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点训练.doc_第1页
要点训练.doc_第2页
要点训练.doc_第3页
要点训练.doc_第4页
要点训练.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语文备课大师 林黛玉进贾府学习要点及能力训练编稿老师:李家声审稿老师:李家声责 编:徐冬杰录入:张艳红 一、学习要点(一)简介作者及红楼梦1、作者曹雪芹(约17151763),清代卓越的小说家,名霑,字梦阮,号雪芹、芹圃、芹溪。他祖先原是汉族,但很早成为清朝正白旗内务府的“包衣”(满语“奴仆”),入了满籍。自其曾祖曹玺开始,三代世袭江宁织造的官职,曾祖母还做过康熙皇帝的乳母。其祖父曹寅做过康熙皇帝的侍读,尤为康熙皇帝所信任。康熙皇帝六次南巡,有四次住在曹寅的江宁织造署内,曹寅还奉命以密摺报告当地政治情况。曹家在当时是显赫的贵族。曹寅善写诗填词谱曲,曹雪芹的文学修养与家庭环境很有关系。雍正初,在朝廷内部斗争牵连下,曹雪芹之父曹頫(f)因任内财产亏空等被罢官、抄家,家境从此衰落,曹雪芹也从贵公子而一落于寒士,过着“蓬牖茅椽,绳床瓦灶”的贫困生活,后期住在北京西郊香山(黄叶村),年未五十,贫病而死。曹雪芹性情高傲,具有深厚的文化修养和卓越的艺术才能,他生活在中国封建社会末世,看到了封建制度的摧残迫害,看到了封建统治的腐朽没落,具有鲜明的反封建礼教思想倾向,他用十年时间从事红楼梦的创作。红楼梦后四十回的作者高鹗,字兰墅,是清乾隆、嘉庆时人。他的续补,使这部伟大作品以完整面目呈现世人。2、关于红楼梦红楼梦又名石头记,它以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通过描写贵族官僚大家庭的盛衰历史,塑造了众多典型人物,从而表达了反封建追求自由的主题,真实而艺术地反映了我国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历史趋势。作品语言优美,善于刻画人物,规模宏大,结构谨严,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成就,是我国古代长篇小说的巅峰,是我国文学的骄傲。从它刊行时起,二百多年来,获得了广大人民的欢迎,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红楼梦流行不久,京师出现行枝词:“开口不谈红楼梦,此公缺典定糊涂。”可见影响之巨。曹雪芹写红楼梦曾增删五次,倾注了他的全部心血,他在题石头记诗中说:“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红楼梦是以作者的广阔的生活阅历为基础,以卓越的艺术虚构而成就的伟大作品。红楼梦中写甄士隐与僧道至“太虚幻境”,见其联曰: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这也是创作红楼梦之原则。(宝玉有曹雪芹本人的影子,但又不能等同自传,书中写的是金陵,原型可能是北京。)据专家考证,红楼梦共110回,前80回在曹雪芹去世前十年就已经传抄问世。后30回也基本完成,只是由于种种原因未能传抄行世而散失,到了18世纪末,高鹗续写了后40回,补成了现行的120回本。3、红楼梦前五回内容梗概课文选自第三回。为了便于学习课文,有必要对前五回的内容有一大概的了解。(1)第1回交代作文之缘起。用“顽石幻形”和“木石前盟”作为楔子(正文前的片断)。“顽石幻形”和“木石前盟”这两个神话故事为刻画宝玉性格和描写宝玉、黛玉的恋爱故事而染上一层浪漫主义色彩。“顽石幻形”故事说道:远在女娲(w)补天时,在大荒山无稽崖炼成顽石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只用了三万六千五百块,剩下一块未用弃在青梗峰下。此石有了灵性,自去自来,可大可小,因自己无才不得入选补天而悲哀。