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名人名著11个版面.doc_第1页
中国名人名著11个版面.doc_第2页
中国名人名著11个版面.doc_第3页
中国名人名著11个版面.doc_第4页
中国名人名著11个版面.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张衡(78139年),字平子,南阳西鄂(今河南南阳市石桥镇)人,东汉时期伟大的天文学家,为我国天文学、机械技术、地震学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数学、地理、绘画和文学等方面,张衡也表现出了非凡的才能和广博的学识,是东汉中期浑天说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指出月球本身并不发光,月光其实是日光的反射;他还正确地解释了月食的成因,并且认识到宇宙的无限性和行星运动的快慢与距离地球远近的关系。张衡观测记录了两千五百颗恒星,创制了世界上第一架能比较准确地表演天象的漏水转浑天仪,第一架测试地震的仪器候风地动仪,还制造出了指南车、自动记里鼓车、飞行数里的木鸟等等。著有科学、哲学和文学著作三十二篇,天文著作有灵宪和灵宪图等。 郦道元(466或472527年),字善长,范阳(今河北省涿县)人。我国北魏时期著名的地理学家、文学家。原德国柏林大学校长、国际地理学会会长李希霍芬(1833-1905)称郦道元水经注是“世界地理学的先导”。郦道元一生好学不倦,从政之暇,著述不止,著成水经注40卷的地理巨著。书中记述了全国1252条河流及其流经区域的地理情况、建制沿革、历史事件及民间传说,为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提供了丰富的研究资料。文笔隽永,描写生动,既是一部内容丰富多彩的地理著作,也是一部优美的山水散文汇集。可称为我国游记文学的开创者,对后世游记散文的发展影响颇大。另著本志十三篇及七聘等文,已佚。 王羲之(303年361年), 字逸少,号澹斋,原籍琅琊临沂(今属山东),后迁居山阴(今浙江绍兴),中国东晋书法家,有书圣之称。为南迁琅琊王氏贵胄,后官拜右军将军,人称王右军。师承卫夫人、钟繇。王羲之的书法笔法精妙,行笔潇洒飘逸,有如行云流水;结体遒美,骨格清秀;章法巧妙,在尺幅之内蕴含着丰裕的艺术美。著有兰亭序。兰亭序又名兰亭宴集序、兰亭集序、临河序、禊序、禊贴。序中记叙兰亭周围山水之美和聚会的欢乐之情,抒发作者好景不长,生死无常的感慨。法帖相传之本,共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章法、结构、笔法都很完美,后人评道 “右军字体,古法一变。其雄秀之气,出于天然,故古今以为师法”。因此,历代书家都推兰亭为“行书第一”。兰亭序表现了王羲之书法艺术的最高境界。作者的气度、凤神、襟怀、情愫,在这部作品中得到了充分表现。古人称王羲之的行草如“清风出袖,明月入怀”,堪称绝妙的比喻。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李白是中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尊称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 李白的诗以抒情为主。其诗风格豪放飘逸洒脱,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长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是屈原以后中国最为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代表中国古典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他具有超异寻常的艺术天才和磅礴雄伟的艺术力量。他的大量诗篇,既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繁荣气象,也揭露和批判了统治集团的荒淫和腐败,表现出蔑视权贵,反抗传统束缚,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积极精神。存诗近千首,有李太白集,是盛唐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人物。 苏轼(1037 年-1101年),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即今四川眉州)人,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诗人、词人、散文家和书画家,豪放派代表人物,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在文学上,苏轼强调文学的独创性、表现力和艺术价值,文学思想强调“有为而作”,崇尚自然,摆脱束缚。