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复习古代诗歌鉴赏之思想情感篇ppt课件.ppt_第1页
高考复习古代诗歌鉴赏之思想情感篇ppt课件.ppt_第2页
高考复习古代诗歌鉴赏之思想情感篇ppt课件.ppt_第3页
高考复习古代诗歌鉴赏之思想情感篇ppt课件.ppt_第4页
高考复习古代诗歌鉴赏之思想情感篇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准确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 诗歌鉴赏 之 1 写了什么 怎么写的 为什么写 形象语言 手法思想情感 读懂诗歌 明白诗句内容 2 命题规律小结 1 情感 考点是一个考查热点 几乎每年出现 2 往往一个小题设两个问题 将 感情把握 与其他内容结合起来考查 3 考查内容基本为 分析概括 并未上升到 考纲 所说的 评价 层面 3 情感对象 自己 相关的人与时 对象 赞美 热爱 惋惜 悲叹 批判 讽刺 哀伤 4 情感 例1 试分析这首诗歌的思想内容 近试上张水部朱庆余洞房昨夜停红烛 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 画眉深浅入时无 本诗写诗人应试之前的心理 想问问张水部 自己的文章是否合适 情感的把握 关注 题目 5 情感 例2 请分析这首诗的情感 望秦川 李颀秦川朝望迥 日出正东峰 远近山河净 逶迤城阙重 秋声万户竹 寒色五陵松 客有归欤叹 凄其霜露浓 注 这是诗人晚年官场失意 离别长安 回家途中写的诗 表现了作者去官归家途中的怅惘之情 情感的把握 2 关注 注释 6 情感 例3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 然后回答问题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楼观岳阳尽 川迥洞庭开 燕引愁心去 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 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 吹人舞袖回 表现了诗人轻松喜悦 潇洒飘逸 豪放旷达的情怀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李白 7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楼观岳阳尽 川迥洞庭开 燕引愁心去 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 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 吹人舞袖回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 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 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 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 凭轩涕泗流 李白 8 情感 例4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 然后回答问题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楼观岳阳尽 川迥洞庭开 燕引愁心去 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 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 吹人舞袖回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李白 情感的把握 3 关注 作者 个人生平 思想 风格 表现了诗人轻松喜悦 潇洒飘逸 豪放旷达的情怀 9 知人论世 李白怀才不遇 不畏权贵 风格豪放飘逸杜甫饱受战乱 忧国忧民 风格沉郁顿挫王维嗜好佛老 热爱自然 诗画一体李清照早年少女情怀 婚后与丈夫的甜蜜离思 晚年国破家亡后的凄怆苏轼政治上屡遭挫折 但豁达豪迈 词风豪放 辛弃疾 陆游 10 情感 例5 阅读下面一首词 然后回答问题 月上瓜洲南徐多景楼作张辑江头又见新秋 几多愁 塞草连天 何处是神州 英雄恨 古今泪 水东流 惟有渔竿明月上瓜洲 注 南徐 古州名 治所在京口城 今江苏镇江 多景楼为南徐胜迹 