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4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渔业船舶法定检验规则 第三篇 吨位丈量渔业船舶法定检验规则(2000)第一篇 总 则1.1 法令1.1.1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第十八条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和海上设施检验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109号)第三十条的规定,渔业船舶的检验管理办法由国务院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制定。1.1.2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船舶监督检验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令第2号)第三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船舶检验局是实施渔业船舶检验的主管机关。1.2 宗旨1.2.1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的有关法律、法规及其批准、接受、承认或加入的有关国际公约、议定书及规则,保证渔业船舶具备安全航行、作业、防止污染环境的技术条件,保障人命财产安全,制定渔业船舶法定检验规则(以下简称本规则)。1.2.2 对符合本规则要求的渔业船舶,应按第二篇的规定签发相应的法定检验证书。以证明其符合主管机关颁布的规则或认可的相应标准并满足预定航区的安全航行和作业的技术条件。1.3 适用范围1.3.1 除另有明文规定外,本规则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登记或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登记的渔业船舶以及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造、修理并按本规则申请检验的外国籍及港、澳、台渔业船舶。1.3.2 本规则未作规定者,主管机关将另行规定或给予特殊考虑。1.4 定义1.4.1 本规则各篇章所涉及的特别定义,在各篇章中规定。1.4.2 除另有明文规定外,下列定义适用于本规则的全部。 1) 主管机关:系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船舶检验局。 2) 验船部门:系指主管机关及经主管机关认可授权的渔业船舶检验机构。 3) 验船师:系指持有主管机关核发的资格证书的从事渔业船舶及船用产品检验的人员。 4) 渔船:系指从事捕捞鱼类或其他水生生物资源的船舶。 5) 渔业辅助船:系指为渔业生产、科研、教学、监督、渔港工程服务的船舶。如水产运销船、冷藏加工船、油船、供应船、渔业指导船、科研调查船、教学实习船、渔港工程船、拖轮、交通船、驳船、养殖船、渔政船和渔监船等。 6) 渔业船舶:系指上述渔船和渔业辅助船的统称。 7) 法定检验:系指本规则规定的各种检验(包括验船部门依据我国的法律、法规及政府批准、接受、承认或加入的有关国际公约、议定书、规则等对渔业船舶及其船用产品所进行的强制性的检验)。 8) 检验:除另有明文规定外,系指法定检验。 9) 认可:系指主管机关的认可。 10) 中国水域:系指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的一切水域。 11) 国际渔业船舶:系指在中国水域以外从事捕捞作业的渔船、渔政船、渔业指导船、科研调研船、实习船及非营业性水产运销船。 12) 非国际渔业船舶:系指在中国水域以内作业、航行的渔业船舶。 13) 休闲渔船:系指在休渔期或捕捞淡季从事观光、垂钓的渔业船舶及类似用途的船舶。 14) 国际航行:系指由一国港口驶向另一国港口或与此相反的航行。 15) 新船:除另有明文规定外,系指本规则或有关篇章所涉及的国际公约、议定书等生效之日或以后安放龙骨或处于相似建造阶段的渔业船舶。 16) 现有船:系指非新船。 17) 船龄:系指船舶从其建造完工的年份算起迄今所过去的年限。 18) 船用产品:系指建造或修理渔业船舶所使用的涉及到船舶及人命安全和防污染方面的设备和材料。1.5 检验资格1.5.1 执行渔业船舶法定检验的资格须经主管机关认可和授权。1.5.2 非国际渔业船舶的检验须由各验船部门及其验船师承担。1.5.3 国际渔业船舶的检验须由下列验船部门及验船师承担: 1) 主管机关; 2) 主管机关特别授权的验船部门; 3) 主管机关的验船师; 4) 主管机关特别授权的验船师。1.5.4 验船部门及验船师的检验范围须与所持资格证书相适应。