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课程设计.doc_第1页
大气课程设计.doc_第2页
大气课程设计.doc_第3页
大气课程设计.doc_第4页
大气课程设计.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东农业大学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班级: 环境工程09级一班 姓名: 学号: 指导老师: - 22 - 目录 一、前言- 1 -第一章 工程概况- 2 - 1.1设计条件- 2 - 1.2设计内容- 2 -第二章 设计说明- 2 - 2.1设计依据 - 2 - 2.1设计原则-3 - 2.3设计范围-3 -第三章 工艺选择-3 - 3.1除尘技术简介- 3 - 3.2可供选择的除尘技术-6 - 3.3方案的技术比较-6 -第四章 设计计算-10- 4.1烟气量、烟尘及二氧化硫氧气浓度计算- 10- 4.2除尘器的选择-12- 4.3脱硫方案的确定-16- 4.4烟囱的计算-19 - 4.5系统阻力的计算 -20- 4.6风机及电动机的选择及计算-21-第五章 课程设计心得-24-参考文献-24- 某小型燃煤电站锅炉烟气除尘 脱硫处理系统的设计前 言 大气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的环境因素,构成了环境系统的大气环境子系统。一切生命过程,一切动物、植物和微生物都离不开大气。大气为地球生命的繁衍,人类的发展,提供了理想的环境。它的状态和变化,时时处处影响到人类的活动与生存。 造成大气污染的原因,既有自然因素又有人为因素,尤其是人为因素,如工业废气、燃烧、汽车尾气和核爆炸等。随着人类经济活动和生产的迅速发展,在大量消耗能源的同时,也将大量的废气、烟尘物质排入大气,严重影响了大气的质量,特别是在人口稠密的城市和工业区域。造成大气污染的物质主要有:一氧化碳CO、二氧化硫SO2、一氧化氮NO、臭氧O3以及烟尘、盐粒、花粉、细菌、苞子等。 如何在经济快速发展、能源需求增加的同时遏制大气污染已成为一项巨大的科技挑战。我国政府采用综合措施,控制大气污染水平,包括:提高能源效率优化能源结构;改造和迁移污染工业;城市规划和绿化;机动车排污量控制;道路建设和管理等。 源头治理已成为大气污染控制中一项积极有效的措施,因而每个工厂中的除尘净化设施就显得尤为重要。经济合理的除尘设备可将污染扼杀在“摇篮”中,还我们赖以生存的大气一片洁净。第一章 工程概况1.1 设计条件锅炉型号:FG-35/3.82-M型(35t/h蒸气);设计耗煤量:543.5kg/h;排烟温度;160;空气过剩系数:=1.4;烟气密度(标态):1.37kg/m3;室外空气平均温度;14;排烟中飞灰占煤中不可燃成分的比例:18;烟气其他性质按空气计算;煤的工业分析:CY=68% HY=4% SY=3% OY=5%NY=3% WY=5% AY=14% VY=11%按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23-2011)中自2014年7月1日起,现有火力发电锅炉执行表一规定的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烟气黑度排放限值:烟尘浓度排放标淮(标准状态下):30mgm3;二氧化硫排放标准(标准状态下):200mgm3。1.2设计内容(1)燃煤锅炉排烟量、烟尘及二氧化硫浓度的计算。(2)净化系统除尘、脱硫脱方案的分析确定。(3)除尘器的选型、脱硫设备选型及关键参数的设计计算。(4)净化系统项目总平面布置图、烟囱高度和出口内径计算。(5)风机及电机的选择设计:根据净化系统所处理烟气量、烟气温度、总阻力等计算选择风机种类、型号及电动机的种类、型号和功率。(6)图纸要求:可以只设计流程图和平面布局图,但是必须说明选用设备处理能力、处理风量、净化设备选择、所要达到的效率等。