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略论林语堂的翻译观 以陶渊明归去来兮辞英译为例龚爱华1,任芳2关键词林语堂的翻译观;归去来兮辞;美学欣赏摘要林语堂是享誉中外的文学家和翻译家,其国学根底与翻译水准堪称双绝。其翻译生涯中最伟大的贡献,便是以通俗化的策略,把深奥难懂的中国儒道经典文化,生动地传播到西方世界。1932年初,林氏发表了他最系统、最有名的译论长篇论文论翻译,文中提出翻译的三条标准:忠实标准、通顺标准、美的标准。这三条标准在他所译的陶渊明名篇归去来兮辞中得到了充分体现。本文通过回顾林语堂的翻译观,来解读其英译归去来兮辞,认为该译作是译者与原作者情感互通的产物,具有准确传神美、句式变化美及音韵节奏美等特点。中图分类号H315. 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1912(2005)04007604Lin Yutangs views on translation and his translated version of Tao Yuanmings “Ah, homebound I go!”GONG Ai-hua1,REN Fang2(1. NanjingAuditUniversity, Nanjing210029;2. Nanjing College forPopulation Program Management, Nanjing210042)Key words: Lin Yutangs views on translation; “Ah, homebound I go!” byTao Yuanming; aesthetic appreciationAbstract: As a language master both in Chinese and English, LiYutang enjoys his fame as a world-renowned writer and translator.The greatest contribution in his career as a translator was the popularization of Chinese Confucianism and classics to the western worldin an easy and vivid way. In 1932 he published the most famous and systematic articleOn Translation in which three criteria for judging translation were put forward, namely, faithfulness, fluency and aesthetic attractiveness, as is evidenced by LinYutangs translated version of TaoYuanmings“ Ah, homebound I go!”. After reviewing LinYutangs views on translation and illustrating the spiritual affinity between Lin Yutang and Tao Yuanming, the article concludes that Lin Yutangs translation of Tao Yuanmings“Ah, homebound I go!” demonstrates some aesthetic attractiveness in three aspects: 1) accuracy& vividness; 2) colorful variation of sentence patterns; 3) euphony in rhyme& rhythm.1林语堂的翻译成就林语堂是我国著名的文学翻译家、博学型的作家、卓越的语言学家。他兼用祖国和异国语言文字(英文)写作,在国外的声望高于国内,蜚声世界文坛。“两脚踏东西文化,一心评宇宙文章”,这是林语堂一生思想、文学创作和文学翻译道路的写照。从上世纪二十年代到四十年代中期,林语堂的“性灵”文学与“和谐”美学被认为是与时代主旋律极不和谐的噪音,因而被驱入边缘位置。对林语堂的研究,被打上鲜明的阶级分析的印记。国内对林语堂的研究始于80年代末, 90年代尤其是90年代后期进入较为客观的、宽容的、真正文化意义上的研究(杨柳、张柏然, 2004: 44)。但无论欣赏他或是反对他的人,有一点不可否认:那就是他作为翻译家所取得的成就,他在“向外国人讲中国文化”方面所付出的不懈努力。林语堂翻译生涯中最伟大的贡献,便是以通俗化的策略,把深奥难懂的中国儒道经典文化,生动地传播到西方世界。他认为,文化只有“亲和”才能更好地凝聚人类的灵魂。正是出于此,他的通俗译本以自然清新的风格,小到品茶烧饭,大至儒道美学,在他的笔下都是娓娓道来,亲切自然。拉近了文本与读者的距离,展示给读者的是一幅幅轻松自如、亲切备至、平等互爱的生活世界。在美国,孔子的智慧、老子的智慧、英译庄子等译本一直都是热门书籍。林语堂的译本一直都影响欧美人的“中国观”,甚至前美国总统布什1989年在访问东亚之前还要阅读林语堂的作品。2林语堂的翻译观回顾“30年代非左翼文学家中,对翻译理论作出贡献最大的,当推林语堂。”(陈福康, 2000: 325) 1932年初,林氏发表了他最系统、最有名的译论长篇论文论翻译,涉及诸多的翻译理论问题。他在通论翻译标准的过程中阐述了自己的翻译美学思想。他认为,翻译艺术所倚赖的有三条:“第一是译者对于原文文字上及内容上的透彻了解;第二是译者有相当的国文程度,能写清顺畅达的中文;第三是译事上的训练,译者对于翻译标准及手术的问题有正当的见解。”在此基础上,他继承前人译论的精华,提出了翻译的三条标准:2. 1忠实标准林氏认为,忠实的程度大致可以分为四等:“直译”、“死译”、“意译”和“胡译”。“死译”是“直译”走向极端的结果,“胡译”是“意译”走向极端的结果。