1.6 验船师职权与职责1.6.1 验船师职权 1) 按规定对渔业船舶提出修理要求; 2) 按主管机关规定登船检验与检查; 3) 要求渔业船舶按规定配备船舶设备; 4) 若确认渔业船舶或其设备的状况在实质上与证书所载情况不符,或其现状不符合“出海时对船舶或船上人员都无危险”的条件时,有权要求船舶所有人采取纠正措施。若船舶所有人未能采取纠正措施,有权收回该船的有关渔业船舶检验证书,并及时报告发证机关。 5) 在执行法定检验中,如发现船舶或其他设备的技术状况不符合本规则的规定时,有权提出纠正要求或处理意见; 6) 为证实所试验项目的技术状况,有权要求提供有关证件和详细资料。如认为必要时,可要求对已具有船用产品证书的产品进行抽查或复验。1.6.2 验船师职责 1) 正确贯彻执行国家颁布的法律法规和主管机关发布的各项规定、技术规范等; 2) 签发与船舶实际情况相符的检验证书; 3) 适时反馈检验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以及技术规则等存在的问题。1.7 航区划分: 类远海航区:系指超过II类航区以外的海域。 类近海航区:系指中国渤海、黄海及东海距岸或庇护地不超过200n mile、台湾海峡以及南海距岸不超过120n mile(台湾岛东海岸、海南岛的东海岸及南海岸距岸不超过50n mile)的III类航区以外的海域。 类沿海航区:系指台湾岛东海岸、台湾海峡的东海岸及西海岸、海南岛的东海岸及南海岸距岸不超过10n mile的海域和除上述海域外距岸或庇护地不超过20n mile的海域。1.8 等效 经主管机关同意,验船部门可允许采用具有同等效能的设备、材料、器具或其他设施代替本规则要求的设备、材料、器具或其他设施。1.9 免除1.9.1 对于具有新颖特征的渔业船舶,如验船部门认为本规则的某些规定妨碍其发展新颖特征时,在保证安全的条件下,经主管机关同意,可以免除这些要求。1.9.2 对于非国际航行的渔业船舶,特殊情况下需要进行一次国际航行时,或对在特殊情况下需要进行一次超出规定航区作业的渔业船舶,在保证预定航次安全的情况下,主管机关可以免除本规则的部分要求。1.10 船用产品 渔业船舶建造或修理所使用的船用产品须经主管机关认可并取得船用产品证书后方可装船使用。1.11 申请与费用1.11.1 船舶所有人应按规定向验船部门申报法定检验,并应提供必要的检验条件。1.11.2 申报检验者须按规定向验船部门支付检验费、交通费以及其他必要的费用。1.12 争议和裁决 当事人对验船部门的检验结论有异议的,可以向上一级验船部门申请复验;对复验结论仍有异议的,可向主管机关提出申请,由主管机关委托渔船检验技术委员会裁决。1.13 责任1.13.1 主管机关对验船部门执行渔业船舶及船用产品法定检验实施监督。1.13.2 验船部门须保证检验的全面性和有效性,并对检验项目的检验质量负责。1.14 处罚1.14.1 伪造、擅自涂改检验证书和变更船舶载重线或以欺骗手段获取检验证书的,由有关部门按照有关规定予以处罚,并责令其重新向验船部门申报检验。1.14.2 验船人员滥用职权、徇私舞弊、收受贿赂或玩忽职守、严重失职的,由所在单位或其上级机关给予行政处分并暂停或撤消其检验资格;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1.15 生效 本规则经农业部批准后,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船舶检验局公布实施,自2000年6月1日开始生效。1.16 其他 渔业船舶的设计单位、修造厂、船用产品生产厂及检测部门应经主管机关认可,并取得由主管机关颁发的相应的资格认可证书。1.17 解释 本规则的解释权归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船舶检验局。第二篇 检验与发证第1章 通 则第1节 一般规定1.1.1 渔业船舶的所有人、经营者或代理人(以下简称船舶所有人)须按本篇的规定申报检验。1.1.2 所有渔业船舶在首次投入营运之前须申报初次检验。1.1.3 营运渔业船舶须按本篇规定申报营运船舶检验。1.1.4 船舶所有人须按本篇规定申报吨位丈量、核定载重线。1.1.5 渔业船舶的主要船用产品,须按本篇的规定申报产品检验。1.1.6 验船部门受理检验的范围,须按主管机关的规定执行。1.1.7 检验依据1.1.7.1 本规则是执行渔业船舶法定检验的依据。1.1.7.2 主管机关颁布的其他规定是本规则的组成部分。1.1.7.3 除另有明文规定外,主管机关颁布的指导性文件均属于非强制性的。1.1.7.4 渔业船舶结构除须符合本规则的相应规定外,其船舶强度、结构、布置、材料、构件尺寸、机械设备、电气设备、冷藏装置、防火结构、焊接、锅炉和其他受压容器及其附件等,其设计与安装应适用于预定的用途,且应符合主管机关颁布或承认的建造规范、标准的有关规定。