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夜莺的歌声》教学设计.doc_第1页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夜莺的歌声》教学设计.doc_第2页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夜莺的歌声》教学设计.doc_第3页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夜莺的歌声》教学设计.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3、夜莺的歌声 设计理念:这篇课文中的故事发生在苏联卫国战争中,仅凭教师口述时代背景,很难把学生带入炮火连天,时时有生命危险的历史中。为此,我在教学中创设情境,意图让学生感受战争年代的特殊气氛。在导入课文时,我播放夜莺清脆的鸣叫声,与震耳欲聋的炮火声形成鲜明的对比,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教学德国军官和夜莺的对话时,为了让学生清晰地感受夜莺的机智勇敢,我将德国军官和夜莺的对话作对比,让学生在分角色朗读中体会人物。文章结束教师激情总结,不仅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而且首尾呼应,巩固本课“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训练要点。教学结束,我给学生推荐卓娅的故事,提供介绍苏联卫国战争和我们中国的抗日战争中像小夜莺一样机智勇敢,热爱祖国的孩子事迹的网站,让学生自主阅读,拓宽他们的知识面。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简介背景,导入新课;检查预习,感知内容;整体感知,理清脉络)一、简介背景,导入新课。1、介绍时代背景。1941年6月,德国法西斯在已经占领了欧洲许多国家之后,突然进攻苏联。苏联人民开始了卫国战争。在奋起保卫祖国的战斗中,苏联的敌后游击队非常活跃,积极配合红军奋勇作战,涌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苏联从此开始了炮火连天的生活。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4、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介绍背景,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二、检查预习,感知内容。1、朗读课文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懂的借助工具书,并标出自然段。(2)思考:课文主要内容是什么?2、出示生字词,检查预习。3、师:课文比较长,咱们的检查就以开火车的形式进行吧!在朗读的时候,我要求大家认真听、仔细看,从课文的自然段之间你会有什么特别发现?4、领悟方法:课文读完了,文章最后的泡泡中有个问题这个关系是什么呢?自由读读开头的三个自然段和结尾的两个自然段。(首尾呼应)5、刚才给大家的任务还记得吗?看看谁的眼睛最亮。(意义段空行,表示独立讲了一个意思。)6、请快速地浏览第一部分,用自己最简洁又最明白的语言表达这部分内容。7、检查交流,根据回答板书词语(诱敌上勾)。继续检查第二部分的朗读与内容,根据回答继续板书。(密报敌情)你发现老师对以上两部分内容的概括(都用四个字)。三、四部分学老师试试。(消灭敌人、继续候敌)8、认识小标题,整理内容。师:这四个词语表示了我们对文章四个部分的理解,我们给它取个名字,叫“小标题”。下面,看谁能根据这四个小标题说说本文的主要内容?9、通过预习,请问: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夜莺”指的是谁?