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走向高考 历史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人教版 高考总复习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必修三 第一单元 第27讲 百家争鸣 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及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考点二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第一单元 主干梳理 汉代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1 背景 1 客观 势力膨胀 土地兼并剧烈 匈奴为患 积极有为的政治思想成为时代需要 2 主观 董仲舒把 道家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加以改造 诸侯国 法家 2 内容 春秋大一统 独尊儒术 天人感应 三纲五常 3 儒学成为正统 1 措施 汉武帝起用儒学家参与国家大政 儒家学说成为政府选拔人才 任官授爵的标准 兴办 规定 为教科书 教育为儒家所垄断 在全国各郡县设立学校 初步建立了 2 影响 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 逐渐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 的主流 太学 儒家经典 地方教育系统 传统文化 概念阐释 1 天人感应董仲舒把 天 视为具有人格的神 认为 天 像人一样也有喜怒哀乐 皇帝是上天在人间的代表 如果皇帝违背了天意 不仁不义 天就会出现灾异进行谴责和警告 如果皇帝勤政爱民 政通人和 天就会降下祥瑞以资鼓励 天人感应一方面给予了皇帝至高无上不容置疑的绝对权力 另一方面 也限制了皇帝的权力 使其不能为所欲为 2 无为而治 无为而治 思想强调 无为而无不为 既尊重自然 反对盲目行动 又主张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倡导 待时而动 因时制宜 是一种 积极无为 的哲学观 即当解决问题的条件不成熟时不强行去解决 当解决问题的条件成熟时必须去解决 无为而治 不是不作为 是不乱作为 轻巧记忆 董仲舒的新儒学一个核心 天人感应 一个实质 文化专制 两个目的 适应大一统和中央集权的需要 三点主张 春秋大一统 和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天人合一 和 天人感应 三纲五常 和提倡孝道 史论要旨 1 董仲舒大一统主张充满唯心色彩 但大一统确实是中国发展的主流 尤其是今天祖国统一的需要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扼杀不同学术流派的做法不可取 应鼓励各种学术思想的争鸣 2 天人合一 和 天人感应 学说纯属唯心主义 但其要求统治者爱护百姓 却是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的 3 三纲充满封建意识 应当抛弃 五常推崇仁义礼智信 抛弃其中封建成分 就是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 应该弘扬 通史链接 汉武帝时期的政治 经济和治国思想 史料一 春秋 大一统者 天地之常经 古今之通谊也 邪辟之说灭息 然后统纪可一 而法度可明 民知所从矣 班固 汉书 董仲舒传 史料二董仲舒是有汉一代最有影响的思想家 董仲舒学说的消极影响也是严重的 我们民族性格中的封闭自我 盲目自足 因循守旧 不思奋进等等劣根性 都与之直接相关 冯天瑜等著 中华文化史 董仲舒新儒学的特点 问题 根据以上史料 总结董仲舒新儒学的特点 史料导读 1 史料一主要表明董仲舒提出了 春秋大一统 与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的主张 适应了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2 史料二反映了董仲舒新儒学具有禁锢 封闭人们思想的消极影响 史论总结 董仲舒新儒学的特点1 先秦儒学宣扬的 礼 仁 仁政 民本 思想被新儒学继承 并适应了汉武帝时期的政治统治 2 新儒学增加了 大一统 思想 并融合了阴阳五行学说 黄老之学及法家的一些思想 强调神化皇权和等级名分 符合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政治需要 这是先秦儒学不曾有的成分 3 新儒学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秩序 神化皇权 逐渐成为封建正统思想 使儒学从先秦时期的民间学说发展成为汉武帝以后的官方学说 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根据材料 