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模拟试卷(二).doc_第1页
中考语文模拟试卷(二).doc_第2页
中考语文模拟试卷(二).doc_第3页
中考语文模拟试卷(二).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考语文模拟试卷(二)一 语言运用及文学常识(每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罹难(li)拈轻怕重(nian)干涸(ku)畸形(qi)B 游弋(ge)确凿(zuo)可汗(han)褴褛(lou)C 惟妙惟肖(xiao)辍学(chuo)天堑(qian)婀娜(e nuo)D 恐吓(xia)杀戮(chuo)冗繁(rong)倔强(jiang)2 下列选项中错别字最多的一项A 千锤百炼 肆无忌惮 诧紫嫣红 矫健轻盈B 举一返三 禄禄无为 消声匿迹 乌烟障气C 无精打采 学识渊搏 深恶痛疾 千头万序D 以身恂职 随声附和 谈笑风生 娇生惯养3 选出下列加点词使用恰当的一项A 一时间,漫天大雾把什麽都遮没了,就是远处的电线杆也躲得杳无音信。B 她在学习上能够因地制宜,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C 他待人谦和,不论遇到谁,总是付之一笑D 我是集邮迷,不管得到什麽时期,什麽国家的邮票,我都会如获至宝,惜爱有加。4 对下列句子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 灯塔上的红光和那海面上的银光,在我们面前揭开了海的神秘。(这个句子的主干是:红光和银光揭开了神秘)B 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在句中作定语)C 为了交流经验,共同提高,纺线也开展竞赛。(“为了交流经验,共同提高”在句中作状语)D 一些似云非云似雾非雾的灰气低低的浮在空中。(“在空中”在句中作宾语)5 下面四个复句中,最能表达出教师献身精神的一项是A 教师象蜡烛一样,虽然毁灭了自己,但是照亮了别人。B 教师象蜡烛一样,一边毁灭自己,一边照亮别人。C 教师象蜡烛一样,即使毁灭了自己,也要照亮别人。D 教师象蜡烛一样,宁可毁灭自己,也要照亮别人。6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实现西部大开发是一项艰巨的历史任务。B 中小学生负担过重是长期以来困难我国基础教育的顽症。C 新世纪里,我们有决心把自己的祖国建设成为一个富强、民主、文明的新时代。D 能否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保证青少年成长的条件之一。7 排列下面句子的顺序,使语言连贯A 书籍正是由无数智者用心血浇铸成的一个大千世界B “一花一世界,一沙一天堂”,这句名言如果借用到书籍上,就会显得趣味独特。C 这就是说,要用“心”读书。D 在这样的世界里,只有虔诚的心灵才能自如地驰骋。8 下面对各句修辞方法的判断,完全正确的一项是1 柏油路晒化了,甚至于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2 在北美洲,我是一株水土不服的故园里的桔树,我的诗篇不过是些苦涩的果实。3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4 我们能因此畏缩不前吗?绝对不能!A 1。比喻 2。拟人 3。对偶 4。设问B 1。夸张 2。拟人 3。排比 4。反问C 1。夸张 2。比喻 3。对偶 4。设问D 1。比喻 2。比喻 3。排比 4。反问9 下边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A 做,要靠想来指导;想,要靠做来证明。B “对,我已经穿好了。”皇帝说:“这衣服合我的身麽?“C 他把那点青稞面递到那同志的嘴边说:“同志,快吃点吧!“D 亚马逊河、尼罗河、密西西比河和长江是世界四大河流。10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达,不正确的一项是A葫芦僧判断葫芦案节选自长篇小说红楼梦第四回,作者是我国清代的大家曹雪芹。B短篇小说我的叔叔于勒的作者是法国19世纪后半期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莫泊桑。C短篇小说竞选州长的作者是美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作家马克吐温D曹刿论战选自战国策。战国策传说是战国时期左丘明根据鲁史写的编年体史书。二 默写填空(5分)1沁园春雪一词中连接上下两阙的句子是-。