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学语文论文精简之道,返璞归真关于语文学科本位回归的思考【摘要】新课程改革提升了语文教育的质量,有效地推进了广大师生的快速成长,但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也出现了一些“华而不实”的现象。语文教学亟需返璞归真,教师应根据学科特点,简简单单教语文,笔者从精简目标,一课一得;精简内容,取舍有度;精简环节,扎实有效;精简语言,不蔓不枝;精简问题,简单高效这五个角度,让语文教学删繁就简,回归本真,力求语文课堂的雅致与丰盈。【关键词】 语文 精简 课堂教学 一堂好的语文课,就像一篇优美的散文,给人以美的享受;一堂好的语文课,又好似一首交响乐,有着和谐的清韵;一堂好的语文课,还如同吸尘器,可以抚去学生心灵的灰尘然而当下,有不少的语文课为追求所谓的“时髦”,让学生跟随教师行走在应接不暇的多彩图片和声色光电的演绎中,课堂轰轰烈烈,但在知识点检测时,好多学生是一知半解。细思量,这些“华而不实”的课堂教学,渐渐远离语文教学的本真境界。此刻,“简单”这个词语引发了我对语文学科本位的思考。我以为“大道至简”,“返璞归真”才是语文教学的根本。下面,我就结合自己在阅读教学实践与学习中的收获,谈谈自己的感受。 一、 精简目标 一课一得“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课程目标是语言文字训练的导向,也是教学的起始和归宿。如果目标预设过高或过低,就只能是事半功倍。著名教育专家丁有宽老师指出,语文教学要“胸有全册,课有重点,一课一得,得得相连”,这样一步一个脚印,螺旋式上升,才能成就学生的阅读能力。通过深入钻研文本,我们会发现教材种蕴含很多的教育因素,但教学时间有限,我们必须有所取舍。如花的勇气一课,原来的教学目标设定为:(1)认识4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理解含义深刻的词句意思领悟作者语言的精妙。(4)理解作者对生命的感悟,树立无所畏惧的勇气和信心。 实践起来,我发现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我一厢情愿地想给学生最好的、最全面的、最有用的东西,但很少去考虑学生要不要,能不能拿到。一节课的容量有限,只有短短40分钟,如果我们方方面面都去顾及,反而让学生一无所获。毕竟,这对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是有弊无利的。日前听了黄吉鸿老师花的勇气一课,教学目标非常的清晰,一节课就扎扎实实地在品味“用词独特”,感悟“情在其中”上做文章,教学了一次实实在在的语言文字的运用于训练,让学生语文素养得到了一次真真切切地提升,更在写作方法上有很大收获。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将课文的教学目标定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此“三维目标”并非孤立,而很多老师误解成了“三项目标”,因此将教学目标制定得十分繁琐。黄特没有肢解这“三维目标”,而是将它们有机地融合在一起,通过品味一个“用词独特”,凸显了阅读方法的指导,指引了写作方法的提升,让学生言意兼得,领悟到了作家的匠心独运,可以说一个简明的目标实现了“三维”的要求。“一课一得”,得之有效!二、精简内容取舍有度 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学生的学习精力也是有限的。因此,选择学习的内容,特别是能让学生终身受用的“核心知识”,就显得尤为重要。