他认为“直译”与“意译”两个名称虽然便于使用,但仍是“不中肯的名称,容易引起人家的误会”,使之成为“死译”和“胡译”的庇护所,或令人以为翻译有两种同时可行的标准。其实这两个词不过表达了历来客观存在的翻译方法的不同倾向,两者是互相对立又互相渗透、互相转化的。翻译中,两者是融为一体的。翻译非绝对,“译者所能谋达到之忠实。即比较忠实之谓,非绝对的忠实之谓。”绝对的忠实是不可能的,因为“凡文字有声音之美,有意义之美,有传神之美,有文气文体形式之美”,决不可能将这些同时译出,“译者所能求的只是比较的非绝对的成功。”2. 2通顺标准关于翻译的“通顺标准”,他从心理学角度指出:“寻常作文之心理程序,必是分析的而非组合的,先有总意义而后裂为一句之各部,非先有零碎之辞字,由此辞字而后组成一句之总意义;译文若求通顺之目的,亦必以句义为先,字义为后”。与此同时,林氏还提出“句译”理论,主张翻译只能以句为主体的“句译”,不能以字为主体的“字译”。“译者对于原文有字字了解而无字字译出之责任。译者所应忠实的,不是原文的零字,乃零字所组者的语意。”罗选民指出,“林语堂是中国第一个在翻译中运用以句为单位的学者”。(杨柳、张柏然, 2004: 44)2. 3美的标准翻译还有美的方面须兼顾。理想的翻译家应当“将其工作当做一种艺术。以爱艺术之心爱它,以对艺术谨慎不苟之心对它,使翻译成为美术之一种。”尤其是翻译文学作品,更“不可不注意于文字之美的问题。”“凡译艺术文的人,须先把其所译作者之风度神韵预先认出,于译时复极力发挥,才是尽译艺术文之义务。”翻译须传神,“译者不但须求达意,并且须以传神为目的”。“字神”是什么?就是一字之逻辑意义以外所夹带的情感上之色彩,即一字之暗示力。他又从另一角度将这三条说成是译者的三种责任:“第一是译者对原著者的责任,第二是译者对中国读者的责任,第三是译者对艺术的责任。”三样的责任心齐备,然后可以谓具有真正译家的资格。3林语堂的翻译观在其英译归去来兮辞中的体现3. 1译者(林语堂)与作者(陶渊明)的情感互通陶渊明是我国文化史上的重要人物,其卓越的文学成就与高尚的人格风范,为历代士人所景仰。而归去来兮辞被认为是陶氏辞赋的代表作,最能体现作者雅致的生活意趣和高逸的精神风貌。归去来兮辞正文从诗人辞官回家写到躬耕生活的情趣,以及从中感悟到的人生真谛,结构主要以时间为序,历数自己辞别官场后的归途之乐、安居之乐、天伦之乐、田园之乐、山林之乐、悟道之乐,出语真诚,绝无丝毫的矫情。此赋流传至今,倍受人们喜爱,宋朝文豪欧阳修曾云:“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而已。”林语堂更是将其全文译成英文,置于其最为畅销的著作生活的艺术(The Importance of Living)一书中,可见林氏对此赋的情有独钟。在林氏眼里,陶渊明是“中国最伟大的诗人和中国文化上最和谐的产物”、“中国文化传统上最和谐最完美的人物”(林语堂, 1998: 112)用如此多的溢美之词来描述一位生活在公元四、五世纪的人物,足见林语堂对陶渊明的喜爱。如果说陶渊明与林语堂有灵魂相近之处,究竟体现在何处?笔者认为体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是热爱自由77第4期龚爱华、任芳:略论林语堂的翻译观闲适。林氏“与外交大使或庶民百姓同席共坐,全不在乎,只是忍受不了礼仪的拘束。他恨穿无尾礼服,他说穿上之后太像中国的西崽。只要他在一个人群中间能轻松自如,他就喜爱那个人群,否则,他就离去。”;二是远离官场。林语堂不爱政治,厌恶为官之道,远离官场,始终坚持民间立场。觉得自己是个“草食动物”(vegetarian),而不是一个“肉食动物”(carnivore),自己善于“治己”,而不善于“治人”。“对我而言,顺乎本性,就是身在天堂”(林语堂, 2004: 28)。当然,逃避政治并不是逃避生活本身。他们是爱好人生的。3. 2林语堂的翻译观在归去来兮辞英译中的体现归去来兮辞英译不仅贯穿了林语堂的翻译思想,突出的美学特点更值得鉴赏,笔者认为,归去来兮辞英译美学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3. 2. 1译文准确传神以求忠实先看标题的翻译。“归去来兮”即归去的意思,“来”、“兮”皆为语助辞,若将它译为“go home”似乎还不足以表达诗人辞官后的如释重负感,林氏将它译为“Ah, homeward bound I go!”通过添加修辞停顿Ah以及部分倒装的感叹句,将诗人逃脱樊笼后急于回归自然、家园的心情表现得准确到位。再看下面两句:(1)乃瞻衡宇,载欣载奔Then when I catch sight of my old roofs, joy will my steps quicken.“衡宇”也叫“衡门”,“衡”通“横”,横木为门,极言房屋简陋。但译者并未简单译为“old house”而是“oldroofs”,更为准确。此时的作者只是从远处看见自己的家,并非房屋的全貌而只能是隐约的房顶。后半部分用物化的“joy“作主语,使整句话顿显灵秀之气。西方人重视和强调客观,爱用物化主语,而中国人主体意识较强,习惯以人称代词作主语,可见译者深谙中西思维的差异。辅之以“joy”主语的是动词“will”,据柯林斯COBUILD英语词典,“If you will something to happen, you try to make it happen by using mental effort rather than physical effort”,把陶渊明此时恨不能一步跨进家中的迫切、激动心情表达得十分传神。(2)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The garden grows more familiar and interesting with the daily walks. What if no one ever knocks at the always closed door!陶渊明归隐后过着孤独而又快乐的生活,平时很少和宾客接触,交友尤慎,也不喜欢别人来打扰他的静居。