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送杜少府之任蜀州.doc_第1页
1.送杜少府之任蜀州.doc_第2页
1.送杜少府之任蜀州.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时序号:1课题: 唐诗五首.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教学目标:1.学习诗歌,培养学生欣赏古诗的能力。2.研读品味,体悟诗的表现手法。3.指导学生朗读,注意把握朗读时的节奏、韵律、声调和重音。在读时用心揣摩每一首诗的内容和情感。4.初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教学重点:初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教学难点:通过诗歌的语言和诗中的形象体会诗人在诗中蕴含的思想感情。教具:多媒体 教法: 讲授法 谈论法 启发法课型:复习课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同学们,以情真意深、清新自然见长的唐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其中的名篇佳作千古流传,魅力无穷,时至今日,仍被人们广为传诵。在众多的诗中,送别题材的诗更是为数众多,现在有谁可以说一说你所知道的表达送别诗句?二、导入新课:大家刚才说了很多,我们可以想见,送别诗每一首诗中都有一个值得回味的故事或一种深入心灵的情感。常言道: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送别诗伤情感怀,执手相看泪眼的案例居多,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唐代王勃的世界,从里面感受不同的情怀。(教学设想:诗歌是学生从小就接触的文学体裁。学生背了很多诗歌,但对诗歌的内容缺少理解。在介绍唐诗的同时,引导学生把握诗歌背后的故事和诗中的情感。)三、新授:学习送杜少府之任蜀州1.朗读指导先由教师范读,然后学生自由读,再找学生朗读。要求:注意把握朗读时的节奏、韵律、声调和重音。在读时用心揣摩诗的内容和情感。(教学设想:学习诗歌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朗读,在朗读中感悟作品的内容和情感,将自己的情感融入作品所描写的情景之中,与作者产生情感共振,从而荡涤、升华自己的心灵,享受审美情趣。)2.作者、作品简介王勃(650676),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唐朝初年的著名诗人。他幼年聪明过人,6岁能文。曾任沛王府修撰。在他20岁的春夏之交,诸王子斗鸡游嬉,王勃写了一篇斗鸡檄,假托沛王鸡传檄声讨英王鸡。高宗看了这篇檄文,认为是挑拨诸王子,于是将他赶出沛王府。26岁时前往越南看望父亲,途中游览南昌有名的胜地滕王阁,写下了震撼古今的名篇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简称滕王阁序)。后渡海溺水,受惊而死。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一起,被称为“初唐四杰”。在诗歌创作上,王勃反对以上官仪为代表的浮艳诗风,提倡针砭时弊,有感而发,给人以刚健质朴之感。他擅长骈文,现流传下来有文20多篇,诗90多首。明人集为王子安集。3.品味赏析(1)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感情?与其他送别诗相比有什么不同?这首送别诗,表达了作者与友人的情谊。与其他送别诗相比感情比较达观,有一种奋发向上的精神。(2)你从诗中的哪句话感觉到作者的这种感情的不同?“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3)这句话为什么会起到这种艺术效果?这句话形象地概括了朋友之间那种诚恳深厚的情感,情调积极乐观,给人以鼓舞的力量,道出了古今上下几千年人们的共同心声。(4)分析其他三联我们来看一下首联。作者通过这一联要表现什么?这一联看似写景,实则劝慰友人。这里出现了两个地点,“三秦”是送别地点,“五津”是朋友上任地点。写送行的地点和友人要去的地方,暗示了朋友间恋恋不舍的深情厚谊。颔联中的“宦游人”指的是什么人?这句话应怎样理解?指的是出外做官的人。直接劝勉友人,我们都是出外做官的人,此别为别中之别,不必伤感。诗人为什么会在尾联写出“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的诗句?二人同为宦游,即使分别也因感情相通而不感觉距离遥远,因此在分别之时才会不效仿小儿女的情态,哭泣悲伤。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 明确: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通过对别离赴任友人的宽慰和劝勉,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豁达态度。五、合作探究: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与淮上与友人别这两首诗都写了与友人的惜别之情。比较一下,它们在表达方式与格调上有什么不同?明确: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从大处落笔,气势雄浑,对将要离别的友人是宽慰和劝勉,“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表达了一种豁达的态度,诗的格调比较昂扬。淮上与友人别就近写景,情景交融,表达的是分别上路、愁上心头的惜别,诗风比较细腻、哀婉。六、课堂练习:学生默背此诗,看谁背得快又准。七、课堂小结:这是一首赠别诗,写诗人对好友的慰勉,歌唱了真挚的友情,表现了诗人乐观豁达的胸怀和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这首诗朴素无华,自然流畅,用质朴的语言写壮阔的胸襟,于质朴之中蕴含警策,在豪语之中含关怀体贴,读来亲切感人。八、布置作业1.背诵并默写三遍这首诗歌。2.课外积累王勃的诗歌,比一下看谁背得多。板书设计: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写景离别离情别意心胸豁达情深意长 依依惜别,互相勉励。教学反思:学导结合,让我们在文本阅读教学时避免了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避免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