后来一僧一道携之幻形入世,与神瑛侍者(宝玉的前身)一起下凡世,而“顽石”便是随宝玉一起降生、而又是宝玉随身佩带的“通灵宝玉”。“顽石幻形”对贾宝玉的叛逆性格有隐喻作用:一方面暗示他无“补天”之才,是个不符合封建社会要求的“蠢物”;另一方面也暗示他与封建主义相对立的思想性格,具有“顽石”一样的“顽劣”,难以被世俗改变。“木石前盟”故事说道:警幻仙子处的神瑛侍者,他喜爱西方灵河岸三生石畔的“绛珠仙草”,于是用甘露灌溉,“绛珠仙草”于是脱去草木之胎,幻成人形,常说自己受了神瑛侍者雨露之惠而无此水可还,神瑛侍者若下世为人,自己也同去走一遭,“把我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于是“绛珠仙草”被僧道下到凡世,便是林黛玉。“木石前盟”寓意宝玉、黛玉是情投意合之爱侣有真纯爱情及悲剧结局,暗示反对封建的“金玉良缘”。(2)第2回交代贾府人物关系。通过都中(金陵)古董商冷子兴讲述荣国府的人物来介绍的。贾府中主要人物关系,图示如下(括号中人物是佩偶): (3)第3回 介绍小说的典型环境。通过林黛玉进贾府的耳闻目睹来介绍人物、描写贾府环境。(4)第4回 展现小说的社会背景。通过“葫芦僧判断葫芦案”介绍本省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关系。同时由薛蟠的案子引出宝钗进贾府的情节。(5)第5回是全书总纲。通过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用画册、判词及曲子的形式,隐喻含蓄地将红楼梦中众多主要人物的情节发展和结局交代出来。曹雪芹所写红楼梦只流传80回,高鹗续写的内容,关于人物命运,基本上依据这些隐语揣摩来写出的。如红楼梦十二支曲中,第一曲终身误:“都道是金玉良缘,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第二支曲枉凝眉:“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人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话?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禁得秋流到冬,春流到夏!”(二)课文内容简讲课文选自第三回,这一回开头写林黛玉幼年丧母,孤苦无依,奉父命从扬州来投奔金陵外祖母家。1、内容结构课文写林黛玉进贾府这一事件,根据她这一天的行踪和所见之人,可分为六部分。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黛玉进府。主要写黛玉的寄人篱下的心理。(寄人篱下:比喻依靠别人生活。)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到第4自然段):见贾母与“三春”。主要写贾母与黛玉祖孙亲情,黛玉的话暗中点出“木石前盟”。第三部分(第5、6自然段):见熙凤。主要写王熙凤其人及其性格。这一部分通过精彩的语言、服饰、外貌、动作等描写,极其生动地写出了王熙凤在贾府中的特殊地位、美艳的容貌、奢华的服饰,尤其刻画了她泼辣、炫耀、精明、逢迎、做作、善变、刻薄的性格特点。第四部分(第7自然段到第12自然段):见贾府之富贵。主要写黛玉所见贾府富贵豪华的环境,黛玉拜见亲人及用饭时的小心谨慎,以及听人们说宝玉。这一部分对黛玉的动作、语言的描写,可看出她多思虑、小心谨慎的心理。听王夫人等说宝玉,间接写出了宝玉的叛逆性格。第五部分(第13、14自然段):宝玉黛玉相见。主要写宝玉其人及其性格,暗示宝黛奇缘。这一部分通过装束、容貌、语言、动作等生动的描写,刻画了宝玉的英俊多情和叛逆性格。第六部分(第15、16自然段):安排黛玉房舍和丫鬟。2、人物形象(1)黛玉处境:母亲去世,父亲忙于公务,孤独无依而投奔外祖母,而贾府是大家,吃穿用度,不同凡响。言行表现: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唯恐被人耻笑,有寄人篱下之感。