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专武术队基本功训练续篇.doc_第1页
师专武术队基本功训练续篇.doc_第2页
师专武术队基本功训练续篇.doc_第3页
师专武术队基本功训练续篇.doc_第4页
师专武术队基本功训练续篇.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71形意拳的修炼承师武术队基本功训练摘选续篇王强老师武术队教练纪实片段编者按:在本丛书第二册“十三桩”中曾选编了王强老师历届武术队教练工作资料,这些丰富资料许多项目在武术队训练中有较高的实用价值,也是本门弟子传人自身修炼及传功时的好教材。第二册限于篇幅没刊载完,这里是续篇连载。当年王老师教练武术队时,在承师大操场的东北角曾建立了梅花桩场地,埋上梅花木桩,埋柱及枯死的树干都用来磕臂打桩,每当黎明或傍晚,就有无数的队员在那里锻炼,当年的场景至今许多过来人还历历在目,多少队员从中受益。今在此续篇中又摘选了“梅花桩”及“磕臂打桩”等的有关资料,以供弟子学生参考使用。本文题目是编者加的。梅花桩简介1.走砖、跑砖走砖、跑砖是练梅花桩的前奏即初级阶段训练。在地上摆砖,练者上砖行走由慢而快,力求平衡、稳健。砖的摆法可按梅花桩的排列方式,即在东、南、西、北四方各摆一砖,中间摆一砖,形如五子梅花。也可八卦桩摆法,按八个方位摆砖。还可按九宫桩的排列方式,即在前、中、后各摆三砖共九块砖,形成方阵(此桩步在练九宫八卦穿行桩时已说过)。摆砖的高度也可适当调整(如卧砖、立砖等等)。在踩砖走(跑)步中的步型:一般采用八卦步,摆扣,两腿屈蹲,两脚摩胫蹚泥,一步一桩,步步用脚的前掌着落砖端,身向里拧,速度逐步加快,直至疾走如飞。如此绕环飞走顺行几圈之后,再换步逆行几圈。转身换势时两手则用“穿梭”招式。步法要稳、要有力,据说功夫深者,上桩后两手托着两个盛着水的碗,在行走“穿梭”变势之间,碗水都不会滴洒,可见其稳度之深。2. 上桩练功在走桩的基础上,可逐步上桩试练。见图示(1)、(2)。图示(1) 图示(2)。先说说“桩”木:梅花桩和其他各种桩,桩木都是圆形,直径是三寸或五寸。三寸的则含天、地、人“三才”之意,五寸的则含金、木、水、火、土五行之意。每根桩木的高度一般是三尺三寸,其说法是取意于“三十三天高”。桩木与桩木的距离为二尺四寸,说法是取意“二十四节”,也有一尺二的,则说是暗喻“十二地支”。梅花桩的桩木距离一般的是二尺四寸,而八卦桩则是一尺二寸,所以踩桩走步的运动方式多为摆八卦桩,距离要看实际练者条件,可大也可小。3梅花桩的运动方式:有人说梅花桩是“中国的平衡木运动”。平衡木是外国体操运动中的一项运动,而梅花桩却是中国特有的传统运动方式。它和平衡木不同,梅花桩它是在一根根插牢在地上的粗木桩子上的运动,因为桩与桩之间有一定距离,所以可在桩端上纵跳、飞走、翻越,甚至可以倒立,进行一系列的运动。据资料记载这是由中国古代“七盘鼓”表演配乐技艺演变而来,此技盛行于中国唐代,后来在演变中成为中国的一种运动技巧了。今日所能见到的梅花桩运动方式基本上可分为:踩桩走步、翻越倒立、桩上舞剑、桩上徒手打拳几种方式(见插图图示),但能在桩上进行这几种运动方式的应是短小精悍的小套路,内容以平衡姿势造型为主,跳跃动作难度大,就是运用这种方式走桩的人也越来越少了。梅花桩及其他各种桩上运动难度较大,危险性也大,必须在老师的正确指导下、保护下进行训练。梅花桩和其他桩上运动的难点在于木桩的断面面积小,人在桩端上动作必须以脚的前掌踩踏,稍一不稳就会掉下来。同时由于桩与桩之间有一定空隙,每一动都必须恰合分寸,否则一失足或一失手,不仅会掉下桩来,还会因四面皆是桩而发生碰伤、擦伤的危险。因此这是一项技巧性很强的运动方式。4.梅花桩运动练习应注意的几点:梅花桩练习并非几日之功,应认识到一定是在不断刻苦努力中才能进步。练功中要专心,排除杂念,要做到心到、意到、气到。要认识并训练三节九段之功,六合之技。人的通身分为上、中、下三节,九段是由三节中细分而产生的。上节,手腕为上节之稍,肘为上节之中段,肩为上节之根段。头至主心骨为中节上段,主心骨至肚脐为中节之中段,肚脐至两臀为中节之下端。