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童装设计的现状分析及应对策略初探.doc_第1页
我国童装设计的现状分析及应对策略初探.doc_第2页
我国童装设计的现状分析及应对策略初探.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我国童装设计的现状分析及应对策略初探 摘要 儿童的问题已经引起国人的日益关注,而我国童装业起步较晚,存在着各种问题。文章分析了我国童装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在此基础上,结合童装的特点,提出了若干应对策略。 关键词 童装 设计 面料 结构 一、引言 儿童是人类的未来,是社会发展的希望。中国自1978年推行“优生优育”和“一对夫妇生育一个孩”的政策以来,独生子女问题已引起国内乃至全世界的关注。在我国,儿童影视作品的质量问题、儿童文学作品的匮乏、儿童歌曲的陈旧等,已引出各种议题。笔者在大量的调查和分析的基础上,对我国童装设计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应对策略和见解。 二、童装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我国还没有形成比较完善的童装设计理论体系 我国童装业起步较晚,一直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到目前为止,没有形成完善的童装设计理论体系,即使相关的论述也较为缺乏。首先,童装不是简单的成衣缩小体。因此,童装与成衣服装在设计理念风格等都有所不同。其次,儿童是不断成长发育的,并且心理特征随着生理特征的不断变化而变化。因此,在设计理念上,也要适应儿童对服装的需求。目前,我国童装在设计上主要是跟风、模仿,甚至照搬,在设计上迷失了自我。 2.有关童装的国家标准不完善,亟需更新 我国关于儿童的国家服装标准已经不太适合现在儿童成长的生理和心理特点。现在的孩子由于营养较好,发育较快,反映在童装设计上,就是尺寸比例应该明显放大许多。我国的很多童装企业仍然沿着自己过去掌握的童装标准来生产童装,就造成了服装与年龄、身高以及和儿童心理特点都不符的局面。 3.童装设计中色彩应用还不够成熟 当我们走进商场的童装专柜时,一眼看去的是满目的粉与绿,在色彩上的一致几乎成为所有品牌的共识。我国童装业与国外相比,童装设计师对童装的理解上还有不小的差距,国内童装设计师对儿童心理和生理特征理解不够深入。从色彩上来说,由于中国传统对儿童着装色彩的习俗,色彩上不考虑刺激性强的色彩对儿童心理和生理的伤害,虽然今天童装的色彩大都由大红大绿发展到以红黄蓝为主的三原色温和色调,但对中国儿童的色彩心理的基础研究仍旧是个空白,也没有专业机构研究童装流行色的趋势。 4.国内没有专业的童装面料和辅料市场 近几年来,我们经常听说我国童装出口中经常遭受绿色壁垒的限制,于是,我国的童装出口也大大受阻,究其原因,就是我国出口童装面料各种有害成分含量超过进口国的标准。另外,由于面料和辅料的限制,很多设计师设计出来的优秀作品,由于没有相应的面料来展现,所以很多设计师不得不退而求其次。 二、我国童装设计中存在问题的应对策略 我国有庞大的儿童消费群体、丰富的原材料市场和历史悠久的服饰文化。笔者在大量的资料分析和有关童装企业分析调研的基础上,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如下的一些见解: 1.构建符合我国儿童生理和心理特征的童装设计观念 现今,儿童服装消费在服装市场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尽管目前国内还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符合我国儿童生理和心理特点的童装设计理论体系,但作为服装专业工作者,应从人体工效学,服装功能卫生学等基础理论着手,认真调查研究我国不同年龄段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并结合已有的服装设计理论体系构建一套符合我国儿童生长特点,满足家长对儿童服装需求的儿童服装设计理论体系。 儿童的衣着是其日常生活中接触最多的部分,是对儿童最直接教育的工具。笔者的亲身经历也证实了这一点。根据儿童的特点,童装设计可以向以下“三型”方向发展,即智力发展型,在童装上印制英文字母、汉语拼音、数字等有关图案,以激发儿童的学习和模仿热情,启迪儿童的智慧;运动健康型,根据儿童活泼好动的性格,设计制作运动服等较宽松的服装,并可在适当的部位印制有关运动的图案,鼓励儿童加强运动,锻炼出健康的体魄;趣味欢快型:在童装上采用镶、嵌、拼、贴、绣花或印花的装饰手法,绘出儿童喜爱动物或童话人物,如小白兔、小熊等,以拓展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因此,我国童装设计师应根据不同的年龄段儿童的特征,以简洁、朴素的造型款式和明快、单纯的色泽为基础,设计出有助于儿童心理和生理健康发展的童装,培养儿童卫生、大方的着装观和高雅的审美观。 2.进一步完善童装面料市场,保证儿童的健康 童装设计中,面料最为重要,因为面料不仅决定童装成品能否体现设计者的意图,而且很大程度上决定童装的适用性和舒适性。由于儿童皮肤细嫩,身体不断的成长发育,对各种疾病抵抗力差,再加上其特定的生理特征,决定着儿童服饰对身体的呵护和环境交融的特殊性,特别是对面料的物理和化学性能的高要求。