3 4 5 6 7 8 解析答案 解析材料 仗义死节之士远轶 超过 前古 说明程朱理学注重气节的积极影响 故a项正确 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 压抑了人的个性发展是程朱理学的消极影响 与材料内容不符 故b c项错误 材料没有体现文化教育的普及 故d项错误 答案a 1 2 3 4 5 6 7 8 7 学校者 造就人才之地也 古者州有序 国有学 私有塾 文翁石室和白鹿洞书院作为不同时期地方办学的典型被载入中国史册 结合下图对其理解最恰当的是 1 2 3 4 5 6 7 8 成都西汉文翁石室授经讲学图和庐山南宋白鹿洞书院遗址及注 两幅图体现了私学兴起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静悄悄的夜200字(9篇)
- 科学树的秘密课件
- 初中文言文基础阅读指导课教案
- 美术培训插图教程课件
- 烧伤心理护理
- 合同管理流程与审核标准工具
- 除夕的样子作文300字10篇
- 康复的目的和意义
- 消防喷涂知识培训课件
- 淋巴水肿个案护理
- 科学护肤知识课件
- 急性阑尾炎病人护理课件
- 2026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高考政治主观题背诵提纲汇编
- 骨科手术切口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 电商数据分析报告顾问合同
- 电子信息类专业导论(第3版)课件全套 张有光 00 课程简介 - 12 中国大学教育:理念与实践
- 馕小屋管理办法
- (2025)全国辅警考试题库及答案
- 2025至2030全球及中国石油天然气中的人工智能行业项目调研及市场前景预测评估报告
- 钢结构设计质量保证体系及措施
- 2025年财会类考试-精算师-寿险精算实务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5卷100道集合-单选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