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科学下册 3.7 压强课件2 浙教版.ppt_第1页
七年级科学下册 3.7 压强课件2 浙教版.ppt_第2页
七年级科学下册 3.7 压强课件2 浙教版.ppt_第3页
七年级科学下册 3.7 压强课件2 浙教版.ppt_第4页
七年级科学下册 3.7 压强课件2 浙教版.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完全相同的二块长方形物体 如图在相同的水平地面上运动 拉力分别为f1和f2 且f1 f2 那么 不计空气阻力时 受到的摩擦力大小比较为 2 下列关于摩擦的说法中 不正确的是 a 摩擦力是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力b 摩擦力产生在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上c 只要两个物体相互接触 就会产生摩擦力d 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发生或将要发生相对运动时 才会有摩擦力产生 a 甲大于乙b 甲等于乙c 甲小于乙d 无法确定 g 100牛1 f 10牛 静止 物体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 2 f 15牛 静止 物体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 3 f 25牛 刚好开始运动 物体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 4 f 20牛 做匀速直线运动 物体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 f 10n f 10n ma 10gmb 20ga与b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求 a与b之间的摩擦力地面与b之间的摩擦力 将一袋大米放在匀速向右运动的输送带上 开始米袋与输送带间有一段距离的相对滑动 然后米袋随输送带一起匀速运动 当输送带突然制动时 米袋会继续向前滑动一段距离后停下 回答下列小题请选填以下合适的字母标号 a 受到方向向右的摩擦力b 受到方向向左的摩擦力c 不受力 1 米袋刚放上输送带的瞬间 米袋在水平方向上受力情况为 2 当米袋随输送带一起匀速运动时 米袋在水平方向上受力情况为 3 当将输送带突然制动时 米袋在水平方向上受力情况为 a c b 1 小明用照相机每隔相等的时间曝光一次拍下了建筑工地上的起重机起吊货物过程中的照片 甲 乙是吊起同一货物时两个时间段内的频闪照片 如图所示 照片的背景是砖的厚度相同的竖直墙壁 两个时间段内起重机钢绳对货物的拉力分别为f甲与f乙 则它们的大小关系是 不计空气阻力 b f甲 f乙c f甲 f乙d 无法确定 a f甲 f乙 2 如图所示 一个小球用绳系着 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绕o点做匀速圆周运动 若把绳子剪断 则小球会 a 仍做圆周运动b 立即静止c 做曲线运动 速度越来越小 3 下列现象中 不能用惯性知识解释的是 a 司机开车时需要系安全带b 运动员跳远时需要助跑c 投出的铅球离开手后继续向前运动d 骑自行车时为了减速捏紧车闸 d 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4 如图 弹簧所受重力不计 上端固定在天花板上 下端悬挂一个小球 处于静止状态 下列几种说法中属于相互平衡的力是 a 天花板对弹簧的拉力和弹簧对天花板的拉力b 球对弹簧的拉力和球受到的重力d 球对弹簧的拉力和弹簧对球的拉力 c 弹簧对球的拉力和球受到的重力 5 如右图所示 跳伞运动员在匀速下降的过程中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运动员受到向下的力略大于他受到向上的力b 运动员受到向下的力略小于他受到向上的力c 运动员受到向下的力等于他受到向上的力d 运动员受到的合力方向竖直向下 c d 7 由图可知 驾驶员和前排乘客必须使用安全带 小刚用下面的四句话解释了安全带的作用 撞向挡风玻璃造成伤害 系上安全带就可有效避免这种伤害 当驾驶员驾车高速行驶时 发现前面出现情况紧急刹车 驾驶员由于具有惯性 仍然保持向前运动的状态 汽车滑行很小一段距离 立即停下来 这四句话的正确排列顺序是 a b c d b 8 