1.1.7.5 本规则各篇的规定已涵盖了下列有关国际公约、议定书(包括修正案)、规则等对渔业船舶的要求:1) 1969年国际船舶吨位丈量公约(简称69吨位公约);2) 1966年国际船舶载重线公约及1988年议定书(简称66载重线公约);3) 1974年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及其议定书和修正案(简称SOLAS公约1974);4) 1972年国际海上避碰规则及其修正案(简称72避碰规则);5) 1973年国际防止船舶造成污染公约78年议定书及1988年议定书(简称MARPOL 73/78公约);6) 1977年托雷莫利诺斯国际渔船安全公约1993年议定书(简称93议定书)。1.1.7.6 本规则还包括了国际劳工组织(简称ILO)于1932年修订的关于船舶装卸作业防止工人工伤事故公约(简称32号公约),以及替代并于1981年12月5日生效的相应公约(简称152公约)的有关内容。第2节 适用范围 除另有明文规定外,本篇适用于船长大于或等于12m且有固定连续甲板的渔业船舶。第3节 检验时间1.3.1 所有渔业船舶的连续两次检验间隔时间为12个月。1.3.2 换证检验应在证书到期之前3个月内进行。1.3.3 年度检验应在证书的周年日期前、后3个月内进行。1.3.4 期间检验应在相应证书的第2个周年日期前、后3个月内进行。1.3.5 定期检验 1) 国际渔船的设备和国际渔业辅助船舶的设备安全证书的定期检验应在证书的第2个周年日期前、后3个月内进行,有效期限不变。 2) 国际渔船的无线电设备和国际渔业辅助船舶的无线电安全证书的定期检验应在证书的每1个周年日期前、后3个月内进行,有效期限不变。第4节 检验申报1.4.1 渔业船舶设计图纸和技术文件的审查,由设计部门或船舶所有人向验船部门申报。1.4.2 渔业船舶的初次检验、期间检验、换证检验、定期检验、年度检验、临时检验,由船舶所有人向验船部门申报检验。1.4.3 渔业船舶的船用产品,由产品的制造者或代理人向验船部门申报产品检验。第5节 检验类别1.5.1 初次检验1.5.1.1 初次检验:系指渔业船舶(包括重大改建的船舶)在首次投入营运以及验船部门第一次对渔业船舶颁发证书之前所进行的检验。1.5.1.2 新船的初次检验(建造检验)应审查船舶设计图纸及技术文件;核查准造证;核查船用产品证书;对船舶结构、机械和设备进行一次全面的检查及试验。1.5.1.3 新船应按照验船部门批准的设计图纸施工。如确需修改时,应将重大修改部分的设计图纸报送验船部门审查批准后,方可施工。1.5.1.4 验船师在执行新船的初次检验时,应至少在渔业船舶修造企业出具的船舶下水、倾斜试验、系泊试验及航行试验等重大检验项目的检验或试验报告上签署。1.5.1.5 渔业船舶建造或改造完工后,渔业船舶修造企业应按规定向验船部门提交完工图纸。1.5.1.6 现有船舶的初次检验应参照新船的初次检验的有关规定进行图纸审查和检验;对船舶结构、机械和设备进行一次全面的检查及必要的试验;确认有关船舶安全的检验和试验报告及主要船用产品证书;核查有效的船舶检验证书及有关技术文件。1.5.1.7 对船龄超过10年的现有船舶,验船部门可根据船舶的技术状况等具体情况酌情增加检验项目。1.5.1.8 若船舶具有主管机关承认的检验机构签发的有效船舶检验证书及技术文件,则现有船舶的初次检验可按照换证检验对待。1.5.1.9 初次检验合格后,应按规定签发渔业船舶检验证书及相应的免除证书。1.5.2 定期检验1.5.2.1 定期检验:系指对特定的渔业船舶设备证书的有关项目,按照本规则的规定进行的检验。1.5.2.2 定期检验应对船舶的有关设备进行一次完整的检查及必要的试验。1.5.2.3 定期检验应核查所有渔业船舶检验证书及技术文件。1.5.2.4 定期检验合格后,应按规定在相应的渔业船舶检验证书上签署。 1.5.3 换证检验1.5.3.1 换证检验:系指对渔业船舶检验证书有关的项目,按规定期限换发证书之前的检验。1.5.3.2 换证检验须对船舶结构、机械、设备进行全面的检验和必要的试验,保证其符合特定证书的有关规定。1.5.3.3 换证检验应核查所有渔业船舶检验证书及技术文件。1.5.3.4 换证检验合格后,应按规定换发渔业船舶检验证书及相应的免除证书。1.5.4 期间检验1.5.4.1 期间检验:系指对特定的渔业船舶检验证书的有关项目,在第2个周年进行的检验。期间检验应替代1次年度检验。1.5.4.2 除按规定对年度检验项目进行检验外,尚应对船底外部等指定的项目进行详细检查。1.5.4.3 期间检验应核查所有渔业船舶检验证书及技术文件。1.5.4.4 期间检验合格后,应按规定在相应的渔业船舶检验证书上签署。1.5.5 年度检验1.5.5.1 年度检验:系指对特定的渔业船舶检验证书的有关项目,按照本规则的有关规定每年进行的常规检验。1.5.5.2 年度检验应对船舶及其设备进行常规检查,以及为确定其保持良好状态而做的某些试验;确认船舶及其设备没有做过未经认可的变更。若对船舶的某项设备的状况维持有疑问时,则应作进一步的检查或试验。1.5.5.3 年度检验应核查所有渔业船舶检验证书及技术文件。1.5.5.4 年度检验合格后,应按规定在相应的渔业船舶检验证书上签署。1.5.6 船底外部检查1.5.6.1 船底外部检查:系指对船舶水下部分的壳板和有关项目的检查以确保其处于良好状态,并且适合船舶要进行的营运业务。1.5.6.2 船底外部检查一般应在干坞内进行,但也可考虑在船舶处于浮态时进行替代检查。