苏轼的诗歌创作内容广阔,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笔力纵横,穷极变幻 ,具有浪漫主义色彩。其词创作冲破了诗庄词媚的界限,扩大了词的题材,丰富了词的意境,开创了与婉约派并立的豪放派词风。苏轼散文著述宏富,与韩愈、柳宗元和欧阳修三家并称。文章风格平易流畅,豪放自如。擅长行书、楷书,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 ”。 代表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 等。存世书迹有答谢民师论文帖、 祭黄几道文、前赤壁赋、黄州寒食诗帖等。画迹有枯木怪石图、竹石图等。 朱熹(1130年-1200年),字元晦,号晦庵、晦翁、考亭先生、云谷老人、沧洲病叟、别号紫阳。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继孔子、孟子、荀子、董仲舒、张载、程灏、程颐以来弘扬儒学的杰出大师。朱熹是宋朝理学的集大成者,他继承了北宋时期程颢、程颐的理学,完成了客观唯心主义的体系。认为理是世界的本质,“理在先,气在后”,提出“存天理,灭人欲”。朱熹学识渊博,对经学、史学、文学、乐律乃至自然科学都有研究。其词作语言秀正,风格俊朗,无浓艳或典故堆砌之病。但其词意境稍觉理性有余,感性不足。朱熹的主要哲学著作有四书集注、四书或问、太极图说解、通书解、西铭解、周易本义、易学启蒙等。此外有朱子语类,是他与弟子们的问答录。 齐白石(1864年 - 1957年),原名齐纯芝,号渭清,祖父取号兰亭,老师取名齐璜,号濒生,别号寄萍老人、白石山人,后人常将“山人”二字略去,故后常号“白石”。 湖南湘潭人,二十世纪中国画艺术大师,二十世纪十大书法家之一。擅长中国画、书法、篆刻和诗歌。一生作画不辍,留下大量诗、书、画、印作品。形成独特的大写意国画风格,开红花墨叶一派,尤以瓜果菜蔬、花 鸟虫鱼为工绝,兼及人物、山水,名重一时,与吴昌硕共享“南吴北齐”之誉。他的绘画,以其纯朴的民间艺术风格与传统的文人画风相融合,达到了中国现代花鸟画最高峰。晚年,画虾技术颇为精湛,令人叹为观止。传世画作有墨虾、牧牛图、蛙声十里出山泉等。著有借山吟馆诗草、白石诗草、白石老人自传等;出版有三卷本齐白石作品选集、齐白石山水画选。 张大千(1899年1983年),原名张正权,号大千,后因为出家为僧,法号大千,所以世人称其为“大千居士”。祖籍广东省番禺县,生于清朝四川省内江,因其诗、书、画与齐白石齐名,故又并称为“南张北齐”。 他是二十世纪中国画坛影响巨大,又最为传奇的国画大师,在绘画、书法、篆刻、诗词方面都有一定造诣。早期专心研习古人书画,特别在山水画实践和理论方面颇有建树。后旅居海外,画风工写结合,重彩、水墨融为一体,尤其是开创泼墨与泼彩,发展了中国画新的艺术风格。由于其技法独到,创立了闻名的大风堂画派,俗称“大千画派”。留有张大千画集。 华罗庚(1910年-1985年),江苏金坛人,著名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他是中国解析数论、典型群、矩阵几何学、自守函数论与多元复变函数等很多方面研究的创始人与奠基者,也是中国在世界上最有影响的数学家之一,被列为芝加哥科学技术博物馆中当今世界88位数学伟人之一。他一生共创作了堆垒素数论、指数和的估价及其在数论中的应用、多复变函数论中的典型域的调和分析、数论导引等十部巨著。其中八部被国外翻译出版,已列入20世纪数学的经典著作之列。此外,他还有学术论文150余篇,科普作品优选法评话及其补充、统筹法评话及补充等,辑为华罗庚科普著作选集。 冰心(1900-1999) , 福建长乐人,生于福州一个海军军官家庭,父亲谢葆璋曾参加甲午海战。原名为谢婉莹,笔名冰心 。取“一片冰心在玉壶”之意。被称为“世纪老人”。现代著名诗人、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家。曾任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名誉主席,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名誉主席、顾问,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名誉理事等职。”。冰心散文语言善于提炼口语,使之成为文学语言,并能把古典文学中的辞章、语汇吸收融化,注入到现代语言中去。形成凝练明快 清新婉丽的语言艺术。或色彩鲜明,或素缟淡雅,都带有浓重的抒情性,给人以如诗似画的美感。其错落有致的长短相间的句式以及排比、对句等的切当穿插,更增强了语言的音乐性,从而形成了流畅明晰,洗炼华美的“冰心体”语言。代表作有超人、烦闷、繁星、春水等。 