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题中次氯酸钠的强氧化性.doc_第1页
高考题中次氯酸钠的强氧化性.doc_第2页
高考题中次氯酸钠的强氧化性.doc_第3页
高考题中次氯酸钠的强氧化性.doc_第4页
高考题中次氯酸钠的强氧化性.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考题中次氯酸钠的强氧化性化学篇数理化解题研究2000年第72期山东省五莲县第三中学(262300)白文海高考题,作为高考的指挥棒无时无刻不指引着高考的方向,细读近年来的高考题不难发现,很多重要知识点的重现率是很高的,据有人研究2000年春季高考启用的历年陈题就占80%.但作为高考中多次出现并在题中占举足轻重的次氯酸钠强氧化性并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鉴于此,本文就次氯酸钠的强氧化性在高考题中的重要作用做一介绍.次氯酸钠在酸性条件下(up次氯酸)的强氧化性及应用在现行高中课本中进行了重点介绍.其实,次氯酸盐不仅在酸性环境,而且在碱性或中性环境条件下都具有强氧化性:2Fe2+C1O一+2H=2FeH+C1一+H2O,6Fe+3C10一+3H20=2Fe(OH)3+3C1一+4Fe3,S一+C10一+2H=S+C1一+H2O,S一+C10一+H,O=S+C1一+2OH一.例l(MCE94?32)下图中的每一个方格表示有关的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其中粗框表示初始反应物(反应时加入或生成的水,以及生成沉淀J时的其他产物已略去)请填写下列空白:(1)物质B是一F是一J是.(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圆解析电解饱和食盐水可得到NaOH,H和a,由图示可知B能分别与A,C两种物质反应,故B只能为C1,由B与C反应只能生成一种物质G,而B与A反应可生成两种或多种物质可知:C为H,G为Ha,A为NaOH,则D,E为NaC1或NaC10.再往下看,F+HC1反应生成了H,和金属氯化物H,所以F应为一种活泼金属.F和a,反应生成金属氯化物I,而H和C12反应又能生成I,则说明金属F在H和I中的价态不同,应是变价活泼金属Fe.FeC13与D反应得到沉淀J,则D只能是NaC1052而不是NaC1.教材上虽然没有讲FeC13与Naa0反应,但应该想到Hao是很弱的酸,FeC1与NaC10发生互促水解可得沉淀:FeH+3C10一+3H20:Fe(0H)+3HC10.而Fe2可被NaC10氧化成Fd,进而也可以生成Fe(OH).点评:虽然前半部分通过逻辑思维很容易得出,但如果联想不到或者根本就不知道NaC10具有强氧化性,就不仅难以确定J为Fe(0H),也从心理上造成恐慌,怀疑前面推断的正确性,从而影响了整个考试的过程.例2(MCE98?32)请认真阅读下列3个反应:-CH3NaCIO弱碱嚣一CH=CH1.2一二苯乙烯利用这些反应,按以下步骤可以从某烃A合成一种染料中间体DSD酸.囚器回旦回回H2N一一,)一CH=CH一<,一,>_NH2,.一soqHO3SDSD酸解析从AB和BC的反应条件可断定AB为在硫酸催化作用下的硝化反应,BC为信息条件下在苯环上加-SOH的反应;结合最后产物DSD酸中有一CH=CH一结构,可断定A为二一CH.CDDSD酸略去的条件肯定就是信息,中的条件(否则信息就没有给出的必要,除非是干扰信息).那么,应该先一NO,一一NH,还是先一CH一一CH=CH一结构?由信息知一NH,易被氧化,而生成一CH=CH一结构需在强氧化剂NaC10的作用下进行,所以应先生成一CH=CH一结构再进行一NO2一一NH2;否则先一NO2一一NH:,则在生成一CH=CH一结构过程中一NH2又重新氧化.所以D为化学篇数理化解题研究2000年第72期O,NCH=CH一-NO2而非CH,一NH,SoHHo/HO3S点评:将CDDSD酸过程中的反应条件略去,正是本题的隐蔽性所在,也是题目的难点所在.有很多学生将占本题一半分数的D的结构式写错,主要还是对NaC10的强氧化性没有重视.信息中的条件NaC10可以说是值千金.例3(科研97?18)卤块的主要成分是MgC1,(含Fe,Fe和Mn等杂质离子),若以它为原料,按如下工艺流程图即可制得轻质氧化镁,如果要求产品尽量不含杂质离子,而且成本较低,流程中所用试剂或pH值控制可参考附表所定.回啜圃紊pH=9.8匿醯E圃l灼烧表1生成氢氧化物沉淀的pH值注:Fe2氢氧化物沉淀呈絮状,不易从溶液中除去.所以需将它氧化成Fe,生成Fe(OH)而除去.表2化学试剂的价格表试剂价格(元/吨J漂液(含NaC1025.2%)H】O(3O%)NaOH(固,98%)Na2(X)3(固.99.5%)卤块(MgCI2,30%)45024002l0060o310请填写以下空白:(1)步骤中加入试剂X,最佳的选择应是一其作用是.(2)步骤中加入试剂Y是.之所以控制pH=9.8,其目的是.(3)步骤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解析首先采用逆推法:由轻质氧化镁可知最后的沉淀物应是Mg(0H);由沉淀物在水中煮沸生成Mg(OH),和气体,再联想到暂时硬水软化过程中水垢成分的转化可知沉淀物应为MgCO,化学方程式为:MgCO3+H2o=Mg(0H)2+CO2.所以第步加的试剂Z应为Na2CO.第步加盐酸应是将卤块溶解,第步所加试剂X应如表1注中所述,是将Fe氧化为FeH;表2列出的试剂中可作氧化剂的有漂液和H,O,从价格上考虑,应选价格低得多的漂液(还应考虑花同样多的钱,谁氧化的Fe多,当然也是漂液).接下来的第步是增大溶液的pH使Fen,Mn沉淀,加的Y只能是NaOH.点评:考试说明中要求了解HC10的重要性质和用途,并掌握漂白粉的组成,性质和用途,这中间当然包括NaClO的强氧化性.从以上高考题可看出,NaC1O的强氧化性是完成这些题目最重要的知识点,关系到题目的成败,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题海无边,MCE是岸;高考复习中练习题量在精而不在多.多年来高考已经积累了大量的优秀题目,充分研究,归纳,运用这些题目对于巩固热点知识,提高能力是大有裨益的.可以相信只要熟读高考题,定会下笔有神.(收稿日期:2ooo一0913)(上接5l页)电离出的OH一结合:NH:+OH一=NH?H20使0H一】降低,导致式向右移动,故Mg(OH)溶解.2.语言要准确,不能凭主观想象和猜测来回答.如:在描述向K/溶液中滴加氯水后的现象时,有的同学答成:溶液中出现紫黑色沉淀.有的同学把胶体微粒带电说成胶体带电.把锌能与盐酸反应置换出氢气说成锌能置换出盐酸中的氢气等等.3.化学用语不规范,是历届考生失分的原因之一,常出现的错误有:(1)错别字多,如蓝色写成兰色,坩埚写成甘锅,剧毒写成巨毒,铁架台写成铁夹台等等.(2)用词不当:如气体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