臣愿颇采古礼与秦仪杂就之 可知 他是要参照夏 殷 周礼和秦朝的礼仪 可知是要把儒家和法家的思想相结合 d项符合题意 a项与材料无关 排除 材料的中心信息不是要恢复周礼 而是要借鉴 b项错误 根据 臣愿颇采古礼与秦仪杂就之 可知不是独尊儒术 c项错误 故选d项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董仲舒思想主张 材料中主要论述是天人感应思想 该思想是汉代董仲舒为适应大一统需要而创立 故a项错误 以期感动上苍 赐下甘霖 属于天人感应思想 是汉代出现 故b项正确 宋明理学讲究 理 是万物本源 理气论等思想 与材料信息不符 故c项错误 佛教思想是东汉时期传入中国 故d项错误 答案 b 史料一董仲舒 开启了儒学神学化 儒家宗教化 孔子教主化的进程 为封建统治找到了较为理想的意识形态 他的学说为稳定和巩固大一统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统治起了重要作用 对于形成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的心理特征产生了不可估量的积极影响 田昌五 安作璋主编 秦汉史 正确认识董仲舒新儒学的作用 史料二董仲舒是有汉一代最有影响的思想家 董仲舒学说的消极影响也是严重的 我们民族性格中的封闭自我 盲目自足 因循守旧 不思奋进等劣根性 都与之直接相关 冯天瑜等著 中华文化史 史料三五年春 置 五经 博士 八月 征吏民有明当世之务 习先圣之术者 详延天下方闻之士 成荐诸朝 其令礼官劝学 讲议洽闻 举遗举礼 以为天下先 太常其议予博士弟子 崇乡党之化 为厉贤材焉 丞相弘请为博士置弟子员 学者益广 汉书 武帝纪 问题 根据三则史料 总结董仲舒新儒学的作用 史料导读 1 史料一表明新儒学对加强中央集权和国家统一及民族精神的形成具有积极作用 2 史料二反映了董仲舒新儒学禁锢 封闭人们思想的消极作用 3 史料三说明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促进了文化教育的发展 史论总结 正确认识董仲舒新儒学的作用 1 大一统 主张有积极意义 反映了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 加强和巩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维护统一 对今天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有重要现实意义 2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虽有利于思想统一 维护中央集权 但限制其他学术流派发展的做法不可取 应当鼓励各种学术思想的争鸣 从另一方面 对形成中华民族尊师重教 勤奋好学也有积极作用 3 君权神授 和 天人感应 学说 属于唯心主义 但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限制君主权力过度膨胀和防止暴政 4 三纲 充满封建意识 应当摒弃 五常 推崇仁 义 礼 智 信 抛弃其中的封建成分 就是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中的 信 是今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迫切需要 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从 经术苟明 其取青紫 高官 如俯拾地芥耳 可知其意为 精通儒家经典 很容易入朝为官 a项是儒家思想的重要内容 但不能体现出与 其取青紫 高官 如俯拾地芥耳 的联系 故a项错误 汉武帝时推崇儒学 儒学在政治上确立了统治地位 使儒学家获得了做官的机会 故b项正确 汉武帝时 董仲舒吸收各派学说形成新儒学体系 为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奠定基础 但新儒学在被统治者采纳之前不能成为题干现象出现的原因 故c项错误 科举考试是隋唐时期的选官方式 与题干时间不符 故d项错误 答案 b 解析 董仲舒主张限制君权的膨胀 与原始儒学在君民关系上有区别 故a项错误 董仲舒主张 限田 轻徭薄赋 继承了原始儒学的民本思想 故b项正确 董仲舒的主张体现出原始儒学的仁爱思想 故c项错误 董仲舒的主张继承了原始儒学的德治主张 故d项错误 故选b项 答案 b 董仲舒新儒学呈现出的新特点及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的深远影响1 董仲舒新儒学呈现出的新特点 1 从思想内涵看 融儒学 阴阳学 黄老之学和法家思想为一体 兼采百家 2 核心是 天人感应 说 强调王权的合理合法性 3 以神权限制王权 以维护皇权的绝对性为最终目的 完全沦为官方统治哲学 2 儒学独尊地位的确立对中国历史发展的深远影响 1 对汉代政治 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的 大一统 局面 削弱和打击地方割据势力 稳定封建统治秩序 2 对民族精神 思想统一于儒学 儒学逐渐成为中华民族的独特精神 