火车沿平直轨道匀速行驶 面向行驶方向坐在车厢里的乘客竖直向上抛出一个苹果 根据惯性定律 我们可以判断出苹果下落时 a 必然会落到乘客的后面b 必然会落到乘客的前面c 必然会落到乘客的侧面d 会落回乘客的手中 d b 10 学习过 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后 小强发现实验室里有如图所示的铁块和木块 他想比较一下铁块表面和木块表面的粗糙程度 进行了如下实验 1 因为要比较两者表面的粗糙程度 所以在同一水平桌面上做实验时 应保持 不变 2 先将木块叠放在铁块上 用弹簧测力计拉动它们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所示 则桌面对物体的摩擦力为 n 3 然后 填两物块的放置情况 重复上述过程 这次测得的摩擦力为2 4n 通过上述实验现象可知 的表面粗糙程度大一些 压力大小 水平匀速 3 7 铁块叠放在木块上 铁块 11 用2牛的力 向右拉一辆重为15牛的小车 小车在水平面地面静止 此时小车受到的摩擦力是 牛 用3牛顿的力拉小车 小车恰好在水平面地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 小车受到的摩擦力是 牛 如果此时将拉力增加到4牛顿 使小车在水平面地面上向右运动 此时小车受到的摩擦力 牛 2 3 3 12 如图甲所示 a是木块 b是长木板 c是弹簧测力计 另有砝码 棉布 毛巾等物 若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 可测出木块受到的摩擦力 此实验的目的是 研究 在操作过程中 一定要保持弹簧测力计匀速拉动木块 此时 弹簧测力计对木块的拉力与木块受到的摩擦力是一对力 在图乙中 d是一个电动装置 可带动木板匀速运动 该装置相对图甲所示装置更具优势 请指出其中一点 方便读取弹簧测力计的读数 易于保持木板做匀速直线运动 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平衡 分析 在图乙中 匀速拉动b时 则测力计处于静止状态 便于读数 同时用电动机匀速拉动木块 所以这样更容易匀速拉动木块 13 为了研究物体的运动状态与受力情况之间的关系 用钩码 重1牛 测力计 打点计时器和纸带等进行实验 试验中 先将钩码挂在已调好的测力计下 且处于静止状态 如图 a 所示 接着 在钩码的下端固定纸带 并使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 然后分别三次拉动钩码竖直向上运动 每次拉动过程中 观察到一段时间内测力计示数是不变的 纸带上的点记录了这段时间内钩码的运动情况 三次实验如图 b c d 所示 请仔细观察图中的测力计示数和对应的纸带 归纳得出初步结论 1 由图 a 与 b 与 c 可得 2 由图 a 与 d 或 b 与 d 或 c 与 d 可得 2 明确变量 从实验目的而言 主要研究的变量是 物体的运动状态 涉及的其它变量是物体受到的力 分析 1 明确实验目的与因果关系 该实验的目的 研究物体的运动状态与受力情况之间的关系 意味着结论的因果关系大致是当物体受到的力 时 物体的运动状态 3 明确变量在文字或情景中的表现形式 即 现象 与 本质 阅读文字并观察图可知纸带上记录的点透露物体的运动信息 a 图静止 b c 图由纸带上记录的点可知物体作匀速直线运动 且 c 图比 b 图物体运动快 d 图物体加速向上运动 那力呢 只剩下弹簧测力计和钩码了 a b c 图中弹簧测力计对钩码的拉力大小为1牛 钩码所受的重力也为1牛 方向相反 在同一直线上 平衡力 d 图中弹簧测力计对钩码的拉力大小为1 4牛 钩码所受的重力为1牛 方向相反 在同一直线上 两力不平衡 第1个空研究的是 a 与 b 与 c 意味着要找到 a b c 的受力共性与运动状态共性 所以 物体受力平衡时 无论物体运动快慢 其运动状态不发生改变 物体受力平衡 物体运动状态不发生改变 物体受平衡力作用 物体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 物体受合力等于零 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都是正确的 当然 的答案更准确 因为它还发现了 a b c 中的另一个变量 物体运动快慢 因果关系倒置 或只涉及力的大小就错了 第2个空研究的是 a 与 d 或 b 与 d 或 c 与 d 先看 a 与 d a 图静止 弹簧测力计对钩码的拉力大小为1牛 钩码所受的重力也为1牛 方向相反 在同一直线上 平衡力 d 图物体加速向上运动 弹簧测力计对钩码的拉力大小为1 