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无罪推定原则在中国内地的现状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principle of presumption of innocence in mainland China作者姓名:张静 学号:20101003156【摘要】1996年,我国修订了刑事诉讼法并将无罪推定原则纳入我国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确立了疑罪从无、控方举证、沉默权三个具体规则。无罪推定原则作为一项基本原则在世界司法范围内得以广泛确认和应用,无罪推定原则是一项自然原则,是实现人权的重要保障。无罪推定原则在中国历经十四年的发展历程,已经渐渐融合中国国情有了自身的定义,但是由于我国司法实践的不断发展,该原则仍然不能完全适应我国社会的需要,在诉讼实践中产生了很多问题。本文将从四个方面阐述无罪推定原则,即无罪推定的概述、无罪推定的基本内容、无罪推定在中国发展现状以及无罪推定原则的完善。【an excerpt】In 1996, Chinas criminal procedure law and will be revised the innocence presumption principle into the basic principle of our countrys criminal procedure, and established the suspect from the prosecution evidence without sin, silence, three specific rules. Innocent presumption principle as a basic principle in the world within the scope of judicial confirmation and application to widely, the principle of presumption is a natural policy, which is an important guarantee of human rights. Innocent presumption principle in China after 14 years of development, has grown to fusion Chinas national conditions have their own definition, but due to the judicial practice in China of development, the principle in our country still can not adapt the need of the society, in litigation practice has caused many problems. This paper from the four aspects of innocence presumption principle, namely the presumption of innocence presumption of innocence, overview of the basic content, the presumption of innocence in China development present situation and the perfection of the principle of presumption of innocence. 【关键词】无罪推定原则 疑罪从无 举证责任 沉默权 【key words】presumption of innocence no punishment in doubtful cases burden of proof right to silence 1、无罪推定原则的概述1.1无罪推定原则的定义所谓无罪推定又称无罪假定,是指任何人在法院没有以确实、充分证据证实和判决其有罪之前,不得认为其有罪或者推定其无罪。 其主要表达了三层意思:一是只能由法院来裁决罪与非罪;二是强调证据的重要性,即法院只有确定充分证据才能证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罪;三是在法院作出判决前,任何人都是无罪的,不能主观上假设或类推其有罪。1.2无罪推定原则的起源和发展1.2.1无罪推定原则在世界范围内的起源和发展无罪推定原则最早渊源于古代罗马法的“有疑,当有利于被告人之利益”的原则,其基本含义是对有疑问的案件,应作出有利于被告人的判决,即无罪判决。但是作为一种政治法律思想,最早从理论上提出无罪推定思想的是十八世纪意大利著名的启蒙思想家贝卡利亚,他在1764年所著的论犯罪与刑罚中指出:“在法官判决之前,一个人是不能被称为罪犯的。只要还不能断定他已经侵犯了给予他公共保护的契约,社会就不能取消对他的公共保护”。在立法上第一次规定无罪推定的原则是1789年法国人权宣言。其第九条规定:“任何人在未经判决前均应假定无罪,如非拘禁不可,法律应规定对他采取的严厉措施不得超过为防止他脱逃而必须采取的措施。”这被认为是第一个确定无罪推定原则的成文法律,影响深刻。1948年12月10日,无罪推定原则在联合国大会通过的世界人权宣言这一联合国文件中被首次得以确认。1966年12月16日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第14条第2款规定:“凡受刑事控告者,在未依法证实有罪之前,应有权被视为无罪。”随即世界许多国家都在宪法或宪法性文件及刑事诉讼法典中规定了无罪推定原则。如:加拿大宪法、法国2000年最新修改的刑事诉讼法典、俄罗斯2001年新刑事诉讼法典等等。