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一轮复习 12.2 一个大洲和五个地区课件 中图版.ppt_第1页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 12.2 一个大洲和五个地区课件 中图版.ppt_第2页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 12.2 一个大洲和五个地区课件 中图版.ppt_第3页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 12.2 一个大洲和五个地区课件 中图版.ppt_第4页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 12.2 一个大洲和五个地区课件 中图版.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讲一个大洲和五个地区 2 能力突破 典题试做 题组训练 知识梳理 考点一一个大洲 亚洲目标导向 1 能够判读亚洲经纬网图和海陆分布图 分析亚洲各自然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的关系 2 能够判读亚洲某区域分布图 分析人文要素的分布特征 并能分析其影响因素 3 知识梳理 能力突破 典题试做 题组训练 一 亚洲的地理事象 a阿拉伯海 b阿拉伯半岛 c马来群岛 d青藏高原 e德干高原 f温带大陆性气候 g亚热带季风气候 4 知识梳理 能力突破 典题试做 题组训练 5 知识梳理 能力突破 典题试做 题组训练 三 自然地理特征1 地形 以高原 山地为主 中部高 四周低 2 气候 1 气候特征 气候复杂多样 季风气候显著 大陆性气候分布广 2 成因 a 所跨纬度在各大洲中最广 地形起伏大 使各地地面受热状况和干湿程度差异很大 b 巨大的面积和完整的大陆轮廓 促成了大陆性气候范围广大 c 巨大的大陆东临广袤的海洋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 形成了典型的季风气候 3 河流 多发源于中部山地 高原 呈放射状流向周边海洋 水能资源丰富 6 知识梳理 能力突破 典题试做 题组训练 四 人文地理特征1 人口稠密 东亚 东南亚 南亚是人口稠密的地区 2 多样的地域文化 3 经济发展差异 大部分属于发展中国家 其中东亚 东南亚的一些国家 如新加坡 经济发展较快 西亚一些国家 因大量出口石油成为比较富裕的国家 7 知识梳理 能力突破 典题试做 题组训练 一 区域地理特征的分析思路区域地理环境是分析区域问题的基础 突出的区域地理特征更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分析区域地理特征时 主要遵循以下分析思路 1 明确区域地理特征的构成要素 8 知识梳理 能力突破 典题试做 题组训练 2 综合分析区域地理特征 分析时主要从自然和人文两方面入手 并寻求二者之间的联系 用整体性的观点理清自然地理特征与人文地理特征之间的因果关系 从而明确区域的整体性特征 9 知识梳理 能力突破 典题试做 题组训练 二 亚洲地形 气候与河流的关系分析亚洲河流特征深受地形和气候的影响 具体如下图所示 10 知识梳理 能力突破 典题试做 题组训练 三 亚洲主要分区的自然地理 人文地理特征对比分析 11 知识梳理 能力突破 典题试做 题组训练 12 知识梳理 能力突破 典题试做 题组训练 13 知识梳理 能力突破 典题试做 题组训练 2014全国 卷 阅读图文资料 完成下列各题 14 知识梳理 能力突破 典题试做 题组训练 河流的侵蚀 沉积及沼泽的吸收 附 影响河流泥沙和营养物质含量 水体中营养物质含量影响浮游生物量 