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于大学生家庭观念的调查报告一、前言 家,是人们漂泊途中的港湾;家,是人们迷茫时的亮光;家,是人们心中永远的慰藉。尤其是对于离开家庭、离开父母,进入校园之后,一定程度上获得了更多自由,也更加独立的大学生来说,他们对于家庭,亲人,亲情或许有着更深刻的体会。特别是在他们刚刚离开家乡的时候,或是即将毕业,迈上新征途的时候,对于家庭的理解或多或少也会发生一些变化。 为了深入了解当代大学生的家庭观念,各个年级、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对于家庭生活的看法,对于家庭的依赖程度,和父母家人的关系远近,对父母子女关系的理解,对未来自己家庭的想法及其内在原因,我们小组展开了调研。 我们通过发放网上问卷的方式完成了此次调研。我们设计了一份关于大学生家庭观念的调查问卷,一共收到了209份有效问卷,涉及了十几所大学,中华女子学院,苏州大学,华东政法大学,湖南师范大学,湖南大学,东南大学,华东科技大学,四川外国语大学,浙江财经大学,浙江师范大学,扬州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温州医科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等。我们希望通过本次调研分析出当代大学生家庭观念的总体趋向,以及内在原因,比如是否受到原生家庭影响、是否受到社会影响、是否受与年龄和性别有关。我们也希望通过本次调研,得出结论,深入了解当代大学生内心世界,为营造有利于大学生个体成长的良好环境做出贡献,以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茁壮成长。二、正文(一)、背景分析 本次调查覆盖了十几所大学,一共209份有效问卷,其中女生146人,占比69.86%,男生63人,占比30.14%。大一年级42人,占比20.1%,其中女生32人,男生10人;大二年级144人,占比68.9%,其中女生101人,男生43人;大三年级18人,占比8.61%,其中女生9人,男生9人;大四年级5人,其中女生4人,男生1人。 其中接受调研的209位同学,遍布了各个专业,文理工商医等等都有涉及。其中法语专业最多,英语其次,工程类专业第三,另外还含有计算机、纺织、软件、管理、材料、化工、能源、会计等专业。 总的来说,本次调研涉及群体较为全面广泛,保证了调研结果的可靠性。(二)、大学生与父母关系 在大学生现有形成的家庭观念中,父母对其家庭观念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因此我们要着重分析大学生与父母的关系。1、在关于在家会和父母聊天吗这个问题中,95.69%的大学生选择了会,4.31%的大学生选择不会。由此可以看出,大部分大学生还是非常愿意和父母进行交流,但仍有部分大学生处于抗拒与父母交流的状态。从男女性别差异来看,男性女性在这个问题的选择上差异并不是太大,大部分大学生还是会选择和父母进行固定频率的交流。从年龄差异上来看,高年级的大学生基本上都会在家和父母交流,而低年级的大学生,特别在大一同学中,很多都选择在家不会和父母聊天。这可能是因为随着年龄的增加,个人的心智更加成熟,经历了更多的事情,思想更加接近独立,离踏入真正的社会的时间越来越近,大学生会选择与父母交流,倾听父母的建议,吸取父母的人生经验。我们也具体分析了选择在家不会与父母进行交流的大学生的具体样本,这些大学生大多都是家庭有特殊情况或者父母从小的教育观念有较大的影响。2、在关于是否会因为小事和家人争执这个问题上,68.42%的大学生选择了会,31.58%选择了不会。从男女性别差异来看,女生更容易因小事而和父母发生争执,男生则更少。女生与父母争执更多的可能源自于女生平时与父母的交流更多,在交流中新老观念的差异很容易导致争吵的发生。同时,女性思维和情感相对于男性来说更加细腻,更容易因为细小的点引起情绪的变化。从年龄差异上来看,低年级的学生更容易因小事和父母发生争吵,在高年级同学中则更难。这可能是由于低年级的同学还没有完全脱离青春期,仍处于青少年思维中,心思比较细腻,性格比较自我任性,所以在与父母的交流中更容易因为小事而争吵。而高年级的同学拥有较为独立成熟的思想,会理解父母的思想和行为方式。其中,在大一同学中因小事与父母争吵的几率最高,这与大一同学刚刚经历了高考到大学的这一转变过程,自己也处于迷茫期,与父母的观念相差逐步扩大有非常大的关系。3、在关于你对父母给孩子安排好整个人生的道路是怎样看这个问题上,84.69%的大学生选择了参考父母意见以后自己再思考,14.35%的大学生选择了父母是好心但是不应该这样做,仅有0.96%的大学生即两位选择了孩子应该接受父母的安排。这三个选项很明显地反映出了大学生与父母的关系以及大学生对自我和家庭的认知,如选择参考父母意见以后自己再思考这一选项的大学生通常是会与父母进行沟通的人,这说明在他们的家庭观念中,父母与孩子应该是相互理解、相互沟通的。