2木兰诗中表现木兰功劳之大,天子赏赐之多的文字是-。3柳宗元在捕蛇者说中通过讲述蒋氏祖孙三代人的遭遇,发出了-的感慨和议论。4 人们常用爱莲说一文中的名句“-”来比喻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贵品质。5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一词中的最后两句是-,-。三 文言文阅读(共10分)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闻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1 解释文中加框的字。(2分)异( )穷( ) 属( ) 具( )2 下面句子中加点字的含义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1分)A悉如外人 B。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C咸来闻讯 D。而两狼之并驱如故3 根据句意解释下列词语(2分)1芳草鲜美( ) 2。阡陌交通( )3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 4。无论魏晋( )4 第二段文字中划线句描写了美好的乡间图景,请从下列三个方面分别指出“美好”的含义。(不抄原文,简要概括回答)(2分)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人们生活:-。5,本文作者陶渊明生活在一个战乱频繁、生灵涂炭的时代,他为什麽在这里却虚构了一个与黑暗的现实社会相对的美好境界?(1分)-6 翻译下面句子。(2分)1,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2, 不足为外人道也:-四 现代文阅读(共35分)(一)、我躺着,听船底潺潺的水声,知道我在走我的路。我想:我竟与闰土 甲 到这种地步了,但我们的后辈还是一气,宏儿不是正在想念水生麽。我希望他们不再像我,又大家乙起来然而我又不愿意他们因为要一气,都如我的丙 而生活,也不愿意他们如闰土的丁 而生活,也不愿意都如别人的戊 而生活。人们应该有新的生活,为我所未经生活过的。 我想到希望,忽然害怕起来了。闰土要香炉烛台的时候,我还暗地里笑他,以为他总是崇拜偶像,什麽时候都不忘却。现在我所谓希望,不也是我自己手制的偶像麽?只是他的愿望切近,我的愿望茫远罢了。 我在朦胧中,眼前展开一片海边碧绿的沙地来,上面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1文中甲、乙处应填的词语是( )(2分)A隔膜 隔绝 B。隔绝 隔膜 C。断绝 陌生 D。隔膜 阻碍2文中丙、丁、戊处应填入的词语,正确的顺序是( )(2分)A辛苦恣睢 B。辛苦展转 C。辛苦麻木3, 文中划线的“一气”的意思是-。(1分)4, 文中划线的“别人”指的是-。(1分)5, 辛苦恣睢的辛苦的意思是( )(1分)A 奔波劳累 B。辛勤劳苦 C。 处心积虑 D。辛酸劳累6, 想到希望,为何害怕?( )(2分)A 害怕自己的希望不能实现 B。害怕闰土的希望不能实现C, 为自己的愿望茫远而害怕 D。为闰土的愿望切近而害怕7, 他的愿望迫近,我的愿望茫远中他的愿望、我的愿望各指什麽?(2分)我的愿望:-他的愿望:-8 我朦胧中眼前出现的图画与我的记忆中的那幅神异的图画有什麽区别?为什麽?(2分)-9 文中最后对路的议论,含义是什麽?(2分)-(二)、学习文化知识能不能走捷径呢?这是许多初学的人时常提出的问题。回答不能过于笼统。一定说能或不能,都不恰当。这要看学习的是什麽人,学什麽,用什麽方法,要按照实际情况分析。一般地说,学文化应该一点一滴地慢慢积累,特别是初学的人不宜要求过急。 “文化”这个词在外国文里本来就是积累的意思。我国古代的读书人,很早就重视循序渐进的学习方法,这是符合一般规律的正确方法。因为学习( )要靠理解力,要靠记忆力 ,( )而理解力和记忆力无论有多强,要理解和记住刚学会的东西,总要有一个过程,那一个妄人如果想一下子就把什麽都学会,其结果必定要吃大亏。 一个人在学习过程中有若干重要的关节,如果处理不好,往往会影响学习效果,初学的一个最重要关节,就是在刚刚学会一、二、三或外国文A、B、C等等的时候。有一些轻浮的人,正如那个富翁的儿子一样,往往就欣欣然起来,以为得矣得矣,什麽都懂得了。这也好像学打拳,刚学会几个动作,多半以为自己很了不得,处处想跟别人较量几下子了。倒是学得多了,真正有了一些本领,才反而虚心起来。由此可见,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是自命不凡,越是有本领的才越谦虚谨慎。