对于15年及以上船龄的船舶,在进行浮态检查之前应予以特殊考虑。只有当条件良好且具有适当的设备和经适当训练的人员时,才能对船舶进行浮态检查。1.5.6.3 在任何5年内应至少进行2次船底外部检查,且任何2次之间的间隔时间应不超过36个月,其中1次应在换证检验时进行。1.5.7 临时检验1.5.7.1 临时检验:系指验船部门对技术状况或用途、作业区域等发生变化的船舶或应船舶所有人、有关部门的申请或验船部门签发的船舶临时证书有效期满,对渔业船舶进行的非常规性检验。1.5.7.2 渔业船舶有下列情况之一时,须向验船部门申报临时检验:1) 更改船名、船籍港或船舶所有权发生变更时;2) 发生影响船舶安全的海损或机损事故时;3) 改变航区、作业区域、作业方式或变更用途时;4) 涉及船舶安全的任何修理或改装(包括更换船舶主机并加大功率)时;5) 船舶检验证书的有效期限届满要求展期时;6) 船舶封存后启用时;7) 限期检验项目期限届满时;8) 其他原因造成渔业船舶检验证书失效时。1.5.7.3 临时检验合格后,应按规定在相应的渔业船舶检验证书上签署或签发新的渔业船舶检验证书。1.5.8 产品检验1.5.8.1 产品检验:系指验船部门依据我国的法律法规和我国政府批准接受的有关国际公约及主管机关颁布的规章对涉及渔业船舶及人命安全和防止船舶污染环境的主要产品和材料进行的监督检验。1.5.8.2 主管机关依据船用产品的结构、用途和生产方式的不同,对产品进行工厂认可或产品型式认可。1.5.8.3 经主管机关认可的船用产品,验船部门依据产品结构、用途、生产方式和企业的质量保证情况,对产品采取制造检验、出厂检验或不定期抽检三种方式进行监督检验。1.5.8.4 经检验合格后的船用产品,验船部门按主管机关的规定签发船用产品证书,并按规定标明产品检验标志。第6节 证书的发送与保存1.6.1 验船部门一般应将各种法定检验证书正本及技术文件副本各1份直接发送给船舶所有人。1.6.2 验船部门除按规定对有关文件资料存档外,尚应将各种法定检验证书副本及技术文件正本各1份存档。1.6.3 船舶所有人应将验船部门签发的各种法定检验证书及技术文件妥善保存在船上,以备随时检查。第7节 检验后的状况维持1.7.1 船舶所有人应对船舶及其设备的状况加以维持,使其能够符合本规则的各项规定,确保船舶状况与证书相符,从而保证该船在各方面保持适合于航行作业而不致对船舶及船上人员产生危险。1.7.2 根据本规则对船舶所进行的任何检验完成以后,除为维修的目的而正常更换设备零部件外,未经验船部门同意,不得改变经过检验的船舶结构、布置、机器、设备及其他项目。1.7.3 当船舶发生事故或发现缺陷而影响船舶安全或影响救生设备和其他设备的有效性或完整性时,船舶所有人应及时报告验船部门。验船部门收到报告后,应及时进行调查,以确定是否有必要进行临时检验。第2章 证 书第1节 证书种类2.1.1 国际渔业船舶检验证书2.1.1.1 船长等于或大于24m的国际渔船经检验合格后,应签发下列有关检验证书:1) 国际渔船安全证书及设备记录;2) 国际吨位证书;3) 渔船吨位证书;4) 国际防止油污证书及附件; 5) 防止油污证书及附件;6) 渔船载重线证书;7) 渔船渔捞和起重设备证书;8) 免除证书;*9) 苏伊士运河吨位证书;*10) 巴拿马运河吨位证书; *11)防止生活污水污染证书。2.1.1.2 船长小于24m的国际渔船经检验合格后,应签发下列有关检验证书:1) 渔船安全证书及设备记录;2) 渔船吨位证书;3) 防止油污证书及附件;4) 渔船载重线证书;5) 渔船渔捞和起重设备证书;6) 免除证书;*7) 苏伊士运河吨位证书;*8) 巴拿马运河吨位证书。2.1.1.3 从事国际航行的渔业辅助船舶经检验合格后,应签发下列有关检验证书:1) 货船构造安全证书;2) 货船设备安全证书及记录簿;3) 货船无线电安全证书及记录簿;4) 船舶航行安全证书;5) 国际吨位证书;6) 国际防止油污证书及附件;7) 防止油污证书及附件;*8) 防止生活污水污染证书;9) 国际船舶载重线证书;10) 国际船舶载重线免除证书;11) 起重设备证书及记录簿;12) 免除证书;*13) 苏伊士运河吨位证书;*14) 巴拿马运河吨位证书。2.1.2 非国际渔业船舶的检验证书2.1.2.1 非国际渔业船舶的检验证书分为甲、乙、丙种及内河四大类别。2.1.2.2 甲、乙种渔业船舶经检验合格后,应签发下列有关甲、乙种检验证书:1) 渔业船舶安全证书;2) 渔业船舶吨位证书;3) 渔业船舶防止油污证书;4) 渔业船舶载重线证书;5) 渔业船舶渔捞和起重设备证书;6) 渔业船舶临时航行安全证书;7) 渔业船舶临时乘客定额证书。2.1.2.3 丙种渔业船舶经检验合格后,应签发丙种检验证书,即小型渔业船舶检验证书。2.1.2.4 内河渔业船舶经检验合格后,应签发乙种检验证书或内河渔业船舶检验证书两种。2.1.3 各种渔业船舶检验证书的适用范围2.1.3.1 国际渔船检验证书适用于经国务院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在中国水域以外从事海洋捕捞作业的渔船。