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复习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1测试题.doc_第1页
高三生物复习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1测试题.doc_第2页
高三生物复习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1测试题.doc_第3页
高三生物复习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1测试题.doc_第4页
高三生物复习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1测试题.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7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测试题1一、选择题1下列属于种间竞争实例的是a蚂蚁取食蚜虫分泌的蜜露b以叶为食的菜粉蝶幼虫与蜜蜂在同一株油菜上采食c细菌与其体内的噬菌体均利用培养基中的氨基酸d某培养瓶中生活的两种绿藻,一种数量增加,另一种数量减少解析竞争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资源和空间等。竞争的结果常是一种生物生存下来,而另一种生物逐渐消亡,d项两种绿藻为竞争关系。蚂蚁取食蚜虫分泌的蜜露,蚜虫因此而免遭天敌瓢虫的捕食,这是互利共生关系;以叶为食的菜粉蝶幼虫与蜜蜂的食物不同,不是竞争关系,细菌和噬菌体是寄生关系。答案d2下列有关生物群落结构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决定群落结构的环境因素包括光照、温度、湿度等b森林中鸟类具有垂直分层现象,这主要与食物种类有关c根据植物群落的分层现象,在种植玉米时进行合理密植可以充分利用空间中的光能d利用不同作物对光照的要求不同,将两种高矮不同的作物套种能充分利用不同层次的光能解析本题考查对群落的空间结构的理解。群落具有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植物群落的垂直结构主要受光照影响,而动物群落的垂直结构主要受食物影响。根据群落的垂直结构,为了让不同的植物充分利用不同层次的光能,应该合理套种。答案c3下列有关种群或群落的说法,正确的是a群落有空间特征(结构),种群没有空间特征b森林动物的垂直分层主要与光照有关c种群密度能准确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d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解析a项中,种群和群落都有空间特征,种群的空间特征有随机分布、均匀分布和集群分布三种。b项中,森林动物的垂直分层主要与食物有关。c项中,种群密度反映某一区域种群数量的多少,不能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的是年龄组成。d项中,不同的群落中物种的组成不同,因此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d项正确。答案d4有关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沙丘、火山岩、冰川泥上进行的演替是初生演替,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是次生演替b初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无竞争现象,次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竞争明显c次生演替所需时间较短,原因是次生演替原有的土壤条件基本保留d初生演替与次生演替的主要区别是起始条件不同解析沙丘、火山岩、冰川泥上从来没有植物,或者是土壤中原有条件被破坏后形成的,应为初生演替;而弃耕的农田上仍保留原有土壤条件,这种为次生演替。初生演替形成的过程中会存在竞争,如苔藓被灌木替代的过程中,灌木在竞争中取得优势;次生演替中同样存在竞争。次生演替的环境具有较好的土壤条件,演替速度快,所需时间短;初生演替时间较长,是由于从没有过植被的环境或原有植被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开始的,条件差。答案b5某一区域,从未被任何生物群落占据过,最后发展成为山毛榉群落。和此区域演替情况不相同的是a完全没有植被,并且没有任何植物繁殖体存在的原生荒原b过量砍伐的森林c冰川上进行的演替d豌豆群体中,高茎豌豆容易生存解析从未被任何生物群落占据过的区域发展为山毛榉群落,是初生演替。