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瓷器的器形及品鉴.pptx_第1页
课件:瓷器的器形及品鉴.pptx_第2页
课件:瓷器的器形及品鉴.pptx_第3页
课件:瓷器的器形及品鉴.pptx_第4页
课件:瓷器的器形及品鉴.ppt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瓷器器型 红楼梦选材 器型是器物的外形状 瓷器的器型一般指器物的口部 颈部 肩部 腹部 底部以及足部的形状 以此来判断其烧造的年代和窑口 形若按大类分 炉类尊类壶类罐类瓶类杯类碗类盘类 1 炉类进入封建社会后 人们不再把鼎当作礼器 而把它变为焚香用的炉 瓷炉始于东吴 宋以前均见无足香熏和托炉 宋代开始流行三足炉 鬲式炉鬲本为古代陶制炊器 圆口 三空心足 宋代龙泉窑开始烧制 明永乐鬲式炉多作虎耳 器体较扁 足呈垂乳状 博山炉盛行于汉 晋 系仿铜熏炉烧制 因其炉盖高耸 象征海上蓬莱三山 故名 使用时 燃香料于炉中 香烟从盖上镂孔冒出 有如云雾缭绕 汉代一般为陶质 南北朝时有青瓷博山炉 南宋龙泉窑青釉三足鬲式炉 白磁蟠龙博山炉 熏炉熏炉又名香熏 功用与博山炉相同 都是作熏香之用 瓷熏炉始于东吴 六朝比较流行 多有托盘 炉身大 镂孔 式样大方 唐以后摒弃了六朝带托盘的造型 而把炉底改为三足或五足 也有作花瓣喇叭座的 小巧玲珑 式样很多都是为了适应当时贵族子弟 无不熏衣剃面 傅粉施朱 的生活习俗的需要 鼎式炉初见于宋 多仿商周铜鼎样式 立耳 直腹 柱足 元代青花鼎炉 造型新颖 纹饰华美 比例适度 至明嘉靖时 炉耳有小孔 腹部饰以火馅纹 熏炉 宋官窑天青鼎式炉 2 尊尊在商周时作酒器 北宋后期为宫廷陈设用瓷 元以后 瓶壶品种繁多 更适于灌酒 筛酒 尊便完全失去了实用器皿的作用 出戟尊仿古铜器造型 敞口 腹微鼓 足外撇 颈 腹 胫的四周各饰一戟 故名 宋钧窑的出戟尊 是名贵的珍品 太白尊文房用具 小口微撇 短颈 削肩广腹 平底 清代康熙景德镇窑创烧 以豇豆红最著名 晚清仿制质量差 钧窑月白釉出戟尊 清康熙紅釉暗花龍鳳太白尊 观音尊尊的一种式样 侈口 长颈 丰肩 腹下渐收 至底外撇 器形似观音手中所持瓶式 故名 清代康熙景德镇窑创制 品种有郎窑红 青花 五彩等 苹果尊口 底内凹 无颈 圆腹 器形似苹果 故名 清代景德镇窑烧造 大 小器物均有 品种有青花 釉里红 天蓝袖 窑变釉等 清康熙寶石紅觀音尊 清晚 孩儿脸 苹果尊 莲纹牛头尊 牛头尊大口 口以下渐放 垂腹 圈足 肩两侧有对称的蟠螭耳 戟耳或兽头耳 器形似牛头 故名 据记载 明末景德镇窑已经烧制 清代乾隆时流行 品种以青花为多 莲纹牛头尊 石榴尊唇口外卷 短颈 圆腹 圈足 因其外卷的口部似张开的石榴果 故名 清代雍正景德镇窑始烧 品种有青铀 窑变釉 茶叶末釉等 窑变釉石榴尊 3 壶类古代盛水器皿 自汉代以来 瓷壶一直是各地窑口生产的大宗产品 唐以前的壶无把 只在肩部安系或在肩部饰双耳 从唐代开始 带把壶流行 唾壶卫生用具 吐唾液的容器 洗口 短颈 鼓腹平底 