选择父母是好心但是不应该这样做这一选项的大学生,证明在他们的家庭观念中或者说在他们自身的家庭中,父母是处于一个领导地位,但是孩子并不是完全被父母支配的,他们有自己的想法,想要做自己想做的事,而碍于父母的权威,却常常受到阻挠,所以他们会倾向于违抗父母的意愿。这一类大学生,在以后组建的家庭中,如果有孩子,会有两种较为极端的情况出现,一是会承袭父母辈的观念继续让父母在家庭中处于支配地位,二则可能会对孩子实行“放养政策”。选择孩子应该接受父母的安排的大学生,他们的家庭观念中父母是处于绝对的统治和支配地位,孩子是处于服从地位,这一观念比较接近于中国的传统礼教观念。选择这一选项的人数处于绝对少数地位可以说明家庭观念在不断更新中,有更多新潮的思想不断涌入,让我们的观念更为新颖。4、在关于你心目的孩子和父母关系最好的状态是什么这一问题中,关键字有朋友、尊重、理解、沟通等。这也说明在当今的大学生的家庭观念中,父母与孩子的地位趋于平等,不再是在一个不平等的关系中交流,而是像朋友的关系一样,能够互相畅所欲言。同时我们也看到,互相尊重、互相理解是主要的观念,这证明在当今大学生的家庭观念中,家庭中的每个人应该学会尊重和理解,整个家庭会在这样的观念下更加的和谐。从这四个问题我们可以看出,父母与孩子的关系对于孩子家庭观念的形成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而新一代的大学生的家庭观念除了受到父母辈的影响下也在逐渐地改变、更新,变得更加合理,更加与当今社会所倡导的家庭关系所靠近。(三)、家庭观念与自己的未来的关系1、关于“在工作后或拥有自己的家庭后,你会选择继续和父母居住吗”的问题,在接受调查的大学生中,71.77%的大学生选择不会继续和父母居住,28.23%的大学生选择愿意和父母生活在一起。由此可以看出,大部分的大学生都有独立的意识,他们倾向于远离父母,远离原来的家庭,依靠自己的能力,组建自己新的小家庭。从男女性别差异的角度来看,调查结果显示,27.4%女大学生选择继续和父母居住,而男大学生中选择继续和父母居住的比例却超过了女生,占比30.16%,此结果恰恰与女生更恋家的传统观念相反,男生可能因为生活能力不足,经济困难,孩子照顾不周等原因倾向于更加依赖父母。从年龄层次来看,大一学生30.95%愿意和父母居住,大二学生有27.08%,大三学生有33.33%由此递增。大一的新生对未来的生活有更多的憧憬,想要脱离父母一直以来的约束和管教,但有一部分人仍可能因为不适应大学新的社会环境,有一种逃避的心态,不愿离开父母,家庭观念牢固。由数据表明,大二学生中想要继续和父母住在一起的比例达到了最低点,大二学生经过了一年的锻炼,对社会环境更加了解,更加想要出去闯荡,远离父母,尝试组建新的家庭。而随着年龄的增长,毕业的临近,就业压力的增大,高年级的大学生更加社会化,更加理性,对未来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他们更多选择与父母合住,其中有工作与父母居住地距离原因,选择在家乡工作的大学生更加倾向与父母合住,高额的房价让他们负担不起,与父母合住是个不错的选择,而在异地工作的大学生往往不能继续与父母合住。而组建了家庭之后,因为夫妻双方工作较忙,不能兼顾工作和家庭,所以大部分的高年级大学生认识到这一点,会打算与父母合住,将孩子托付给自己的父母。,2、关于“你将来组建家庭,会要孩子吗”的问题,在接受调查的大学生中,72.25 %的大学生表示会要孩子,27.75%的大学生表示不会要孩子。这个问题较为直截了当地反映了大学生的家庭观念,在传统观念中,组建家庭之后要孩子是一件理所当然,顺理成章的事情,然而就像问卷调查结果的数据显示,仍然有27.75%的大学生表示他们将来不会选择要孩子,随着社会的发展,思想与观念的进步,社会上有越来越多的丁克家庭,如今,要孩子对很多家庭来说已经不是一个必选题,而是一个选择题。大部分的大学生认为有了孩子整个家庭才会温馨,才会充满活力与新生的希望,才能绵延子孙,享受天伦之乐。但对于那些选择不要的孩子的大学生们来说,他们考虑到抚养孩子的成本,花费在孩子身上的金钱和时间,他们有的人会没有耐心应对孩子们的不停的问题和吵闹,他们中也有人会恐惧自己会教育不好自己的孩子,所以干脆选择不要孩子。3、关于“你是倾向于留在家乡本地还是去大城市(或者异乡)工作?”的问题,在接受调查的大学生中,71.77%的大学生选择愿意和父母生活在一起,28.23%的大学生选择不愿和父母生活在一起。从性别差异来看,女生会倾向与留着家乡本地工作,而男生更加倾向与去大城市(或者异乡工作)。女生更加恋家,更加不愿离开自己的父母,而男生更有一种叛逆心理,更加想要脱离父母的管教。从年龄层次来看,随着年龄的增长,大学生越来越倾向于留在家乡工作,他们面临着更多的现实因素,就业的压力,对他们来说,留在家乡本地会有更多的就业机会,与父母的交流也会更多。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也会越来越成熟,也会更加懂得父母的辛苦,家庭观念也会加深。(四)、大学生与家人的联系1、关于“你在校期间多久给家人打一次电话(或者用微信等方式进行联系)?”