2.1.3.2 国际渔业辅助船舶检验证书适用于非营业性的国际航行的渔业辅助船舶。2.1.3.3 甲种渔业船舶检验证书适用于船长等于或大于24m的钢质海洋机动渔业船舶。2.1.3.4 乙种渔业船舶检验证书适用于下列渔业船舶:1) 船长等于或大于15m但小于24m的钢质海洋机动渔业船舶。2) 船长等于或大于15m的内陆钢质及非钢质海洋机动渔业船舶。3) 船长小于15m,但主机功率大于或等于44.1kW的海洋渔业船舶。4) 船长大于或等于24m的海洋非机动渔业船舶。2.1.3.5 丙种渔业船舶检验证书适用于下列渔业船舶:1) 船长小于15m,且主机功率小于44.1kW的海洋渔业船舶。2) 船长小于24m的非机动海洋渔业船舶。2.1.3.6 内河渔业船舶检验证书适用于下列内陆水域渔业船舶:1) 船长小于15m的钢质机动渔业船舶;2) 所有非钢质机动渔业船舶;3) 所有非机动渔业船舶。2.1.3.7 临时航行证书适用于船舶试航或短期、临时从事某种航行、作业的船舶等。2.1.3.8 临时乘客定额证书适用于休闲渔船及非商业性临时搭载乘客的非国际渔业船舶。2.1.4 产品检验证书 产品检验证书分为认可证书、专用产品证书和通用产品证书。2.1.5 证书格式2.1.5.1 国际渔业船舶的证书格式由主管机关按照有关国际公约、议定书或规则等的证书格式制定。2.1.5.2 非国际渔业船舶及船用产品检验证书格式由主管机关制定。 注:带(*)的船舶证书属于非强制性的,验船部门根据船舶所有人的需要签发。第2节 证书的签发2.2.1 国际渔业船舶2.2.1.1 国际渔船及国际渔业辅助船舶检验证书由符合第一篇1.4.3要求的验船师或机构签发。2.2.1.2 主管机关按照本规则的规定,对国际渔业船舶免除本规则的全部或部分规定时,应签发相应的免除证书。2.2.1.3 需要通过苏伊士运河的渔业船舶,主管机关应按运河主管当局的规定签发苏伊士运河吨位证书。2.2.1.4 需要通过巴拿马运河的渔业船舶,主管机关应按运河主管当局的规定制作巴拿马运河吨位证书,送交运河主管当局签发。2.2.1.5 总吨位等于或大于400的国际渔业船舶,除应具有本篇2.1.1.1或2.1.1.3规定的检验证书外,还应具备主管机关签发的滤油设备型式认可证书和渔港监督部门签发的船上油污应急计划。2.2.2 非国际渔业船舶 非国际渔业船舶检验证书由验船部门签发。2.2.3 船用产品2.2.3.1 渔业船舶船用产品的认可证书由主管机关签发。2.2.3.2 渔业船舶船用产品证书由验船部门签发。2.2.4 印章使用2.2.4.1 国际渔业船舶检验证书使用刊有国徽图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船舶检验局印章。2.2.4.2 非国际渔业船舶检验证书及船用产品证书使用主管机关统一规定的渔业船舶检验业务印章。第3节 证书的有效期限2.3.1 渔业船舶检验证书的有效期限2.3.1.1 国际渔船安全证书的有效期限为48个月。在证书有效期内,船舶所有人应按年度定期年度换证检验顺序申报设备检验,按年度期间年度换证检验顺序申报构造与机器设备检验,按定期定期定期换证检验顺序申报无线电设备检验。2.3.1.2 船舶航行安全证书、渔船安全证书、渔业船舶安全证书的有效期限为48个月。在证书有效期内,船舶所有人应按年度期间年度换证检验顺序申报检验。2.3.1.3 货船设备安全证书的有效期限为48个月。在证书有效期内,船舶所有人应按年度定期年度换证检验顺序申报检验。2.3.1.4 货船构造安全证书的有效期限为48个月。在证书有效期内,船舶所有人应按年度期间年度换证检验顺序申报检验。2.3.1.5 货船无线电安全证书的有效期限为48个月。在证书有效期内,船舶所有人应按定期定期定期换证检验顺序申报无线电设备检验。2.3.1.6 免除证书与其相对应的检验证书的有效期限相同。2.3.1.7 国际吨位证书、渔船吨位证书、渔业船舶吨位证书、苏伊士运河吨位证书、巴拿马运河吨位证书在正常情况下为长期有效。若船舶改建或改装影响吨位如果超过现有吨位的1%时,船舶所有人应重新申报吨位丈量。2.3.1.8 国际船舶载重线证书、渔船载重线证书、渔业船舶载重线证书的有效期限为48个月。在证书有效期内,船舶所有人应每年申报年度检验。2.3.1.9 国际防止油污证书、防止油污证书、渔业船舶防止油污证书、防止生活污水污染证书的有效期限为48个月。在证书有效期内,船舶所有人应按年度期间年度换证检验顺序申报检验。2.3.1.10 渔船渔捞和起重设备证书、起重设备证书的有效期限为48个月。在证书有效期内,船舶所有人应按年度年度年度换证检验顺序申报检验。2.3.1.11 小型渔业船舶检验证书的有效期限为48个月。在证书有效期内,船舶所有人应按年度期间年度换证检验顺序申报检验。2.3.1.12 内河渔业船舶检验证书的有效期限为72个月。在证书有效期内,船舶所有人应按年度年度年度年度年度换证检验顺序申报检验。2.3.1.13 临时检验合格后,需要换发现有渔业船舶检验证书时,新证书的有效期限以及下次检验的时间、类别应与现有证书相同。2.3.1.14 任何检验与发证的主要变动必须将新证书的有效期限与前1份证书的有效期限联系起来。