三国时吴 晋初越窑已大量烧造青瓷唾壶 宋代龙泉窑 定窑亦烧造 造型有所变化 上部洗口增大 浅圈足 执壶中唐时出现的一种酒器 习惯上称作执壶 根据唐人记载 它的正式名称应作注子 长沙铜官窑出土的注子上有 陈家美春酒 酒温香浓 当是酒注 在这里 值得注意的是酒注上题 酒温 二字 说明饮前需预先在热水中加温 提梁壶小口 细流鼓腹 平底 有盖 为了提拿方便 在肩部两端连以半月形提梁 故名 宋代耀州窑创制 明 清均有烧造 品种有青釉 青花 粉彩 紫砂等 僧帽壶宝珠形纽盖 鸭嘴形流 短颈 鼓腹 圈足 一侧扁平曲柄 形如僧帽 故名 系受外来影响器型 始于元代 明清景德镇窑继续烧制 明永乐烧制的僧帽壶十分著名 有白釉 红釉等品种 莲纹牛头尊 贲 B n 巴壶磨盘口 细颈 弯曲的长流 球腹下承下喇叭形足 系清乾隆时创制的宫廷供器 传世品有红彩 金彩和各种色地粉彩等 鸡头壶以壶嘴作成鸡首状 故名 始见于西晋 延续至唐代初期 各代器型略有变化 浙江地区盛烧 品种为青釉和黑釉 道光绿地粉彩缠枝莲托八吉祥纹贲巴壶 4 罐类古代容器 早在一万年前 我国古代先民就用陶土制成罐类器皿 瓷罐最早见于商代中期的原始瓷中 从商代至今 瓷罐一直是瓷业生产的大宗产品 四系罐早期青瓷中最常见的一种实用器 直口 丰肩 鼓腹 平底 肩部有四耳 耳由两根泥条捏成或削成桥形 汉至唐大量生产 天字罐口大 短颈 圆肩 腹略收 浅圈足 底部青花楷书 天 字 故名 明代成化景德镇窑创制 为斗彩器 系宫廷用瓷 明永乐豆青釉四系罐 斗彩螭龙纹天字罐 将军罐直口 短颈 丰肩 鼓腹下收 平底或浅圈足 因宝珠顶纽盖形似将军头盔 故名 清初景德镇窑流行 多为青花 五彩器 清末民初仿品甚多 荷叶盖罐多见于元代龙泉器 盖作荷叶形 器腹多压印竖条状纹 其盖沿的荷叶边曲线起伏平缓 钮较低 明宣德时 盖沿起伏较大 盖钮隆起 青花缠枝莲将军罐 青花云龙纹荷叶罐 5 瓶类陶瓷瓶是陶瓷制成用于盛放液体的容器 造型有玉壶春瓶 梅瓶 筋瓶 净瓶 卷口瓶 盘口瓶 直径瓶 穿带瓶 弦纹瓶 瓜棱瓶 橄榄瓶 胆式瓶 葫芦瓶 双鱼瓶 多管瓶 蟠龙瓶 贯耳瓶等 元代的八方瓶 四系扁瓶为独创之作 明代有天球瓶 葫芦扁瓶 宝月瓶 象耳折方瓶 鹅颈瓶 蒜头瓶 清代有棒槌瓶 柳叶瓶 凤尾瓶 灯笼瓶 象腿瓶 双陆瓶 转心瓶 转颈瓶等形式各异的品种 梅瓶所谓梅瓶是一种小口 短颈 丰肩 瘦底 圈足的瓶式 以口小只能插梅枝得名 做盛酒的用具 宋代的梅瓶 器体一般高且偏瘦 肩部向下斜 常有棱角分明的转折 明代的梅瓶造型 比例偏低 口部圆浑厚实 没有明显的线角转折 如果说宋代的梅瓶造型挺秀 俏丽 富于女性的特征的话 那么明代的梅瓶则是雄健 敦厚 富于男性的特征 萧何月下追韩信 元末明初青花梅瓶 玉壶春瓶由诗句 玉壶先春 得名 人们多把这种瓶的创烧时代定在北宋 它的特征为撇口 细颈 圆腹 圈足 以变化的弧线构成柔和 匀称的瓶体 自它问世后就惹人喜爱 是自宋以后瓷器中具有时代特征的典型器物 元代青花蒙恬将军图玉壶春瓶 蒜头瓶仿汉铜瓶式样 元代始烧 明代常见 明万历蒜头瓶 直口 长颈 圆腹 圈足 有青花 五彩 