的问题,52.15%的大学生一周与父母联系一次,6.7%的大学生一个月与父母联系一次,剩余的大学生选择了自定义回答,他们的主要答案是看情况、每天、两三天、等待父母联系自己。我们小组经过讨论,认为从与家长联系的频率可以反映父母与孩子之间交往还是挺频繁的,两者之间的交流并不会由于父母与子女之间存在代沟而受到限制。2、关于“电话主要打给哪位家人?”的问题,本题为多选题,其中93.3%的大学生会与妈妈进行电话交流,60.77%的大学生会与爸爸进行电话交流,22.49%的大学生会与爷爷奶奶进行电话交流,17.22%的大学生会与兄弟姐妹进行电话交流。我们可以发现当代大学生与父母主动联系的频率还是挺高的,而且联系对象主要是妈妈,其次是爸爸,这也从侧面印证了人们对父爱、母爱的看法:母爱是慈祥的、细腻的,父爱是深沉的、宽广的。母亲更加愿意亲近孩子、与其深入交流,然而父亲不太善于表达自己的想法,他把更多的时间投入与工作之中。因此,大学生在校期间遇到烦心事或是喜事,或是只是单纯的聊天时,他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妈妈。3、 关于“因为什么原因会想给家人打电话?”的问题,本题是主观题。我们小组通过仔细分析各份问卷,发现参与调查的大学生的答案普遍是思念父母亲、聊天、金钱缺乏等问题,但也不乏由于父母的强制要求而进行被动沟通的大学生。从联系原因方面看,绝大多数参与同学都提到了思念父母这个原因,尤其是大一新生。这应该与他们刚刚入学,还没有适应长时间离开父母的生活,还没有完全融入大学生活、自己的班级,还不适应自己的专业等原因有关。另外大部分同学也是为了聊天、与父母分享自己的经历,这可以看出大学生还是挺愿意向父母倾吐自己内心的想法,还是挺依赖父母、依赖自己的家庭。因为缺钱主动与父母联系的大学生也不少,这很现实但同样令人担忧。当孩子与父母之间对话目的只剩下金钱时,他们之间的关系就如企业大老板和员工一样,毫无亲情可言,冷漠成立家庭的主要气氛,对孩子们来说,家只是一个房子,一个提款机。还有一小部分同学或许是由于学业繁忙,或许是由于不想打扰父母,抑或是与父母之间关系不是很融洽而不给父母打电话,坐等父母来联系自己。4、关于“多久回一次家?”的问题,43.06%的大学生选择一学期回家一次,32.06%的大学生选择一个月回家一次,9.09%的大学生选择一星期回家一次,另外有15.79%的大学生选择其他这个选项。在其他这个选项中,同学们的主要选择是:在重要节假日回家以及视情况而定。关于回家这个问题,绝大多数同学可能由于路途遥远、经费等原因选择一学期回家一次,这也看出这些同学的独立性比较强,对父母的依赖性较弱。接近百分之十的同学一周回一次家,这些同学家离学校应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甘肃省内铁路系统安检工作人员招聘40人(第二期)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郑州空中丝路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招聘实习生7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中国铁道出版社有限公司招聘(14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宝鸡机床集团有限公司招聘(25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四川成都兴城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招聘11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内蒙古能源集团有限公司招聘55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上海泛象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招聘5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危险源安全培训感想课件
- 地铁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 地铁公司级安全培训体会课件
- 《医疗机构基本标准(试行)》2018年版
- 外科品管圈提高外科腹部手术后早期下床的执行率课件
- 石油化工行业检修工程预算定额说明
- 图书销售合同合同
- 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练习课
- 东芝电梯CV180故障诊断
- 毕业设计住宅楼采暖系统设计
- 三年级上册数学课件-5 间隔排列|苏教版
- 退伍军人职业规划课件
- 洗眼器教育培训
- 调查研究方法与调研报告写作讲义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