如在贾赦处,推辞吃晚饭;在贾政处,让座不坐;在贾母处,不肯坐上座。回答贾母问读书,只说:“只刚念了四书”;回答宝玉问,说“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与王夫人对话,表示自己不会惹是非。外貌神态:美貌多情,体弱多病。性格特点:细心多虑、聪颖、自尊。写法;心理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肖像描写。(2)宝玉处境:封建贵族家庭,养尊处优,受溺爱。言行表现:王夫人说:孽根祸胎,混世魔王,一时甜言蜜语,一时有天无日,一时又疯疯傻傻。黛玉也听母亲说:顽劣异常,极恶读书,最喜在内帏厮混。朴实,无邪,热情率真。外貌神态:眉清目秀,英俊多情。评价:(后人二首西江月)是正文反作,似贬实褒:有才能,不愿走封建仕途,追求自由,坚贞不屈。性格特点:反抗封建制度的叛逆性格,蔑视功名、利禄,反抗束缚,追求自由,坚贞不屈。写法:侧面描写、正面描写:肖像、动作、语言描写等。(3)熙凤处境:封建贵族家庭的实际掌权者,深得贾母欢心信任,有威势。言行表现:出场时“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放诞无礼”贾母说她“泼皮破落户儿”“凤辣子”,语言奉承而不露,精明善变。外貌:美艳、尖刻、狠毒,“粉面含威”。性格:泼辣、精明、虚伪。写法:肖像、语言、动作等正面描写,侧面描写(贾母之说)。3、环境贾府的典型环境:宏伟的外观,讲究的院舍、华贵的陈设,表现显贵的地位,说明高贵豪华的生活。4、线索黛玉进府的行踪是线索,以耳闻目睹来写贾府环境、人物、可谓匠心独具。二、能力训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8题。韩琦字稚圭,相州安阳人,风骨秀异,弱冠举进士,名在第二。授将作监丞、通判淄州,入直集贤院,监左藏库。时方贵高科,多径去为显职,琦独滞管库,众以为非宜,琦处之自若。历开封府推官、三司度支判官,拜右司谏。时宰相王随、陈尧佐,参知政事韩亿、石中立,在中书罕所建明,琦连疏其过,四人同日罢。又请停内降,抑侥幸。凡事有不便,未尝不言,每以明得失、正纲纪、亲忠直、远邪佞为急,前后七十余疏。王曾为相,谓之曰:“今言者不激,则多畏顾,何补上德?如君言,可谓切而不迂矣。”曾闻望方崇,罕所奖与,琦闻其语,益自信。权知制诰。琦蚤有盛名,识量英伟,临事喜愠不见于色,论者以重厚比周勃,政事比姚崇。其为学士临边,年甫三十,天下已称为韩公。嘉祐、治平间,再决大策,以安社稷。当是时,朝廷多故,琦处危疑之际,知无不为。或谏曰:“公所为诚善,万一蹉跌,岂惟身不自保,恐家无处所。”琦叹曰:“是何言也。人臣尽力事君,死生以之。至于成败,天也,岂可豫忧其不济,遂辍不为哉!”闻者愧服。(宋史韩琦传)1、下列句中红色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多径去为显职 显:明显。B、琦独滞管库 滞:滞留。C、年甫三十 甫:刚刚。D、岂可豫忧其不济 豫:通“预”,事先。答:() 2、比较下列两组句中红色字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时方贵高科 临事喜愠不见于色 曾闻望方崇 其为学士临边A、两个“方”字相同,两个“临”字不同。B、两个“方”字不同,两个“临”字也不同。C、两个“方”字不同,两个“临”字相同。D、两个“方”字相同,两个“临”字也相同。答:() 3、比较下列句句中“其”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琦连疏其过 琦闻其语其为学士临边 岂可豫忧其不济A、与相同,与不同。B、与不同,与也不同。C、与相同,与也相同。D、与不同,与相同。、答:() 4、下列语句在文中的意思,正确的一项是罕所奖与 死生以之A、所赞许的人很少死生都要这样做B、很少奖励赏赐死生都要这样做C、很少奖励赏赐死生都可以付出D、所赞许的人很少死生都可以付出答:() 5、众以为非宜,琦处之处若。