a项和c项中的演替也是初生演替。d项中,豌豆群体是种群,不属于群落,不进行演替。答案b6(2011承德模拟)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主要区别是a持续时间不同 b初始条件不同c产生的植物种群不同 d产生的生物数量不同解析从概念的含义可以知道两种类型的演替结果都是出现新的群落,只是二者的初始条件不同,初生演替的初始条件是没有生物,就连生物痕迹都没有;次生演替的初始条件是有少量的生物或者有生物痕迹。答案b7(2012济南一模)生物群落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动态系统。下列有关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a自然演替一般是一个群落替代另一个群落的过程b群落演替过程中种群的基因频率不会发生变化c在森林遭受火灾后的地段上重新形成森林属于次生演替过程d人类活动往往使群落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解析群落演替是一个群落替代另一群落的过程。因演替的起点不同而分为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两种。群落演替过程中,优势种要发生突化,故种群基因频率也要发生变化,人类活动对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均产生影响。答案b8(2011山东烟台质检)下列有关群落演替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到达森林阶段时,群落中还能找到苔藓阶段、灌木阶段的植物种群b人类活动可以改变演替的速度,但是不能改变方向c草本阶段各种昆虫进入不会影响群落对环境变化的抵抗力d群落演替的根本原因在于群落内部,不受外部环境的影响解析群落演替会因为人类活动改变其方向;群落中其他生物种类和数量的变化会改变群落对环境变化的抵抗力;群落演替受群落内部和外部环境的共同影响。答案a9四个生物群落分别包含若干种群,图中给出了这些种群的密度(每平方米的个体数),当受到大规模虫害袭击时,哪个群落不易受到影响a群落甲 b群落乙c群落丙 d群落丁解析由图分析四群落中,甲有4个种群,乙、丙、丁都有6个种群,但乙、丙各有一个优势种群,而丁各种群间数量差异不明显,一种群受到害虫袭击,其他种群可替之,因此最不易受影响。答案d10(2010海南卷)某弃耕农田植物种类40年间的变化情况见表。有关该地群落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年数植 物物 种 类 数 别 量14152540草本2827263034灌木0341219乔木0001423总计2830305676a.物种多样性趋于增加b该地群落发生了初生演替c群落对光能的利用能力提高d群落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发生了变化解析本题考查群落演替方面的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群落演替的理解及对表格的分析能力。从表格中的信息不难看出,该地区开始有草本植物存在,随着时间推移,物种丰富度不断增加,物种多样性增加,群落的空间结构也会发生变化,更加完善,从而提高了群落对光能的利用能力;该群落的演替是发生在弃耕的农田上,因此该地区进行的是次生演替。答案b11(2012江苏苏北四市联考一)下图显示某一规模农场自1850年第一次使用化肥后100年中物种丰富度变化的数据。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100年中生物的多样性不断降低b1875年比1850年植物种类增多,群落结构趋于简单c1950年时,农场中的生物群落没有明显的分层现象d农作物逐渐在选择中占据优势解析1875年比1850年植物种类减少,群落结构趋于简单。1950年时,农场中的生物物种丰富度明显降低,没有明显的分层现象。由于人工选择,农作物逐渐在选择中占据优势。答案b12(2011海南三亚一模)关于“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如果要研究不同时间同一块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应设计一个数据收集统计表b调查土壤动物的物种丰富度可采用样方法c丰富度的统计方法通常有两种: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d改变采样的时间会影响采集到的物种数和个体总数解析采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调查土壤动物的物种丰富度常采用取样器取样。