1.2.2无罪推定原则在中国的起源和发展中国古代朴素的无罪推定的法律思想最早可追溯到舜帝中、后期见尚书大禹漠记载“:罪疑惟轻,功疑惟重,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但是当时,“疑罪从轻”仅仅是对杀人疑罪的处理方法“,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是“疑罪从轻”的具体化,就是与其错杀无罪的人,不如失之于不杀有罪的人,即宁可失出,不可失入,意在防冤。这是最早对无罪推定的描述,很明显有着浓厚的氏族色彩和野蛮性质。其后中国大陆法学界在1950年代中期及1980年代初期,都对无罪推定原则进行过探讨,后因1983年的“严打”,无罪推定曾一度被认为是法学界的“精神污染”。直至1996年3月,修正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12条明确规定:“未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对任何人都不得确定有罪。”虽然该规定中没有出现“推定”或“假定”无罪的规范性表述,但却含有无罪推定的精神。至此我国正式将无罪推定原则赋予法律地位并在实践中开始贯彻这种思想。1、 无罪推定原则的基本内容2.1疑罪从无的规则根据无罪推定的法律解释,任何人在未经证据证实其有罪前是无罪的,这就表达了证据不足的前提下不得随意判决罪或非罪。很明显这里面包含着疑罪从无的规则。“疑罪”,是指证明被告人有罪的证据不足。而疑罪从无指,不能证明被告人有罪,或已有证据不能排除合理怀疑时,应认为被告人无罪。我国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六十二条第三款规定:“证据不足,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的,应当做出证据不足、指控的犯罪不能成立的无罪判决。”但是这种“从无”的条件是建立在确实没有充分证据证据证明无罪的基础上,而这种无罪并不是一种实质上的无罪而是法律上认定暂时无罪,在检察机关再重新找到充实证据时嫌疑人、被告人还是有可能被判处有罪。2.2控诉方举证的规则控诉方举证指控诉方承担证明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有罪的责任,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承担证明自己无罪的责任。在刑事诉讼中,证明被告人有罪的只能是控诉机关 ,被告人不负举证自己无罪的义务,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第89条规定:“公安机关对已经立案的刑事案件,应当进行侦查、收集、调取犯罪嫌疑人有罪或者无罪、罪轻或者罪重的证据材料。”第137条第(一)项规定:人民检察院审理案件的时候,必须查明“犯罪事实、情节是否清楚,证据是否确实、充分,犯罪性质和罪名的认定是否正确。”这些规定都说明收集证据证明被告人有罪的责任在国家司法机关而不在被告人。该原则的核心理念就是要求控诉机关证实证实被告人有罪而提供证据必须超过合理怀疑的程度,控诉机关不能通过法定的犯罪推定证据的标准。因为如果要求被告人承担证明责任,势必又要走回有罪推定的老路,同时也会导致屡禁不止的刑讯逼供现象进一步滋生和蔓延。由此而言,控诉方举证就成了无罪推定的一个当然原则。2.3沉默权规则沉默权即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刑事诉讼中具有沉默权,或是不得强迫自证其罪,从学理上又称“反对自我归罪的特权”,这也是其在法律上的本质。其基本含义是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面对追诉机关和审判机关的讯问,不说话或者停止说话,以沉默的方式反对强行要求作可能导致刑罚或者更重刑罚的供述的权利。沉默权之所以包含在无罪推定原则中是举证责任的引申。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对沉默权的适用都增加了一定的限制,这些限制只要是指如果控诉方实施了有说服力的举证,但被告人仍然保持沉默不作任何辩解或坦白交代的话,法官将作出不利于被告人的推论、解释以至判决。这种限制在我国即表现为“零口供”现象,我国已经有了相关案例的审判,即对有确实、充分证据证明犯罪嫌疑人有罪,但犯罪嫌疑人仍保持沉默的,法院将作出不利于被告人的有罪判决。这种限制实际上隐含着推定默认的意义,它比较明显地体现了不鼓励真正的罪犯不说出真相的立法意图,也体现了确立沉默权的国家对沉默权实体和程序困境的一种协调。由此可见,沉默权是保护被告人的一种权益,充分表现了对于嫌疑人或被告人在证据确实不充分前提下不能判定有罪的司法精神。2、 无罪推定原则在中国的发展现状3.1、司法实践中“自证其罪”的做法仍较为普遍侦查、检察以及司法机关往往先入为主,主观认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罪,在案件的侦查和审理过程中不给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保持沉默的权利。“坦白从宽、抗拒从严”的司法政策被当成有些司法人员办理刑事案件的法宝。甚至有的法院把没有口供,但依据其他证据判令被告人有罪的案件,当作刑事司法理念革新而加以宣扬。3.2未真正杜绝刑讯逼供刑讯逼供是我国长期以来坚持有罪推定的必然产物,与自证其罪密切相关。在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不能证明自己无罪,又不自认有罪的情况下,司法机关动用刑讯逼供手段取得口供的现象司空见惯。有些司法机关经常采用威胁、引诱、逼问的方式来讯问嫌疑人、被告人,主观上已经将嫌疑人、被告人认定为有罪,收集证据的手段非合法定程序故而其可信性值得商榷。