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简析宋代养兵制胡姗 内容提要:由于唐末五代以来蕃镇割据、君弱臣强的政治局面的产生,使得宋初的统治者深刻地认识到控制兵权的重要性。统治者认为自己控制的兵多,就能够震慑天下,领导天下,从而制定了募兵制,但是宋代养兵之多,最终使募兵制变成了养兵制。在一定层面上养兵制确实对缓和阶级矛盾,维护封建统治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由于军队战斗力不强,形成了冗兵、冗弱的现象,以致于造成朝廷的财政危机、粮食危机及边疆危机等,有许多弊端。关键字:养兵制、募兵制、冗兵、冗弱、稳定与作用、危机与弊端正 文安史之乱后,中国历史进入了前所未有的近二百余年的大动荡大分裂的封建割据时期,特别是五代十国时代政局的频繁更迭,更加促使宋初统治者认真思考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君弱臣强局面产生的原因和总结各代政局不稳的经验教训,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加强中央集权,分散地方权力,其主要从“兵”“权”“钱”三方面入手,即把地方的兵权、政权、财权集中到中央,使地方没有能力与中央抗衡。宋代统治者以兵起家,深知成功的控制兵权是巩固统治地位的先决条件,因此,宋朝统治者对兵制的建立自然而然又多了几分关注之心。养兵制就是在统治者过于关注和重视的情况下形成的。实施养兵制的初衷是好的,但到后来却发生了变质,成为了国家的沉重负担。一宋代养兵制的“兵”主要分为四种,即禁军、厢军、乡兵和蕃兵。其中,禁军是北宋王朝的常备正规军队,由皇帝直接掌握。厢军、乡兵和蕃兵为地方武装。北宋立国之际,宋太祖赵匡胤为了巩固新建的政权,杜绝拥兵自重现象,防止唐末五代封建割据状态重演,便采纳赵普建议,对藩镇“杯酒释兵权”收其精兵,萃集京师,北宋统治者在禁军的名义下,掌握了所有战斗能力强的军队。这支军队,总领于殿前,侍卫两司,真宗咸平年间(9981003),侍卫司分为侍卫马军司和步军司,并殿前司而号三衙,禁兵分属三衙统率,其任务是守备京师,保卫宫城,外备征战,戍边讨叛。它是宋王朝赖以存在的主要支柱,是能够巩固其统治地位领导天下的重要保证。宋初约有二十二万禁军,京城开封驻军十多万,外地驻军十多万,战斗能力都非常强,这种内外驻军原是统治者期望京师禁军能控制外地驻军,合外地驻军而能抵挡在京禁军,以达到“内外相制”而维护自己的统治,但宋初以后,从太宗雍熙元年(986)歧沟关之役的失败到真宗景德元年(1004)澶渊之盟的订立这一时期,北宋统治者的政治指导思想发生了重大转变,守内虚外的政策逐渐形成,统治者的政治目光注视着“内患”,国防策略由积极进攻一变而为消极防御,再变成屈辱求和。再加上北宋政权政治上的日益保守和腐败,导致了军政废弛。从此,禁兵的发展走上了一条冗兵冗弱的道路,最大的特征就是兵额急剧上升。真宗天禧时(10171021)禁军人数已达四十三万多,而到仁宗庆历年间(10411048)竟高达八十多万,为北宋一代之最!庆历以后,数量虽然略有下降,但也一直保持在五、六十万的水平,为宋初的三倍左右。其次是军营空额现象严重,法定每指挥步兵五百人,马军四百人,实际上“马一营或止数十骑,兵一营或不满二百”。第三,战斗能力极差,大批新召募的士兵,既未经战争锻炼,又缺乏必要的训练,加之生活环境恶化,不可避免地造成了素质低劣。有的步兵,“材质极弱,自云不知战斗,见贼恐死”;而骑兵中,“有不能披甲上马者”,射箭则“马前一二十步即以坠地”。地方武装也是宋代军队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有厢军、乡兵和蕃兵。厢军是国家正规军中的地方军,乡兵是非正规地方军,是按户籍抽调的壮丁,或由召募来的地方兵,经过编队训练,加强地方上的统治,蕃兵是少数民族组成的非正规边防地方军。宋朝设厢兵的目的在于:“大抵以供百役”,且具有工兵的性质。如壮城军用于修筑城池,作院军用于制造武器,清河军用于疏浚河道,船坊军用于建造船舰等。