答案b13(2012西安第一次联考)下列有关种群与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a年龄组成为稳定型的种群,其个体数量将不断增多b种群增长曲线为“j”型时,其种群增长率是先增大后减小c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群落中的物种数目的多少可用丰富度表示d森林中各种生物的垂直分层现象是由光照决定的解析:年龄组成为稳定型的种群,其个体数量将保持相对稳定;种群“j”型增长时,其种群增长率保持不变;森林中植物的垂直分层现象是由光照决定的,动物的垂直分层现象由食物和栖息场所决定。答案:c14下列关于群落演替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在群落演替过程中,群落的物种构成不断地发生着改变b群落演替的根本原因在于群落内部,不受外界因素的影响c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主要区别是演替的起始条件不同d在群落演替过程中种群总数开始是逐渐增多而后趋于稳定解析:群落演替分为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主要的区别在于演替起始的条件不同。群落演替的根本原因在于群落内部,但是也受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答案:b15.(2012开封调研)如右图所示,a表示一种鹰在一个群落中的数量变化情况,那么b可能代表的是()a鹰的天敌b与鹰为共生关系的种群c与鹰没有直接关系的种群d被捕食的种群解析:从种群数量看,种群b的数量比a多,故a项错误,从两者数量变化的关系看,两者应属捕食关系。答案:d16有关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沙丘、火山岩、冰川泥上进行的演替是初生演替,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是次生演替b初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无竞争现象,次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竞争明显c次生演替所需时间较短,原因是次生演替原有的土壤条件基本保留d初生演替与次生演替的主要区别是起始条件不同解析:沙丘、火山岩、冰川泥上从来没有植物,或者是土壤中原有条件被破坏后形成的,应为初生演替;而弃耕的农田上仍保留原有土壤条件,这种演替为次生演替。初生演替形成的过程中会存在竞争,如苔藓被灌木替代的过程中,灌木在竞争中取得优势。次生演替中同样存在竞争,次生演替的环境是具有较好的土壤条件,演替速度快,所需时间短。初生演替时间较长,是由于从没有过植被的环境或原有植被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开始的,条件差,而次生演替条件较好。答案:b17下图为植物群落生长的分层现象,对此现象解释不正确的是()a分层现象是植物群落与环境条件相互联系的一种形式b决定这种现象的环境因素除光照外,还有温度和湿度等c种植玉米时,因植物群落分层现象的存在,所以要合理密植d在农业生产上,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现象,合理搭配种植的品种解析:一块田地中的玉米是一个种群,不存在群落特征,合理密植是为了削弱种内斗争以增加农作物的产量。答案:c18.如图,曲线a、b表示两类生物种群密度与存活率之间的关系。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曲线a代表的种群个体一般体型较大,营养级较高b依据曲线b,人工养蜂时种群密度中等最好c对大型动物迁地保护,迁移的种群密度不宜过大d种群密度为d时,曲线b代表的种群个体间竞争最剧烈答案:d19(2012济南模拟)下列有关群落演替的描述错误的是()a群落是一个动态系统,它是不断发展变化的b群落演替是一个种群被另一个种群代替的过程c一定区域内无机环境的状况,决定了在这一区域定居和繁衍的生物种类d在环境大体相同的地方,群落的外貌和结构往往也相近或相似答案:b20如图表示环境变化对不同生物群落的影响。下列相关叙述合理的是()a群落甲物种单一,只具有水平结构b随着环境的变化,群落乙出现的波动较大c群落甲、乙均具备一定的缓冲外来冲击的能力d群落甲中任一物种的消失必会破坏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解析:图示表明群落甲、乙随环境的变化而在一定范围内发生波动,说明两个群落均具有一定的抵抗力,c正确。任何生物群落均有其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a错误。