第2章 设计说明2.1 设计依据 (1)参考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相关项目标准 (2)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23-2011) (3)山东省固定源大气颗粒物综合排放标准(DB37/1996-2011) (4)全国通用通风管道计算手册 (5)除尘工程设计手册2.2设计原则本设计遵循如下原则进行工艺路线的选择及工艺参数的确定:(1)基础数据可靠,总体布局合理;(2)避免二次污染,降低能耗,近期远期结合、满足安全要求;(3)采用成熟、合理、先进的处理工艺,处理能力符合处理要求;(4)投资少、能耗和运行成本低,操作管理简单,具有适当的安全系数,各工艺参数的选择略有富余,并确保处理后的尾气可以达标排放;(5)在设计中采用耐腐蚀设备及材料,以延长设施的使用寿命;(6)废气处理系统的设计考虑事故的排放、设备备用等保护措施;(7)工程设计及设备安装的验收及资料应满足国家相关专业验收技术规范和标准。2.3 设计范围该净化设施的烟气输送系统、除尘器系统、输灰系统、除尘工艺、总图布置、风机的选择、配套装置、供电系统、管道设计以及总图设计(包括平面与立体布置图、除尘器的总图)等。第三章 工艺选择3.1 除尘技术简介现在工厂中普遍采用的除尘设备包括机械除尘器、袋式除尘器、电除尘器和湿除尘器等。但每种除尘净化系统总有其技术上的优点和缺点,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除尘设施与工艺。3.1.1 机械除尘器通常是指利用质量力(重力、惯性力和离心力等)的作用使颗粒物与气流分离的装置。它包括重力沉降室、惯性除尘器和旋风除尘器等。 机械除尘设备的优缺点: 优点: 机械除尘利用的力比较单一,且除尘装置构造简单且没有运动部件。所以除尘装置故障少,容易操作和管理,运行费用相对较低,投资费用也较少; 机械除尘可以用作多级除尘的第一级分离,也可以单独使用。当单独使用时一般用于对除尘效率要求不高,或者仅仅需要简单除尘的场合。 缺点: 机械除尘分离细小粉尘的能力比较弱,它对粒径较大(大于50m)的粉尘有较高的除尘效果,但对粒径较小(小于5m)分离效果较差; 机械除尘作用力单一,但设计计算复杂,而且设计计算数据容易受到多种因素影响,特别是外来气流(如漏风)对除尘效果影响特别大。3.1.2 袋式除尘器是含尘气体从下部进入圆筒形滤袋,在通过滤料的孔隙时,粉尘被捕集于滤料上,透过滤料的清洁空气由排出口排出,沉积在滤料表面的粉尘,可以在机械振动的作用下从滤料表面脱落,最终落入灰斗中的一种除尘净化设施。袋式除尘设备的优缺点:优点: 袋式除尘器可以捕集多种干性粉尘,特别是高比电阻粉尘; 袋式除尘器可设计制造出适应不同气量的含尘气体的要求,除尘器的处理烟气量可从几m3/h到几百万m3/h; 袋式除尘器对净化含微米或亚微米数量级的粉尘粒子的气体效率较高,一般可达99%,甚至可达99.99%以上; 袋式除尘运行稳定可靠,没有污泥处理和腐蚀等问题,操作、维护简单。缺点: 袋式除尘器不适于净化含粘结和吸湿性强的含尘气体,用布袋防尘器净化烟尘时的温度不能低于露点温度,否则将会产生结露,堵塞布袋滤料的孔隙; 袋式除尘器的应用主要受滤料的耐温和耐腐蚀等性能所影响,且会出现烧袋糊袋现象; 据统计,用袋式除尘器净化大于17000 m3/h含尘烟气量所需的投资要比电除尘器高,而用其净化小于17000 m3/h 含尘烟气量时,投资费用比电除尘器省。3.1.3 电除尘器是在通过高压电场进行分离的过程中,使尘粒荷电,并在电场力的作用下,使尘粒聚集在集尘板上将粉尘从含尘气体中分离出来的一种除尘设备。电除尘设备的优缺点:优点: 电除尘器可以净化气量较大且温度较高的含尘烟气。在工业上净化105106m3/h的烟气,且用于净化350以下的烟气,可长期连续运行; 除尘效率高。