儿童的生理特点是好动,这就要求童装面料必须吸汗透气,且对皮肤的刺激性小,能同时满足上述各项要求的面料只有100%的纯棉料或100%纯羊毛面料。因此,在瑞典、奥地利等环境要求较高的国家,法律上明文规定,贴身童装必须采用100%的纯棉或纯羊毛面料,国内童装设计中仍大量采用化纤、合成纤维织物,这类人造纤维,虽表面看上去轻薄柔软,色彩鲜艳,但其透气性、吸水性很差,容易引起湿疹、痱子等疾病,且面料纤维中存在化学成份,对儿童皮肤的刺激性很大,不利于儿童的健康。 童装面料的选择虽然较为严格,但在适合儿童成长需要的基础上,除了继承棉、麻、毛等天然材质的,也可以尝试用全棉布、涤棉、水洗布以及休闲味十足的灯心绒等。合理选择衣料是童装设计的基础。 3.认真研究不同年龄段童装对童装结构的需求 童装的结构直接关系到童装的舒适性、穿脱的方便性及安全性等,须在童装设计之初慎重认真考虑。 (1)童装舒适性要求是指设计童装时,不能单纯从流行的角度出发,而要考虑儿童天性好动的特点。如成衣一度流行窄身设计,而窄身结构童装必定大大妨碍其活动,严重降低穿着舒适性。设计童装时,应在“GB1335-91.3”提供的净体尺寸基础上,加大松量,适合其“好动”的特点,使之更为舒适。 (2)安全性主要是针对3岁以下婴幼儿服装,童装的安全问题主要是体现在所使用的配件上。例如,选择钮扣或拉链时,必须考虑其边缘不能刮伤孩儿幼嫩的肤肌;所有婴幼儿衣服上均不能采用绳子一类的辅件,因为绳子很容易在孩子睡觉时勒住他们的脖子,这些安全性问题往往易被设计者忽视。 (3)穿脱方便主要表现在童装的结构上。由于婴幼儿骨骼很软,自己又无穿脱能力,大人给其穿脱时,希望能方便省事。市场上只注重童装外表,忽略其结构所带来不便的童装例子俯拾即是,如商场中随处可见的婴幼儿套头衫,实令初为父母的成人为难;又如,“色彩鲜艳,设计新颖”的连身裤,却只能让孩子全身脱光了再上厕所,等等。因此,设计童装时,应尽可能保证穿脱方便,并符合婴幼儿生理特点。 (4)板型合理与否,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童装的适用性和舒适性。儿童形体比例与成年人的形体比例有很大的差异。通常具有脖子和四肢较短,而头和肚子较大的特点。在板型设计时,若简单地以成人体型按比例缩小,会出现套装分穿的怪现象,即上衣23岁儿童能穿,而裤子却适合56岁儿童穿着,或反之。 4.认真研究儿童不同年龄段对色彩的需求,适应儿童的心理需求 关于童装功能的论述很多,多数认为童装色彩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儿童身心。儿童专家研究表明:2岁前的婴幼儿的视觉神经尚未发育完全,在此阶段不能用大红大绿等刺激性强的色彩去伤害视觉神经,浅淡色可以避免染料的皮肤的毒害;儿童在23岁时视觉神经发育到可认识颜色,善于捕捉和凝视鲜亮的色彩;发育至46岁,儿童智力增长较快,也可以认识四种以上的颜色,能从浑浊暗色中判别明度较大的色彩。而6l2岁是培养儿童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关键时期。 此外,童装色彩的应用会直接影响到儿童的心理素质。专家通过观察试验曾发现,从小穿灰暗色调的小女孩,易产生懦弱、羞怯、不合群的心态,若换成橘黄色和桃红色鲜亮服装后会改善女孩孤僻、无靠的心理状态。经常给小男孩穿紧身的深暗色服装,致使男童易骚动、并可能伴有“破坏癖”,若换穿黄色与绿色系列的温和色调的宽松服装,小男童的心态可转变,趋向听话。此外,在特定环境中的童装色彩还起到保护儿童的作用,比如,孩子雨衣是要使用色彩鲜艳的醒目色彩,以便在灰蒙蒙的雨天避免交通事故。经常在夜间外出行走活动的儿童着装色彩应加进反光材料和荧光物质,易被行人和车辆警觉。设计师在对童装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儿童对色彩的不同阶段的不同需求,使色彩设计成为童装设计中画龙点睛的一笔。 5.进一步完善童装国家标准,使童装设计更符合适龄儿童的需求 现在的孩子发育较快,反映在童装市场上,尺寸比例应该明显放大许多。我国的很多童装企业还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还在沿着自己过去掌握的童装标准来生产服装。这样就造成了服装与年龄、身高以及和儿童心理特点都不符的局面。童装生产企业应根据自己企业产品的预定销售对象的实际尺寸范围并借鉴国家童装标准来指导设计与生产。 三、结束语 儿童是祖国事业的未来,是现代社会的组成部分之一,应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随着社会的发展、儿童的各种活动变得丰富多彩,追求时尚、安全、个性将成为童装设计的新主题。作为服装行业的设计人员,有责任,也有义务,给孩子设计出更为健康向上、美观大方的服装,以培养孩子正确高尚的审美观。 参考文献: 1吴丽华.服装标准化工作的现状及对策J.中国纤检,2002,(11):16-17. 2董雅权,李春英.婴儿服装设计中的功能性探讨J.广西纺织科技,2007,36(4):57-59. 3王霄凌,刘静伟.婴幼儿的生理特点及服装舒适性J.陕西纺织,2004,(1):36-38. 4胡小梅,梁亚林.基于儿童生理、心理的童装品牌调查研究J.丝绸,2003,(9):40-42 5屈一斌.服装工效学在儿童服装上的应用J.西安工程科技学院学报,2003,17(1):29-34. 6潘建华.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