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物理八年级上册期中试卷2.doc_第1页
2010年物理八年级上册期中试卷2.doc_第2页
2010年物理八年级上册期中试卷2.doc_第3页
2010年物理八年级上册期中试卷2.doc_第4页
2010年物理八年级上册期中试卷2.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试卷共分为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总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答案。)1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cA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105kmsB人是靠音调区分交响乐中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C人歌唱时歌声是由声带振动发出的D禁止鸣喇叭属于阻断噪声传播2如下左图所示,一只大熊猫正抱着一根竹子在镜前欣赏自己的像。此时,它从镜中看到的自身像应该是下右面所给四幅图中的b3通常,人们会从噪声的产生、传播及接收三个环节控制噪声,下列措施中,属于在产生环节控制噪声的是A临街的房屋安装隔音玻璃B学校附近禁止汽车鸣笛C在高噪声环境下工作的人戴耳罩D在公路两侧设置屏障墙4以下例子中,不属于利用声传递信息的是A远处隆隆的雷声预示着一场可能的大雨B铁路工人用铁锤敲击钢轨,会从异常的声音中发现松动的螺栓C古代雾中航行的水手通过号角的回声可以判断悬崖的距离D利用声波来清洗钟表等精细的机械5大街上的“超声波洁牙”美容店中,超声波之所以能洁牙,是因为A超声波是清洁剂B超声波引起液体的振动,振动把污垢敲下来C超声波发生反射D超声波传递去污信息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白光和红光通过三棱镜都能发生光的色散现象B白光通过三棱镜形成彩色的光带,这个实验说明白光是复色光C不透明物体具有吸收光的能力,而透明物体则不能吸收光线D星星和月亮都能发光,都属于光源7物理教科书上有下列两则信息,如下图1和下图2所示。根据上述两则信息,可以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人凭听觉能发现飞行的蜜蜂和飞行的蝴蝶B狗凭听觉能发现飞行的蜜蜂和飞行的蝴蝶C猫凭听觉能发现飞行的蝴蝶,不能发现飞行的蜜蜂D人凭听觉能发现飞行的蜜蜂,不能发现飞行的蝴蝶8如下图所示,手握放大镜,隔着放大镜看物体,则看到的A只能是正立放大的像B只能是倒立缩小的像C只能是倒立放大的像D前三种像都可以看到9关于实像与虚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虚像总是放大的,实像总是缩小的B虚像总是正立的,实像总是倒立的C虚像只能通过眼睛观察,实像通过光屏后也可看到D光的反射成虚像,光的折射成实像10如下图纸筒A的一端蒙上了一层半透明纸,纸筒B的一端嵌了一个凸透镜,两纸筒套在一起组成一个简易照相机,观察时应A眼睛应对着B端向筒内观察,看看像是否清楚B应把A端朝着明亮的室外,B端朝着较暗的室内,否则看不清楚C应把B端朝着明亮的室外,A端朝着较暗的室内,否则看不清楚D如果看近处的景物时像很清楚,再看远外的景物时应把B端向外拉11在“探究平面镜的成像特点”时,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烛焰在平面镜中成的是虚像B把点燃的蜡烛移近玻璃板时,它在镜中的像将变大C如果物体比平面镜大,则物体在镜中的像不是完整的像D用一块不透明的挡光板挡在像的前面,可以发现物体在镜中的像被挡住了12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潜望镜利用了平面镜成像的原理B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C在漫反射现象中,反射角可能不等于入射角D平面镜所成的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13“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光现象,如做光学游戏形成的“手影”,剧院放映的电影,湖岸景色在水中形成的倒影,春游时留下美好记忆的照片等,以下列出的“影”与物理知识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A手影光的直线传播 B倒影平面镜成像C电影凸透镜成像 D摄影光的反射14一物体位于凸透镜前20cm处,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呈放大的像,该凸透镜的焦距应该 在A小于10cm B大于20cmC大于10cm,但小于20cm D等于20cm16某同学利用光具座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他把一只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再将光屏和点燃的蜡烛分别放置在凸透镜的两侧,调整凸透镜、光屏的高度,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移动蜡烛和光屏,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实验得到的物距、像距及成像情况如下表所示实验序号物距(厘米)像距(厘米)成像情况13015缩小的像22020等大的像31260放大的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是A小于7.5厘米 B等于15厘米 C等于10厘米 D大于12厘米第卷(选择题共52分)二、填空题(本题共5小题,每空1分,共15分。