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学生研究性学习成果 一代风骚——曹孟德素材.doc_第1页
高中历史 学生研究性学习成果 一代风骚——曹孟德素材.doc_第2页
高中历史 学生研究性学习成果 一代风骚——曹孟德素材.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代风骚曹孟德研究目的:1.通过对曹操人物性格特征的探究及其人生历程的分析,客观评价曹操的人物形象,并了解从东汉末年到三国这段历史背景,以史明志,从而能更好地把握现在,展望未来。 2.初步了解研究性课题的一般研究步骤及过程。研究思路:1. 到图书馆、书店或者上网查阅、搜集相关资料,了解背景,为开展下一步的研究工作奠定基础。 2.小组分工对周围人士进行采访调查,总结曹操的大众形象。 3.整理有关材料及调查结果,系统评价曹操并总结出社会意义。课题内容: 背景:东汉末年, 政治腐败宦官专权,皇帝昏庸无能,导致了大权旁落,政局混乱。人民生活困苦,发起了黄巾起义,政府无力抵抗,只好利用地主私人武装。这样镇压起义后,形成了军阀割据混战军面。在镇压黄巾农民大起义的过程中,各地地主武装乘机扩大自己的势力,强占地盘,从而形成一股割据势力,“务相兼并以自强大”。 正是在这混乱的天下局势下,才开始了曹操金戈铁马的一生。曹操(公元155年7月18日公元220年),字孟德,小名阿瞒、吉利,沛国谯人,汉族人。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诗人。庙号太祖。于公元184年汉末黄巾时显露头角,后被封为西园八校尉之一,参与了天下诸侯讨伐董卓的战争。董卓死后,独自发展自身势力,纵横乱世,南征北战,先后战胜了吕布、袁术,并接受了张绣的投降。公元200年10月,曹操在官渡以少胜多挫败河北袁绍,公元201年在仓亭再次击破袁绍大军,并于公元207年十二月北伐三郡乌桓,彻底铲除了袁氏残余势力,基本统一了中原地区。公元208年,成为东汉政权丞相。公元208年7月,曹操南征荆州刘表,12月于赤壁与孙刘联军作战,失利。公元211年7月,曹操领军西征击败了以马超为首的关中诸军,构筑了整个魏国基础。公元212年又击败了汉中张鲁,至此,三国鼎立之势基本成型。公元213年,汉献帝派御史大夫郗虑册封曹操为魏王,于邺城建立魏王宫铜雀台,享有天子之制,获得“参拜不名、剑履上殿”的至高权力。公元220年3月15日,曹操于洛阳逝世,享年66岁,谥号“武王”,死后葬于高陵。曹操一生未称帝,他病死后,曹丕继位后不久称帝,追谥为“武皇帝”。曹操在北方屯田,兴修水利,解决了军粮缺乏的问题,对农业生产的恢复有一定作用;用人唯才,罗致地主阶级中下层人物,抑制豪强,加强集权。所统治的地区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精兵法,著孙子略解、兵书接要、孟德新书等书。善诗歌,蒿里行、观沧海等诗篇,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散文亦清峻整洁。著作有魏武帝集。人物形象:曹操的人物形象很特别。思想境界非常高的人,一般人都不会理解他,理解他的人也都不是一般人。所以很多人对他都有神秘的感觉。他个性,重感情,有爱心,聪明,胆大。但是就是因为胆子大,个性,才做出来别人不感做,或不理解,或讨厌的事,所以对他的评价不是最高的,可是他确实非常正常的一个个性的人。鲁迅说:“我们讲到曹操,很容易就联想起三国演义,更而想起戏台上那一位花面的奸臣,但这不是观察曹操的真正方法。历史上的曹操与戏曲小说里的曹操是不相同的。应该还曹操以本来的历史面目。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我虽不是曹操一党,但无论如何,总是非常佩服他。” 这是鲁迅对曹操的一个总的评价。