与水温共同制约鱼类资源数量 上图所示的西西伯利亚平原地势低平 冻土发育 河流众多 沼泽广布 1 分析西西伯利亚平原沼泽广布的原因 答案 地势低平 排水不畅 气温低 蒸发量小 下部土层冻结 永冻层 阻滞水分下渗 凌汛等导致 河水泛滥 2 分析叶尼塞河泥沙含量较多 而鄂毕河泥沙含量较少的原因 答案 叶尼塞河支流多流经中西伯利亚高原 河床比降大 流速快 侵蚀强 增加了河流含沙量 鄂毕河主要流经平原 流速慢 泥沙沉积 含沙量小 15 知识梳理 能力突破 典题试做 题组训练 3 通常 大河河口的鱼类资源丰富 但鄂毕河河口鱼类资源相对较少 说明鄂毕河河口鱼类资源较少的原因 答案 鄂毕河河口区纬度高 水温低 鱼类生长慢 结冰期长 鱼类存活率偏低 鄂毕河流经沼泽 营养物质被植物吸收 河水中营养物质严重缺乏 不利于浮游生物生长 北冰洋营养物质和饵料较为贫乏 考法分析 本题主要以俄罗斯西西伯利亚平原地区的自然环境要素分布图为背景 考查该区域的水文特征和渔业资源分布及其成因 突出考查信息获取与解读 调动和迁移运用知识及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 16 知识梳理 能力突破 典题试做 题组训练 推理分析 1 信息提取 1 题干信息 河流的侵蚀 沉积及沼泽的吸收 附 影响河流泥沙和营养物质含量 说明影响河中物种的因素 西西伯利亚平原地势低平 冻土发育 河流众多 沼泽广布 影响河流的水文特征 2 图表信息 17 知识梳理 能力突破 典题试做 题组训练 2 迁移应用第 1 题 运用沼泽湿地的成因分析 注意到西西伯利亚平原的纬度位置和资料中的 西西伯利亚平原地势低平 冻土发育 以及由于河水泛滥带来较多的水分 即可分析出其沼泽广布的原因 第 2 题 运用河流水文特征的影响因素分析 由图中叶尼塞河及其支流流经地区的等高线可判断地势变化较大 河流侵蚀作用强烈 鄂毕河流经的地区主要为平原 河流的沉积作用明显 含沙量较小 第 3 题 运用农业生产的自然区位条件分析 鄂毕河流经地区地形平坦 且经过大面积的沼泽 使水体中营养物质减少 且鄂毕河纬度较高 河口更是位于70 n以北的北冰洋南岸 而北冰洋因纬度高而营养物质缺乏 18 知识梳理 能力突破 典题试做 题组训练 2016湖北四校联考 油棕树浑身是宝 果实 树干 果壳 果柄 油棕核等都能加工成各种产品 读马来西亚棕油生产地区分布示意图和2011年油棕产品出口比重示意图 完成第1 3题 19 知识梳理 能力突破 典题试做 题组训练 20 知识梳理 能力突破 典题试做 题组训练 1 影响棕油生产的主导区位因素是 a 原料b 市场c 劳动力d 科技2 马来西亚棕油种植的地域特征是 a 家庭化种植b 企业化种植c 商品化程度低d 水利工程量大3 关于马来西亚油棕产业的叙述 正确的是 a 以初级加工为主 产品单一b 产业链长 产品附加值高c 以综合加工为主 产品多样d 循环经济 工业品比重大 答案 解析 21 知识梳理 能力突破 典题试做 题组训练 4 2015上海卷 中亚是我国推进 一带一路 战略的重要合作伙伴 深入理解中亚地区自然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状况 有助于认识我国与该地区经济合作的重要性 读图 完成下题 22 知识梳理 能力突破 典题试做 题组训练 分析中亚地区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及其对该地区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 23 知识梳理 能力突破 典题试做 题组训练 解析 本题考查区域自然地理特征及其对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 自然地理特征主要从地形 气候 河流等方面分析 根据图甲可以得出中亚地区的地形 