如果设计合理,安装施工质量高,电除尘器可以达到任何除尘效率的要求。目前,工业上应用的电除尘器,多数的除尘效率已达到99%以上; 电除尘器结构简单,气流速度低,压力损失小,干式电除尘器的压力损失大约为100200Pa,湿式电除尘器的压力损失稍高些,通常只有200300Pa; 电除尘器能够除下的粒子粒径范围较宽,对于0.1m的粉尘粒子仍有较高的除尘效率; 电除尘器的能量消耗比其他类型除尘器低。如以每小时净化1000m3烟气计算,电除尘器的电能消耗约为0.20.8kwh。缺点: 电除尘器的除尘效率受粉尘物理性质影响很大,特别是粉尘比电阻的影响更为突出。电除尘器最适宜捕集比电阻为10451011; 袋式除尘器的应用主要受滤料的耐温和耐腐蚀等性能所影响,且会出现烧袋糊袋现象; 电除尘器不适宜直接净化高浓度含尘气体; 电除尘器对制造和安装质量要求很高,需要高压变电及整流控制设备,且占地面积大。3.1.4 湿式除尘器是使含尘气体与液体(一般为水)密切接触,利用水滴和颗粒的惯性碰撞或者化学作用捕集颗粒,使粉尘从含尘气体中分离出来的一种除尘设备。湿式除尘设备的优缺点:优点: 湿式除尘器的除尘效率不仅能与布袋和电除尘器相当,而且还可适用这些除尘器所不能胜任的除尘条件。表现在湿式除尘器对净化高温、高湿、高比阻、易燃、易爆的含尘气体具有较高的除尘效率; 湿式除尘器在去除含尘气体中粉尘粒子的同时,还可去除气体中的水蒸气及某些有毒有害的气态污染物。因此,湿式除尘器既可以用于除尘,又可以对气体起到冷却、净化的作用; 设备投资少,构造比较简单:在耗用相同能耗的情况下,湿式除尘器的除尘效率比干式除尘器的除尘效率高。缺点: 湿式除尘器的粉尘回收困难,且排出的沉渣需要处理; 湿式除尘器不适用于净化含有憎水性和水硬性粉尘的气体; 净化含有腐蚀性的气态污染物时,洗涤水(或液体)将具有一定程度的腐蚀性。因此,除尘系统的设备均应采取防腐措施; 湿式除尘器因含水运行,在寒冷地区设备容易结冻。因此,要采用防冻措施。3.2 可供选择的除尘技术通过以上的除尘设备简介,我们可以看到四种除尘设备的优缺点及适用条件。鉴于设计的要求,可对可供选择的除尘设备加以分析,以确定经济高校的方法。设计要求净化的是燃煤工业粉尘。可能会含有腐蚀性的气态污染物,所以对设备的防腐性能要求较高,不适合采用湿式除尘器。而且如果该工厂设在北方,天气寒冷,湿式除尘器设备内的洗涤水容易冻结。如果加强它的防腐与防冻措施,则会加大投资,所以原则上不予考虑。而机械除尘分离细小粉尘的能力比较弱,它对粒径较大(大于50m)的粉尘有较高的除尘效果,但对粒径较小(小于5m)分离效果较差。所以设计要求的除尘净化系统可供选择的除尘技术有袋式除尘技术和电除尘技术两种。3.3 方案的技术比较目前,国内外用于燃煤电站除尘都是电、袋两大类收尘器。国内生产的袋除尘器、电除尘器每小时能处理几十到一百多万立方米风量的含尘废气,进口浓度允许超过100gNm3。排放浓度热力设备可控制在50mgNm3以下,通风设备可控制在30mgNm3以下。但随着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出台,袋除尘器应用愈来愈多,国内外均出现“电改袋”的现象。但袋、电除尘器由于除尘机理不同,应用情况,除尘效果也不尽相同。3.3.1 原理 电除尘器的收尘,主要是在高压电场中使气体电离,进入电场中的尘粒得以荷电,并在电场库仑力的作用下,荷电尘粒趋向收尘极,达到了收尘的目的。由于能量是直接作用在尘粒上,故能耗根低,且电除尘器由于除了缓慢转动的振打部件外,没有其他运动的部件,维护工作量小,运行费用较低,所以在各种除尘技术中具有显著的优越性。且净化效率高,处理量变动范围大:根据条件和要求,可以设计能达到任意净化度(99 999)和处理量(从几个m3h到几百万m3h)的电除尘器,在设计中可以通过不同的操作参数,来满足所要求的净化效率8。袋除尘器是以织物纤维滤料采用过滤技术将空气中的固体颗粒进行分离的设备。目前主要有纤维过滤,膜过滤(表面覆膜)和粉尘层过滤,具体表现为:筛分,惯性碰撞;扩散,重力沉降等综合作用。