曹操为什么是一个英雄呢?其中很重要的一点便是他能顺应历史潮流,推动了社会的发展。曹操出身低微,为当时的清流名教者所不齿。袁绍就公开骂他是“奸阉遗丑”。曹操自己也不无遗憾地说:“自惜身薄祜,夙贱罹孤苦。既无三徙教,不闻过庭语。”但他并不因此而后退,而是坚决地与那些豪族集团进行角逐。毛泽东指出:小说上说曹操是奸雄,不要相信那些演义,其实,曹营不坏,当时曹操是代表进步的一面的,汉是没落的。毛泽东的这一论断可谓别出新裁,首先认定曹操代表进步的一方,接着认定所谓蜀汉正统的汉是没落的,这样一来,是非功过自然就明朗了。其实,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是顺应广大民众的心理,继承了这种基本倾向;同时又超越以往的通俗文艺,尊重历史,博采史料,以许劭的评价为基调,塑造了一个高度个性化的、有血有肉的“奸雄”曹操。这里所说的“奸雄”,是指曹操既是远见卓识、才智过人、具有强烈功业心的英雄,又具有极端自私、奸诈残忍的性格特征。罗贯中以大开大阖的笔触,艺术化地展现了曹操在汉末群雄中脱颖而出,逐步战胜众多对手的豪迈历程,又不时地揭露曹操奸诈的作风、残忍的性格和恶劣的情欲。而在曹操与刘备、诸葛亮的对比中,则更多地鞭笞和嘲笑其恶德劣行。这样的曹操形象,以历史真实为基础,达到了高度的艺术真实。毛宗岗父子修订三国演义时,批判曹操的色彩有所增强,但并未改变曹操形象的基本面貌,仍是一个真实可信的艺术典型。但曹操的英雄风采,已集中而突出地表现在“官渡之战”中。在这一情节单元里,他深谋远虑,指挥若定,充分显示了他的雄才大略,不愧为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首先,在这场力量悬殊的决战中,他坚韧顽强,始终保持着必胜的信心。其次,在瞬息万变的战场上,他善于抓住时机,巧于用奇,敢于冒险,表现出过人的胆略。其三,尽管他本人精通韬略,多谋善断,却能重视发挥谋士的作用,博采众长,为我所用。其四,他心胸豁达,善于接纳人才,抚绥部众。这几个方面的长处,使曹操理所当然地成为官渡之战的胜利者。罗贯中以鲜明的色调突出了曹操的这些优点,表现了一个杰出艺术家对历史的尊重,对人物性格丰富性的追求。当然,罗贯中也不断揭露着曹操丑恶的一面。为报父仇而攻打徐州,竟下令“但得城池,将城中百姓,尽行屠戮”;接受张绣投降后,得意忘形,居然霸占了张绣的婶娘邹氏。甚至辅佐他最得力的首席谋士苟或,仅仅因为不赞成他封魏公,便被逼服毒而亡;至于“借头欺众”、“梦中杀人”等阴谋诡计,更是花样百出,令人怵目惊心毛宗岗称他为“奸绝”,实在并不过分。这种种残忍狡诈的行为,怎能不使人反感和憎恶?当代一些人总喜欢以机械的“功过折算法”,替曹操评功摆好,说他“功大于过”,似乎因此就不能批判曹操。我在上文已经充分肯定,历史人物曹操确实功业显赫;然而,其丑恶的一面也不容讳饰。因此,人们应当肯定其历史功绩,也有权批判其恶德劣行。研究总结:曹操的形象,不仅是历史人物曹操基本特征的艺术演绎,而且集中涵盖了千百个封建统治者的复杂品性,因而具有更高层次、更大范围的历史真实性。在中国文学史上,很难找到象曹操这样集真伪、善恶、美丑为一体的封建政治家形象,这样的“圆的人物”。他完全可以列入世界名着之林的不朽就艺术典型的行列之中,具有永恒的审美意义。 今天,曹操形象仍将作为一种文化现象,被一代又一代的人们评说,他将具有永恒的文化价值。研究心得:1.我们深刻的了解了研究性学习这门课程,让我们对事物的认知上以及各种能力的培养上都有了很大提高,这些都是不能在课本上学到的。2.我们在研究的过程中,遇到了不少困难,但我们始终坚信成功,没有放弃,在小组人员的一起努力下共同完成了这么门课程,这不仅是简单的成功,也对我们的毅力和面对困难的态度有了很大提高。3.这次活动也大大加深了我们同学间的友谊,因为研究活动是一个团体活动,各方面都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