1.依次填入第二段括号内的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1分)A即使 也 B。虽然 但 C,不但 还 D,如果 就2“这是符合一般规律的正确方法”中的“这”指代的是-。(1分)3。写出第三段中加线的词语的含义。(2分)1, 就是在刚刚学会一、二、三或A、B、C等等的时候 2, 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是自命不凡4第三段文字共有6句话,可分为三层,请用双竖线在文中标明。(2分)5“一个人在学习过程中有若干重要的关节”,文中的“若干”一词改为“许多”好不好?为什麽?(2分)-6第一、二段的中心论点是-第三段的中心论点是-(2分)(三)哲人的爱 好几年前,我读过一则消息,青岛医学院教授沈福彭一九八二年二月因病去世。他生前殚精竭虑,鞠躬尽瘁的教学,亲嘱死后将遗体献给医学教育事业,五脏作局部解剖教学用,使我大受震撼。掩卷沉思,神驰渤海之滨,一个彻底唯物主义者的献身精神,一个哲人对群体无私的爱,尽在不言之中了。 继沈福彭教授后,北京医科大学前任校长胡傅揆教授也自愿把遗体献给学校作为骨骼标本。这两位医学教授的事迹先后辉映。据我所知,遗嘱捐赠肾脏眼球,以至于躯体的事虽有不少,但是指定把自己的遗体制作骨骼标本供教学用我极少听到。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舍己为群,献身祖国的精神和崇高风格,从这样的事例中也可以想见一二了。 一九八七年底,我突然接到青岛医学院的一封来信。里面除了信件外,还有一张人体骨骼照片,那就是沈教授遗留下来的骨骼标本了,信里有这样的话:“他去世后,由他的学生将骨骼制成骨架,陈放在青岛医学院解剖室的标本室里(外有玻璃罩),人们每过此室,都以十分崇敬的心情,瞻仰骨架。”信末这样说:“秦老你能否为我院沈教授写几句话,如蒙赐字,我们将把它刻在玻璃罩上” 我端详着那张骨架照片,百感纷纭。这骨髑髅给予我的不是忧惧、哀伤,而是亲切、鼓舞。我把照片放在写字台的玻璃板下,早晚工作时经常瞧它几眼,我觉得他对我的灵魂有净化的作用,犹如明矾可以净水一样。我的写字台的玻璃板下,没有任何绮年玉貌,皓齿明眸的明星的照片,却有这麽一张髑(du)髅的照片。每当面对这张照片的时候,崇敬、可亲的感情便会去除一切都不足道的杂念。 这副骨架照片仿佛给了我一道无声的命令,迫使我不得不去构思那将被刻在玻璃罩上的几十个字。 平素写些小文章我是不起草稿的,但是为了写这几十个字,夜里,我不由自主地来到附近僻静的街道上长时间漫步、思索、酝酿。我想起了一位文豪类似这样意思的话:“当你拿起笔来的时候,如果不是蘸着自己的血来写的话,那就不要动笔。” 那夜月色溶溶,柠檬桉雪白的树干显得十分高洁。月光透过凤凰木,洒落了一地斑驳的光点。长街寂寥,阒(qu)无行人,我来回踱步,一次,一次又一次。那具髑髅在我眼前冉冉腾起,渐渐地还原成血肉之躯,他埋头在灯下研读,他屹立在讲坛上讲学,他以深邃的眼光凝视人群,毅然写下献出骨骼遗嘱的情景历历如在目前。我虽不是教徒,却涌起一种教徒似的心情,渴望能够有个和神圣的魂魄对话的机会。 有人死了,还要造地宫,造金字塔,棺上要加内椁外椁,死者仿佛撑开了棺盖,伸出手来喊道:“再给我东西!”有人死时,临终还拚尽全力,讲出这麽一句话:“我想再奉献!”掠夺和奉献者之间的距离,该是那麽遥远? 那夜我在街上盘桓了很久,回家后对着骨架照片,铺开稿纸,写了一张又撕了一张,最后,拼却我的心力,终于写出了这麽几十个字的献辞:他生前叮嘱献出遗骸,/指定骨架标本在这儿陈摆。/玻璃橱里是他的特殊的坟,/玻璃罩外是他浩瀚的爱!/一纸遗嘱直如震世春雷,/一宗心愿想见哲人气概。/让我们脚步轻轻走进大厅,伫立丰碑之前默默礼拜!1 给下列词语注音。(2分)捐赠( ) 魂魄( ) 解剖( ) 供示教用( )2 根据你的理解,需要回答下面的问题:(2分)1 本文赞颂的是-2 本文批判的是-3 “哲人”指的是-4 哲人的爱,“爱”的含义是-3 本文以我的感情为线索,请在1、4、7自然段中找出最能表达“我”的感情的词语或句子:(2分)1段(词语):-4段(词语):-7段(句子):-4摘引文中原句回答:(2分)1, 第一自然段中,“用遗体再战一班岗的具体含义是:-2, 第四自然段中,在明星、歌声和髑髅的照片中,“我”为什麽选择了髑髅照片?-这照片也是我心中的(选文末献辞中的一个词回答)-5, 第六自然段中“当你拿起笔来的时候,如果不是蘸着自己的血来写的话,那就不要动笔”一句揭示的道理是:-(2分)6,第五六自然段中两个加框词语的运用有什麽作用?-(2分)7第七自然段,开头景物描写的用意是什麽?-(1分)8,下面的两个句子相同,但第一句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