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复分解反应教学设计(开州区岳溪初级中学 刘先涛)1、 教材地位和作用复分解反应是选自人教版第十单元的内容,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化合反应、分解反应和置换反应等基本反应类型,复分解反应也是一个基本反应类型,它涉及的反应多,适用范围广,贯穿对酸、碱、盐学习的始终,在教材中占有很重要的比例。所以,复分解反应既是本节课的重难点,也是整个单元的重难点,更是初中化学的重点知识。2、 学情分析通过以前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化合反应、分解反应和置换反应等基本反应类型,而且初步掌握了酸、碱、盐的一些化学性质,知道某些物质之间能够发生化学反应,但对于反应的基本类型以及反应是否能够发生存在很多的疑问。另外,化学中很多实验都是源自于生活中,所以这也为学生们学习化学提供了一定的基础和帮助。3、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 了解复分解反应的概念、条件及特征。2. 能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判断酸碱盐之间的反应能否发生。3. 记住“部分酸、碱和盐的溶解性表”,并学会在复分解反应中应用。4.知道离子共存的条件。(2) 过程与方法目标1. 通过历史典故和生活中常见的事实为素材引入新课,并且通过观察方程式的共同点引出复分解反应的概念。2. 通过复习已学过的知识和分组探究实验,分析归纳得出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3. 通过动画的放映,得出复分解反应的实质和判断离子共存的依据。4. 通过编记忆口诀识记“部分酸、碱和盐的溶解性表”,对常见的沉淀及颜色加以分类整理,提高掌握的效率。(3) 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目标1. 通过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归纳总结、练习等环节的设置,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和运用知识的能力。2. 通过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引入新课,突出生活与化学的紧密联系,从而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4、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能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判断酸碱盐之间的反应能否发生。教学难点:对复分解反应条件的理解和应用。5、 教法与学法 教法:实验探究法、讲练结合法、归纳法学法:讨论法、实验法、归纳法6、 教学用品实验用品:试管、胶头滴管、硫酸铜溶液、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钡溶液、氯化铁溶液7、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环节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演示实验】鸡蛋与醋的反应(展示事先准备好的实验)与本次实验形成对比。【引用典故】三国时期,诸葛亮在七擒孟获的过程中,蜀军由于误饮哑泉水,个个不能言语,生命危在旦夕。巧遇老叟,指点迷津-饮用万安溪安乐泉水,终于转危为安,度过难关;哑泉水为何能致哑呢?万安溪的安乐泉水又是什么灵丹妙药呢?资料提示:哑泉水中含有较多的CuSO4,安乐泉水中含有较多的碱(OH-)。观察实验现像并思考该实验的反应原理,是否属于我们学过的基本反应类型?根据资料提示,思考安乐泉水可以治哑病的原理,并小组讨论,派代表回答,组员进行补充。通过生活中常见的事实为素材引入本节课,加深学生对化学的感情,使其明白化学总是源于生活实际的。利用典故,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环节二:新课讲授,探秘解疑【找一找】:下面的方程式有什么共同点?总结:都是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1、 复分解反应的概念在溶液中,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叫复分解反应。复分解反应的特点:化合物,双交换,价不变。2、 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探究【问题】是不是任何两种化合物交换成分都可以发生复分解反应呢?复分解反应需要哪些条件呢?【复习回顾,温故知新】讨论:上述两个反应是我们学过的酸碱中和反应,也是复分解反应,观察他们有什么共同点?讨论:上述两个反应是复分解反应,观察他们有什么共同点?【实验探究,分析归纳】分为三个大组:第一大组:完成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第二大组:完成硫酸铜溶液与氯化钡溶液的反应。第三大组:完成氯化铁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要求】:各组按要求完成实验操作,并把实验现象完整的记录在学案上。(归纳总结学生们的回答,不足的加以补充,回答好的加以激励表扬)。