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1课 师说学时:3课时 编制:黄慧 审稿:赖晓琴一、自主学习(一)文学常识.了解作者韩愈(768824),字 ,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县)人,唐代著名的 , 的倡导者。祖籍河北昌黎,也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郎”。死后谥“文”,故又称“ ”,作品收录于 。韩愈和柳宗元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提出了“ ”,“文道结合”的观点。他的散文题材广泛,内容深刻,语言质朴,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优秀散文传统、倡导古文运动,把当时的文体从矫揉造作的骈体文中解放出来,奠定了唐宋古文的基础,因此后世尊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二)字音字形愚( )句读( )谀( )经传( )巫( )郯( )苌 ( ) 聃( ) 蟠( )(三)文言积累1、古今异义词古之学者必有师。 古义: 今义: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古义: 今义: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古义: 今义: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古义: 今义: 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古义: 今义: 吾从而师之。 古义: 今义: 今之众人。 古义: 今义: 小学而大遗。 古义: 今义: 2、一词多义其 (1)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2)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3)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4)其皆出于此乎。( )(5)其可怪也欤。( )师 (1)古之学者必有师。( ) (2)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3) 吾从而师之。( ) (4) 吾师道也。( ) 传(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 (3)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 惑(1)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 (2)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所以(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 ) (2)圣人之所以为圣。( )于(1)师不必贤于弟子。( )(2)而耻于学师。( )(3)不拘于时。( )3、词类活用(1)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3)是故圣益圣 (4) 则耻师焉 (5)小学而大遗 4、文言句式(1)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 非吾所谓传其道解解惑者也。 (3)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 (4) 不拘于时。 (5)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6) 师不必贤于弟子。 (7) 其闻道也亦先乎吾。 二、合作探究(一)整体感知1请从文中找出反映当时从师的一些不良风尚的语句。2针对这种不良风尚,韩愈是用什么样的策略作出有力的批判的?(二)分析课文的论证结构1、分析第一段:本段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它是什么?作者怎样从理论上对总论点作初步论证的? 2、分析第二段:本段论述的分论点是什么?本段论述针对的是什么现象?这段文字运用怎样的论证方法?3、分析第三段:本段提出的分论点是什么?第三段与第一段关系怎样?4、分析第四段:作者为什么称赞李蟠?有何作用?5、分析课文语言特色。三、小结拓展(1)小结本文是篇千古佳作。其思想内涵在当时是很深刻的,有些观点就是在今天看来也很有现实意义。本文文言知识丰富、典型。所以,学习本文一定要注意在理解的基础上流利地背诵全文。(2)拓展韩愈在文中所提的观点是不是都是进步的?我们该借鉴哪些?四、反馈测评 (一)基础题1、下列划横线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郯子(tn) 六艺经传(zun) 贻(y)B句读(du) 苌弘(chng) 聃(rn)C阿谀(y) 授之书(su) 蟠(fn)D或不焉(fu) 谄媚(chn) 嗟乎(ji)2、对下列句子中划横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师说以贻之 贻:赠送B不耻相师 师:老师C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道:风尚D其闻道也亦先乎吾 闻:懂得 3. 下列加点词语含义相同的一组是:( ) A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B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圣人无常师 C吾从而师之 D其闻道也亦先乎吾 乃大惊,问所从来 余嘉其能行古道 4.下列词语的注音和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传:chun,流传 B作师说以贻之 贻:di,赠送 C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读:du,句中的停顿 D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谀:r,阿谀,奉承5.从句式特征看,与“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一句相同的一项( ): A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B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C不拘于时 D圣人无常师 (二)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6、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7、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8、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9、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二)课外阅读阅读下面文段,回答10-12题二十一日,宗元白:辱书云,欲相师。仆道不笃,业甚浅近,环顾其中,未见可师者。虽尝好言论、为文章,甚不自是也。不意吾子自京师来蛮夷间,乃幸见取。仆自卜固无取假令有取亦不敢为人师为众人师且不敢况敢为吾子师乎孟子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东。如是者数矣。 (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10给语段中画线的句子加上标点符号。 仆自卜固无取假令有取亦不敢为人师为众人师且不敢况敢为吾子师乎孟子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11解释下列句中划横线的字词 仆道不笃 _ 人益不事师 _ 因抗颜而为师 _ 辄哗笑之以为狂人 _ 不意吾子自京师来蛮夷间 _ 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 _12本语段主要运用了_的论证方法,论述了唐王朝_的社会现象。第11课 师说参考答案一、自主学习(一)文学常识.了解作者韩愈,字退之,唐代著名的文字家,哲学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死后谥“文”,故又称“韩文公”,作品收录于昌黎先生集。韩愈和柳宗元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提出了“文以载道”,“文道结合”的观点。