周易:是中国最古老、最著名的一部经典,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并被儒家尊为“五经”之首。易经最初是占卜用的书,但它的影响遍及中国的哲学、宗教、医学、天文、算数、文学、音乐、艺术、军事和武术。作为一部哲学书籍,是建立在阴阳二元论基础上对事物运行规律加以论证和描述的书籍,其对于天地万物进行性状归类,天干地支五行论,甚至精确到可以对事物的未来发展做出较为准确的预测。易经的中心思想是以阴阳两种元素的对立统一去描述世间万物的变化。周是周到圆满的意思,易是运动变化的意思。周易的周字并非周朝的意思,而是周朝或周姓沿用了这个完美的“周”字。自从十七世纪开始,易经亦被介绍到西方。 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又称诗三百。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其内容和艺术成就对我国文学,尤其是诗歌的发展有着深刻广泛的影响,也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优良传统的源头。汉朝毛亨、毛苌曾注释诗经,因此又称毛诗。诗经中的诗的作者,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其所涉及的地域,主要是黄河流域,西起山西和甘肃东部,北到河北省西南,东至山东,南及江汉流域。 论语: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中国春秋末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人)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全共二十篇,成书时间大约在春秋战国时期。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论语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为后人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资料。 楚辞:主要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约公元前339年约公元前278年,战国末期楚国人)的作品。他的作品共有25篇,篇目为:九歌、招魂、天问、离骚、九章、卜居、渔父等。其代表作是离骚。西汉末年,刘向搜集屈原、宋玉、王褒、贾谊、严忌等人的辞赋及刘向自己的作品九叹,共计十六篇辑录成集。全书以屈原作品为主,其余各篇也都承袭屈赋的形式。楚辞者,楚人之辞也。楚辞是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不仅开启了后来的赋体,而且影响到以后历代散文的创作。 史记:是由司马迁撰写的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自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史记最初没有书名,或称“太史公书”、“太史公传”,也省称“太史公”。“史记”本是古代史书的通称,从三国时期开始,“史记”由史书的通称逐渐演变成“太史公书”的专称。史记与汉书(班固)、后汉书(范晔、司马彪)、三国志(陈寿)合称“前四史”。刘向等人认为此书“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与宋代司马光编撰的资治通鉴并称“史学双璧”。 其人物传记开我国史传文学的先河。由于体裁博大、语言生动活泼、人物和情节描写形象生动,所以它既是一部伟大的历史著作,又是一部杰出的文学著作,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文心雕龙:是我国南朝时期著名文学理论家刘勰的名著。它是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第一部有严密体系的、“体大而虑周”(章学诚文史通义诗话篇)的文学理论专著。全书共10卷,50篇(原分上、下部,各25篇),以孔子美学思想为基础,兼采道家,全面总结了齐梁时代以前的美学成果,细致地探索和论述了语言文学的审美本质及其创造、鉴赏的美学规律。它提出了“辞约而旨丰,事近而喻远”,“隐之为体,义主文外”,“文外之重旨”,“使玩之者无穷,味之者,不厌”等精辟说法。 全唐诗:是中国规模最大的一部诗歌总集。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清圣祖玄烨即考虑编纂此书,至四十四年(1705年)三月,他第五次南巡至苏州时,将主持修书的任务交给江宁织造曹寅,并将内府所藏季振宜唐诗一部发下,作为校刊底本。