在镇江北固山甘露寺内 这句话寄托了词人空有壮志 报国无门的万般无奈的悲慨 下阕中 惟有渔竿明月上瓜洲 这一形象 寄托了词人怎样的情怀 南宋 情感的把握 3 关注 作者 时代背景 11 把握背景 知人论世 关注标题 题注 作者等 如何准确把握诗歌的情感 12 情感 曾诗 诗人借物喻人 表达了诗人对像柳一样倚势猖狂的小人评判 贬斥 郑诗 借杨柳 杨花特定意象 表达与友人各向天涯的无限不舍和深长思念 咏柳 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 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 不知天地有清霜 淮上与友人别 郑谷 扬子江头杨柳春 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 君向潇湘我向秦 例6 分析下面两首诗作者情感的不同 送别诗 咏物诗 情感的把握 4 关注 诗歌类别 13 知人论世 把握背景 关注作者 注解 根据类别 按图索骥 先看诗歌题目 再看诗句 如何准确把握诗歌的情感 14 卜算子 黄州定惠院寓居作缺月挂疏桐 漏断人初静 时见幽人独往来 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 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 寂寞沙洲冷 这首词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词中借月夜孤鸿这一形象 表达了词人寂寞孤独 刚直不阿 不愿随波逐流的情感 例7 情感 苏轼 情感的把握 5 紧扣 景语 关注 情语 15 少年游早行 林仰 霁霞散晓月犹明 疏木挂残星 山径人稀 翠萝深处 啼鸟两三声 霜华重迫驼裘冷 心共马蹄轻 十里青山 一溪流水 都做许多情 词的下阕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诗人的心情是轻松愉悦的 例8 情感 情感的把握 5 紧扣 景语 关注 情语 16 知人论世 把握背景 关注标题 作者 注解 根据类别 按图索骥 看诗歌题目 诗歌 紧扣 景语 关注 情语 纵观全诗 切忌以偏概全 如何准确把握诗歌的情感 17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复杂的感情 幽居初夏陆游湖山胜处放翁家 槐柳阴中野径斜 水满有时观下鹭 草深无处不鸣蛙 箨龙已过头番笋 木笔犹开第一花 叹息老来交旧尽 睡来谁共午瓯茶 注 箨龙 就是笋 木笔 又名辛夷花 两者都是初夏常见之物 前六句借 幽居初夏 之景 抒发了怡然自得之乐 闲适之情 1分 尾联 叹息 一是叹志士空老 报国无成 1分 二是叹往日旧交零落殆尽 顿感寂寞惆怅 1分 情感 实战演练 情感的把握要全面 纵观全诗 切忌以偏概全 18 总结 用所学方法准确把握诗歌情感 注意抓诗歌的 景语 情语 情感题的回答要具体 全面 19 诗歌鉴赏的基本要求 初步鉴赏诗歌的形象 语言和表达技巧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20 近年诗歌命题举例 1 05年 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 时滴枝上露 稍沾阶下苔 两句渲染了什么样的氛围 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2 06年 鹧鸪天室人降日 以此奉寄 词的前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第二句中的 又 字用得好 好在哪里 3 07年 鹧鸪天送人 浮天水送无穷树 带雨云埋一半山 蕴含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 4 08年 登金陵凤凰台 概括这首诗的颔联 颈联的内容 并说出作者在这两联中寄寓着怎样的感慨 总为浮云能蔽日 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指出尾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1 贾生宣室求贤访逐臣 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 不问苍生问鬼神 贾生一时谋议略施行 谁道君王薄贾生 爵位自高言尽废 古来何啻万公卿 王安石 李商隐 夙怀 欲回天地 的壮志 但偏遭衰世 沉沦下僚 诗中每发 贾生年少虚垂涕 贾生兼事鬼 之慨 王安石受到宋神宗的殊遇 依托他推行新法 