3.3、待审羁押强制措施滥用、超期羁押现象大量发生。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的拘留、逮捕、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等待审羁押强制措施是有其法定适用条件的,但在司法实践中,拘留、逮捕为最常见的措施,取保候审、监视居住适用相对较少。出现这种现象与有罪推定不无关系。通常司法人员为了防止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潜逃,往往采用限制人身自由的办法。在案情疑难时,司法机关首先想到的是设法延长侦查期间,或者补充侦查,而不是恢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人身自由,致使法律规定的侦查期间往往得不到严格遵守。强制措施的滥用、超期羁押,不仅直接侵犯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人身自由权利,也直接影响到最终的裁判结果。3、 完善无罪推定的设想根据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很明显看到无罪推定原则在我国的适用仍存在很大的问题,并没有完全适应我国社会的需要在司法实践中也未真正落实。无罪推定并不是一个孤立的法律规定,必须有一系列的保障制度来确保这项原则的贯彻执行。虽然我国刑事诉讼法第12条确立了“无罪推定”原则的基本内核,但我国还没有引进沉默权的规定,还未确立非法证据的排除使用规则,还不是标准的无罪推定原则。因此,本文作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完善:4.1确立无罪推定原则的宪法地位无罪推定原则作为一条重要的法治原则,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将其规定于宪法之中。如美国联邦宪法第5条和第14条修正案规定:“非经正当法律程序,不得剥夺任何人的生命、自由或财产。”俄罗斯联邦宪法在第2章“人和公民的权利与自由”第49条规定:“每个被控告有罪的人,在其罪行未被联邦法律所规定的程序证明和未被法院所作出的具有法律效力的判决之前,都被视为无罪。”由此可见,无罪推定是一项强调公民基本权利的法律原则,与公民的人权保障密切相关。我国应当借鉴国外的立法例,在宪法中明确规定无罪推定原则。这有助于提高全社会对它的重视,也是适应我国刑事诉讼国际化的客观需要。4.2真正赋予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沉默权4.2.1案件侦查阶段。虽然修订后的刑事诉讼法强化了诉讼的民主化以及对公民权益的保障,但是,在对犯罪嫌疑人采取强制措施上,仍然是“侦查至上”。而“控方举证”是无罪推定原则的基本要求,被追诉方既没有证明自己有罪的责任,也没有证明自己无罪的责任,法律不应强迫其就案件进行陈述。沉默权规则赋予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依法对司法人员的提问保持沉默或拒绝回答的权利;司法人员则有义务在提问前告知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享有此项权利。4.2.2审查起诉阶段。在我国,讯问犯罪嫌疑人是审查起诉阶段的必经程序之一。检察机关的讯问程序不仅是一种审查起诉的手段,而且也是犯罪嫌疑人在此阶段行使辩护权的程序。规定沉默权以后,从检察机关来看,讯问嫌疑人将成为审查起诉的重要职责,而从犯罪嫌疑人的角度看,他有向检察机关陈述辩解的权利。如果犯罪嫌疑人在此阶段的供述与检察机关所掌握的罪行一致,检察机关可据此决定是否起诉以及适用什么程序起诉等。在这一阶段,审查起诉机关有义务听取犯罪嫌疑人的陈述和辩解,并充分尊重犯罪嫌疑人的沉默权。当犯罪嫌疑人拒绝回答或者保持沉默时,检察机关应立即停止讯问,这样有利于防止和减少因被追诉人翻供而使诉讼进程受阻。4.2.3法庭审理阶段。在1996年刑事诉讼法修改以后,我国庭审制度有了很大改革。但是,根据刑事诉讼法第55条的规定在确立沉默权规则以后,应该有所变动。包括三点:(1)在检察机关宣读起诉书后,由审判长告知被告人享有沉默权;(2)把第155条规定的“讯问”统一改为“发问”,这样更能体现参与诉讼的各方的主体地位;(3)审判长在告知沉默权的同时,也要一并告知被告人有替自己陈述辩解的权利。4.3确立非法证据的排除使用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策划营销活动方案
- 村支书个人年度述职报告
- 2024年鹰潭市余江区城区学校选调教师真题
- 企业培训计划模板
- 企业安全宣讲教育
- 医疗器械设备与材料采购方案计划
- 律师事务所员工作风建设心得体会
- 总工办职能定位及设计审核流程指南
- 部门联谊活动策划方案
- 2025版住宅小区绿化带装修与维护合同
- 人员异地办公管理办法
- 劳务派遣与服务协议
- 2025年新修订治安管理处罚法课件
- 消费者权益保护培训课件
- DB11T 2454-2025 职业健康检查质量控制规范 生物样本化学物质检测
- 贸易公司员工职业操守行为准则制度
- 护理50项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 电网技术改造及检修工程定额和费用计算规定2020 年版答疑汇编2022
- 电网工程设备材料信息参考价2025年第一季度
- 高中数学评课稿范文(共9篇)
- 农药化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模板-用于立项备案拿地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