因此,厢兵数额也是相当庞大的,太祖开宝年间(968976)为十八万五千人;太宗至道年间(995997)有三十万八千人;真宗天禧年间(10171021)有四十八万;英宗治平年间(10641067)有四十九万九千人;至神宗初年,各种厢兵的蕃号有二百几十个,五十多万人,并且厢兵只用于劳役,而不训练以备作战,虚耗国家供养,引起士大夫非议。神宗年间,翰林学士孙洙评述北宋兵制说:“今内外之兵百余万,而别为三四,又高为六七也。离而为六七者,谓之兵而不知战者也。给漕挽者兵也,服工役者兵也,缮河防者兵也,供寝庙者兵也,养国马者兵也,疲劳而坐食者兵也。前世之兵,未有猥多如今日者也,前世之兵之害,未有甚于今日者。”另外,还有李邴对北宋兵制的批评:“所谓厢军者,臣不知其所谓也。夫习击刺,工骑射,履行阵,固兵矣,擎肩舆,供技艺,服厢役,又兵乎?今日一卅守贰,下至官观,里居之士,皆破兵为白直,冗占私役,诡名重叠,其弊百出,皆厚于厢军。”宋代始终都没有废除这个军种,而只是稍加改革。宋朝禁兵数额和厢兵数额都是相当庞大的,兵员占总人口比例,一直在百分之五上下,并且宋代的常备兵超过以前任何朝代。恩格斯在论述资本主义各国兵力的限度时,根据各国具体情况估算,认为一国的兵力,一般可以达到该国全体人口总数的5%,甚至7%,便达到了极限。他列举大量的材料和数字,证明这一估算的正确。他说奥地利至多只能达到5%,俄罗斯则3%也达不到。近现代历史都证明了这一点。如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近1亿人口的日本,竭尽全力,穷兵黩武,达到7%,便达到极限。再来看看宋朝。据当时不完全统计,宋太祖开宝九年(976年),全国3090504户,兵378000人,平均8.18户出兵1名;宋太宗至道二年(996年)全国4574257户,兵666000人,平均6.87户出兵1人。宋真宗天禧五年(1021年)全国8677677户,19930320口,兵912000人,平均9.51户出兵1名,兵员占人口4.58%。宋英宗治平三年(1066年),全国1297221户,29092185口,兵1162000人,平均11.12户出兵1名,占3.99%。宋代是封建国家,尽管在封建社会来讲是比较发达的社会,但其经济力量是不能与近代资本主义国家相比,而他的兵员数额却达到了5%左右。并且宋代户多口少,历朝一般为一户5口上下,而宋代一户两口,这反映宋代户口统计不实。如反以户为单位计算,则8户左右出兵1名,由于户多口少,男女一般又各占一半,再除去老幼不能召募,则兵员占劳动力比例就更加可观了。二宋代统治者把养兵视为百代之利。“盖凶年饥岁”便召募流民入伍,形成募兵制,使“不幸乐岁变生,有叛兵而无叛民”,募兵制成就了养兵制。在一定层面上养兵制确实对缓和阶级矛盾,维护封建统治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唐代沿袭隋朝实行征兵制,亦即府兵制,进一步与均田制结合起来。凡百姓年满二十到六十而接受封建国家授予的田亩者,都要应征入府服役,并且自备甲仗、粮食和衣服。精壮的男子充当兵士,长期戍 守边境和远征,无法务农;加之,本人虽然免除租调,但其家仍旧“不免征徭”,农事不免荒废。这种寓兵于农制度下的军队,既是阶级压迫的工具,又是强制性的劳役组织。唐代不少诗人曾经赋诗描写在府兵制下,农民兵役繁重,每遇戍边和出征时,父子、兄弟、夫妇生离死别的悲惨情景。后来,随着土地兼并加剧,赋役繁重,大批农民失地逃亡,使兵源大成问题。均田制逐步崩溃,意味着府兵制赖以存在的物质基础逐渐消失,于是就出现了雇拥性质的募兵制。由府兵制到募兵制的转变,实质是一次兵、农分离的过程,这一过程到宋代最后完成。宋代实行募兵制,直接造成养兵制的形式,对宋代社会的稳定起了一些积极的作用。第一,大批职业士兵“以起军旅”,广大直接生产者则免受“征伐之苦”和“屯戍之苦”,而收“晏然无预征役”之利。第二,占全国军队总数约三分之一的厢军是一支从事牧业、手工业的专业生产兵,这支军队分担了农民和工匠的大部分夫役,使得农民可能安心生产,有一个比较好的生产环境。第三,募兵制度造成兵、农分离,使有田可以耕种并大体可以温饱的农民一般不会被征发入伍,他们大体上能够安于陇亩,从事农业生产,负担国家的庞大开支与巨额军费以及整个地主阶级的消耗。