A、大家认为不应该发生,韩琦处置此事态度很自然。B、大家认为很不合适,韩琦处置此事态度很自然。C、大家认为很不合适,韩琦处在这种官位还像平常的样子。D、大家认为不应该发生,韩琦处在这种官位还像平常的样子。答:() 6、今言者不激,则多畏顾,何补上德?A、现在言论不激烈,原因是多有畏惧顾虑,怎么能补益皇帝的品德呢?B、现在进谏的人不激切,原因是多有畏惧顾虑,怎么能补益皇帝的品德呢?C、现在进谏的人不激切,原因是多有畏惧顾虑,怎么能增加高尚的品德呢?D、现在言论不激烈,原因是多有畏惧顾虑,怎么能增加高尚的品德呢?答:() 7、以下六句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韩天工刚正敢为的一组是琦独滞管库 琦连疏其过前后七十余疏 可谓切而不迂矣临事喜愠不见于色 琦处危疑之际,知无不为A、 B、 C、 D、答:() 8、下列解说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韩琦弱冠考中进士第二名,可是因不阿权贵而只任管理库藏的小官。B、韩琦任谏官,刚直敢言使朝廷罢免了无所作为的宰相王随等,进谏朝政上疏七十余次。C、韩琦威望很高,评论的人认为他稳重诚厚可比汉朝的周勃,政事才能可比唐朝的姚崇。D、韩琦在朝廷多故之时,身处危疑之际,忠直敢为,表示当尽力事君,生死置之度外。答:() 附参考答案、简析及译文:1、A(显:显要。)2、A(两个“方”都是“正在”,第一个“临”是“面对”,第二个“临”是“到”。)、3、B(第一个“其”是“他们的”,第二个 “其”是“他的”,第三个“其”是“他”,第四个“其”是“它”。)4、D(所奖与:所称赞的人。以之:用它们。)5、C(非宜:不合适。处之:处在此官位。自若:像平常一样。)6、B(言者:进谏的人。上德:皇帝的品德。)7、B(句不能说明“刚正敢为”,有的项不能选。)8、A(“因不阿权贵”不合文意,无中生有。)译文韩琦字雅圭,是相州安阳人。他品格骨气很出众,二十岁左右考中进士,名列第二。授官为将作监丞(主管土木营建的副职)、通判淄州,到集贤院办公、监管左藏库(国库之一)。当时正重视科举成绩优秀者,有很多途径去任显要官职,唯独韩琦滞留主管库藏的职位,大家都认为很不合适,韩琦处在这个职位还像平常的样子。他历经开封推官、三司度支判官,后任命为右司谏。当时宰相王随、陈尧佐,参知政事韩亿、石中立,在中书省立议阐明的政事很少,韩琦接连分条陈述他们的过失,四个人同一天罢免。又请求停止皇帝直接任官,抑制侥幸求名利之人。凡是政事有不便利的,不曾不说,常常把阐明得失、端正法纪、亲近忠直、远离邪佞作为急务,前后七十多次上疏。王曾做宰相,对他说:“现在进谏的人不激切,原因是多有畏惧顾虑,怎么能补益皇帝的品德呢?像您这样讲话,可是说是深切而不迂阔了。”王曾声望正高,所赞许的人很少,韩琦听到他的话,更加自信。后暂代知制诰之职。韩琦很早就有很大声名,才识气度英伟,面对大事喜怒在脸色上不表现出来,评论的人认为他稳重诚厚可比汉朝的周勃,政事才能可比唐朝姚崇。他作为学士到边境地区巡察,年纪刚刚三十,天下的人已称他为韩公。嘉祐、治平间,再次决定大策略,来安定国家。在这时候,朝廷多有事故,韩琦处在危险猜疑之际,他知道该做的事没有不做的。有人劝他说:“您所做的确实对,但万一失误,岂只自身保不住,恐怕家都没地方了。”韩琦感叹说:“这是什么话呢。作为人臣尽力侍奉君主,死生都可付出。至于成败,是天意,难道可以事先忧虑事情不成功,于是就停止不做吗?”听到的人都惭愧佩服。作文题:以“滋味”为话题,写一篇作文。文体不限,800字以上。 平凡的滋味高二(5)赵民 咸咸的泪水,甜甜的柔情, 苦涩、酸楚多少人生滋味啊!若问我喜欢哪一种,我会说:那种淡淡的平凡滋味。有人希望生活是香浓的咖啡,看似浪漫,实则若涩;有人希望生活是碳酸饮料,痛快、刺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