1) 如换证检验在证书到期之日前3个月内完成,则新证书自换证检验完成之日起生效,其有效期限从现有证书到期之日算起;2) 如换证检验在证书到期之日3个月前完成,则新证书自换证检验完成之日起生效,其有效期限从换证检验完成之日算起;3) 如换证检验在证书到期之日后完成,则新证书自换证检验完成之日起生效,其有效期限从现有证书到期之日算起;4) 如临时检验在现有证书到期之日3个月前完成,需要签发1份新证书,则新证书自临时检验完成之日起生效,除条件或临时证书外,其有效期限至现有证书到期之日止;5) 如临时检验在现有证书到期之日前3个月内完成,需要签发1份新证书,则新证书自临时检验完成之日起生效,其有效期限从现有证书到期之日算起;6) 如临时检验在现有证书到期之日后完成,需要签发1份新证书,则新证书自临时检验完成之日起生效,其有效期限从现有证书到期之日算起;7) 如定期检验、期间检验、年度检验在现有证书周年日前、后3个月之内完成,则下次检验的周年日为自本次检验的周年日起12个月;8) 如定期检验、期间检验、年度检验在现有证书周年日3个月之前完成,则下次检验的周年日为自本次检验完成之日起1215个月内任何1日;9) 如定期检验、期间检验、年度检验在现有证书周年日3个月之后完成,则下次检验的周年日为自本次检验的周年日起12个月。2.3.2 船用产品检验证书的有效期限2.3.2.1 筏站认可证书的有效期限为24个月,产品型式认可证书和工厂认可证书的有效期限为48个月,在此期间筏站及产品生产厂或代理商应每年申报年度审验。2.3.2.2 船用产品证书无有效期限。2.3.3 临时证书的有效期限2.3.3.1 国际渔业船舶在换证检验时,如果验船师认为有影响颁发某种全期证书的项目不合格或存在遗留问题或根据特殊需要,在保证安全的条件下,可签发相应的条件证书,但此条件证书的有效期限应不超过3个月。2.3.3.2 非国际渔业船舶在换证检验时,如果验船师认为有影响颁发某种全期证书的项目不合格、存在遗留问题或根据特殊需要,在保证安全的条件下,可签发1份不超过3个月的渔业船舶临时航行安全证书。2.3.3.3 国际渔业船舶在定期、年度、期间检验时,如果验船师认为有影响某种全期证书的项目不合格或存在遗留问题,则应收回原有船舶检验证书。在保证安全的条件下,可签发1份相应条件的证书,但此条件证书的有效期限应不超过3个月。2.3.3.4 非国际渔业船舶在定期检验、年度检验、期间检验时,如果验船师认为有影响某种全期证书的项目不合格或存在遗留问题,则应收回原有船舶检验证书。在保证安全的条件下,可签发不超过3个月的渔业船舶临时航行安全证书。2.3.3.5 渔业船舶临时乘客定额证书的有效期限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但不超过6个月。2.3.3.6 渔业船舶临时航行安全证书有效期限届满时,船舶所有人应申报临时检验。经临时检验合格后,验船部门应签发相应的全期检验证书或在原检验证书上签署。此种临时检验不改变原检验证书的有效期限。2.3.3.7 未经主管机关或验船部门同意,验船师不得对存在某种项目不合格或遗留问题的渔业船舶签发全期检验证书。2.3.4 老旧渔业船舶检验证书的签发2.3.4.1 船龄超过20年的钢质海洋渔业船舶,除吨位证书外,其他船舶检验证书的有效期限应不超过24个月。2.3.4.2 船龄超过30年的玻璃纤维增强塑料海洋渔业船舶,除吨位证书外,其他船舶检验证书的有效期限应不超过24个月。2.3.4.3 船龄超过15年的木质海洋渔业船舶,除吨位证书外,其他船舶检验证书的有效期限应不超过24个月。2.3.4.4 按本篇2.3.4.12.3.4.3规定签发的检验证书,若有效期限为24个月,则验船部门应按照换证检验的规定在证书周年日期前后3个月内对船舶进行一次检验。2.3.5 证书的展期2.3.5.1 有效期限为48个月的船舶检验证书,船舶所有人因特殊原因不能按时申报换证检验者,可申请1次延长证书的有效期限,延长时间不超过12个月。2.3.5.2 申请延长证书有效期限的渔业船舶,船舶所有人须按本篇的规定增加申报1次年度或定期检验。2.3.5.3 船舶检验证书有效期限届满,船舶所有人因船舶不在预定进行检验的港口而不能按时申报换证检验时,验船部门认为正当和合理时,可将证书给予不超过3个月的展期。2.3.5.4 当船舶获得本篇2.3.5.3规定的展期时,新证书的有效期限从其展期前证书到期之日算起。2.3.5.5 需要申报定期检验、期间检验或年度检验的渔业船舶,验船部门不予展期。第4节 证书的失效2.4.1 渔业船舶有下列情况之一,检验证书将自行失效:1) 证书有效期限届满;2) 发生影响安全的重大海损或机损事故;3) 未经验船部门同意,改造、改变船舶结构或更动重要机械设备(包括变更主机功率)而影响船舶安全或防污染性能;4) 实际装载、航行、作业区域、作业方式与证书及技术文件不符;5) 船体及安全设备、重要机电设备、防污染设备发生重大损坏或失效;6) 未经许可,擅自变更船舶所有人、船名、船籍或船籍港;7) 涉及人命安全及防污染等设备配备与证书及技术文件不符;8) 船舶所有人申报停航、暂停捕捞作业;9) 船舶所有人未按规定申报签证检验者。2.4.2 产品性能发生变化,与原签发证书不符时,产品证书自行失效。