兵农分离在客观上有利于生产。农民在天灾人祸,衣食无着的时候,才会走投军谋生的道路。也正国为这样一条当兵吃粮的路可走,也就不必铤而走险,只有在军中仍然得不到温饱或遭受欺压时,才会起来反抗。大规模的招募兵员,尤其是招募饥民从军,使赵宋的政权获得了某种保险系数。难怪宋太祖曾赞美自己的养兵之制:“吾家之事,惟养兵可以为百代之利。”韩琦说:“养兵虽非古,然亦自有利处既牧拾强悍无赖者,养之以为兵,良民虽税敛良厚,而终身保骨内相聚之乐,父子、兄弟,夫妇免受生离列别这苦。”正是由于募兵制,使宋代获得了稳定的生产环境,而这种生产环境也极大的促进了当时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三宋代养兵之多,为历代罕见,但战斗力不强,又形成了冗兵、冗弱的现象,以致于造成朝庭的财政危机、粮食危机及边疆危机等,有许多弊端。第一,使宋军战斗力不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使宋军战斗力不强主要是因为宋朝在养兵以自固的方针指导下,遇荒年便募民为兵,灾荒不断,募兵不止,在四望平川,无险可守的京畿附近,屯戍重兵,连营设卫,以挡山河之险。宋中叶以后,由于辽夏战争加剧,边防吃紧,又不得不扩充兵额,即使在通好之后,边防守卫也常在七、八十万人以上。北宋豢养了历史上空前庞大的常备兵,从建国初年的二十二万人到庆历年间的一百二十六万人,八十一年间增加了近六倍。应募人员之中,有一般农民,四方不逞之民,失职犷悍之徒,无赖奸滑之人,游手无籍之辈,素质低下,一旦应募成职业兵,则终生安佚而享丰腴。文献通考兵四:“头兵既出于招募,于是兵与民始为二矣,民与兵为二,募兵之数日多,养兵之数日浩,而败亡之形,反基于此,宋有天下,兵愈多则国愈弱。”其次,北宋的募兵制实际上是养兵制。士卒一旦招募入伍,便终身仰食为官,即使在疾病衰老之后也不会被淘汰。宋朝初年规定六十一岁以后始退为民,至神宗时,提前十年。文献通考兵器:“明道宝元年间,天下蝗旱次及近岁青齐之饥,与河朔之水灾,民急而为兵者益众,举籍而投之。近世以来,募兵之多,无如今日者,然皆老弱,不教。”宋史卷一九四兵入:“三路就粮禁兵,多老疾不胜铠甲者。”加之宋朝军队腐败,将校私役士卒,地方官吏占役厢军,为其私人服役的冗兵比比皆是,而军队缺员的情况更为普遍。宋代广募士卒,养兵自固的方针,正是“养兵以自困,多兵以自祸,不用兵以自败。”兵在精不大多,宋代兵额庞大,且老弱兵,冗兵,空额兵,以致养兵百万无一可战之兵。第二,造成了财政危机。禁军一卒岁给约五十贯,厢军一卒岁给约三十贯,按北宋算五十贯可买良田十余亩,不能不算丰富。神宗时,陈襄上奏:“禁军之数七十万,有三千五百万缗之费。厢军之数五十万,有一千五百万缗之费,则是厢禁共费五千万矣,惟余一千万以备国家百用之费。”厢军分为教阅和不教阅两种,不教阅的只给酱菜钱或食盐而已。一名厢军的费用大约等于一名禁军的费用的60%。在禁军与厢军之中,还有骑兵这一兵种。骑兵的费用明显多于步兵。一名骑兵岁费约百贯以上,步兵约60贯左右。1名骑兵的开支接近1名步兵的1倍。但这仅就骑士与步卒的俸给而言,并未包括马匹的购买与供养。据宋史卷三二四,张元传载:“计其刍粟,一马之费,可养步兵五人。步兵负十日粮,人日给米一开,马日给粟四开,草五分。”另外,乡兵的名目也很繁多,利用农隙教战,免其劳役,训练时间一般在每年十月到次年一月。待遇是在征调时,日给口粮和酱菜钱,有的还分给一定田地。巨大的兵额,给财政上巨大的压力。仁宗景佑元年(1034年),河北岁费刍粮1020万贯,当地赋税收入只能支付十分之三;陕西岁费1500万贯,当地赋税收入只能支付十分之五,两处缺额要靠皇朝从其他地区的收入来弥补。而京城驻扎的庞大禁军消耗当然更大。博学善方、曾伍宰相的贾昌朝在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指出:“尝治畿邑,有禁兵三年,而留万户赋输,仅能了足。其三年赏给,仍出自内府。况他郡邑,兵不啻此,推是可以知天下虚实矣。”又说:“计江淮岁运粮六百余万右,以一岁之人,仅能供期月之用,三分之二在军旅,一在冗食。”