兰釉酱釉等品种 明成化蒜头瓶 口作花瓣型 耳为随意堆塑 正德时在瓶腹贴戟 乾隆珐琅彩花卉蒜头瓶 宝月瓶亦称 抱月瓶 小口 直颈 颈侧双耳 因瓶腹似圆月 故名 明代永乐 宣德景德镇窑常见器物之一 清代雍正 乾隆仿制 多为青花 清乾隆青花八寶紋雙耳寶月瓶 棒槌瓶一般为民窑产品 以形似洗衣用的棒槌而得名 康熙时青花 五彩和洒蓝描金器都有这种造型 多管瓶器身肩部塑有向上直立的管 故名 直口 上有花形纽盖 瓶身有圆筒式和多节葫芦式 宋代南北瓷窑均有烧造 制品较多 一般为五管 磁州窑也烧制 瓶体短而浑圆 肩部有直立六管 管粗而短 康熙青花博古棒槌瓶 多管瓶 琮式瓶仿周代礼器玉琮烧制 圆口 方身 圈足 器形四面以凸起的线纹为饰 口与足大小相若 宋代创制 以龙泉窑 官窑多见 元 明 清仍有烧制 胆式瓶直口 长颈 削肩 腹下部丰满 器形似胆 故名 宋代哥窑 钧窑烧造此式 清代景德镇窑多见 大多为单色釉 葫芦瓶因瓶体似葫芦 故名 南宋龙泉窑创制 元 明景德镇窑多见 并有四方 六方 八方 上圆下方及扇腹等式 品种有青花 五彩 白釉 黄釉等 有的书 大吉 二字 光绪款冬青釉琮式瓶 哥窑胆式瓶 象腿瓶广口外撇 短颈 身如直筒状 平底 造型如粗壮的象腿 故名 多见于清初顺治 康熙两朝 品种有青花和五彩 天球瓶直口 长颈 腹浑圆 似圆球 故名 明永乐宣德景德镇窑创制 多为青花 青代雍正 乾隆又烧制青花釉里红 粉彩等品种 清五彩人物象腿瓶 清雍正青花釉里红云龙天球瓶 橄榄瓶撇口 短颈 肩 颈部内收 腹部微鼓 足部外撇 口 底大小相若 瓶体似橄榄 故名 宋代河南登封窑创制 清代仍有烧造 造型略有变化 颈部稍长 匀称秀美 凤尾瓶喇叭状口 长颈 鼓腹 下敛 至底又广 形状略似风尾 故名 清代康熙景德镇窑 清雍正粉彩桃蝠纹橄榄瓶 凤尾瓶 油锤瓶小口 细长颈 圆腹 圈足 形似榨作坊用的油锤 故名 清代康熙景德镇窑创制 品种以青花和颜色釉多见 柳叶瓶撇口 短颈 丰肩 肩下削瘦至足 足内凹 器身细长 形似柳叶 故名 清代康熙景德镇窑创制 康熙豇豆红釉柳叶瓶 是极为珍贵的产品 红彩描金开光走兽花鸟纹油锤瓶 红釉柳叶瓶 2020 1 26 21 可编辑 葫芦瓶因瓶体似葫芦 故名 南宋龙泉窑创制 元 明景德镇窑多见 并有四方 六方 八方 上圆下方及扁腹等式 品种有青花 五彩 白釉 黄釉等 有的书 大吉 二字 瓜棱瓶宋瓷中常见的瓶式之一 南北瓷窑都有烧制 以景德镇窑制品居多 其特点是整个器体由凸凹的弧线组成瓜棱形撇口 直颈 长圆瓜棱腹 圈足作花瓣式外撇 造型秀丽灵巧 明代瓜棱瓶为小菱口 长颈 扁腹 菱角足 清雍正朝则以蒜头瓶为基础做成瓜棱形 仿清乾隆粉彩描金黄地镂空转心葫芦瓶 成化青花人物纹瓜棱瓶 双耳瓶隋代创制 宋代南北瓷窑大量烧造 瓶的颈部两侧附贴双耳 由于耳的形式多样 因此有贯耳瓶 环耳瓶 兽耳瓶 凤耳瓶 鱼耳瓶 戟耳瓶等各种不同的名称 凤耳瓶 鱼耳瓶是龙泉窑特有的作品 明代双耳瓶 撇口 溜肩 扁腹 肩有对称戟耳或双活环 清代双耳瓶多为扇形 有耳孔安在腹部 花口瓶宋瓷瓶中比较常见的一种 景德镇 磁州 耀州等窑都有此瓶式 瓶口有如开放的花瓣 