(小男孩)10、浏览课文,找一找课文中夜莺的歌声出现了几次? (设计意图:让学生谈一谈初读后的收获,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原认知,看看学生通过自读能够获取哪些信息,能够读懂些什么,以帮助教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定进一步学习的方向。教学的过程是师生对话的过程,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对话,是现代教学论倡导的一种崭新的教学理念,一种新型的教学文化,即在教学过程中,建立在民主、平等基础上的人、文本和环境之间激荡起的心灵共振和呼应。)三、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课文开头为什么要写“黑色的碎瓦”、“空旷的花园”、“烧焦的树木”?2、昔日热闹的村庄在战火中变得荒凉寂静,这时候什么吸引了德国兵的注意力?3、这一部分,还有什么地方也写到小男孩学夜莺唱歌?4、从两处描写夜莺歌声的地方,你读出了什么?结合上下文自己反复读一读这两处,也可以和小组成员交流交流。(1)为什么这歌声停了一会儿?“接着又用一股新的劲头唱起来”这说明什么?(2)路上小孩为什么有时学夜莺叫,有时学杜鹃叫?为何要做出天真贪玩的样子?结合第二部分谈一谈你对小男孩这种行为的解释。5、(1)小男孩巧妙地用学夜莺唱歌的方式引诱迷惑敌人,由此你觉得这是一位怎样的小男孩?(2)请画出课文第一部分里你认为能表现小男孩机智勇敢的语句。相互讨论,体会句子含义,幻灯出示。(1)孩子从嘴里掏出一个小玩意儿,递给他,用快活的蓝眼睛望着他。(2)“怎么会就剩下我一个?这里有麻雀、乌鸦、猫头鹰,多着呢。夜莺倒只有我一个!”(3)“人哪?战争一开始这里就没有人了”,大家都喊:“野兽来了,野兽来了”。(4)你说的是一种蘑菇吗?没有,我们这里没有这种蘑菇。这里只有红蘑菇、白蘑菇,还有洋蘑菇。6、小结本段内容,指导朗读。通过这些语句,我们知道了这是一个勇敢机智镇定的小男孩,所以读小男孩的语言时,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语气?(童声稚气、天真活泼。)与小男孩比起来,德国军官总是想从小男孩嘴巴里探听到什么,他的话语中有诱骗,有恐吓,也有企盼。那么我们又应该怎样处理他的语言?(狡诈、阴冷而又带有期冀)(设计意图:学生通过整体感知,把握文章结构,理清脉络,探究文章主旨,同时也能看出文章的重难点,以便质疑。)课时(回顾课文内容;以读代讲,理解课文;总结课文,升华主题;布置作业,课外拓展)一、回顾课文内容,切入主题。 1、自由读课文,用一个词语来形容文中的小男孩和敌人。(板书:小男孩、敌人) 2、反馈,学生板书词语。二、以读代讲,理解课文。1、师生共同学习夜莺的第一次歌声,思考夜莺的第一次歌声有什么目的?(板书:诱敌深入)2、过渡:德国军官是那么好骗的吗?随随便便就相信一个敌对方的孩子吗?他是怎么盘问夜莺的?(课件展示德国军官盘问夜莺的话)3、面对德国军官的层层盘问,小夜莺是怎么诱敌的?小组内分角色朗读德国军官和夜莺的对话,学习体会。汇报交流,课件展示夜莺的回话,师:你准备用什么语气来读夜莺的话?为什么?(故作天真,装糊涂,迷惑敌人。)4、理解“刚刚一开火,就都跑了。”等句子。5、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分角色朗读,理解课文。6、过渡:由于孩子巧妙的回答了德国兵的盘问,德国兵觉得他只不过是个不懂事的孩子,相信了他的话,并且让他带路。7、学习夜莺的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歌声,思考:夜莺的歌声有什么目的?8、学生分组学习。 汇报交流:(1)指名读句子“他有时候学”,此时,他学夜莺唱是为了什么? (为了麻痹敌人,以便他后来用鸟叫向游击队传送情报时不引起敌人的怀疑。) (2)他还用了哪些办法麻痹敌人?