万户之赋,仅能养兵3000,600万石粮食,仅供禁军三个月的消耗。宝元元年(1038年)间的禁军约80万,一名禁兵每月口粮2石,80万禁军一月就需160万石口粮,江淮运至京师的600万石粮食,保能供三个月多一点。万户之赋,养兵3千,平均3户半养1兵。蔡襄在英宗治平元年(1064年)将全部收入和支出作了一个统计,全国全年收入钱36822541贯,支出33170630贯,养兵开支9940147贯,占总支出的30%;全国全年收入帛8745345匹,支出7255640匹,养兵开支7422763匹,占总支出的102%;全国全年收入粮26943575石,支出30472303石,养兵开支23170223石,占总支出的80%;全国全年收入草29396133束,支出29520469束,养兵支出24980464束,占总支出的80%。蔡襄在指明军费占总开支的比例时说:“一岁所养,养兵之费,常居六七,国用无几矣。”第三,使宋朝不断遭受兵马强悍的游牧民族的入侵,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先败于金,后亡于元的后果。虽然北宋160余年,南宋150余年,政局相对来说比较稳定,中央无军事政变,地方无割据判乱,这在中国封建时代天下一统皇朝都是少见的。但是,正是由于这种养兵制养成了士兵骄惰的性格,它使国家贫困和军队怯弱,以致不断遭受外族的入侵,而宋朝也只能以议和解决之,最后败于元。四养兵虽然对宋朝带来严重的危机,但为什么还是能够存在于整个宋朝历史始末呢?这有其存在的社会基础。第一,养兵制有存在的历史基础。由于北宋建立之初,中国历史经历了二百余年的封建割据,那么为了加强统一的集权,防止藩镇割据再次出现,赵匡胤于是以“杯酒释兵权”将军权集中,规定由殿前、马、步三司掌兵籍,枢密院掌方略,而将调动,指挥大权集中于皇帝一人身上。后又用更戍法,使兵不识将,将不识兵,兵将分离。为了削弱驻守地方上的厢军,收强干弱枝之效,使大部分厢军不操练,专事劳役,这样就使厢军失去了战斗力,也使厢军失去了反抗中央的能力。另外,还通过挑选厢中的“伉健者”,补充到禁区军中去,而禁军中的“短弱者”,则分遣到厢军中去,迫使厢军无法形成强有力的地方势力。再次,由于厢军的俸钱低于禁军的40%,这又使厢军中的士兵乐于到禁军中去服役,并且在内外驻军数量和比例上也作了精心的安排与部署,就是只要任何一方扩充了兵员,另一方也相应增加,而两者之间的比例始终成正比,以求达到和保持“内外相维,上下相制”的要求。第二,养兵制有其存在的环境基础。首先为了抵御边境地区游牧民族的进攻。在宋代前期主要是与辽、夏之间的战争,在北宋末年,是与金的战争,南宋后期,则是抵御蒙元的进犯。宋为了应付辽、夏的侵扰,不断的招募兵员。其次,为了预防、钳制、镇压各地农民和士兵的起义与反抗。农民起义,彼伏此起。有王小波、李顺起义,有北宋末年爆发的较大规模的方腊起义,有洞庭湖地区的钟相,杨么起义,为了镇压各地农民起义,宋朝就必须维持庞大的武装力量。再次,为了预防和钳制农民,尤其是失去土地的农民的反抗,朝廷就必须招募饥民为兵,他们也逐渐形成了招募饥民为兵可以防盗的见解。再次,宋朝养兵百万,其中禁军数量也是相当庞大的,这主要是与宋朝都城汴京的地理位置有关。汴京地处中原黄河南岸的平原舒缓地带,真可谓是一马平川,它在地理位置上有着天数的缺陷,它四周平坦,没有山川险阻,是一座易攻难守的城市。在和平时代对经济发展有利,但在危机时刻,就易于被攻破,这样就需要大量的兵力护卫,因此造成了禁军数量的庞大,这也成了宋朝最不堪承受的负担。庞大的禁军是否能够成为捍卫疆土的长城,从历史的检验来看,答案是否,因为禁军的实力实在无法承受此重任,而宋朝又无其他突破之法,最后只得一再增加兵员数量,但兵员数量并不能代表兵力,兵越冗就越不精。第三,养兵制有其存在的经济基础。宋代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宋代能养兵百万的经济基础。宋朝是继唐朝之后世界上经济最繁荣,文化最发达,科技最先进的国家。统治者仅在宋初就向全国老百姓榨取了两倍于唐代的赋税,此后国家财政收入还不断增长,并且长达百年之外。