陈成龙老师指出“语文学科的真知,就是从语文教材里提炼出来的适合教学对象的有机融合了知识、技能、情感的学习内容”,这就要求我们要对教学内容进行甄别、筛选,学会取舍,把最需要最有用的东西教给学生;决不能照本宣科,把一些机械的曲解的片面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与其面面俱到、蜻蜓点水,还不如抓住可为之处,“集中火力”教出深度。如窦桂梅老师执教的再见了,亲人:师:刚才你们讲的只是他们8年相处的点点滴滴。这样的故事,就是讲上三天三夜也讲不完呐。这一别,真不知道什么时候再相见。列车就要开动了,千言万语只好化作“诵别”的深情(出示课件:诵亲人)。你怎么理解这个“诵”? 生1:我觉得诵是赞扬的意思。 生2:我觉得是用心灵赞颂。 师:那就把刚才你们讲的感情融入到朗读中,用你们的心去歌颂他们(播放课件:大娘的照片)。看,这就是当年中国青年报上登载的75岁的李大娘和战士张喜武挥泪告别的情景。回首往事,情更深,意更浓。谁想和大娘诵别? 生:(深情地)大娘,停住您送别的脚步吧!为了帮我们洗补衣服,您已经几夜 师:你的诵别含着深情,可是年迈的大娘怎么忍心就此和亲人志愿军分手呢?我们只好请求她停步。谁来请求大娘? (生“请求”大娘停步,读得很动情。) 师:就是这样请求,大娘也没有停下送别的脚步,送了一程又一程,我们只好恳求大娘 (生“恳求”大娘,尤其是“大娘”一词由慢到快的语气处理,很有味道。) 师:可是,大娘的脚步仍然没有停住。为了让大娘回家休息,万般无奈,我们的战士只好哀求她 (生“哀求”大娘,有个学生连续强调了两次:大娘!大娘) 师:你不断地哀求大娘,可大娘还是不回去。没有办法,我们只好以军人的口气命令她。谁来命令大娘 (生“命令”大娘,比如读“大娘”时语气很坚定。) 师:这命令中也有不忍,命令中也含着深情是一种复杂的情感啊。谁再来试试? (生读出的感情很复杂。台下响起了掌声。) 师:现在你想怎样对大娘诵别,就怎样对大娘诵别,开始!(全体学生带着各自的体验诵别,有的还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窦老师在“讲亲人”(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再来“诵亲人”。文中三位亲人窦老师又选择了重点引导学生与“大娘”告别。“大娘,停住您送别的脚步吧!为了帮我们洗补衣服,您已经”这段人物语言中包含有复杂的感情,年幼的孩子不易把握,窦老师便把朗读指导分为五个层次:求请求恳求哀求无奈下达命令,在反复的吟诵中,学生的体会逐步深入,情感渐趋投入,中朝两国人民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深情厚谊,学生定会铭记在心,乃至深入骨髓。这样的教学有温度,更有深度! 三、精简环节扎实有效 “语文学习本身是一件简单的、快活的事情。我们没有必要设计那么多的学习环节,没有必要设置那么多的学习障碍(问题)和陷阱让学生去跨越、去钻,没有必要搞得那么复杂、这么玄、这么深奥。”(薛法根语)于是,我重新思考教学,结合教材上课文的特点,开展了三种课型的实践,引领学生简简单单地学课文。1.写景状物类这类文章是语文学习中一道独具韵味的风景线,它们或描摹山川名胜,或抒写地域景致,或叙述特定事物;或游览参观,或寻踪探微,或借物喻人它们语言优美动听,读起来朗朗上口,抑扬顿挫,给人以音乐美。所以在教学时,我干脆就不分析,以读为主。其教学流程为初读课文,读通读顺默读课文,了解大意练习诵读,体会意象诵读欣赏,评点提升分层背诵,积累语言。一般按这样的程序教学,这类文章大多可用一两课时完成。学生在优美的音乐中,初读、朗读、背诵,不仅身心愉悦,又提高了朗读水平,积累了语言。我想,长此以往,学生的语文素养定能得到稳步提高。 2.写人记事类 小学教材中的课文大多以记叙文为主,而记叙文又以写人记事的居多。此类文章内容浅显、语言直白、结构清晰,相对来说,学生也喜欢阅读,容易理解。所以在组织教学时,我主要抓住一个大问题,牵一发而动全身。一般流程为:自由读文,理解大意再读课文,质疑问难围绕问题,展开讨论解词析句,重点赏读实践运用,完成练习。