讨论:刚刚我们做的这三组实验都是属于复分解反应,他们有什么共同点呢?【小结】结合讨论、讨论、讨论的分析,可以得出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2、 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当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物中有水、气体或者沉淀生成时,复分解反应才会发生。3、 复分解反应条件的应用(1) 判断某两种物质之间能否发生复分解反应【实验活动】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并利用书后附录P114所提供的有关酸、碱、盐溶解性的信息,判断稀硫酸与下表中的四种化合物的溶液之间是否能发生反应。记忆口诀:溶碱有五位,钾钠铵钙钡。 硝酸盐皆易溶。碳酸盐溶钾钠铵。氯化物中银不溶。硫酸盐中钡不溶 。讨论:实验中NaOH和H2SO4的反应属于酸碱中和反应,现象不明显,可以设计哪些实验证明他们确实发生了反应?(2) 判断复分解反应的实质和溶液中的离子共存的条件(通过放映氢氧化钠和稀硫酸的反应、碳酸钾和稀硫酸反应、氯化钡和稀硫酸的反应得出复分解反应的实质和离子共存的条件)复分解反应的实质:在溶液中,酸、碱、盐解离出的离子互相交换成分,生成水、气体或沉淀时,使反应向离子数目减小的方向进行。离子共存的条件:离子之间反应之后,无水、气体或者沉淀产生 。小组合作,一起寻找真理的钥匙。小组代表回答.在书上相应的地方进行勾画,并且加以识记。做笔记思考?观察、思考、回答讨论:都是两种化合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且生成物都有H2O生成。讨论:都是两种化合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且生成物都有CO2气体生成。按照分组,各自完成自己的任务,完成后由各组代表进行汇报实验现象,并将涉及的方程式书写在黑板上。讨论:都是两种化合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且生成物都有沉淀生成。在书上进行勾画,并理解性的记忆阅览P114页的溶解性表记笔记,作参考记笔记,并要求识记思考并讨论讨论:(方法)先在装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再向该烧杯中滴加稀盐酸,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等等。观看,并思考,最终得出结论结合老师的分析,总结得出离子共存的条件:离子之间反应之后,无水、气体或者沉淀产生 ,则这两种离子能共存,反之,不能共存。记笔记抛出问题,结合每一组的共同努力总结归纳出重要的概念性知识,从而引申得出复分解反应的概念、特点及反应形式,这样的教学更能使人刻骨铭心的掌握疑难知识。学会记关键字来掌握概念性的知识教会学生学会物质要发生反应,是需要一定的条件的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大部分只是都由学生归纳得出,可以加强对以前学过的知识的巩固。由学生自己动手探究发生复分解反应的条件,不仅能够加深印象,还能提高他们学习化学的乐趣,养成主动学化学的好习惯。识记,勾画,对重难点知识有系统的掌握初步认识物质的溶解性表,并自己想办法加以记忆这些物质的特殊颜色是做推断题的突破口,所以要求学生加以识记,并能熟记。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养成活读书的好习惯。离子共存的问题是中考的难点,所以我设计用动画直观的展现离子不共存的现象,从而加深对本知识的理解,化抽象为具体,也是一种需要学习的方法。识记哪些离子不能共存,为快速做题打下一定的基础。环节三:反馈目标当堂小结师生一起总结本节课所学的重点知识。一起总结对比学过的四大基本反应类型,找出各自的特点,会判断某个反应的基本类型当堂反馈,加深印象将以前学过的知识,和本节课的知识相对比,学会对比的学习方法去记忆类似的知识。环节四:课堂巩固举一反三判断下列哪些反应模式是属于复分解反应?先独立完成,实在有问题的可以小组讨论回答通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2030中国工业危险废物处理行业运营趋势与前景动态预测报告
- 三只小猪绘本课件教学
- 期货从业资格之《期货基础知识》过关检测参考答案详解
- HRBP招聘专家面试题库及答案
- 难点解析-北师大版8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试卷及参考答案详解【达标题】
- 小儿颅内出血
- 启东医院面试常见问题及答案精 编
- 南京数学面试全攻略:各类问题解析与答案
- 宁波浙东建材集团有限公司校园招聘85人公开引进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笔试参考题库答案详解版审定版
- 小儿腺样体肥大课件
- 2025上海市八年级升九年级数学暑假提升讲义:相似三角形压轴题(六大题型)原卷版
- 2025年工业互联网工程技术人员考核试题题库及答案
- 供货组织方案范文
- 农行OCRM系统讲解
- 2025年《药品经营和使用质量监督管理办法》培训试题及答案
- 2024年云南省县乡教师选调考试《教育学》真题汇编带解析(原创题)
- 羊肚菌栽培及其管理课件
- 教师身体健康管理指南
- 2025高空作业考试试题及答案(完整版)
- 出租车车辆GPS定位承包合同范本
- 焊接机器人教学培训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