胯为下节之上段,两膝为下节之中段,两脚腕为下节之下段。要节节灵活并非一日之功,但持之以恒定有成效。“六合”包括内、外三合,一动全身俱动,一处不合,起身、落点定有偏颇。所以要有六合的整体训练,训练三节九段,练到六合,起步落点使全身形成一个整体,起点落点何愁不准。力求做到正、顺、圆、满、够。姿势正确是劲力通顺的前提。圆是讲求变化,圆活不僵。“满”是精神饱满,这个“够”尤为重要,即在桩上每一动的位置尺寸一定要够。怎样才能准确无误?熟能生巧,胆大心细,经过长期的训练力求达到形神意气的统一。最后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梅花桩的桩艺难度大,就必须肯出大力流大汗,扎扎实实下一番功夫,在老师的指导下,入门虚心深造恒心苦练才会产生效果。臂功训练之一磕臂打桩武林中无论何种派别都十分重视功夫的训练,头功、脚功、腰功、腿功等等,尤其是臂功训练,磕臂打桩就是训练臂功的一种方式。它对增强肌肉、骨骼之弹性、韧性及硬度很有效果。磕臂打桩也有多种训练方法。磕臂打桩训练方法(一)简述如下:预备式:备一碗口粗的木桩,在地上深埋栽稳,或以粗干树代之亦可。离木桩一尺左右,马步或蹲好,两足之距离约两足半,敛臀、裹膝,舌抵上颚,自然呼吸,沉肩坠肘,周身放松。两手抱拳于腰间,拳眼向上,目视木桩,心中以之为假想敌。动作步骤(1)上身往右擦转,右足尖外展,左足跟外转,同时出左臂横击木桩。击打部位为前臂外侧之中部,俗称“磕臂打桩”,见图。 前臂与上臂保持垂直,略低于肩部,拳心向内,目视击打部位。与此同时,右手随之变掌内旋上架,掌心向外,掌外缘与眉齐,见图。动作要领:此动作须拧腰、送肩,出臂击桩应有突发劲,须快、猛、狠,但初练者万不可用劲过猛,用力应是循序渐进的。转身、击桩、上架都应协调一致,连贯如一,目随手动(指击桩之手)。在没击桩前,胳臂不可绷紧,击桩瞬间将劲力发出。反之则血脉流通不畅。要注意凡操此功,必须周身放松,万不可僵硬。 图 图 动作步骤(2):接上式,上身仍右后擦转,左、右脚跟梢外转,左臂随之略向后撤。而后突以肘尖撞击木桩,力达肘尖,肘稍低于肩部,前臂平直(与胸平),离胸之距一拳,拳心仍向内,参见图。注意拧腰既不可过大,也不能过小,以前臂上半段与木桩垂直为准。初练者切勿用力太狠,以防损伤肘尖,应由轻到重,循序渐进。动作步骤(3):接上式,腰稍右拧,两足不动,左肘部突然下沉,前臂忽上翻,以前臂外侧之前部击打木桩。而后迅速下翻,以前臂内侧之前部叩击木桩,目随手动。上下翻动要连贯、快速并带有爆发力,切忌有停顿之感。参见图、图. 图 图. 动作步骤(4):上身往左擦转,左足尖外展,右足跟外转,同时出右臂横击木桩。击打部位为前臂外侧之中部,前臂与上臂保持垂直,略低于肩部,拳心向内,目视击打部位。与此同时,左手随之变掌内旋上架,掌心向外,掌外缘与眉齐,参见图。动作步骤(5):接上式,腰仍往左拧,右臂随之稍后撤,而后突然用右肘撞击木桩,力达肘尖,前臂略低于肩部,距胸约一拳许,拳心向内,目视肘尖,左臂仍保持原式,掌心向外。此动作同动作步骤(2),唯方向相反。参见图.图 图动作步骤(6):接上式,右肘下沉,前臂突上翻,用前臂外侧之前部击打木桩。左臂不动,掌心向外。参见图示.而后迅速下翻,以前臂内侧之前部叩击木桩,目随手动。左臂仍不动,掌心向外。参见图示。上、下翻动应迅猛连贯、劲力合一。此动作同动作步骤(3),唯方向相反。以下重复动作步骤(1)(6),无限循环练习。磕臂运动,在没有设备(桩木)时,也可二人合练,互相以对方为桩木,二人轮番“磕”,每人一次,要有节奏,二人配合要协调。磕臂打桩训练方法(二)简述如下:预备式:离木桩一尺左右,直立步站好,两手自然下落,两足之距离约两足半,自然呼吸,沉肩坠肘,周身放松。目视木桩。动作步骤(1)上身往右擦转90度,右足尖外展,左足跟外转,左膝盖接近地面,右腿下蹲,同时出左臂握拳下击木桩,拳面斜向下,拳心向外,击打部位为前臂外侧之中部。与此同时,右手随之掌内旋向上护于左肩前,掌心向外,掌外缘与眉齐。目视击打部位。动作要领:此动作须拧腰、顺肩,出臂击桩应有突发劲,须快、猛、狠,但初练者万不可用劲过猛,用力应是循序渐进的。