例1 请问这两首诗分别表达了诗人什么思想 22 情感 李诗 讽文帝悼贾生 同时也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深沉感慨 王诗 赞文帝褒贾生 贾生 一时谋议略施行 谁道君王薄贾生 爵位自高言尽废 古来何啻万公卿 贾生 宣室求贤访逐臣 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 不问苍生问鬼神 情感的把握 关注 作者 个人生平 思想 风格 李商隐 王安石 23 解题格式1 所抒感情 通过什么内容 抒发 寄寓 揭露 什么感情2 概括诗歌主旨 这是一首什么样的诗 诗歌各句分别写了什么 通过什么手法 抒发什么情感 评价 总分总式 完整模式 24 1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 回答问题 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李白一为迁客去长沙 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中吹玉笛 江城五月落梅花 注解 这是李白乾元元年 758 流放夜郎经过武昌时游黄鹤楼所作 梅花 梅花落 曲牌名 1 这首诗首句提及的 迁客 当指西汉贾谊 作者借他来表达自己的什么心情 答 2 唐诗直解 评此诗 无限羁情笛里吹来 江城五月 恰逢初夏 当然无梅 可是耳闻笛声吹寒 不觉眼前便有梅花漫天飘飞 作者运用的是什么手法 有何作用 答 25 答案 1 用贾谊的不幸来比喻自身的遭遇 抒发了诗人迁谪之感 去国之情 2分 流露了无辜受害的愤懑 含有自我辩白之意 2分 2 诗人由笛声想到梅花 由听觉诉诸视觉 运用了通感 移觉 修辞手法 2分 描绘出与冷落的心境相吻合的苍凉景色 1分 从而有力地烘托了去国怀乡的悲愁情绪 26 阅读下面的一首唐诗 然后回答问题 途中见杏花吴融一枝红艳出墙头 墙外行人正独愁 长得看来犹有恨 可堪逢处更难留 林空色暝莺先到 春浅香寒蝶未游 更忆帝乡千万树 澹烟笼日暗神州 注 帝乡 此指长安 长安多杏树 请说明这首诗的首联有怎样的表达特色 4分 答 这首诗中流露出诗人的哪些情感 请简要分析 6分 答 27 答案 首联运用了反衬的艺术手法 或 以乐景衬哀情 早春时节 一枝俏丽鲜艳的杏花伸出墙头 昭示着春天的生气 可是作者面对这美好的景象 却感到忧愁 苦涩 乐景的介绍为1分 作者的感受为1分 惜春之情 1分 杏花开放了 带来春天的消息 却无蜂蝶采赏 只能自开自落 1分 自己行色匆匆 更无法等到花朵开尽 1分 流离之苦 或 身世之叹 1分 诗人飘零在外 纵逢赏心悦目之景也难停留 1分 杏花独自盛开于早春 无蝶欣赏 正是诗人孤独寂寞的写照 1分 故国之思 1分 诗人由眼前鲜艳的杏花联想到当年在京城看到的千万树杏花盛开的绚丽景象 这幅长安杏花图代表着作者深心忆念着的长安生活 1分 与今日的流离在外形成对比 说明诗人虽然落魄飘零 却依然心系朝廷 1分 点出了自己的愁怀所在 三点任意答出两点即可给6分 但每点必须附带分析 具体到每点 答出情感给1分 分析给2分 28 一 了解诗歌的题材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就是诗人用诗化的语言所反映的社会现实生活 并由此所表现出来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生活态度 个人理想和政治倾向等 由于古诗词的取材十分广泛 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因此 我们按题材的不同分成以下几类分别加以说明 补充说明 29 边塞征战诗边塞诗派指以反映边塞战争生活为主要内容的诗歌流派 代表诗人有高适 岑参等 边塞诗多反映 边塞的山川景物和风土人情 表现将士杀敌报国的意志和不畏辛劳的战斗精神 描写将士对亲人的思念 讽刺穷兵黩武的统治者 创作风格上多以雄浑豪放 奔腾峻伟见长 盛唐边塞诗派的出现 开拓了我国古代诗歌题材的一个广阔的领域 表现了盛唐时期激昂壮阔的时代风貌 如 30 从军行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诗的前两句描写青海阴云蔽日 连绵千里的雪山也因此而暗淡无光了 这里用了一个 暗 字准确地表现了云的广大 厚重 隐喻了边疆生活的艰险 守疆的将士挺立在孤城上 一个 孤 字衬托出形势的严峻和将士的英勇 后两句具体地写出战士们的险恶处境 仅仅战场的风沙已经足以穿透将士的铠甲 而敌人的刀剑不是更严重地威胁着他们的生命吗 但是为了国家 他们早已奋不顾身 实践着不破顽敌 决不回师的誓言 诗中从西部边疆的自然风光写起 以守边将士的豪迈气概结尾 情景交融 