根据图示可知群落乙出现的波动较小,b错误。由于生物多样性的存在,群落中一种生物的消失不一定会破坏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性,d错误。答案:c21(2012德州模拟)如图表示甲、乙、丙三个种群生物对同种食物的不同大小个体的捕食比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甲与乙、乙与丙之间存在竞争关系b甲、丙可以生活在同一群落的相同垂直结构层次c乙对甲、丙的进化起选择作用,而甲、丙对乙的进化不起作用d在某地区仅有该种类食物存在时,乙种群最可能保持数量的基本稳定解析:由于甲与乙、乙与丙之间均存在共同食物,因此,甲与乙、乙与丙之间存在竞争关系。由于甲、丙之间食物相似性很小,故它们可分布在同一群落的同一垂直结构层次。生物之间通过竞争、捕食等关系进行着相互选择,从而实现生物之间的共同进化。由于乙种群生物食物范围比甲、丙大,因此选项d正确。答案:c22下图表示某地云杉林的形成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该群落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群落结构越来越复杂b人类活动不改变演替的方向和速度c该群落演替是群落内部因素和外界环境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d在云杉林群落中有明显的垂直结构,没有水平结构解析:该群落的演替应是次生演替;人为活动改变了演替的方向和速度;在云杉林群落中有明显的垂直结构,同时也有水平结构。答案:c23如图甲、乙、丙分别表示在有限空间内培养(或饲养)两种生物的实验结果,下列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a豆科植物与根瘤菌的种群数量变化关系如图甲所示b噬菌体与细菌的种群数量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c甲、乙、丙分别表示的是互利共生、捕食、竞争关系d图丙中实验初期,种内互助与竞争并存,后期x的种内斗争加剧解析:由曲线中两种生物的种群数量变化情况可判断:甲为互利共生关系,可用来表示豆科植物与根瘤菌的数量变化;乙为捕食关系,而噬菌体与细菌之间是寄生关系,所以两者的种群数量变化关系不能用图乙表示;丙为竞争关系,x种群在竞争中处于优势且将另一种群淘汰,这与种内互助有关,实验后期x种群密度增加,种内斗争渐趋激烈。答案:b24(2012皖南模拟)在一个草原生态系统中草是生产者,鼠是初级消费者。现将某动物新物种x引入该生态系统,调查鼠与x的种群数量变化,结果如下表。若不考虑气候和其他因素的影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时间/年12345678鼠种群数量/只18 90019 50014 50010 5009 5009 6009 5009 600x种群数量/只100120200250180170180170a.在该调查时间内,物种x种群增长曲线大致呈“j”型b在第4年,x种群数量最多的原因是种内斗争最弱c鼠和x种群为竞争关系,x种群数量增加时,鼠种群数量会减少d鼠和x种群为捕食关系,如果鼠群发生鼠疫大量死亡,x种群数量也会下降解析:在该调查时间内,物种x种群增长曲线大致呈“s”型;在第4年x种群的种内斗争最激烈;鼠和x种群为捕食关系。答案:d二、非选择题25如图中甲表示某森林植物的景观,乙表示物种数与面积的关系。请分析回答:(1)物种组成是决定群落性质的最重要因素。为了统计群落的植物种类组成,在群落的中心部位选取样地,用随机法取样,首先要确定样方面积。系列取样统计结果如图乙。试写出该研究的课题名称:_。这种研究方法叫做_。图乙显示:在一定范围内,随样方面积的增大,_。调查该森林物种数的样方面积最好是_m2。若选取3个合适的样方对某种乔木计数的结果分别是n1、n2、n3,则该乔木的种群密度为_株/m2。(2)导致景观图中植物分层现象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_,森林对太阳能的利用率高于农田的主要原因是森林具有复杂的_结构。若要调查景观图中森林群落的结构,请写出主要的调查项目(调查设备略):_;_。答案:(1)某森林物种数与样方面积的关系研究(只要合理均给分)样方法物种数迅速增多,并逐渐达到最多后保持稳定s0(n1n2n3)/3s0(2)光垂直垂直结构:动植物的分层,不同层次上生物的种类和种群密度等水平结构:水平方向上不同地段的群落物种组成和种群密度等26(实验探究)某学校研究性学习小组选用了两种形态和习性上很接近的原生动物进行以下实验,各取10个原生动物a和b,以同一种杆菌为饲料,分别放在相同容积的容器中单独培养,种群数量随时间变化情况如下表(单位:个)。