目前,国内外滤料表面覆膜过滤技术的应用,使袋除尘器的过滤机理都有所改变。这种技术对微细粉尘有更高的捕集率,将粉尘阻留在滤料表面,更容易剥离。国内生产的袋除尘器可达到9999%的除尘效率,已趋近“零排放”。3.3.2存在的问题他们各自亦存在着相应的问题。电除尘器在实际运行中是一个极为复杂的过程,会受到诸多因素影响,从理论计算的除尘效率与实际运行数据相差较大,这些因素包括物理、电力、流体力学等,而最强干扰作用,是烟气和粉尘的性质,如粉尘的比电阻,电收尘器对粉尘的比电阻有严格的要求,当比电阻在1051011cm收尘效果最好,比电阻低于104cm时(低阻型)粉尘导电良好,当粉尘比电阻在1011以上时(高阻型) (也有把p51010 cm定为高比电阻粉尘,会出现反电晕现象,在集尘极和物料层中形成大量阳离子,中和了迎面而来的阴离子,使电能消耗增加,净化操作恶化,甚至无法操作,故对粉尘有一定的选择性,不能使所有粉尘都获得很高的净化效率。并且受气体的温度和湿度等条件影响较大,同一种粉尘如在不同温度、湿度下操作,所达到的除尘效果不同。另外,化学成分、尘粒分布、压力、气体流速等等也会对除尘效率产生影响。同时电除尘器对微细粒子处理能力有限。ESP对人体健康危害最大的O12m的尘粒的除尘效率较差。电除尘器的存在的另一个问题是,电除尘器虽然除尘效率高但设备比较复杂,造价高,对运行、安装以及维护管理水平要求较高。对一些中小企业来说是无法负担的,所以其使用范围局限于一些大型企业。而袋除尘器则存在运行阻力问题。袋除尘器运行阻力较高,(10001700Pa)超负荷通过能力较差,运行时阻力能耗比电除尘器大。对不同工况变化,袋除尘器入口及本体易产生正压现象。压力损失大(1500Pa),且波动较大。袋除尘器的除尘效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滤袋。普通滤袋耐低温能力差(只能处理小于230的气体),而耐高温滤料价钱又过高,使成本增加。而且,滤袋由于容易破损,寿命不长,更换周期一般较短,一般为一年。另外,滤袋受烟气湿度影响大,烟气湿度的高低改变露点,露点越高越易引起结露、糊袋,影响除尘器过滤性能,增加阻力。在维护费用方面,电除尘器的使用寿命一般在l0年以上,在正常工况使用下,每年的维护费用约为一次性投资的5,甚至更低。当袋除尘器采用进口覆膜滤料时,其使用寿命一般为3-4年,在袋除尘器的总投资中,滤袋的费用约占设备总投资的6570,每年滤袋的换袋维护费用约为设备总投资的2025。仅袋除尘器滤袋的换袋费用,就是电除尘器维护费用的3倍左右。3.3.3 方案比选综上所述,袋、电除尘器各自存在着其优点及不足,在此,在综合考虑本项目设计各项指标的基础上,对这两种方案进行比选,力求达到最优化设计。下表对电、袋除尘的主要优缺点、性能、及总体经济投资做了比较。 电除尘器和袋除尘器的主要优缺点比较电除尘器袋除尘器优点1. 可以处理较高温度的烟气(400)2. 压力损失较小(约200250Pa)3. 维护费用低,较耐用1. 操作简单2. 较低的爆炸危险3. 受烟气性质变化影响小,对粉尘的性质适应性广4. 出口排放浓度随入口含尘浓度的变化不大缺点1. 存在爆炸的危险2. 故障排放较频繁3. 受烟气性质变化影响大,对粉尘的适应性差1. 用于烟气温度较低的场合(小于230)2. 压力损失大(1500 Pa),且波动较大3. 投资和操作维护费用高4. 对湿度大的粉尘易堵塞电、袋除尘器性能比较表项目电除尘器袋除尘器处理风量能处理大规模的工业废气相对电除尘器偏小排放情况一般5Omg/Nm3排放情况,可以达到30mg/Nm3一般30mgNm3,可达到10mgNm3阻力较小,300Pa偏大,1700Pa对废气温度要求400250对粉尘特性的要求比较严格,要求控制烟气粉尘比电阻为1041011 一般,对粉尘比电阻没有无要求设备维护简单较高一次性投资一般较高运行成本 一般较高维护成本 一般较高当排放浓度(标准状况)要求为不大于30mgm3时,从低浓度排放和设备达标运行稳定性方面出发,在沸腾炉床尾选用袋收尘器为宜。