将正确答案填写在题中横线上。)1一条光线垂直于平面镜入射,则此时入射角为_,若保持镜面不动,入射光线沿顺时针转过25角,则反射光线沿_时针方向转过_,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为_。2光的色散实验说明_。白光透过绿色玻璃后如果照射到绿色的树叶上,树叶呈_色,如果照射到小白兔上,小白兔的身体呈_色,小白兔原来的眼睛呈_色。3从下图中可以看出_是界面,_是入射光线,_是折射光线,反射角是_度。4如下图a所示,小明同学用示波器、钢锯条和台钳研究声音的响度。他将钢锯条的下端夹紧在台钳上,上端用手扳动一下,使钢锯条振动发声。实验中,他进行了两次实验,第一次锯条发出的声音响,第二次锯条发出的声音轻,他同时观察到示波器上显示的波形幅度分别如图b、c所示,则他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图d、e是他研究获得的两种声音的波形,从图形可知,图_是噪声的波形。5光的范围很广,除了人眼能感觉到的可见光外,大部分光是人眼感觉不到的,如红外线、紫外线、X射线、射线等,频率和波长是描述光的特征的两个重要物理量,他们之间的关系为。下图为不同频率光的排列图谱,请你来判断一下,红外线的波长比紫外线的波长_(选填“长”或“短”)。三、作图与实验探究题(本题共4小题,共30分。)1完成下图中的光路图。2在声音传播的实验探究中,小红和小芳做了下面两步实验:(1)将两张课桌紧紧地挨在一起,一个同学轻轻地敲桌面,另一个同学把耳朵贴在另一张桌子上,听传过来的声音大小。(2)将两张紧挨的课桌离开一个小缝,然后重复步骤(1),比较声音的大小。请你帮他们分析,将实验现象和分析结果填入下表中。声音大小声音靠什么传播两张课桌紧挨时两张课桌之间有一个小缝时3在研究光的折射时,小明知道了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小明想:光在其他透明介质的分界面发生折射时有什么规律呢?即什么条件下折射角小于入射角,什么条件下折射角大于入射角?为了研究这个问题,他在老师的指导下做了如下实验:让一激光手电筒射出的光束从水中斜射入玻璃,再从玻璃依次斜射入冰、空气中,其光路如下左图所示。然后老师又告诉他光在一些透明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如下表。试回答:(1)针对小明提出的问题,仔细观察图中的光路,对照表格中的数据进行分析,你能得出什么结论?(2)根据你得出的结论,请在下图中画出光由玻璃斜射入酒精时,折射光线的大致位置。四、简答题(本题共2小题,共7分)1将自己的声音和别人的声音都录到录音带上,然后再放出来听,会发现录下的自己的声音与平时的声音不同。录音过程中能产生失真,这可以在听别人直接说话和录音说话的对比中发现,但录音中自己的声音与平时自己的声音的不同。显然不是这种失真造成的。试解释这种现象的原因。2雪后的一个星期天的早晨,小明同学听妈妈说,蔬菜棚内的菜苗在无任何病症的情况下枯死了一小片,于是小明来到菜棚,站在枯死的菜苗前,他只是发现这里比其它地方要亮很多,却没发现异常,就在他准备离去时,他感到脸上一阵灼热,他抬头望去,发现了蔬菜的塑料顶棚上有一大块雪水结成了冰,于是他恍然大悟。你能对此作出解释并提供一个解决问题的方案吗?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期中试卷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答案。)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16答案CBBDBBDDCCACDCAC二、填空题(本题共5小题,每空1分,共15分。将正确答案填写在题中横线上。)10 逆 25 502太阳光不是最单纯的光,是由七种色光组成的 绿 绿 黑3CD、FO、OG、604响度大,振幅大e5长三、作图与实验探究题(本题共4小题,共30分。)12声音大小声音靠什么传播两张课桌紧挨时大固体(木头)两张课桌之间有一个小缝时小固体和气体(木头和空气)3(1)光从传播速度大的介质斜射入传播速度小的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光从传播速度小的介质斜射入传播速度大的介质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2)光路图如下所示。只要求画出折射光线的大致位置,即折射角大于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