并且巧妙地运用比喻和衬托的手法 达到了十分动人的艺术境界 31 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 诗人众多 风格各异 东晋陶渊明等人的诗形成田园诗派 南朝谢灵运 谢等人的诗形成山水诗派 唐朝王维 孟浩然等人的诗形成山水田园诗派 诗人把审美对象或投向静谧的山林 或投向悠闲的田野 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 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 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 如 过故人庄孟浩然故人具鸡黍 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 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 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 还来就菊花 32 诗作首联交待了事情的缘由后 颔联即写诗人进村时所见的自然风景 这两句不仅准确生动地描绘了村边棵棵浓密的绿树 村外坡坡横斜的青山 为我们呈现出一幅清新鲜明的山村风景画 而且一个 合 字 一个 斜 字 更将绿树环抱山村 青山横斜村外的神态点化出来 仿佛自然景物同山村人家融洽和谐 依依相合 洋溢着浓厚的情韵 极富亲切感和感染力 颈联写主客畅谈的情景 如果说 颔联是描绘整个村庄大环境的话 颈联即是勾画故友农家的小环境 室外是打谷的晒场和菜园 室内是农家的酒菜和农事的谈吐 一股浓洌的田家风味和盘托出 诗人面对窗外典型的农家风光 屋内丰盛的农家饭菜 内心怡然欢快 加上主客知交 情味相投 频频举杯对饮 声声畅谈桑麻 心境是何等畅快温暖 尾联则述他日之约 情韵深长 诗作的人情物景都融入了一片天籁之中 33 思妇闺情诗指的是以闺中思妇的情怀或愁绪为主要写作内容的诗歌 这些诗歌思想内容不是很高 但在艺术技巧上却很值得我们去探讨 这些诗或抒发别离苦情 或描写美人迟暮 或借思妇闺情寄寓作者自己的人生感慨 如 更漏子温庭筠玉炉香 红蜡泪 偏照画堂秋思 眉翠薄 鬓云残 夜长衾枕寒 梧桐树 三更雨 不道离情正苦 一叶叶 一声声 空阶滴到明 34 这首诗表现妇女的离愁别恨相当动人 由于温庭筠在仕途上屡遭挫折 对于那些不幸妇女的处境还有所同情 通过这些不幸妇女的描绘就流露了他在统治集团里被排挤的心情 35 咏物抒怀诗 指的是诗人采用象征比喻等手法 把自己的某种理想和志趣融于某种具体事物的一类诗歌 如 画菊郑思肖花开不并百花丛 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 何曾吹落北风中 36 一 二句写菊花独立疏芳不与 百花 为伍 这里的菊花具有了某种品质 坚持节操 傲霜怒放 菊花正是诗人的自我写照 百花 则是影射那些屈节仕元的故宋臣属 三 四句化用朱淑贞 宁可抱头枝上老 不随黄叶舞西风 的诗句 精心刻画了菊花宁带着清香枯死枝头 决不向北风屈服飘零落地的顽强精神 正与诗人耿耿忠心及 宁为玉碎 不为瓦全 的高风亮节相一致 这里的 北风 一语双关 字面上指大自然凛冽呼啸的北风 实际上隐喻来自北方的元朝统治者 诗人以咏菊为题 通过赞美菊花傲然不屈的品格 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自己的心声 37 咏史怀古诗以历史人物 事件 陈迹为题材 来感慨兴衰 寄托哀思 托古讽今 这类诗由于多写古人往事 且多用典故 手法委婉 如 乌衣巷刘禹锡朱雀桥边野草花 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 注 乌衣巷 在今江苏南京市秦淮河南岸 六朝时为贵族聚居的地方 朱雀桥 在南京城秦淮河上 王谢 东晋时声望 权势最显赫的王导 谢安两大贵族世家 38 借景抒情诗指的是借助客观景物的描写来抒发诗人主观感情的诗作 诗人在诗中不是直接抒发感情 而是融情于景 移情于物 将自己的感情转移到景物上去 使景物带上人的感情色彩 如 枫桥夜泊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39 秋天的夜晚 一艘远道而来的客船停泊在苏州城外的枫桥边 明月已经落下 几声乌鸦的啼叫 满天的寒霜 江边的枫树 点点的渔火 这清冷的水乡秋夜 陪伴着舟中的游子 让他感到是多么凄凉 此诗只用两句话 就写出了诗人所见 所闻 所感 并绘出了一幅凄清的秋夜羁旅图 但此诗更具神韵的却是后两句 那寒山寺的夜半钟声 不但衬托出夜的宁静 更在重重地撞击着诗人那颗孤寂的心灵 让人感到时空的永恒和寂寞 