这种民族精神是维护统一 阻止分裂的强大思想武器 儒学以仁义为主 强调人伦关系 对于抵制宗教有一定的作用 3 对学术文化 一方面结束了各派学术思想平等竞争的局面 对学术 思想的发展有钳制作用 另一方面 尊儒又提倡文化教育 提高了知识分子在社会上的地位和作用 4 对主流思想 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 逐渐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 民贵君轻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 而董仲舒的 屈民以伸君 显然是注重君主 违背了原始儒家的民本思想 故选b项 a项错在 全部 c d两项中的信息在材料中均没有体现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 从 礼 刑 相为表里者也 说明该思想是儒法两家思想的结合 故b项正确 材料主张礼法并用 说明a项错误 依据 相为表里者也 说明不单独崇尚法家思想 故c项错误 d项与材料意思相反 答案 b 解析 本题以 春秋繁露 的新材料为切入点 考查董仲舒的儒家思想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材料内涵 春秋繁露 是董仲舒改造儒学的经典著作 核心内容是富不可骄 贫不至于忧生存 与 强制去富 劫富 无关 故排除b d项 材料内容从两方面阐释的不仅仅是济贫问题 故排除c项 答案 a 材料二约之二 吾族务要恪遵祖训 以伦理为纪纲 父慈子孝 兄友弟恭 夫妇和顺 一家雍睦 和睦 端由于此 即同宗相处 须要安分守己 尊莫凌卑 强莫欺弱 卑幼者不许冒犯长上 富贵者宜怜穷困 循规蹈矩 宗族称孝 乡党称弟 悌 何兹全 中国文化六讲 训约十四条 材料三宣圣谕 圣谕曰 孝顺父母 尊敬长上 和睦乡里 教训子孙 各安生理 毋作非为 此六事乃太祖高皇帝 朱元璋 曲尽做人的道理 件件当遵守 能遵守的便是好人 有一件不曾遵守便是恶人 愿我一族长幼会集祠 堂 中 敬听宣读 悉心向善 皆作好人 有过即改 共为盛世良民 贻子孙无穷福泽 明 虎墩崔氏族谱 族约 请回答 1 据材料一 指出仁的根本是什么 结合所学知识 列举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有关仁的政治主张 2 历代许多家训体现了以仁为核心的儒家伦理 据材料二 归纳儒家伦理的主要内容 3 儒家的伦理思想深刻影响中国社会 据材料三 指出明代统治者与民众对儒家伦理所持的态度及其各自的做法 4 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 概括儒家伦理在中国历史上所起的积极作用 解析 1 材料一中文字 孝弟 悌 也者 其为仁之本与 说明仁的根本是孝悌 即伦理道德 结合所学知识 可知春秋战国时代有关仁的表述众多 其中以孔子的仁爱和以德治国 孟子的 仁政 最为著名 2 从材料二文字中可以直接概括出儒家伦理的主要内容是 夫妇和顺 一家雍睦 和睦 端由于此 体现家庭和睦 即同宗相处 须要安分守己 尊莫凌卑 强莫欺弱 卑幼者不许冒犯长上 富贵者宜怜穷困 体现宗族团结 循规蹈矩 宗族称孝 乡党称弟 悌 体现乡里和谐 3 材料中文字 孝顺父母 尊敬长上 和睦乡里 教训子孙 各安生理 毋作非为 说明统治者借助儒家伦理道德来巩固统治 显然统治者非常赞成儒家伦理道德的约束作用 而对广大民众而言只能是遵守伦理道德了 4 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 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房地产买卖合同标准范本及风险提示
- 硬盘搜索使用服务协议5篇
- 行政事业单位汽车维修合同5篇
- 企业对个人借款协议书6篇
- 劳动合同书(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5篇
- 2026届江西省上饶市第六中学七年级数学第一学期期末达标测试试题含解析
- 安徽省巢湖市名校2026届八年级数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跟踪监视试题含解析
- 2026届江苏省常州市教育会数学七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联考模拟试题含解析
- 相关方环境及安全管理协议
- 养护作业安全规程培训课件
- 统计知识党校培训课件
- 防突员专项管理制度
- 2025年中国蒸汽蒸饭柜行业市场前景预测及投资价值评估分析报告
- 会阴部护理课件
- 浅谈桥梁检测技术的现状及发展
- 《AI创意课件之设计》课件
- 医院会计笔试题目及答案
- GB/T 45345-2025金属及其他无机覆盖层工程用直流磁控溅射银镀层镀层附着力的测量
- 无人机教员聘用协议书
- 药物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
- 脑科生理病理图谱解读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