南宋时期,尽管只有半壁江山,却拥有东南富庶地区和西蜀天府之国,150年间,仍能长期养兵近百万,并且南宋之亡,不在军事而在政事。另外,由于宋朝允许军队从事一些赢利性的生产经营活动,因此可以减轻国家军费负担,这也使得宋代可以不断的招募兵员。宋朝军队中从事的一些赢利活动有商业贸易,开酒坊酒店,药局,出租房产以及组织军民屯田,并且到南宋时这种经营活动发展得十分普遍。这种军队的赢利性经营,在一定程度上能补贴军费的不足,这样使宋朝有一定的基础来养兵。五宋朝军制,是在以分割军权,维护和加强皇权为中心的指导思想下建立起来的。它一方面注重军权的相互制约,抑制了将帅专权,而另一方面,又造成了内耗,付出了牺牲,军事效能的代价。宋朝拥有超过唐朝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其经济实力和科学文化发展水平在当时世界上是首屈一指的,但是宋朝庞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在军事上却没有得到合理的利用和组织,故不能建设成为最强的武装力量,形成了历史有名的“冗兵”。 宋朝的庞大军队都是召募而来,这与以往的朝代不同。自上古至唐朝中期以前的兵役制度,都是以征兵制为主。每个王朝在初创时都制定征兵制。服兵役与纳税,服徭役一样,是臣民向国家尽的义务。每个王朝存在了百年之后,征兵制会随着土地兼并、民众逃之而难以维系,朝廷在无奈的情况下,会以募兵制补充征兵制。宋朝豢养着空前庞大的禁卫军,又不能在捍边和拓边上发挥应用的力量,这是宋王朝最大的失败。如果不是这样,宋王朝将获得高于中国历史上任何一个著名王朝的评价。宋王朝是一个内廷政局最为平静的王朝,汉、唐、明等著名王朝都有致命的问题,如外戚嚣张和宦官干政,导致政治腐败和政局动荡,而宋王朝都无一发生。宋朝的禁军,不仅军事素质较差,同样,忠君报国的观念也不强,当兵不过是为了谋生。如果统领他们的军官治下有方,士兵不敢不效死力;反之,如果统军将领无能,士兵不战而走,临阵溃散的情况就会时常发生。宋朝为了防止士兵与将领长期共处导致士兵拥戴将领而反叛朝廷,便借助制度造成兵不知将,将不知兵的情况,以防兵变。兵变的阴影一直笼罩北宋王朝,这种阴影是观念上的而不是事实上的。北宋之前的五代,是兵变一次次推动了各小朝廷政权的转移,北宋创建的背景也同样是兵变,朝廷对待禁军士卒,采取的都是厚养和姑息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英华小学面试试卷及答案
- 2025中国污水处理技术革新与智能化运营管理趋势报告
- 2025中国氢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预测报告
- 2025中国氢能源产业链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与投资价值研究报告
- 2025中国氢能储运技术突破与基础设施布局报告
- 2025商场摊位租赁合同协议书
- 时间管理大师高效工作计划制定方法
- 2025中国母婴用品产业发展现状与前景预测分析报告
- 2025中国植物基食品口感改良与消费者接受度调研报告
- 2025中国机器人技术应用领域拓展与市场前景分析报告
- 活动公司框架合同范本
- 零碳智慧冷链物流产业园项目建筑工程方案
- 北京化学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集团总部一般管理人员招聘10人笔试考试参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认证考试真题试卷(含答案)
- 2025年品牌营销试题及答案详解
- 2025年深交所董秘资格考试题库及答案
- 海关主动披露培训
- 酒店消防安全应急预案范本
- RFJ 01-2014 人民防空工程设备设施标志和着色标准
- 工程隧道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 工会安全知识培训内容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