4牛 钩码所受的重力为1牛 方向相反 在同一直线上 两力不平衡 所以 物体受力不平衡时 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物体受力不平衡 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物体受非平衡力作用 物体做变速运动 物体受合力不等于零 物体不再做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 可见这类题只要明确实验目的 找对变量 学会分析变量在题中的表现形式 不要搞错因果关系 第7节压强 力的基本概念 1 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 2 一个力必定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3 力的作用总是相互的 4 力的单位 牛顿 5 力的作用效果 形变 运动状态的改变 6 力是有方向的 1 压路机压地面 滚筒与地面相互挤压 压力作用在地面上 并与地面垂直 2 手指按瓶子 手与瓶子相互挤压 手的压力作用在瓶的表面上 并与接触面相互垂直 3 钳子夹核桃 钳子与核桃之间相互挤挤压 压力作用在核桃壳上 并与核桃壳表面垂直 一 压力 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 1 特点 2 产生原因 3 作用效果 压力的方向垂直于受力物体表面 并指向受力物体 压力作用在受力物体的表面上 物体之间相互挤压 使受力物体表面产生凹陷的效果 压力的示意图 g g g f f f 请同学们分析以下三图 比较f和g的关系 有人说 压力都是由重力所产生的 对吗 请举例说明 说明 1 压力不一定由重力产生 2 压力不一定总是向下 3 当物体静止在水平台面上时 它对台面的压力等于它的重力 即f g mg 求固体压力的常用方法 1 关于压力的说法中 正确的是 a 压力都是由物体的重力产生的b 压力一定等于物体的重力c 压力与重力是一对平衡力d 压力的方向一定垂直于受力物体的表面 d 2 动手试一试 两手指受到铅笔的压力相等吗 二 影响压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 想一想 为什么要用一定的力才能将橙子切开 如换用木尺能较容易的切开吗 实验 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 根据以上图片的提示 我们可以猜想压力的作用效果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 1 压力的大小 2 物体的形状 3 受力面积的大小 4 下面我们用实验来验证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 先保持受力面积不变 观察压力的作用效果是否和压力的大小有关 实验表明 当受力面积一定时 压力越大 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当压力一定时 受力面积越小 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实验来验证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 图1 图2 图3 先保持受力面积不变 观察压力的作用效果是否和压力的大小有关 先保持压力不变 观察压力的作用效果是否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 图2 当受力面积一定时 压力越大 压力的效果越明显 当压力一定时 受力面积越小 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两个因素 1 压力的大小 2 受力面积的大小 如何表示压力产生的效果 二 压强 定量地描述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1 定义 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 2 公式 p 3 单位 帕 牛 米2 常用单位 百帕 千帕 兆帕 106帕 4 100帕的意思是什么 压力单位 牛 对压强公式 的理解 正确的是 a 压力增大 压强一定也增大b 受力面积一定时 产生的压强跟压力成正比c 受力面积越小 压强一定越大d 压力一定时 压强跟受力面积成正比 b 对折的报纸对桌面的压强约为1帕 