产生出有关人生和历史的无际遐想 这种动静结合的意境创造 最为典型地传达了中国诗歌艺术的韵味 40 在中国诗坛上 送别诗一直是诗家的重要题材 黯然销魂者 惟别而已 作为至情至性的诗人 与挚友分别时 心中会产生一种不吐不快的激情 赠友送别诗主要抒写离别之情 如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惟见长江天际流 41 这首诗前两句叙述友人顺江东下扬州的情形 烟花 两字点染出柳如烟 花似锦的一派春光 诗人送别朋友时的惆怅情绪淡淡地流露了出来 后两句着意描写友人 西辞 看起来是写景 但在写景中又包含了一个充满诗意的细节 李白一直把朋友送上船 船已经扬帆远去 而他还在江边目送远去的风帆 直到帆影消失在碧空的尽头 可见目送时间之长 帆影已经消失了 而李白还在凝望 这才注意到一江春水在浩浩荡荡地流向远远的水天交接之处 惟见长江天际流 是眼前景象 可是谁又能说是单纯写景呢 李白对朋友的一片深情 不正体现在这富有诗意的一片孤帆吗 诗人的心潮起伏 不正像浩浩东去的一江春水吗 42 诗人把自己对自然 事理的顿悟或体察诉之于笔下 如 登鹳雀楼王之涣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43 诗的前两句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写的是登楼望见的景色 写得景象壮观 气势雄阔 三 四两句诗 诗人还想进一步穷目力所及看尽远方景物 更登上了楼的顶层 诗句看来只是平铺直叙地写出了这一登楼过程 而含意深远 耐人寻味 这里有诗人的向上进取精神 高瞻远瞩的胸襟 也道出了要站得高才看得远的哲理 44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 然后回答问题 双调 水仙子咏江南张养浩一江烟火照晴岚 两岸人家接画檐 芰荷丛一段秋光淡 看沙鸥舞再三 卷香风十里珠帘 画船儿天边至 酒旗儿风外飐 爱杀江南 注 飐zh n 风吹使颤动 这首元曲的主旨是 爱杀江南 请结合诗歌内容具体分析作者是从哪些方面表现这一主旨的 答 45 46 答案 作者是从两个方面表现这一主旨的 美丽的自然景观 一江烟火照晴岚 写出了强烈阳光照射下 水气蒸腾 江上烟波与岸上山岚相映生辉的景象 流水生烟 山岚耸翠 沙鸥在舞 芰荷恬淡 宁静之中显出一派生机 江南的繁华富庶 或 人文景观 市井景观 接画檐 写出了当地的富裕 人口的稠密 十里珠帘 画船儿 酒旗儿 写出了市井的繁华热闹 47 二 领悟作者的感情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情感有以下几种 1 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如 杜牧 过华清宫 2 反映离乱的痛苦如 杜甫 春望 长安回望绣成堆 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 无人知是荔枝来 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 浑欲不胜簪 48 3 同情人民的疾苦如 杜甫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白居易 卖炭翁 4 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如 杜甫 登楼 花近高楼伤客心 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 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 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 日暮聊为梁父吟 49 1 建功立业的渴望如 曹操 龟虽寿 陆游 书愤 2 保家卫国的决心如 王昌龄 从军行 3 报国无门的悲伤如 辛弃疾 京口北固亭怀古 丑奴儿 少年不识愁滋味 4 山河沦丧的痛苦如 陆游 示儿 文天祥 过零丁洋 5 年华消逝 壮志难酬的悲叹如 苏轼 念奴娇 赤壁怀古 6 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如 屈原 涉江 50 1 羁旅愁思如 孟浩然 宿建德江 温庭筠 商山早行 2 思亲念友如 王维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苏轼 江城子 十年生死两茫茫 3 边关思乡如 范仲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