细颈微撇 圆腹 撇足 各窑的制品不同点在于腹与足部的变化 景德镇的特点为腹部长圆 圈足 磁州窑和耀州窑则为圆腹喇叭形足 花口瓶中的海棠瓶 上下都是三瓣海棠式 荷包瓶做荷包形 是宋定窑产品 明清的花口瓶 多仿宋制 清乾隆御制珐琅彩 古月轩 题诗花石锦鸡图双耳瓶 清乾隆青花九龙攀芝纹花口瓶 连座瓶宋代始见 多影青器 口沿平折 高束颈 故腹 喇叭足连接瓶座 颈腹间塑两铺首 铺首下旋制凸弦纹一周 腹上部印制飞风 下部印制双层莲瓣 明嘉靖的连座瓶 上身为灯笼小瓶 下部多为方座 直颈六棱瓶晚唐的一种典型瓷器 六棱形直颈很长 颈肩交接处呈级梯状 圆鼓腹也带六棱 平底 实足 金元时期的天蓝釉双耳连座瓶 匏制团寿字六棱瓶 6 杯类瓷杯 日用器皿 从古至今其主要功能都是用来饮酒或饮茶 基本器型大多是直口或敞口 口沿直径与杯高近乎相等 有平底 圈足或高足 考古资料表明最早的杯始见于新石器时代 无论是仰韶文化 龙山文化还是河姆渡文化遗址中都见有陶制杯的存在 这一时期杯型最为奇特多样 带耳的有单耳或双耳杯 带足的多为锥形 三足杯 觚形杯 高柄杯等等 鸡缸杯一种酒具 敞口 浅腹 卧足 杯上以斗彩绘画雌 雄鸡及雏鸡 间以山石 兰草 牡丹 故名鸡缸杯 明成化斗彩鸡缸杯曾名噪一时 清代各朝都有仿造 尤以康熙 雍正时所仿最佳 几可乱真 压手杯口平外撇 腹壁较直 自腹壁处内收 腹壁渐厚 圈足 握于手中有凝重之感 稳妥合手 故称压手杯 以明永乐青花压手杯最为著名 明成化鬥彩雞缸杯 青花压手杯 花心 明永乐 爵杯酒具 仿青铜器造型 口沿外撇 圆腹略深 前尖后翘 下承三高足 口沿两侧有对称的立柱 明 清两代均有烧造 有青花 白釉 蓝釉及粉彩等品种 高足杯酒具因杯身之下有高足 故名 口微撇 近底处丰满 下承满足 高足有竹节形 圆柱形 四方形等 明 清商代均有烧造 品种有青花 斗彩等 清乾隆斗彩爵杯高 鬥彩蓮花紋高足杯 7 碗类据考古发现和史料记载 最早的瓷碗是原始的青瓷制品 基本型状为大口深腹平底 使用于商周至春秋战国时期 不同时期的瓷碗 其型状 釉水 纹饰是有着明显差别的 唐以前的碗 其型多为直口 平底 施釉不到底 基本无纹饰 唐代的碗器型较多 有直口 撇口 葵口等 口沿突有唇边 多为平底 玉壁底及环条形底 施釉接近底部 精制的产品施满釉 有简单的划花装饰出现 宋代碗其型多为斗笠式 草帽式 大口沿 小圈足 圈足直径大小差不多是口沿的三分之一 釉色多为单色 如影青 黑 酱 白等 纹饰用刻 划 印等手法 将婴戏 动物 植物文字形象绘在碗的内外壁或内底心上 元代碗型同宋代相比 突出表现为高大厚重 圈足多为内斜多撇 断面呈八字形 多采用印花 刻花装饰 明代碗多鸡心式 墩子式及口沿外向平折式 圈足较为窄细 大多采用画花装饰 明代最多的就是胎体轻薄 白底青花的饮食用碗 清代碗无论在哪一方面均胜过前朝 型状 釉色 纹饰更为丰富多样 工艺制作更为精巧细腻 素三彩 五彩 粉彩装饰的宫廷皇家用碗更让人叹为观止 高足碗造型与高足杯相同 略大 元代龙泉窑 景德镇窑盛烧 明清继续烧造 品种有青釉 卵白釉 青花 釉里红等 宫碗口沿外撇 腹部宽深丰圆 造型端正 