因此,综上所述本设计在综合考虑各方因素的情况下,选择脉冲式袋式除尘器。第四章 设计计算4.1烟气量、烟尘和二氧化硫浓度的计算4.1.1标准状态下理论空气量 式中 , , ,分别为煤各元素所含的质量分数。代入68% ,4%,3%,5%,得Qa=4.76 (1.8670.68+5.560.04+0.70.03-0.70.05)=7.035 。4.1.2标准状态下理论烟气量(设空气含湿量为12.93(m3/kg))式中标准状态下理论空气量,;煤中水分所占质量分数,;N元素在所占质量分数,;代入Qa=7.035 ,=5%,=3%,得Qs1.867(0.68+0.3750.03)+11.20.04+1.240.05+(0.016+0.79) 7.035+0.80.03=7.495 。4.1.标准状态下实际烟气量式中空气过剩系数,取1.4注意:标准状态下烟气流量Q以计,因此,Q=Qs设计耗煤量代入7.495 ,7.035 ,得=7.495+1.0160.47.03510.35设计耗煤量= =5625.2 标准状态下实际烟气量4.1.标准状态下烟气含尘浓度式中排烟中飞灰占不可燃成分的质量分数;煤中不可燃成分的含量;标准状态下实际烟气量,。代入18%,=14%,10.35,得C=0.180.14/10.35=0.00243。4.1.5标准状态下烟气中二氧化硫浓度的计算式中煤中可燃硫的质量分数代入3%,Qs10.35,得=60000/10.355.80。4.2除尘器的选择4.2.1除尘器应达到的除尘效率式中C标准状态下烟气含尘浓度,;标准状态下锅炉烟尘排放标准中规定值,。代入C=2430,=30,得1-30/2430=0.9877=98.77%。4.2.除尘器的选择工作状况下烟气流量 = 8922 标准状态下实际烟气量,工作状况下烟气温度,K标准状况下温度,273K总的烟气流速 2.484.2.3各部尺寸计算(1)集尘面积取1.0 (2)初定电场断面积(3)极板的有效高度极板的有效宽度(4)通道数反算极板的宽度(5)验算实际断面积验算电场风速 合格(6)单电场长度(7)电压和电流(8)放电极型式选取为了使电除尘器长期高效、可靠地运行,对放电极的基本要求是:牢固可靠,不断线;电气性能良好;粘附粉尘少。放电极的类型大致有三种:点放电,如芒刺线;线放电,如星型线;目前有多种型式的放电极,可根据烟气性质、粉尘性质等来选定。本设计选用芒刺线。(9)放电极长度计算由比电晕电流(指单位收尘极板上所得电晕电流)计算。比电晕电流根据电极型式查有关手册确定。选芒刺形,比电晕电流在0.18-0.5mA/m2选取。设计中选比电晕电流0.5mA/m2 则。芒刺形电晕线单位长度的电流值i00.250.35mA/m,选取i00.3mA/m。则电晕线总长度除尘器一共有9个通道,每条电晕线长1.12m,则每道中的电晕线数量为则每道中电晕线之间的实际距离为。放电极与放电极之间的距离对放电强度影响很大.间距太小,会减弱放电的强度;但电晕极太密,也会因屏蔽作用而使其放电强度降低.放电极间距一般采用200300mm。所以以上求得的距离符合要求。(10)放电极的悬挂与清灰方式放电极的悬挂有三种方式:重锤悬吊式、框架式、桅杆式。这里选用框架式。电晕极上沉积粉尘一般都比较少,但对电晕放电的影响很大。如粉尘清不掉,有时在电晕极上结疤,不但使除尘效率降低,甚至能使除尘器完全停止运行。因此,一般是对电晕极采取连续振打清灰方式,使电晕极沉积的粉尘很快被振打干净。其振打方式也有多种,常用的有提升脱钩振打、侧部挠臂锤振打等方式,本方案采用侧部挠臂锤振打方式清灰。(11)柱间距除尘器内壁宽度(取)沿气流方向上的柱间距与气流垂直方向的柱间距(12)进气烟箱 进气烟箱采用水平进气方式,并设置导流板和开孔率为的气流均布板,取进口烟气流速为,进气烟箱进口的截面积进气烟箱的进口截面形状为的矩形,底板斜度为,进气烟箱长(13)出气烟箱出气烟箱采用水平出气方式,并设置槽型极板,取各出气烟箱小端截面底板与水平夹角为,出气烟箱长 (14)灰斗采用船形灰斗,沿气流方向设2个灰斗,灰斗上口取,灰斗下口取,底部卸灰阀高度取,灰斗壁与水平夹角为,灰斗高为。