地势和河流特征 根据图乙可以得出该地区降水特征 人文地理特征主要包括农业 城市 工业 交通等 根据图甲中城市的分布和图乙中农作物的分布可以分析出自然地理环境对该地区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 24 知识梳理 能力突破 典题试做 题组训练 答案 地形 河流分布特征 总体上 该区东南高西北低 东南部主要为高原 山地 东北部以丘陵为主 西部 南部以平原为主 该区河流多发源于东南部山区及东北部丘陵 主要依靠积雪和冰川融水补给 多为内流河 注入内陆湖泊 降水量分布及其原因 由于该区深居内陆 远离海洋 降水量偏低 多数地区年降水量在300毫米以下 北部 东部地区夏季受到来自北冰洋和大西洋湿润气流的影响 在300毫米以上 东南部局部地区为迎风坡 年降水量偏高 在600毫米以上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由于降水量和地形分布不同 农业生产类型也明显不同 北部降水量较高 平原耕地面积较广 有利于发展种植业 农业生产以小麦种植为主 中部 西部地形平坦 但降水量较低 以畜牧业为主 沿河谷地区光热条件好 昼夜温差大 河水较为充足 地形较为平坦 有利于发展灌溉农业 以棉花种植为主 对城市分布的影响 中亚地区城市多数分布于地形平坦的河谷地区 这是因为该区绝大多数地方降水量偏低 主要依靠河流提供生产和生活用水 25 能力突破 典题试做 题组训练 知识梳理 考点二五个地区目标导向 能够判读东南亚 中东 欧洲西部 撒哈拉以南非洲和极地区域图 分析或对比相关区域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 并能够分析地理特征的形成原因 26 知识梳理 能力突破 典题试做 题组训练 27 知识梳理 能力突破 典题试做 题组训练 28 知识梳理 能力突破 典题试做 题组训练 29 知识梳理 能力突破 典题试做 题组训练 30 知识梳理 能力突破 典题试做 题组训练 31 知识梳理 能力突破 典题试做 题组训练 3 人文地理特征 1 人口特征 以黄种人为主 人口稠密 分布不均 多信奉佛教 华侨众多 2 经济特征 以初级产品输出为主 32 知识梳理 能力突破 典题试做 题组训练 33 知识梳理 能力突破 典题试做 题组训练 1 重要的地理位置 三洲五海之地 图中a为波斯湾 b为地中海 2 气候类型 图中c处为热带沙漠气候 d处为地中海气候 e处为温带大陆性气候 3 河流 图中f为幼发拉底河 4 丰富的石油资源 主要分布在波斯湾及其沿岸地区 34 知识梳理 能力突破 典题试做 题组训练 三 欧洲西部 1 地形区 图中a为斯堪的纳维亚山脉 b为西欧平原 2 气候类型 图中c处为温带海洋性气候 d处为地中海气候 e处为温带大陆性气候 f处为寒带气候 3 经济 发达国家集中的地区 工业中心多 分布密集 现代化的畜牧业 繁荣的旅游业 35 知识梳理 能力突破 典题试做 题组训练 四 撒哈拉以南非洲 1 主要地形区 图中a处为东非高原 b处为刚果盆地 2 主要河流 图中c为尼罗河 d为尼日尔河 e为赞比西河 3 气候类型 f处为热带草原气候 g处为热带沙漠气候 h处为地中海气候 36 知识梳理 能力突破 典题试做 题组训练 五 极地地区1 南极地区 37 知识梳理 能力突破 典题试做 题组训练 1 海陆位置 大洲 图中的a是南美洲 b是非洲 c是大洋洲 大洋 图中的d是大西洋 e是印度洋 f是太平洋 2 自然环境 地形 以高原为主 冰雪覆盖 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洲 有 冰雪高原 之称 气候 酷寒 烈风 干燥 3 科学考察 我国在南极洲建立的科学考察站 g是长城站 h是中山站 i是昆仑站 2014年2月8日 我国建成第四个南极科学考察站 t泰山站 