例题1 质量为60千克的人 每只脚接触地面的面积是196厘米2 当他站在地面和正常步行时 脚对地面的压强有多大 压强计算的注意点 1 公式中的f是压力不是重力 只有当物体放在水平面上静止不动时 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力在数值上等于重力 这时要写明f g 再用公式进行计算 2 公式中的s是受力面积 而不是物体的表面积 当两个物体接触时 应以小的实际接触的面积作为受力面积 3 计算时 单位要统一 力的单位 牛 受力面积的单位 米2 训练题 1 一芭蕾舞演员足尖对舞台的压力是450牛 接地面积是9厘米2 一头大象体重是60000牛 每只脚掌的面积是600厘米2 问 1 芭蕾舞演员对地面压强多少 2 大象对地面的压强多少 3 谁对地面的压强大 2 质量为50千克的滑雪运动员站在滑雪板上 其脚下每块滑雪板长为2米 宽0 1米 重10牛 求运动员战立时 水平雪地受到的压强 训练题 3 一个重为100牛顿的长方体物体 它长是20厘米 高是10厘米 宽是5厘米 我们来算一算 当这个物体横放 竖放和侧放时对水平桌面的压力 受力面积和压强各是多少 4 如果冰面只能承受104帕的压强 一个质量为60千克的人 每只鞋底与冰面的接触面积为150厘米2 他站立时对冰面的压强有多大 他能否站在这个冰面上而使冰面不破裂 5 如图所示 有两个物体如图放置 其中a的质量是1千克 底面积是100厘米2 b的质量是400克 底面积是40厘米2 求 1 a对b的压强是多少 2 两个物体对地面的压强是多少 a b 地面 课前热身 1 如图5 1 3所示 底面积不同 sa sb sc 质量相同的a b c三个金属块放在水平桌面上 它们对桌面产生的压强 a 都相同b a的最大c b的最大d c的最大2 下列事例中 能够增大压强的是 a 在铁路的钢轨下铺设枕木b 房基做得宽些c 在坦克的轮子上安装履带d 刀的刃磨得锋利些 b d 图5 1 3 3 将一均匀长方体放在水平桌面上 如图5 1 4所示 若沿竖直虚线aa 切开拿走左边的一半 则右边的长方体的密度 长方体对桌面的压强变化是 a 密度减小 压强减小b 密度不变 压强减小c 密度不变 压强不变d 密度减小 压强不变 课前热身 图5 1 4 4 如图5 1 5所示 物体a静止在水平桌面上 若把a稍微向右水平移动 则a对桌面的压力f 压强p的变化情况是 a f变大 p变大b f不变 f变大c f变大 p变小d f不变 p变小 图5 1 5 c d 例3 由同种材料做成的三个高度相同 但底面积不同的实心圆柱体a b c 将它们竖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 如图 它们对桌面的压强分别是pa pb和pc 那么a pa pb pcb pa pb pcc pa pb pcd 由于三个圆柱体的重力及底面积未知 所以无法判断 7 三个分别用铜 铁 铝制成的实心圆柱体 它们的高度相同 将它们平放在水平地面上 则它们对地面的压强大小如何 三 增大压强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1 压力一定 减小受力面积可以增大压强 反之可以减小压强 2 受力面积一定 增大压力可以增大压强 反之可以减小压强 思考 下列实例是通过何种方法加大或减小压强的 耙子制成尖齿状 减小了受力面积 在压力一定时 可以增大对泥土的压强 容易铲动泥土 思考 下列实例是通过何种方法加大或减小压强的 骆驼具有宽大的脚掌 增大受力面积 减小了对沙子的压强 使它不至于陷于沙中 火车对铁轨的压力很大 为了不至于让铁轨陷于地面 而将铁轨放置在枕木上 增大受力面积 减小压强 增大受力面积 减小压强 减小受力面积 增大压强 下列做法为了减小压强的是 a 铁路钢轨铺在枕木上b 缝衣针做得很细c 注射器针尖做得很尖d 菜刀的刀刃磨得很锋利 a 在实际生产和生活应用中 符合力学原理的是 a 书包带做得较宽 是为了增大压强b 菜刀的刀刃磨得很锋利 可以增大压力c 汽车轮胎有花纹 是为了减小压强d 挖土机安装很多轮子 可以增大受力面积 减小压强 d 用螺丝固定工件时 要在螺丝下垫一个面积较大的垫圈 使用垫圈是为了 a 增大螺帽对工件的压强b 减小螺帽对工件的压力c 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防滑d 增大工件受力面积 减小压强 d 练习 一 填空题 1 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物体上受到的叫压强 2 压强的单位是 它的专门名称叫做 60帕 牛 米2 其物理意义是每面积上受到的压力是牛 垂直压 单位面积 