灰斗总体积 取有效容积为(15)理论捕集效率 符合设计要求。(16)电除尘器总体外形尺寸除尘器总长=进气烟箱长+柱距长电场数+出气烟箱长除尘器总宽=2走台宽度+室数柱间宽除尘器总高=极板有效高度+灰斗高度+顶部大梁高度+底部遮拦高度+底部卸灰阀高度 4.3脱硫方案的确定4.3.1标准状态下烟气中二氧化硫浓度的计算 式中煤中可燃硫的质量分数 代入3%,Qs10.35, 得=60000/10.355.804.3.2工况下烟气中二氧化硫浓度的计算假定烟气进入脱硫设备后温度降至413K。 此时烟气量 = 8510 烟气含硫浓度不大且烟气量较小,可采用石灰法湿法脱硫。4.3.3喷淋塔(1)喷淋塔内流量计算假设喷淋塔内平均温度为,压力为120KPa,则喷淋塔内烟气流量为: 式中:喷淋塔内烟气流量,; 标况下烟气流量,; K除尘前漏气系数,00.1;代入公式得:(2) 喷淋塔径计算依据石灰石烟气脱硫的操作条件参数,可选择喷淋塔内烟气流速,则喷淋塔截面A为:则塔径d为:取塔径(3)喷淋塔高度计算 喷淋塔可看做由三部分组成,分成为吸收区、除雾区和浆池。 吸收区高度:依据石灰石法烟气脱硫的操作条件参数得,选择喷淋塔喷气液反应时间t=4s,则喷淋塔的吸收区高度为: 除雾区高度:除雾器设计成两段。每层除雾器上下各设有冲洗喷嘴。最下层冲洗喷嘴距最上层(3.43.5)m。则取除雾区高度为: 浆池高度:浆池容量V1按液气比浆液停留时间t1确定: 式中: 液气比,取; Q标况下烟气量,; t1浆液停留时间,s;一般t1为,本设计中取值为,则浆池容积为:选取浆池直径等于或略大于喷淋塔D0,本设计中选取的浆料直径为D0=1.4m,然后再根据V1计算浆池高度: 式中:h0浆池高度,m; V1浆池容积,; D0浆池直径,m。从浆池液面到烟气进口底边的高度为0.82m。本设计中取为2m。 喷淋塔高度为:4.3.4 新鲜浆料及浆液量的确定(1)浆料量1mol 1mol因为根据经验一般钙/硫为:1.051.1,此处设计取为1.05则由平衡计算可得1h需消耗CaO的量为: (2)浆液量 =5L/m331.81m3/s=9.05L/s=32.58m3/h 此设计烟气脱硫效率达到95%左右,出气SO2 浓度200mg/m3。4.3.5石灰石/石灰法湿法烟气脱硫的流程图 锅炉烟气经除尘、冷却后送入吸收塔,吸收塔内用配制好的石灰石或石灰浆洗涤含SO2的烟气,洗涤净化后的烟气经除雾和再热后排放。吸收塔内排出的吸收液流入循环槽,加入新鲜的石灰石或石灰液进行再生。 石灰石/石灰法湿法烟气脱硫工艺图4.4烟囱的设计4.4.1烟囱高度的确定首先确定共用一个烟囱的所有锅炉的总的蒸发量(t/h),然后根据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中的规定来确定烟囱的高度。锅炉烟囱高度表锅炉总额定出力/(t/h)1122661010202635烟囱最低高度/m202530354045查所选除尘器的相关参数,选定烟囱高度为20m。4.4.2烟囱直径的计算 烟囱出口内径可按下式计算 式中 通过烟囱的总烟气量,; 按下表选取的烟尘出口烟气流速,m/s。 烟尘出口烟气流速表通风方式运行情况全负荷最小负荷机械通风102045自然通风6102.53选定=0.6964m取烟囱顶部直径为0.70m烟囱底部直径 式中 烟囱出口直径, H烟囱高度,m i烟囱锥度,通常取0.020.03。这里取0.024.4.3烟囱的抽力 式中 H烟囱的高度,m; 外界空气温度,14; 烟囱内烟气平均温度,60; B当地大气压,97860。 4.5系统阻力的计算4.5.1摩擦压力损失对于圆管 式中 L圆管长度,m; D管道直径,m; 烟气密度,1.37; 管中气流平均速率,m/s;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