转身、击桩、上架都应协调一致,连贯如一,目随手动(指击桩之手)。在没击桩前,胳臂不可绷紧,须放松,在击桩瞬间握拳发劲。反之则血脉流通不畅。要注意凡操此功,必须周身放松,万不可僵硬。此动作意念在于磕击对方脚外踝处。动作步骤(2):接上式,上身迅速站起,左臂略收向上轮转,以左臂外侧之前部击打木桩。右手护于左大臂处,目随前手动。注意以腰带动上肢运动,初练者切勿用力太狠,以防损伤小臂,应由轻到重,循序渐进。意念在于击打对方左耳门。动作步骤(3):接上式,身体仍直立,腰部放松略右转,之后上身迅速左转,同时随转身以左臂外侧之前部击打木桩中部(与自己肚脐平)。右手仍护于左大臂处,目随前手动。注意以腰带动上肢运动,初练者切勿用力太狠,应由轻到重,循序渐进。意念在于击打对方左肋骨。动作步骤(4):接上式,身体迅速下蹲,上身往左擦转90度,左足尖外展,右足跟外转,右膝盖接近地面,左腿下蹲,同时出右臂握拳下击木桩,拳面斜向下,拳心向外,击打部位为前臂外侧之中部。与此同时,左手随之掌内旋向上护于右肩前,掌心向外,掌外缘与眉齐。目视击打部位。动作要领:同动作步骤(1)动作步骤(5):接上式,上身迅速站起,右臂略收向上轮转,以右臂外侧之前部击打木桩。左手护于右大臂处,目随前手动。注意以腰带动上肢运动,松紧要有序,初练者应由轻到重,循序渐进。意念在于击打对方右耳门。动作步骤(6):接上式,身体仍直立,腰部放松略左转,之后上身迅速右转,同时随转身以右臂外侧之前部击打木桩中部(与自己肚脐平)。左手仍护于右大臂处,目随前手动。注意以腰带动上肢运动,动作要柔缓,松紧要有序。初练者应由轻到重,循序渐进。意念在于击打对方右肋骨。以下重复动作步骤(1)(6),无限循环练习。以上为“定步”磕臂打桩练习法。熟练后,亦可采用“活步”磕臂打桩练习。“活步”磕臂打桩练习动作步骤与“定步”磕臂打桩练习法只有步法的变化,上身练习完全相似(可以参见下面“双人磕臂”)。其关键是要使得上下配合协调一致,松紧有序。磕臂打桩训练方法(三)“双人磕臂”磕臂运动,在没有设备(桩木)时,也可二人合练,互相以对方为桩木,二人相互“磕”,要有节奏,二人配合要协调。二人磕臂分为“定步磕臂”与“活步磕臂”两种,娴熟之后亦可以腿代臂,可做“磕腿运动”。“定步磕臂”同“定步磕臂打桩”。下面简述“活步磕臂”的动作及要领:预备式:甲乙二人相对站立,距离一尺左右,每人直立步站好,两手自然垂于体侧,两足之距离比肩略宽,舌抵上颚,自然呼吸,沉肩坠肘,周身放松。目视对方。动作步骤(1):两人屈膝下蹲,同时上身均往右擦转90度,右足尖外展,左足跟外转,左膝盖接近地面,右腿下蹲,同时左手握拳,出左臂横击对方。两人接触部位(即击打部位)为前臂外侧之中部,拳面斜向下,拳心向外,目视击打部位。与此同时,右手随之掌内旋护于左脸侧,掌心向外,掌外缘与眉齐。动作要领:此动作须拧腰、顺肩,出臂击打应有突发劲,须快、猛、狠,但初练者万不可用劲过猛,用力应是循序渐进的。转身、击打、上架都应协调一致,连贯如一,目随手动。在没接触前,胳臂不可绷紧,须放松,在击打瞬间握拳发劲。反之则血脉流通不畅。要注意凡操此功,必须周身放松,万不可僵硬。此动作意念在于磕击对方下盘。动作步骤(2):接上式,上身迅速站起,同时收提左脚再向前迈出,成左虚步。与此同时,左臂略收向上轮转,以左臂外侧之前部击打对方上部(双方接触点仍是手臂外侧之前部)。右手护于左大臂处,目随前手动。随后,腰部放松略右转,之后上身迅速左转,同时随转身以左臂外侧之前部击打对方中部(与自己肚脐平,双方接触点仍是手臂外侧之前部)。右手仍护于左大臂处,目随前手动。注意:以腰带动上肢运动,初练者切勿用力太狠,以防损伤小臂,应由轻到重,循序渐进。手脚要配合协调一致,上下相随。意念在于击打对方上盘和中盘。动作步骤(3):接上式,以前脚脚尖为轴,脚跟后碾180度,重心前移,同时左臂随身体左转,左拳变掌,放于右肩前,掌心向外。不停,右脚跟收回(以脚尖为轴)成右虚步,同时右臂略收向上轮转,以右臂外侧之前部击打对方上部(双方接触点仍是手臂外侧之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