同年五月,由曹寅主持,在扬州开局修书,参加校刊编修的有赋闲江南的在籍翰林官彭定求、沈三曾、杨中讷、潘从律、汪士綋,徐树本、车鼎晋,汪绎、查嗣瑮、俞梅等十人。至次年十月,全书即编成奏上,康熙皇帝作序,故又称钦定全唐诗,共收唐、五代诗歌49403首,残句1000余条,作者2837人,并附小传,间有校注。是研究唐诗的重要参考书。 资治通鉴:简称“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共294卷,历时19年告成。它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写起,一直到五代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笔 ,含跨16个朝代,共1363年的详细历史。此书的内容主要是政治史。司马迁把历史上的君主,根据他们的才能分为创业、守成、陵夷、中兴、乱亡五类。资治通鉴都作了一定程度的揭露和谴责,以为后世君主的鉴戒。此外,还有许多很有价值的关于军事、经济、文化、学术思想、史学等方面的历史记载。所搜集的材料十分丰富,所引之书多达300多种。资治通鉴是我国一部极为重要的编年史,不仅为封建统治阶级提供了统治经验,同时也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全书体例严谨,前后脉络分明,语言文字也极为简练。这些对后世史学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儒林外史:清代吴敬梓著。是我国古代讽刺文学的典范(也称章回小说)。全书共五十六回,约四十万字,描写了近两百个人物。小说假托明代,实际反映的是。全书故事情节虽没有一个主干,可是有一个中心贯穿其间,那就是反对科举制度和封建礼教的毒害,讽刺因热衷功名富贵而造成的极端虚伪、恶劣的社会风习。白话语言准确、生动、洗练,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景物描写优美细腻,讽刺手法独到出色,在艺术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使吴敬梓成为我国文学史上批判现实主义的杰出作家之一。儒林外史不仅直接影响了近代谴责小说,而且对现代讽刺文学也有深刻的启发。 呐喊:鲁迅著。是作者1918年至1922年所作短篇小说的结集,集中有狂人日记、药、明天等十四篇小说,是中国新文学的奠基之作。作品真实地描绘了从辛亥革命到五四时期的社会生活,揭示了种种深层次的社会矛盾,对中国旧有制度及陈腐的传统观念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彻底的否定,表现出对民族生存浓重的忧患意识和对社会变革的强烈渴望,反映了五四前后中国社会被压迫者的痛苦生活和悲惨命运。本篇对于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理解本集小说的内涵,及意蕴均有极大的参考价值。在写作上,本篇自序文笔清新老到,周密流畅,震人心魄又引人入胜,读之使人欲罢不能。其语言风格充溢着鲁迅独特的个性,具有极强的艺术魅力。 子夜:茅盾著。原名夕阳,共十九章。共十九章。是一部写实主义的成功的长篇小说。中国现代长篇小说, 1933年1月由上海开明书店出版。先后被译为英、德、俄、日等十几种文字。作品以1930年的上海为背景,以吴荪甫的奋斗、挣扎直至破产的命运为中心,通过纷纭复杂而又具有重大社会意义的生活事件,展现了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显示了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它以惊人的艺术力量表现了30年代初期中国社会各阶级的矛盾与斗争,提出并回答当年最重要的社会问题,可以说子夜是我国无产阶级文学运动中出现的第一部成功的长篇小说,它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成为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四世同堂:老舍著。是一部中国现代长篇小说名著。小说在卢沟桥事变爆发、北平沦陷的时代背景下,以祁家四世同堂的生活为主线,形象、真切地描绘了以小羊圈胡同住户为代表的各个阶层、各色人等的荣辱浮沉、生死存亡。作品记叙了北平沦陷后的畸形世态中,日寇铁蹄下广大平民的悲惨遭遇,那一派古老、宁静生活被打破后的不安、惶惑与震撼,狠狠地鞭挞了附敌作恶者的丑恶灵魂,揭露了日本军国主义的残暴罪行,更反映出百姓们面对强敌愤而反抗的英勇无畏,讴歌、弘扬了中国人民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坚贞高尚的民族气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