第3章 签发国际渔业辅助船舶检验证书的法定检验项目第1节 签发货船设备安全证书的检验3.1.1 签发货船设备安全证书应进行下列检验: 1) 初次检验; 2) 年度检验; 3) 定期检验; 4) 换证检验。3.1.2 初次检验3.1.2.1 货船救生设备和其他设备的图纸和设计的审查应包括: 1) 审查消防泵、消防总管、消火栓、消防水带和水枪以及国际通岸接头的图纸; 2) 核查灭火器和消防员装备的配备和规格; 3) 审查机器处所的灭火和特殊布置的图纸; 4) 核查周期性无人值班机器处所的固定式探火和失火报警系统的配备; 5) 审查燃油、滑油和其他易燃油类布置; 6) 审查装货处所内的防火装置图; 7) 审查救生艇筏和救助艇的配备与布置; 8) 审查救生艇筏的设计,包括其属具、降落与回收装置以及登乘与降落布置; 9) 审查救助艇的设计,包括其属具和降落与回收装置和布置; 10) 审查双向甚高频无线电话设备和雷达应答器的配备、规格和存放; 11) 审查遇险火焰信号和抛绳装置的配备、规格和存放以及船上通信设备与通用报警系统的配备; 12) 审查救生圈,包括带有自亮灯、自发烟雾信号和可浮救生索的救生圈以及救生衣、救生服和保温用具的配备、规格和存放; 13) 审查集合与登乘站、走廊、梯道及进入集合与登乘站的出口处的照明布置图,包括以应急电源的供电照明; 14) 审查号灯、号型、号旗和音响信号设备的布置和规格图; 15) 核查白昼通信信号灯的配备和规格以及适当时,核查磁罗径、电罗经、雷达装置、自动雷达标图仪、回声测深仪、航速航程指示器、舵角指示器、螺旋桨转速指示器、可调螺距螺旋桨的螺距和工作状态指示器、转速指示器、无线电测向设备和无线电自动搜索设备; 16) 核查引航员软梯和升降器/引航员转乘装置的配置和规格。3.1.2.2 货船救生设备和其他设备在建造期间及安装之后的检验应包括: 1) 检查消防泵和消防总管以及消火栓、消防水带、水枪和国际通岸接头的布置,并且核查每台消防泵包括应急消防泵是否都能够单独操作以保证在船舶任何部位的两个不同的消火栓能提供两股水柱,而消防总管应保持所需压力; 2) 审查灭火器和消防员装备的配备和布置; 3) 适当时,审查机器处所和装货处所的固定式灭火系统,并且确认其安装试验业已完满结束,其操作方式已有明确的标记; 4) 审查机器处所内灭火设备及特别布置,并在适当时尽可能地确认用于开启和关闭天窗、释放烟雾、关闭烟囱和通风开口、关闭动力操作的和其他类型的门、停止通风系统和锅炉的强力抽风的风扇,以及停止燃油和其他排放易燃液体的泵的遥控装置的操作功能; 5) 审查火警探测和报警系统,并且确认其安装试验业已完满结束; 6) 审查燃油、滑油和其他易燃油类的布置,并且在适当时尽可能地确认关闭装有燃油、滑油和其他易燃油类舱柜上阀门的遥控装置的操作功能; 7) 审查装货处所内的防火布置,并在适当时尽可能地确认关闭各种开口的设施的操作功能; 8) 适当时,审查载运危险货物的特殊要求,包括核查电气设备和线路及周界绝缘、保护服和便携装置的配备以及供水、舱底排水系统和水雾系统的试验; 9) 核查救生艇筏和救助艇的配备和布置; 10) 检查每一救生艇筏及其属具; 1l) 检查每一救生艇筏的登乘布置,试验每一降落装置包括超载试验、确定降落速度的试验以及在船舶空载吃水时降落每一救生艇筏到水面的试验,核查每一救生艇的回收装置; 12) 检查每一救助艇及其属具; 13) 检查每艘救助艇的登乘和回收装置,并试验每一降落和回收装置,包括超载试验、确定降落和回收速度的试验,并确保在船舶空载吃水时能使救助艇降落到水面并且能够回收; 14) 试验救助艇和每艘救生艇的推进器(当设置时) 是否能成功地启动,并能正车和倒车运行; 15) 确认在救生艇筏及其降落站附近有告示或标志; 16) 检查便携式船内通信设备(如有时) 和双向甚高频无线电话设备和雷达应答器的配备和存放并核查其操作状况; 17) 检查遇险火焰信号和抛绳装置的配备和存放,核查固定式船内通信设备(如有时) 的配备及其操作状况并试验通用报警系统操作方式; 18) 检查救生圈,包括带有自亮灯、自发烟雾信号和浮索的救生圈以及救生衣、救生服和保温用具的配备、布置及存放; 19) 检查集合与登乘站、走廊、梯道及进入集合与登乘站的出口处的照明包括当应急电源供电时; 20) 检查号灯、号型、号旗和音响信号设备的配备和布置,并且在适当时核查其运行状况; 21) 核查白昼通信信号灯的配备和规格; 22) 核查所有电气设备到操舵磁罗经和标准磁罗经的最小安全距离都满足要求,并在适当时核查下列设备的配备和运行状态: 磁罗经,包括检查其位置、运动、方位读数装置和照明; 回声测深仪,包括检查其显示方式的便于接近、便于观察且照明良好; 无线电测向仪,包括驾驶室与接收器之间的通话和通信装置; 无线电自动搜索设备; 电罗经,包括检查主电罗经和所有电罗经复示器的校准; 雷达,包括检查波导管和电缆的线路确定及其保护,并检查其显示装置以确认照明、绘标设备、所有控制器(如有时)的正确运行; 自动雷达标图仪(ARPA),包括使用适当试验设备检查其性能; 航速航程指示器; 舵角指示器; 螺旋桨转速指示器; 可调螺距螺旋桨的螺距和工作状态指示器; 转速指示器。 