(一甩一甩答非所问故意装做不懂事、天真贪玩,其目的是为了迷惑敌人,取得敌人的信任。) (3)夜莺是怎样向游击队传递情报的呢?(4)德国兵被消灭后,小孩为什么又坐在原来的地方,他在望什么? (5)“从孩子的嘴里”,这歌声有什么作用?与哪里相照应? 板书:麻痹敌人 传送信息 再次诱敌(设计意图:通过对比,让学生既能感受到德国军官的层层逼问,又能从夜莺的对话中体会夜莺的机智勇敢和爱国主义精神。)三、总结课文,升华主题。1、此时此刻,你想对小夜莺说什么?(板书:机智勇敢 热爱祖国)2、文章为什么以“夜莺的歌声”为题? (文章从开头到结尾都贯穿着“歌声”,它是文章的线索。机智勇敢的小男孩用歌声把敌人吸引到河边,用歌声麻痹敌人,把敌人带进树林,用歌声把情报传递给游击队。协助游击队歼灭敌人后,歌声又在河岸边响起。这歌声,歌唱了小男孩的机智勇敢,也歌唱了小男孩的爱国主义精神。)3、师总结:在苏联卫国战争中,正是有了有千千万万像小夜莺一样机智勇敢,热爱祖国的孩子,正是他们团结抗敌,1945年德国侵略者无条件投降。夜莺的歌声,是战斗响起的号声;夜莺的歌声,是传递情报,打击敌人的枪炮声;夜莺的歌声,是胜利的歌声;夜莺的歌声,是一曲爱国抗敌的颂歌!(设计意图:在教师的激情总结中,文章结束,不仅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而且首尾呼应,巩固本课“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训练要点。)四、布置作业,课外拓展。1、苏联卫国战争进行了四年,我们中国的抗日战争进行了整整八年,我们也有像小夜莺一样机智勇敢,热爱祖国的孩子,你知道吗?(王二小、雨来、张噶子等)2、课外阅读他们的故事,体会他们心中的歌。推荐故事:卓娅的故事(设计意图:提供介绍苏联卫国战争和我们中国的抗日战争中像小夜莺一样机智勇敢,热爱祖国的孩子事迹的网站,让学生自主阅读,拓宽他们的知识面。) 敌人本以为这个女孩子是容易对付的。谁知道却格外坚强。敌人被激怒了,四个敌人轮流用鞭子抽打她。卓娅心里想,在敌人面前决不能示弱,不论敌人怎么打,决不吭一声。敌人的鞭子在空中挥舞,像雨点似的落在卓娅的身上、头上、脸上、手上鲜血直流,但她没叫一声痛,昂着头,怒视着敌人。敌人对卓娅毫无办法,决定将她绞死。当敌人把她带到绞刑架前,将绞索套到她的脖子上的时候,她高声呼喊说:“你们现在绞死我,可我不是一个人。我们是两万万人,会有人替我报仇的。胜利必将是属于我们的!”卓娅被绞死了,她只活了18岁,但是,她的名字将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苏联卫国战争胜利后,苏联政府追认卓娅为“苏联英雄”。教后记:夜莺的歌声是人教版第八册的一篇文章,讲述了苏联卫国战争时期,一个被称为“夜莺”的小男孩把德国官兵引入游击队的伏击圈,使德国法西斯强盗被歼灭的故事。一个机智、活泼、乖巧的小男孩形象跃然纸上。文章以夜莺的歌声为主线,构思巧妙,段落分明,语言含蓄、幽默,掩卷沉思,那悦耳的歌声仍不绝于耳。课文的重点一是要体会“小夜莺的机智勇敢的品质,受到热爱祖国,仇恨法西斯的教育。二是学习联系上下文等方法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抓住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小夜莺的机智很勇敢,这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夜莺的歌声公开课教案 1【教学目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苏联卫国战争中少年儿童的机智勇敢和爱国主义精神。、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体会小夜莺的机智勇敢。【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介绍时代背同学们,俺们今天一起来学习一篇新课文夜莺的歌声(师板书课题)齐读课题。