这样,课堂教学层次分明,课堂节奏很紧凑,能比较高效率地完成教学任务。 3.古诗文言文类这类文章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难点,教学一般都很棘手,学生也感到很难领会。它结构严谨、抽象难懂,而且情景交融、含义深奥。因此,教学中,我主要抓好学生的读和悟两个环节。一是读:读准读通;读出停顿;读出感情。二是悟,我注重学生自读自悟。先让他们理解大意然后质疑问难再进行全班交流,在全班交流时渗透学法指导。让学生掌握理解方法后,今后的教学就可以省去分析理解意思的环节。 四、精简语言不蔓不枝 周敦颐笔下的荷花“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比喻说话或写文章简明扼要,不拖泥带水。说话写文章当如此,教师的教学语言也当如此。综观课堂繁琐最直观的表现是“满堂问”,这实际是“满堂灌”的翻版。出现这种状况,一是因为教师“目中无人”,高高在上,权威感十足,没有依据学生的实际需要设计问题;二是教师“心中无数”,不能把握对文本的价值,没有自己的判断,只能面面俱到,唯恐有失。教师应紧扣枢要,减少弯弯绕绕,枝枝叶叶。1.导入自然朴实在以往的语文课堂上,或设疑“导”,或情境“导”,或故事“导”,等等,这样的导入,少则几分钟,多则十几分钟。细想,课前学生预习了课文,如果再用一大段的导入,引出课题,似乎有点画蛇添足,也缺少吸引力。特级教师王崧舟教二泉映月的场景就是一个最好的例证:师:咱们要上的课叫二泉映月,其实我不说,你们也都知道,二泉映月是一首著名的二胡曲。但是有一点,如果我不提醒的话,你可能就不清楚,其实二泉映月它是无锡惠山的一个很著名的风景点,课文上有好几个地方描写的就是“二泉映月”这一道风景。你现在就打开课文,自由地朗读这篇课文,然后找一找,课文中哪些文字描写了“二泉映月”这一道风景,找到的用波浪线画下来。生:(自由朗读课文,画出描写“二泉映月”风景的文字)像这样的开课导入,语言朴实,语气平和、亲切,自然地将学生带入文本。没有兀繁的铺设,没有花哨的热身游戏,王老师仿佛是一位亲切的长者,与你讲述身边的故事,于恬淡中向你娓娓道来。这既奠定了教师教学的基调,又消除了学生的紧张感,于悠闲不觉中,将学生引入“二泉映月”的优美景色中来。既达成目标,又节省大量时间,从而提高课堂效益,何乐而不为? 2.课堂点拨巧妙得当 要从教学规律和学生实际出发,精心点拨,让学生的智慧火花在老师轻轻一“拨”间迸发并熊熊燃烧,尽显个性、灵性。我在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第六节时,针对“可是,就在这时火柴又灭了,在她眼前的只是一堵冰凉的厚重的墙”这句话提出了质疑:“作者为什么在这里写到这堵墙?”多数同学认为这就是一般意义上的墙,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因为小女孩一直靠着墙角坐着。在学生遇到困难之时,我进行了这样的点拨师:当火柴熄灭的时候,小女孩的面前是一堵又厚又冷的墙,墙里有什么?生:明亮的灯光、暖烘烘的火炉和香喷喷的烤鹅。师:小女孩的幻景正是墙里的现实。墙外有什么?生:一个贫穷的又冷又饿的小女孩。师:墙里墙外两种人,墙里墙外两重天。正如古诗所说“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现在大家知道作者为什么要写这堵墙了吧?经过这样的点拨,学生的困难解决了,对课文的理解更深刻了,同时也学到了理解课文的方法。我们要抓住时机,当学生通过努力还处于迷茫时,巧妙点拨,激发学生探究意识,使学生真正领悟文章的内涵和作者写作的精妙。五、精简问题简单高效 现今的语文课,尤其是一些公开课上,精美的课件,大量的文字、图片,画面绚烂多彩,音乐不时响起,让课堂上学生眼花缭乱、目不暇接。一节课,学生大多时间都抬头关注着课件内容,文本学习匆匆走了过场。