38 知识梳理 能力突破 典题试做 题组训练 1 图中a是白令海峡 b是斯堪的纳维亚半岛 c是波罗的海 d是大西洋 2 国家 f俄罗斯 g美国 h加拿大 3 e处建有我国的黄河科考站 4 特征 大部分地区终年冰封 降水量普遍比南极地区丰富 39 知识梳理 能力突破 典题试做 题组训练 40 知识梳理 能力突破 典题试做 题组训练 41 知识梳理 能力突破 典题试做 题组训练 42 知识梳理 能力突破 典题试做 题组训练 43 知识梳理 能力突破 典题试做 题组训练 44 知识梳理 能力突破 典题试做 题组训练 45 知识梳理 能力突破 典题试做 题组训练 46 知识梳理 能力突破 典题试做 题组训练 47 知识梳理 能力突破 典题试做 题组训练 48 知识梳理 能力突破 典题试做 题组训练 2013全国 卷 阅读图文资料 完成下列各题 维多利亚湖是世界第二大淡水湖 湖面海拔1134米 鱼类资源丰富 尼罗河鲈鱼是体型最大的淡水鱼之一 属肉食性鱼 原产于尼罗河 刚果河等非洲河流中 20世纪50年代 尼罗河鲈鱼被引入维多利亚湖 并迅速繁殖 该湖的尼罗河鲈鱼经捕捞 加工后多销往欧洲 成为昂贵的美食 下图示意维多利亚湖的位置及周边水系 49 知识梳理 能力突破 典题试做 题组训练 1 分析阻碍尼罗河鲈鱼游入维多利亚湖的自然原因 答案 维多利亚湖 处于相对封闭的高原盆地中 北部唯一出口通向尼罗河 湖泊海拔高 尼罗河上游多瀑布 阻挡了尼罗河鲈鱼游入维多利亚湖 2 分析尼罗河鲈鱼在维多利亚湖迅速繁殖的自然条件 答案 维多利亚湖湖面广阔 为体型大的尼罗河鲈鱼提供了广阔的生存空间 湖中鱼类为尼罗河鲈鱼提供充足的饵料 3 分析尼罗河鲈鱼迅速繁殖对维多利亚湖鱼类资源及捕捞业的影响 答案 尼罗河鲈鱼体型大 食量大 导致一些原有鱼类数量迅速减少甚至灭绝 尼罗河鲈鱼体型大 捕捞技术和方法与当地传统不同 冲击当地传统捕捞业 同时出现专门捕捞尼罗河鲈鱼的捕捞业 50 知识梳理 能力突破 典题试做 题组训练 4 说明尼罗河鲈鱼的引进对维多利亚湖沿岸地区经济发展的贡献 答案 产量大 价格高 国际市场需求量大 出口创汇 捕捞 加工 运输等产业随之发展 扩大就业 促进相关产业发展 考法分析 本题主要以东非高原地区河 湖等分布和渔业资源的相关资料为背景 考查鱼类的生长环境特征和区域经济的发展 突出考查信息获取与解读 调动和迁移运用知识及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 51 知识梳理 能力突破 典题试做 题组训练 推理分析 1 信息提取 1 题干信息 世界第二大淡水湖 说明水域面积广阔 湖面海拔1134米 说明能阻挡尼罗河鲈鱼游入维多利亚湖 鱼类资源丰富 为鲈鱼提供大量饵料 鲈鱼是体型最大的淡水鱼之一 说明鲈鱼生存的空间大 鲈鱼经捕捞 加工后多销往欧洲 说明鲈鱼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市场广阔 昂贵的美食 说明价格高 2 图表信息 52 知识梳理 能力突破 典题试做 题组训练 2 迁移应用第 1 题 运用地形对水生生物的影响分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 尼罗河上游地区有众多的瀑布 尼罗河是维多利亚湖的唯一出口 且处于相对封闭状态 瀑布阻挡了鲈鱼游入维多利亚湖 第 2 题 运用渔业发展的自然区位条件分析 维多利亚湖是世界第二大淡水湖 水域面积大 为鲈鱼提供了生存空间和充足的饵料 第 3 4 题 运用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分析 从材料中知 鲈鱼是一种肉食性鱼类 故对湖内其他鱼类资源造成威胁 对于捕捞业的影响主要是改变了以前传统的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