通过预习,谁说说你怎么理解这个题目?(一个化名夜莺的小男孩模仿夜莺的叫声。)夜莺的歌声是一篇外国作品,主要讲的是苏联卫国战争中的一个故事。苏联的卫国战争就是年月,德国法西斯在已经占领了欧洲许多国家之后,突然进攻苏联。苏联人民在以斯大林为首的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开始了卫国战争,在奋起捍卫祖国的战争中,苏联的敌后游击队非常活跃,积极配合红军奋勇作战,涌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本文记叙的就是这无数事例中的生动一例。二、检查预习、指读全文,考虑:这篇文章主要讲的是什么内容?(在苏联卫国战争期间,一个叫夜莺的男孩把一群德寇引向游击队的埋伏圈,协商游击队歼灭一伙德国法西斯强盗的故事。)、文章是按什么顺序记叙的?(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记叙的。)三、学习课文、默读课文,考虑:“夜莺”是怎样巧妙地协助游击队报送有关敌人情报的?你从中体会出夜莺是个怎样的小朋友?抓住重点语句谈谈你的理解。、检查自学情况:夜莺是个勇敢、机智、热爱祖国、仇恨敌人、冷静冷静的小朋友。夜莺的歌声打破了夏日的寂静。这歌声停了一会儿,接着又用一股新的劲头唱起来。(从“停了一会儿”“新的劲头唱起来”说明机警的小夜莺已经发现了敌人,经过考虑,他决定去接触敌人,把敌人引入游击队的埋伏圈,消灭敌人。)他们发现就在很近很近的地方,有个小朋友坐在河岸边(说明小夜莺是主动和敌人接近的。)小朋友从嘴里掏出一个小玩意儿,递给他,用快活的蓝眼睛望着他。(说明小朋友在敌人面前一点也不害怕,十分镇静、坦然。)当德国军官问他“村子里就剩你一个了吗?”“怎么会就剩下俺一个?这里有麻雀、乌鸦、猫头鹰,多着呢。夜莺倒是只有俺一个!”(小朋友故意打岔,防止正面回答。这是夜莺在人不易发觉的时候戏弄敌人。反映了小朋友的冷静、机智、冷静。)“人哪!战争一开始这里就没有人了。”小孩从容不迫地回答,“刚刚一开火,村子就着火了,大家都喊:野兽来了,野兽来了一就都跑了。”(这里的野兽其实指的是德国强盗。说明小朋友泾渭分明,前一句维护了群众,后一句痛骂了敌人。由于他巧妙地回答了德国军官的盘问,德国军官觉得他只不过是个不懂事的小朋友,相信了他的话,并且让他带路。德国军官轻蔑地认为它是蠢东西,其实德国军官自身才是真正的蠢东西。因为夜莺骂他们的话他都没有听出来。)夜莺在带路时,有时学夜莺唱,有时学杜鹃叫,胳膊一甩一甩地打着路旁的树枝,有时后弯下腰去拾球果,还用脚把球果踢起来。(这句话讲他好像沉溺在大自然当中,天真自然,这样做实际是在迷惑敌人,使他们觉得他只不过是个顽皮、贪玩的小朋友以取得的敌人的信任。他学夜莺和杜鹃叫,是在麻痹敌人,以便后来他用鸟叫同游击队联络不致引起敌人的怀疑。)“你们这里有游击队吗?”“你说的是一种蘑菇吗?没有,俺们这里没有这种蘑菇。这里只有红蘑菇、白蘑菇,还有洋蘑菇。”(敌人问树林里有没有游击队,小朋友用话岔开,用蘑菇来回答,答非所问,装作什么也不知道,再一次体现了他的机智。)夜莺用夜莺和杜鹃的叫声给游击队传送情报。一声夜莺叫代表一个敌人,一声杜鹃叫代表一挺机枪。(从这里可以想见用这种方法已经不是一次了。他曾多次协商游击队消灭敌人。)他好像把身边的军官完全忘了。“小朋友突然站住,转了个身,钻到树林里不见了。”(夜莺刚刚听到信号动作极快,钻进树林里。也说明夜莺对这里的环境极为熟悉。也正是由于夜莺准确的传送情报,才使游击队员充沛地做好了战斗准备,最后彻底地消灭了敌人。)、指导朗读对话。、大家想一想,小朋友面对凶恶的敌人,为什么还能应变自如,毫无惧色?(卫国战争中,全国人民都投入到捍卫家园的斗争中,全国人民怀着对祖国的爱,对敌人的恨与敌人进行百折不挠的斗争,小孩就是由于对祖国的热爱,对敌人的憎恨,才干临危不惧,坦然自若。)、“小夜莺”在凶恶的敌人面前应变自如、毫无惧色,是因为他热爱自身的祖国,憎恨那些杀害他的同胞,侵占他的祖国的德国法西斯。可是,苏联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