多为皇宫用器 故名 明正德时烧制最为著名 有 正德碗 之称 外黄地洋彩洋花内红蝠纹宫碗 青花龙穿花纹高足碗明 鸡心碗深腹 小圈足 碗底心有鸡心状突起 故名 明永乐 宣德两朝烧制较多 以青花瓷器为多 斗笠碗广口 斜腹壁呈45度角 小圈足 因倒置过来形似斗笠 故名 宋代始烧 此后历代均有烧制 明代宣德青花牵牛花纹鸡心碗 南宋龙泉窑斗笠碗 折腰碗撇口 圈足 碗下腹部硬折 故称折腰碗 最早见于五代 元代销行最广 卧足碗浅腹 碗底心内凹 以碗壁充当圈足 故称卧足碗 多见于明清两代 宋定窑白釉刻莲花纹折腰碗 明成化青花团花纹卧足碗 孔明碗由两只碗粘合而成 两碗间中空 外碗底心有一孔 故称孔明碗 亦称诸葛碗 始于北宋龙泉窑 明代景德镇有烧制 北宋汝窑豆青釉刻花镂空双层孔明碗 折沿盘元代开始流行 折沿 圈足 砂底 多为景德镇青花器 吉州窑出土有黑釉彩绘折沿大盘 龙泉窑也有生产 8 盘盘 常见的日用器皿 其基本器型为敞口 浅腹 平底 高足或圈足 据其功能可分为果盘 汤盘 托盘等 据其形状可以分为葵口盘 花口盘 折沿盘等等 以圆为主也有方的或椭圆的 青花博古花卉纹折沿盘 攒盘用以盛放干鲜果品的用具 是由一定数量 各种式样的小盘 拼攒成一个多格的大盘 流行于清康熙年间 以素三彩和五彩器为多 式样有圆形 六方 八方形或叶形 牡丹形 梅花形 莲花形 葵花形 菱花形等多种 五彩描金花蝶纹攒盘 高足盘盘心下承以高足 一般高足盘的造型是洗口 盘心平坦 盘以下承以喇叭形高足 最早见于隋代青釉高足盘 多数在盘心印图案或朵花纹样 明清两代景德镇窑多烧制青花与釉上彩绘高足盘 嘉慶高足盤 9 其他器型所谓其他器型 其实更多的是一些日用器物比如枕 灯盏 渣斗 笔托 乐器 托架 和一些特殊的造型如人物塑像 十二生肖像等等 有两类器物我们也放在这个栏目里 它们是笔海和花觚 这是因为笔海并不是主流陶瓷器型 它的出现具有很强的时代性 北宋定窑白瓷孩儿枕 明正德青花渣斗 瓷器优劣的鉴别鉴别陶瓷的好坏要遵循 一听二看 的原则 所谓听是指拿起瓷器轻轻敲敲 听发出的声音是否清脆 响亮 悦耳 如果是 这就表示是优质的瓷土制造的瓷器 质量良好 假如敲瓷器时发出的声音粗重 甚至沙哑 就是用劣质的瓷土制造的瓷器 其质量甚差 甚至已有裂痕 其次看很重要 要仔细反复看 陶瓷上的图案或雕刻上的花纹应完整 统一 清晰 牢固 勾画的装饰金 银线 应粗细一致 光亮美观 如以手帕用力猛擦也擦不掉 单色产品应颜色均匀 色泽一致 不能出现色脏 缺釉 气泡等明显缺陷 怎样区分贴花瓷和手绘瓷 贴花纸有专门的生产厂生产 规模都不大 它是根据客户的要求订制或自己创作图样 在商店里售卖 生产瓷器的个人和厂家都可以直截买来 贴上 送去烧就行了 不需技艺 也不费力气 省工 省料 省时 适合大批量生产 现在工艺瓷器也大量采用贴花瓷 贴花瓷器是否有收藏价值 要看它的历史特征和数量大小 不能一概而论 收藏要尽量避开贴花瓷器 如何区分贴花瓷和手绘瓷 下面介绍几种简单易学的方法 1 看装饰纹图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