天数动物246810121416a1560808180828180b1235506061626062请分析数据,回答下列问题:(1)原生动物a单独培养6天后,种群数量趋于稳定,生态学上称此数量为_。(2)由实验数据可以看出,单独培养时,a、b 种群增长都属于_型增长。(3)如果将原生动物a和b放在同一个容器中混合培养,能够生存下来的是_,判断的理由是_。但达到稳定状态时,种群数量比单独培养时要_。(4)有人提出一种观点:混合培养时,生存下来的生物产生了杀死另一种生物的物质。请你设计一个实验,以证明其观点是否正确,你的实验思路是_ _。答案:(1)环境容纳量(或k值) (2)“s”(3)aa繁殖速率比b快(出生率大)少(4)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用单独培养过原生动物a的培养液单独培养原生动物b,观察其数量的变化27某草原主要的食草动物是一种食物性非常广的兔,这种兔喜欢捕食草原上的优势草。如图表示兔与这个草原中草类种数的关系,请分析此图,回答下列问题:(1)在ab之间,随着兔密度的增加,草类种数有所增加,其原因是兔把竞争力_的植物种吃掉,可以使竞争力_的种生存,所以草类种数提高。(2)bc之间,草类种数随着兔密度增加而下降的原因是_。(3)如果兔喜食的是竞争上占劣势的种类,_出现ab这段曲线。(填“会”或“不会”)(4)生态位指生物在生物群落或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和地位,以及与栖息地、食物、天敌等多种环境因子的关系。生态位相似的生物,会发生下列哪种关系a竞争 b捕食c寄生 d互利共生(5)对于每一种生物来说,它周围的一切属于它的环境,包括生物因素和无机环境。下列不属于一只兔的生活环境的是a草 b其他的兔c兔血液中葡萄糖的含量 d狼解析(1)兔捕食优势物种,对于处于劣势的其他草本物种有发展的机会。(2)一旦兔的密度过大,以不喜欢的劣势物种为食时,草原的草的种类就会下降,(4)生态位相似,争夺食物、栖息地等,这属于竞争。(5)草、其他的兔、狼是这只兔的生物因素,草和狼与这只兔构成了种间关系,其他的兔与这只兔构成了种内关系。兔血液中葡萄糖的含量是兔体内细胞生活的环境,属于内环境,不属于兔生活的外部环境。答案(1)强弱(2)兔密度过大时,喜食的优势草相对缺乏,必须采食其他非优势草,造成草类种数减少(3)不会(4)a(5)c28 (2012湖南高中重点联考)下表是某地区森林群落演替过程中相关量的统计,试根据表中数据回答问题:调查时间调查项目1953年1973年1984年1996年叶面积指数2.486.6111.2817.76光能截获率(%)20.342.388.995.9总初级生产量(t/hm2a1)17.4355.50116.61150.81净初级生产量(t/hm2a1)1.5014.5223.8826.00(1)该地区生物群落的演替类型属于_,从数据分析,在演替过程中群落物种丰富度变化趋势是_。(2)统计表明随着群落演替的进行,生态系统光能截获率变化与叶面积指数的关系是_。(3)请在相应坐标图中绘出生产者的呼吸量与叶面积指数之间的关系曲线。(4)下图是19531996年间该生态系统生物量(有机物量)的统计图,据图你可以得出的生物量演变规律是_。(5)在对该地区某时间群落结构进行调查时,可以采用_法对植物丰富度进行调查,同时注意调查不同物种_情况,以获得群落的垂直结构。解析该地区生物群落演替是在具有一定植物体的空地上进行的植被演替,所以为次生演替。从光能的截获率可以看出,在演替过程中群落的物种丰富度逐渐增加。随着叶面积指数的增大,光能截获率升高。绘图时要注意呼吸量总初级生产量净初级生产量,描点并连线即可。通过分析柱状图可以看出,随着时间的推移,该生态系统的生物量是逐渐增加的,最终趋于稳定。对于植物丰富度的调查,采用样方法,同时还要关注不同物种在空间上的分布情况。答案(1)次生演替逐渐增加(2)随着叶面积指数的增大,光能截获率升高(或正相关)(3)呼吸量总初级生产量净初级生产量,描点、连线如下图:(4)随着时间的推移,生态系统的生物量逐渐增加,最终趋于稳定(5)样方在空间上的分布(分层)29(15分)跳虫、甲螨和线虫是土壤中的主要动物类群,对植物遗体的分解起重要作用。请回答:(1)由于跳虫和甲螨活动能力_,身体_,不适合用手直接捕捉,常采用吸虫器等进行采集。(2)现要采集大量的跳虫用于实验室培养,最好选择下图中的吸虫器_,理由是_。若要采集大量的甲螨作为标本保存,最好选择吸虫器_,理由是_。(3)现在一培养罐内同时培养跳虫、甲螨和线虫三个种群,若它们均仅以罐内已有的酵母菌为食,则跳虫与甲螨之间的关系是_,线虫与酵母菌之间的关系是_。若跳虫种群所含能量增长n kj,则跳虫消耗的酵母菌所储存的能量至少为_kj。解析(1)跳虫和甲螨活动能力较强,身体微小,应用吸虫器等进行采集。(2)吸虫器中的湿棉花模拟了土壤湿润环境,利于跳虫存活。(3)跳虫与甲螨、线虫都以酵母菌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