作为译者,林语堂也崇尚简朴安静的生活,曾说过当他休假睡觉时,“袁世凯蒋介石来也不见。”(王兆胜: 2002: 318)性情相通使林语堂较好地揣摩了作者的心理,改用感叹句来表达作者的强烈愿望,也从侧面反映了作者归隐后的怡然自乐。3. 2. 2译文句式多变以求通顺汉语以神驭形,偏重暗示。而英语则以形摄神,重逻辑、讲究句式表达的生动、灵巧。译文中句式变化随处可见,或抒情,或为了追求在韵律上展现原文的美感。请看:(1)舟摇摇以轻飓,风飘飘而吹衣Lightly floats and drifts the boa,t and gently flows and flapsmy gown.原文两句是对偶句,读起来抑扬顿挫,颇有诗歌的韵味。译者选用“lightly”、“gently”形成对仗,再通过句子的倒装让译文读者感受到陶渊明回家时心情的放松与脚步的匆匆。倒装句在译文中多处可见,如:(2)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Wealth and power are not my ambitions, and unattainable is the abode of the gods!除了倒装句外,译者还善于运用排比句(parallelism)来再现原文的信息与语境效果。如: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径丘.Some order covered weapons; some row in small boats. Sometimes we explore quie,t unknown ponds, andSometimes we climb over steep, rugged mounds.等。3. 2. 3译文通过音韵节奏以求修辞美在林语堂看来,译文应有“五美”:音美、意美、神美、气美、形美,译文应尽可能传达原文的音、形、意、神、气之美。得益于林语堂精湛的写作能力,译文有意无意间达到了一种匀称的韵律美,或者说一种语言和谐美(euphony):一是译者并未拘泥于原文的段落,而是根据原文叙述的逻辑节拍,每四句划分为一个段落,每段78南昌航空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落间衔接自然,顺畅自然,读上去很有节奏感。二是对段落内的句子,译者成功运用头韵(alliteration)、半谐音(assonance)等修辞手段再现原文的艺术表现力。如:3. 2. 3. 1头韵头韵通常指在两个或两个以上邻近的词或音节中,起首辅音的重复。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Myself have made my soul serf to my body: Why have vain regrets and mourn alone?句中的“soul”和“serf”;舟摇之以轻飓,风飘飘而吹衣Lightly floats and drifts the boat ,and gently flows and flaps my gown.句中的“flows”和“flaps”。3. 2. 3. 2半谐音半谐音有三种: a.元音押韵; b.辅音押韵(尾韵); c.元辅音结合押韵,本文多采用a元音押韵; b辅音押韵(尾韵)两种方式。所谓元音押韵,一般是在重读音节上重复某些相同或相似的元音,使语句具有音乐的节奏感和诗意,从而增强其表现力或感染力。如:实迷途其未远,赏今是而昨非Only a short distance have I gone astray, and I know today I am right, if yesterday was a complete mistake.句中的“astray”、“today”、“yesterday”和“mistake”四个单词的重读元音音节上都有/ei/的发音,读上去朗朗上口、极具美感。3. 2. 3. 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小学教师教学反思报告写作技巧
- 中级数据库系统工程师题库及答案
- 黑龙江省2025黑龙江省气象部门高校毕业生招聘2人(第四批次)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颍上县2025年度安徽阜阳市颍上县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135名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阳泉市2025山西阳泉市市县两级事业单位招聘857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4年工会基础知识考试题库及答案
- 郎溪县2025年安徽宣城郎溪县“政聘企用”事业单位招聘15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真题解析与答案
- 道路货物运输合同样本2025货物安全与保护措施
- 5.15.1动物运动的方式说课稿北师大版生物八年级上册
- A-Level化学(A2)2024-2025年有机合成与分析化学深度学习试题
- 华为光芯片机考题库
- 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四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 家装托管服务合同协议
- 日本日经225指数历史行情(1987年04月21日-2025年3月31日)
- 教育对文化的影响
- 2020海湾青鸟消防 GST-LD-8327H 环型总线接口
- 物流及物流辅助服务合同
- 《智能制造基础与应用》课件 第五章 智能制造柔性系统
- 征信修复的标准和流程
- 网上不良信息的侵害及预防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