压力 牛 米2 帕斯卡 60 米2 60 3 把砖块平放 侧放或竖放在地面上时 如图所示砖对地面的相等 砖时对地面的压强最大 砖时对地面的压强最小 压力 竖放 平放 4 初冬 某人行走在结冰的河面上 突然发现脚下薄冰将要裂开 他应采取的紧急措施是 a 急速向岸边跑b 呆立不动c 单脚站立不动d 立即爬伏冰面 慢慢向岸边挪动 d 5 问答题 背书包为什么要用扁而宽的带 不用细绳 答 宽的书包带背在肩上时比细绳与肩的接触面积大 在书包重一定的情况下 宽的书包带比细绳对肩的压强小 人感到舒服些 1 一个人用一枚针尖面积为0 01平方毫米的针来缝衣服时 她所用的力是50牛顿 那么针尖对衣服产生的压强是多少 2 一个边长10厘米重为8千克正方体铁块放在一个水平的桌面上 求桌面受到的压力是多少 受力面积是多少 对桌面的压强是多少 一辆坦克质量40吨 每条履带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为2 5米2 那么坦克对地面的的压强为多少 垂直 受力面积大小 压强 帕斯卡 帕 增大压力 c 堂亚 斯图特 世界上最好的女自由潜水者她能把 无限潜水 的纪录提高到122米在潜水过程中 心跳会降至每分钟10次 他们的肺缩小到平常的1 6 她的肺压缩成橘子大小 想一想 这是怎样造成的 将三支大小不同的玻璃管的两端烧熔封闭 用帆布包紧后装进铜管里 铜管的上端开有小孔可以让水进入 再把这根铜管沉到5000米的深海 当他把铜管提上来时 不禁惊呆了 帆布里的玻璃全变成雪花状的玻璃粉 水的压强 1 研究水的压强 液体对容器底有压强 液体对容器侧壁有压强 液体的深度越深 压强越大 液体的深度越深 压强越大 游泳时 当你站在齐胸深的水中 有什么感觉 说明了什么 液体内部的压强有什么特点呢 液体内部有压强 胸闷 1 提出问题 水的压强可能跟哪些因素有关 深度 方向 3 设计实验 探究 水内部压强的特点 a 怎么样比较水的压强大小呢 压强计 2 建立假设 水的压强可能跟水的 有关 也可能跟 有关 也可能跟 1 测定液体内部压强的仪器 压强计 构造 u形玻璃管金属盒橡皮管 当压强计一端金属盒上橡皮膜受到挤压时 形管两边液面出现高度差 压强越大 两边高度差也越大 观察 形管左右两液面的位置 轻压金属盒上橡皮膜 观察 形管左右两液面的位置 重压橡皮膜 形管左右两液面又有什么变化 液面相平 出现高度差 高度差变大 原理 b 怎样采用控制变量法来验证影响液体内部的压强的因素呢 请设计出你的实验方案以及设计表格来记录实验数据 根据实验所获得的信息 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水和其它液体的内部都存在着压强 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在同一深度 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 液体的压强还跟液体的密度有关 密度越大 压强越大 液体压强的特点 1 液体对容器底和侧壁都有压强 2 液体内部处处有压强 液体内部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在同一深度处 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 3 液体的压强还跟液体的密度有关 深度相同时 液体的密度越大 压强越大 例1 有一个圆柱形的底面积是s的容器 在容器中装有一定量的液体 已知这种溶液的密度是 溶液在容器中的高度是h 求容器中的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是多少 h s 解 已知 受力面积是s 压力f g mg因为v s h m v sh所以f g sh g根据密度公式得 p p gh 反馈 1 如图 容器中盛有水 其中a b两点压强哪个大 为什么 注意 液体的深度 是 从液面开始竖直向下找 2 如图四个容器内都装有水 且液面都在同一水平面上 则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压强大小怎样 a 1 最大b 2 最大c 3 最大d 一样大 d 3 下列因素与液体在某一深度的压强大小有关的是 a 液体的重力b 液体的形状c 液体的密度d 液体的体积 c 4 盛有液体的玻璃管倾斜时 液体对管底的压强怎么变化 焦点关注 5 省重点工程 温州珊溪水库正在建设之中 有一天 小明去参观 看到修筑水库大坝时 底部做得比上部宽厚 他想知道为什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