其实我们都知道,老师为了上这一节课,课前花费了大量的心血与精力,可是课上我们却发现,学生连文本中值得细细品读的部分都没有读到位。这其实是得不偿失的。陶行知早在1919年的新教育杂志就撰文指出:“凡做一事,要用最简单、最省力、最省钱、最省时的法子,去收最大的效果”。是的,虽然说 “教无定法”,但是最需要的还是“贵在得法”,教师应该努力追寻最简便、最有效的教学方法,把多余的方法进行整合,或者干脆省略,实实在在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如黄吉鸿老师在执教四年级花的勇气一课时,简简单单三步骤,写了什么了解内容,为什么写了解写作目的,怎么写的关注语言形式。歌德所说:“题材是人人都能看见的,涵义只有有心人得之,形式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都还是一个秘密。”因此黄老师课堂教学的“着眼点”转向“怎么写的”。他先请学生自由谈发现,学生讲出了按心情变化为线索,按顺序写等写作方法,了解学情后,他别出心裁地设计了主问题:“作者有些词语用得很特别。粗看,甚至觉得他乱用,但细细品味,却觉得非常精妙。默读课文,划出句子,圈出这些词语。”然后便将时间交到了学生手里,让学生自读自悟,咀嚼“独特”。在初步交流后,黄老师基于四年级学生阅读基情的考虑,给予“扶持”,出示了批注范例:“寂寞原指人孤单冷清,这里用来形容没有花的草地,用了拟人的手法,使句子表达更有趣味,进一步写出了作者看不到花的失望心情。”又再一次让学生走进文本潜心涵咏,通过交流,深入抓“寂寞”、“泛滥”、“傲然挺立、明亮夺目、神气十足”这些用词独特之处,品味精妙。并独具匠心地找到了读写结合点,以“昨天,我的一颗牙齿掉了”为例,让学生学当作家把普通写法改写得独特一些,学生也实实在在说出了充满童真又妙趣无穷的句子。领会到了名家名篇魅力之所在。由此可见,给学生一个支点,学生会还你一片精彩,语文活动,说到底就是“语言文字活动”,让学生学会说话,学会写作,是语文教学的归宿。简简单单教语文,回归常态教语文,紧紧扣住“知识的积累、理解、运用”这一脉搏,让语言与能力同步发展,即可切切实实地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简简单单的语文课堂,应是简明而不失品位,简约而不失精彩,语文教学追寻的简简单单,其实就是一种更高层次的返璞归真。这种“简单”是对冗长繁复的语文课堂的一种“清洗”,是对语文学习本质的一种回归,是学生自主意识的一种彰显。此时,我不禁想起了刘效成老师说的话:“简单的实际上是最不简单的,它充盈着教师的智慧,寻求简单的过程实际上也是一个教学能力不断提升的过程。”“删繁就简三秋树,标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模流分析考试及答案
- 儿科试题及答案
- 批判现实主义科学课件
- 扭矩扳手检定规程课件
- 2025年高级钳工考试题目及答案
- 旧厂房加固施工组织设计(苏州项目)
- 厦门辅警考试题库
- 情景交际引荐与介绍课件
- 数学考试销售题库及答案
- 恐龙绘画课件
- 2025年陕西省综合评标评审专家库考试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详解(5套)
- 2025年秋人教鄂教版(2024)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认识液体》教案
- 甜品制作基础知识点
- 2025年广东省中考历史试卷(含解析)
- 人工智能赋能基础教育应用蓝皮书 2025
- 钳工(中级) 课件项目7-10 液压传动机构的装配与调试-机械设备保养与维修
- 食堂费用开支审计方案(3篇)
- 小岗位大作用班会课件
- 认证产品一致性管理办法
- 怒海彭湃完整版本
- 防范诈骗主题班会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