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参赛《雪》潘莉.docx_第1页
教育部参赛《雪》潘莉.docx_第2页
教育部参赛《雪》潘莉.docx_第3页
教育部参赛《雪》潘莉.docx_第4页
教育部参赛《雪》潘莉.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雪互联网搜索教学设计【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中学 小学2.学科:语文 人教 八年级 下学期3.课时:14.学生课前准备:(1)预习课文,了解写作背景。(2)通过百度搜索引擎【】查找与本课相关的资料。【教学课题】本课是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在这篇优美的散文诗中,作者为我们描绘了两幅各具特点的图景,江南雪的滋润美艳,朔方雪的蓬勃奋飞,让我们领略雪这一纯洁自然之物的独特风采。【教材分析】雪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课文,选自鲁迅的散文集野草。文章通过江南与朔方不同雪景的对比烘托,表现了鲁迅对美好事物的缅怀和对冷酷环境的抗争。构思精巧,意境辽远,语言精辟含蓄,意蕴深邃。【百度搜索】/img2005/07/14/129.jpg【教学理念】课程标准对初中阶段的学生欣赏文学作品的要求是:品味语言;体验情境和形象;评价思想感情倾向。雪一首散文诗,既有散文的自由灵活的特点,又有诗歌的含蓄深邃。宜于朗读,适于欣赏。力求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积累,在读中受到思想的熏陶、哲理的启迪,读出自然、社会、人生的真谛。引导学生转变观念,建立新的学习方式。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珍视他们在阅读中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理解作者所描写南方的雪和北方雪的特点,学习对比手法的运用。能力目标:培养阅读和欣赏散文诗的能力、反复诵读、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悟。情感态度价值观:体味作者独立张扬的个性,形成良好的个性心理,培养学生追求美好理想和敢于同困难作斗争、勇于拼搏的精神。【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本课重点是学生反复诵读,在诵读中体味作者情感,理解文章内涵。难点:对于疑难句子的理解,品味和体会文章的深邃寓意。【教法设计】 新大纲在教学中要重视的问题是指出“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全面提高语文能力。”1、根据课文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以激发兴趣法,问题导引法,指导归纳法进行教学,使学生在教师的主导下围绕中心议题发表各自意见,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争议,激发学生主动去获取知识,培养健康情感。2、本文文质兼美,适于朗读教学中引入诵读法,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领悟作者的情感。【学法指导】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质疑为主线”的教学思路进行学法的指导,采用了启发式教学法、合作探究法、质疑法,诵读品味法和创造性学习法的综合运用,这些方法更好的创设开放、民主、平等的交流氛围,提高学生的能力。【辅助用具】 幻灯片 【时间安排】 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课前预习(一)布置预习1、熟读课文,划出生字词并记住。2、向大家介绍鲁迅及其作品,了解本课的写作背景。【百度百科】(/view/2004.htm)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文章的语言美,了解课文内容及结构。(二)预习检测1、识字预习展示(出示幻灯片,找学生注音后教师点拨)磬(qng)口 褪尽(tu) 凛冽(lnli) 脂粉奁 (lin) 朔(shu) 方 灼灼(zhu) 2、介绍鲁迅及写作背景(学生先介绍,然后出示幻灯片)【百度百科】(/view/2004.htm)鲁迅是现代文学史上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他的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野草朝花夕拾。我们今天所学习的雪就是选自散文集野草。本文写于1925年,当时鲁迅住在北洋军阀盘踞的北京,反动势力猖獗,此时的北京正处在五四运动退潮后最黑暗的时期,整个社会处于一片寒冻之中。而此时的南方,国共两党已经结成统一战线,革命形势蓬勃发展,可谓是春暖花开。二、导入同学们,“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描写的是什么?(学生回答:“雪”。)今天,就让我们来领略一番鲁迅先生为我们营造的“雪世界”吧!这节课,我们的主要学习任务是:(幻灯片展示学习目标) 【百度搜索】/img2005/07/14/129.jpg【百度视频】/v_show/id_XMjYwMTE1NzMy.html三、展示问题(让学生自主学习后用幻灯片出示问题)1、作者共写了几个地方的雪?2、文中所表现的江南雪与朔方雪的美,有怎样不同的特色?3、江南雪的“美艳”具体表现在哪里?作者从哪些角度表现朔方雪的形态和气势? 