(二)字音字形愚(y)句读(du)谀(y)经传(zhun)郯(tn)苌(chng)聃(dn)蟠(pn)巫(w)(三)文言积累(一)古今异义词古之学者必有师。 古义:求学的人 。 今义:指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古义:用来的。 今义:因果连词。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古义:不一定 。 今义:不需要。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古义:无论。 今义:没有,常为否定副词。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古义:风尚。今义:道路,道德等。吾从而师之。 古义:跟随、而且 。 今义:表目的或结果的连词。今之众人。 古义:一般人。 今义:许多人。小学而大遗。 古义:小的方面学习。 今义:指小学教育的阶段。(二)一词多义其1、其为惑也终不解矣。(代词,那些,指代疑难问题)2、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代词,他,指代“生平吾前”者)3、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代词,他的)4、其皆出于此乎。(副词,表揣测语气,大概)5、其可怪也欤。(副词,与也“欤”配合表反问语气,相当于“这不是吗?”)师 1、古之学者必有师。(老师)2、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名词作动词,从师求学)3、吾从而师之。(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4、吾师道也。(名词作动词,学习) 传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传授)2、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流传) 3、六艺经传皆通习之。(解释经文的著作)惑1、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疑惑)2、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糊涂)所以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用来的)2、圣人之所以为圣。(的原因)于1、师不必贤于弟子。(介词,比,引出比较对象。)2、而耻于学师。( 介词,向,引出动作行为的对象。 )3、不拘于时。( 介词,被,引出动作行为的主动者。 )3、词类活用(1)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形容词作名词,疑惑的问题。 (2)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方位名词作动词,低于。(3)是故圣益圣 。 形容词作名词,圣人。 (4) 则耻师焉 。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耻。(5)小学而大遗 。 形容词作名词,小的方向,大的方向。4、文言句式(1)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判断句,“者,也”,表判断。 (2) 非吾所谓传其道解解惑者也。 判断句,“者也”表判断。 (3)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 省略句,“下”后省略了介词“于”。 (4) 不拘于时。 被动句,“于”是介词,表被动。 (5)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倒装句,“句读”“惑”,作宾语,前置。 (6) 师不必贤于弟子。 倒装句,“于弟子”,介词结构作状语,后置。 (7) 其闻道也亦先乎吾。 倒装句,“乎吾先”, 介词结构作状语,后置。 二、合作探究(一)整体感知1、请从文中找出反映当时从师的一些不良风尚的语句。交流明确: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2针对这种不良风尚,韩愈是用什么样的策略作出有力的批判的?交流明确:用了三组对比,突出了耻于从师这种不良习气的愚蠢。针对“今之众人”,文章写道:“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针对“于其身也”,文章写道:“爱其子,择师而教之”针对“士大夫之族”,文章写道:“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最后正面举孔子从师的例子,得出“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的结论。(二)分析课文的论证结构1、 古之学者必有师。第一层: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古之学者必有师。第二层:正面概论教师的职能:传道、受业、解惑。第三层:反面论述无师不能解惑,从理论上阐明从师的必要性。第四层:正面提出择师标准:凡先闻道者,都可以为师。第五层:归纳上文,提出从师的原则: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这里作者表达了不耻下问,能者为师的进步思想。2、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主要批判当时“耻学于师”的社会陋习。这段文字运用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第一层:提出分论点: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第二层:针对时弊,从三方面对比,剖析“不从师”的症结。3、圣人无常师。这一段是正面论证,用历史事例论证第一段中的论点。第一层:提出分论点:圣人无常师。第二层:用孔子的言和行两方面的事例论证。从孔子的事例中推断出:“弟予不必不如师,术业有专攻”的结论。4、作者赞扬李蟠,既是对他不从流俗的肯定,也是对士大夫们“不从师”的有力批判;既针砭时弊,又通过赞扬李蟠倡导从师。这段点明作者作师说的缘由,树立“不拘于时”“能行古道”的榜样,总结全文。同时“不拘于时”照应第二段,“能行古道”照应第三段。5、分析课文语言特色a、整句散句结合。整齐的排偶句和灵活的散句交错运用,配合自然,错落有致。例如,第二段:“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与“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亦远也,而耻学于师”,是排偶句。接下去,“是故圣益圣,愚亦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则是散句b、一个意思,多种句式。第二段一连用了三个对比,结语都是批判士大夫不重师道的恶劣风气,但语气一句比一句加重。第一句反诘语气;第二句否定、责备语气;第三句讽刺语气感情强烈。c、顶真修辞手法的运用。顶真,用上一句的结尾的词语做下一句的起头,使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房地产公司房地产开发贷款分期还款协议
- 2025年度绿色建筑水电暖系统安装服务合同范本
- 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升级改造:2025年现状与未来展望
- 废旧电子产品回收再利用技术路径与产业升级报告
- 电商行业2025年大数据精准营销对电商运营效率的提升
- 情境认知民族志方法-洞察及研究
- 三农数字化管理系统实施方案
- 电竞公司舆情改进管理细则
- 共享经济模式下2025年城市配送路径优化策略研究评估报告
- 中级银行从业资格之中级银行业法律法规与综合能力强化训练高能含完整答案详解(各地真题)
- 清华大学《大学物理》习题库试题及答案
- 祥康百年养生堂王晗老师讲座定稿版
- 数字填图DGSS操作步骤
- GB/T 457-2008纸和纸板耐折度的测定
- GB/T 40565.4-2021液压传动连接快换接头第4部分:72 MPa螺纹连接型
- GB/T 18608-2012原油和渣油中镍、钒、铁、钠含量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 核电质量保证-质量体系培训课件
- DB61-T 1587-2022家政服务员沟通服务规范
- 满堂脚手架方案
- DB32T 4353-2022 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档案资料管理规程
- T∕CGSS 004-2019 适老营养配方食品通则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