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观杰行书学术课研纲要.doc_第1页
李观杰行书学术课研纲要.doc_第2页
李观杰行书学术课研纲要.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李观杰行书学术课研关于古代经典行书的深刻思考、行书在书法史上分为两种,宋代以前,行书以隶书为基础,以转笔为基础,书写笔画的整个过程中连续地施行控制。唐代虽然楷书已经改成以提按为主干,但有抱负的人们不会仅仅盯着当代作品。从宋代开始,笔法才在技法基础、视野和观念上,彻底转变为提按为基底。这在书法史上画出了一道界线。通常把以隶书笔法为基础的行书称为楷前行书,把以提按、留驻笔法为基础的行书称为楷后行书。两种行书的书写方式有着本质的区别。、晋代是尚韵时代,是文人士大夫的儒雅才华所赋予。晋人尚韵书风属于中庸之路,但在书法史上是难以逾越的帖学经典,也是一个重大转折,其中以羲、献父子为代表,尤其王羲之。、王羲之的行书质朴、凝重,体势内擫,而王献之流丽、飘逸,体势即外拓。王献之继成了其父的传统,并且有发扬。、以王羲之为代表所表现的帖学精神,既没有前修,后世也难以企及,获得这一切,均来自他的智慧和眼光,其书作的韵味很高级,自然的书写性也很好,如行云流水般优美。用笔注重起、收,线条中段又复杂多变,牵丝引带更是无微不致。5、王珣伯远帖洒脱、俊爽,用笔洁净、厚实、挺拔。另也因为其是存世数件的晋人真迹之一,可作为窥视晋人书法面目的重要依凭,所以在书法史上地位很高。在学术角度亦将其归属为二王书风。6、颜真卿是王羲之之后最有影响力的书法家。唐代是一个尚法书风时代,楷书严谨、一丝不苟,草书开阔、堂皇。颜真卿行书在其楷书之上,取法二王,并且自出新意,一改二王以侧锋为辅的用笔习惯,厚重而有篆籀意的中锋用笔、宽博的结构既获益于那个时代,又受到了其师张旭狂草的影响。他最具代表的书作是祭侄稿,此作很大程度上避免了楷书笔法的影响,大气磅礴,沉雄奇伟。圆劲苍古的中锋用笔,在“忘情”的状态下奔流直下,留下了没有任何顾忌的笔触和无限的哀思,其间有无意表现的精彩墨继以及修改涂抹而形成的团块,恰好造就了苍茫博大的视觉效果。这种状态下产生的文稿,书写性是最自然的,不会有任何刻意修饰,这也是决定成就“天下第二行书”的重要因素。7、杜牧的张好好诗是其唯一的传世墨迹,用笔并不细致,结构也有粗疏之处,然由于它立足于古典与它的时代之间,而又面目分明,所以在书法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8、杨凝式是一位表现天赋极高的大师,传世作品数件而已,每一件面目都差异很大,韭花帖是其代表作,捕捉兰亭序的意态是韭花帖对晋唐传统最为深刻的理解和表现,也对两宋书风影响深远。结构雅致,用笔恬静、从容,个性非常鲜明,技巧也非常丰富,然字距、行距的特别疏朗,是其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在整个书法史上是非常另类的行书作品。9、宋代是尚意书风的时代。行书从新的书写方式开始了。10、苏轼书作线条圆润厚实,行笔轻松而富有弹性,构体偏扁,左高右低,势取横逸。寒食帖是苏轼的代表作,此帖摆脱了苏轼其它传世作品的结字风格,用笔劲利、沉着、痛快且飘逸不羁,字形大小、方圆变化很大。另此作和颜真卿祭侄稿一样均是“忘情”状态的产物,流露了沉郁悲怆,“坟墓在万里”的情怀,极高的用笔技巧和情感的完美结合,也是成就“天下第三行书”的重要因素。11、黄庭坚是苏轼的学生,其书法深受苏轼的影响却又与苏轼保持了距离。与苏的相近的是同得瘗鹤铭的形神,也共有颜字的沉厚、宽博,连结字左低右高也很相类。然黄庭坚最重要的特征是横、撇、捺的用笔常夸张延伸,如长枪大戟。12、米芾对前代优秀传统的深入和出色的把握超出了人们的想象,他四十岁前未能形成个人面目,以“集古字”的学习方式来追塑二王。形成个人面目后强调“无垂不缩,无往不收”,并且做到了沉着和痛快并存,另运腕翻滚笔毫以锥面刷字出之,也是米芾的重要特征之一。在章法上的生动变化,更为后世开辟了巨大的可能性,比如对王铎启发。13、蔡襄也是宋四家之一,然影响却不如其他三家,主要因素是其书继承多于发扬,个性不明显,其行书重点取法虞世南、颜真卿。14、由于尚意书风盛行营造了宋代书坛的艺术氛围和高度,同时也为后世书坛对优秀传统的理解和深入设下了障碍,宋代尚意书风的强烈个性表现是建立在深厚的传统基础之上的,然强烈个性的表现欲望往往致使人们忘却或忽视前人杰作的优秀传统,所以宋以后书坛对优秀传统的继承普遍都较为泛滥,而赵孟頫、董其昌、王铎则是另类的个案。15、赵孟頫崇尚传统,追塑二王,尤得力于王羲之,但在笔法上进行了简化,结构也过于规整,没有王字的微妙欹侧,稍为显俗,然却能表现出深厚的功底和特殊的气质、风度。16、董其昌一辈子追摹晋、唐人法书深得帖学精神。传世临作、创作都很多,善用柔锋淡墨,生动、劲健,结构雅致、灵秀,特别是那种高雅、悠闲的气息整个书法史上都很出众的,而不足的是线条的动作却有点单调了。17、当看到王铎大量的传世意临作品时,不禁使人感到惊讶,一个风格非常著称的书家如此依赖传统法帖,确实意想不到,从而当深刻思考传统与表现之间的密切关系。王铎的草书体势近似二王,行书则侧重于米芾,继成了米芾用笔沉着、厚重、痛快诸特点,另涨墨横溢,一气呵成,气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