4、“暖国的雨,向来没有变过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雪花”用“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修饰“雪花”,强调了什么?5、“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和“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分别形容江南的雪的什么特点?6、“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孤独的雪”,“死掉的雨”,“雨的精魂”是什么意思?四、合作探究请同学们边听录音边看书,梳理文章表达思路,然后分组讨论幻灯片上展示的问题。(播放课文朗读视频)【百度视频】/v/b/24130952-1256013042.html下面我们就具体来探究一下这些问题。认真阅读课文,运用圈点勾划及小组合作的方式解决以下问题,每个小组任选一至两题(出示幻灯片)小组内分析讨论,而后派代表进行发言。回答之后:1、你们能不能把描写江南雪与朔方雪的有关句子朗读一下? 2、齐读最后两段。作为新文化运动的主将,鲁迅的语言确有他的独到之处,所有的文字都是为文章的主旨服务的,我们在平时的作文过程当中,也应学习鲁迅的这种严谨的文风,注意语言的运用。六、拓展延伸 1、以前我们也学过不少关于雪的诗歌,请大家回忆一下,说出几句有关“雪”的诗句。2、比较阅读毛泽东沁园春雪(用幻灯片展示这首词及思考问题)【百度百科】/view/900057.htm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思考:文中描绘的雪景具有什么特点?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学生完成之后,互相交流,教师加以评价。七、教师小结 本文作者对江南雪与朔方雪进行了细致的描写,江南的雪是温润的美,但不长久,相比而言,作者称赞的是在孤单的境遇下独自抗争的北方的雪。我们通过学习这篇文章,既欣赏到了优美的江南雪景和壮美的朔方飞雪,又从中感受到作者博大的胸襟和坚强的斗志,因此,这篇散文诗不仅是一支不同凡响的雪之绝唱,更是一曲响彻云霄的人的精神的赞歌!(板书:博大的胸襟 坚强的斗志) 八、达标检测(幻灯片展示检测题)阅读下面短文,完成后面题目。 江南的雪,可是滋润荚艳之至了;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于的皮肤。雪野中有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深黄的磬口的蜡梅花;雪下面遂有冷绿的杂草。胡蝶确乎没有;蜜蜂是否来采山茶花和梅花的蜜,我可记不真切了。但我的眼前仿佛看见冬花开在雪野中,有许多蜜蜂们忙碌地飞着,也听得他们嗡嗡地闹着。 但是,朔方的雪花在纷飞之后,却永远如粉,如沙,他们决不粘连,撒在屋上,地上,枯草上,就是这样。屋上的雪是早已就有消化了的,因为屋里居人的火的温热。别的,在晴天之下,旋风忽来,便蓬勃地奋飞,在日光中灿灿地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雾,旋转而且升腾,弥漫太空,使太空旋转而且升腾地闪烁。 在无边的旷野上,在凛冽的天宇下,闪闪地旋转升腾着的是雨的精魂 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1、江南雪景的总的特点是_,“滋润美艳”写出了_。 2、第句中的两个比喻从哪个角度写的?写出了什么?有什么作用? 3、第句写出了什么?与开头有什么关系? 4、第句写出了朔方的雪怎样的质地特点? 5、第句写出了怎样的一种景象?使人们感受到了什么? 九、布置作业(幻灯片展示作业题)1、课文中写了塑雪罗汉,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写了雪地捕鸟,描写都非常生动传神。你在雪地里做过什么游戏?试写二段文字描述出来。2、预习雷电颂,熟读课文,反复朗读,背诵前六段。 【百度搜索】/s/blog_9ce7c8e901010cqp.html【板书设计】雪 鲁迅 暖国的雨 单调礼赞独立与张扬 江南的雪 丰富多彩之美的个性精神 (“滋润美艳之至”) 雪罗汉(未经磨练,不能长久) 朔方的雪(如粉,如 “孤独的雪”“死掉的雨” 沙,蓬勃奋飞) “雨的精魂”【教学反思】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雪教学反思雪是野草中最适合中学生阅读的一篇。它的景物描写细致生动,用词准确。作者细致生动地描写了江南的雪景与北方的雪景,并在比较中表现了自己的倾向。江南的雪是美的,但它是温润的美,相比而言,最值得称赞的还是在孤单的境遇下独自抗争的北方的雪。这一情感取向,阅读时需要仔细辨析。因为这篇文章篇幅较短,景物描写明朗,抒情色彩浓烈,所以学生普遍反映学得轻松,学有所获。我认为自己这节课较为成功的关键所在是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构筑平等对话的平台,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理解、体验,关注每位学生的发展,整个过程始终体现了新课程理念的三维目标。听、说、读、写是语文学习的四大能力,所以在本课的设计中,我仍然把训练学生这四方面的能力放为重点。让学生学会用自己的语言去理解文章内容,学会去听别人的发言,学会从读中领悟文章的内涵。文章写朔方旋转升腾的雪,孤独不妥协,向世界宣告它的存在。包含了对寒冷环境的反抗与挑战,对不屈的斗争的品格的赞颂,语言含蓄,理解起来难度很大,我采用结合背景朗读的方法,先讲解当时的时代背景,听录音,再引导学生揣摩课文。然后示范朗读,调动学生激情,最后指导学生反复读,读出气势,在读中领会作者压抑不住的战斗激情。当然,鲁迅的文章向来是比较难以理解的,采取小组合作讨论、教师适当引导的学习方式易于同学们集体智慧的开发。由于学生阅历的因素,鲁迅的语言让学生独自理解还是有一定难度的,但整体上还算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但是,在教读中我也有困惑:学生还没有掌握文学作品欣赏的方法,加上主动、合作的意识不强,使教学的某些环节(如,探究文章的内涵,品味语言)容易流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