23) 核查引航员软梯和引航员升降装置引航员转运装置的配备,适当时,核查其布置和操作。3.1.2.3 货船救生设备和其他设备在船上备有所需文件的核查应包括: 1) 确认防火控制图是永久性陈列的,或者作为替代,提供了应急手册,防火控制图或应急手册的复制件可以从甲板室外有明显标记的风雨密盒子里得到; 2) 确认船上每个人都有应变须知,并且应变部署表张贴在一个显著位置,其所用文字能被船上人员理解; 3) 确认已配备救生设备训练手册; 4) 确认已配备救生设备的随船维修须知;5) 确认已配备磁罗经剩余自差表或曲线,适用时还应有无线电测向仪的固定修正,并且确认已展示了雷达设备的盲区图; 6) 核查配备有航行设备的操作手册和维修手册(适当时); 7) 核查已配备了所要求航行所必需的最新版本海图和航海出版物; 8) 核查当船舶被要求安装无线电设备时,国际信号规则是有效的。3.1.3 年度检验3.1.3.1 货船救生设备和其他设备的现有证书和其他记录的检查应包括: 1) 适当时,检查货船设备安全证书、货船无线电安全证书和货船构造安全证书的有效性; 2) 检查国际船舶载重线证书或国际船舶载重线免除证书的有效性; 3) 检查国际防止油污染证书的有效性; 4) 核查船舶定员符合最少安全配员文件的要求; 5) 检查船长、高级船员和普通船员持有符合国际海员培训、发证和值班标准公约要求的证书; 6) 核查船上是否安装了新设备,如果是这样,则确认该设备在装船前已获得认可,并且其所带来的任何变化已在相应的证书上有所反映; 7) 确认防火控制图是永久性陈列的或者作为替代,提供了应急手册,且防火控制图或应急手册的复制件可以从甲板室外有明显标记的风雨密盒子里得到; 8) 核查上次检验以来船上是否发生过火灾以至于必须启用固定式灭火系统或便携式灭火器; 9) 核查已经作了航海日志记录,尤其是: 上次举行全体船员救生和消防集合操练的日期; 显示在上述操练时检查了救生艇设备并发现设备完好的记录; 最近一次救生艇摇出船舷外及各艇降落至水中的时间; 表明船员已接受适当的随船训练的记录。 10) 确认船上备有救生设备的训练手册; 11) 确认船上备有救生设备船内维修须知; 12) 确认已配备磁罗经剩余自差表或曲线及无线电测向仪的固定修正,并且确认已展示了雷达设备盲区图; 13) 核查备有航行设备的操作手册及其维修手册; 14) 核查罗经自差簿被适当地保存,且保持了无线电测向仪的校准记录; 15) 核查已配备了用于所要进行航行的必需的最新版本海图和航海文献。3.1.3.2 货船救生设备和其他设备的年度检验应包括: 1) 检查消防泵、消防总管、消火栓、消防水带、水枪和国际通岸接头,并且核查每台消防泵包括应急消防泵是否都能够单独操作以保证在船舶任何部位的两个不同的消火栓能提供两股水柱而消防总管仍保持所需压力; 2) 核查便携式和非便携式灭火器的配备并抽查其状态; 3) 确认消防员装备齐全并处于良好状态,并且所需的自给式呼吸器的储气瓶包括备用储气瓶均适当地充气; 4) 适当时,检查机器处所和装货处所的固定式灭火系统,并且确认其操作方式已有清楚的标记; 5) 检查机器处所内灭火设备和特别布置,并在适当时尽可能地确认用于开启和关闭天窗、排烟口、关闭烟囱和通风开口、关闭动力操作的和其他类型的门、停止通风系统和锅炉的强力抽风风扇,以及停止燃油和其他排放易燃液体的泵的遥控装置的操作功能; 6) 尽可能检查并且在可行时试验火警探测和报警系统; 7) 检查燃油、滑油和其他易燃油类的布置,并在适当时尽可能地确认关闭装有燃油、滑油和其他易燃油类舱柜上阀的遥控装置的操作功能; 8) 检查装货处所内的防火布置并在适当时尽可能地确认用于关闭各种开口控制设施的操作功能; 9) 核查船上每个人都有应急须知,在醒目处所张贴适当新的应变部署表,这些表所用文字能被船上所有人员理解,并且确认在救生艇筏及其降落站附近设有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外研版五年级英语期末考试试题合集
- 招投标过程管理合同范本解析
- 学前教育补助政策与操作流程说明
- 制造业安全生产隐患排查与整改制度
- 电力系统维护操作规范手册
- 妇产科新员工岗前培训方案及教材
- 小学英语课后练习设计与实施
- 铁路施工安全质量管理红线清单
- 新概念英语第三册课文详解教程
- 高校英语考试真题全集
- 你好共青团!入团积极分子团前教育学习
- MOOC 光学发展与人类文明-华南师范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 2024年广东普通专升本《公共英语》完整版真题
- 体育场馆安全隐患分析
- DB22-T 3628-2023 自然资源地籍调查成果验收规范
- 邮政快递行业法律法规培训
- 输血科对输血病历不合格原因分析品管圈鱼骨图柏拉图
- 注塑生产计划自动排程
- 智慧树知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西南民族大学)》章节测试答案
- 大创申报答辩ppt
- 人体工程学无障碍设计环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