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殖系统疾病及乳腺疾病精PPT课件.ppt_第1页
生殖系统疾病及乳腺疾病精PPT课件.ppt_第2页
生殖系统疾病及乳腺疾病精PPT课件.ppt_第3页
生殖系统疾病及乳腺疾病精PPT课件.ppt_第4页
生殖系统疾病及乳腺疾病精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生殖系统和乳腺疾病 正常的解剖结构图 子宫颈疾病 慢性宫颈炎 子宫颈上皮内瘤变 CIN 子宫颈癌子宫体疾病 子宫内膜异位症 子宫内膜增生症 子宫肿瘤子宫内膜癌子宫平滑肌瘤 肉瘤 滋养层细胞肿瘤 葡萄胎 侵蚀性葡萄胎 绒毛膜癌 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卵巢肿瘤 第一节 子宫颈上皮内瘤变 一 子宫颈上皮不典型增生 是子宫颈上皮增生并伴有不同程度的异型性 属癌前病变 镜下 细胞极性紊乱 大小形态不一 核大 浓染 染色质增粗 核大小不一 形状不规则 核分裂象增多 病变从基底层表层发展 分级 I级 轻度 异型细胞局限于上皮层的下1 3区 II级 中度 异型细胞占上皮层下的1 3 2 3细胞异性明显 排列紊乱 III级 重度 异型细胞超过上皮层的下2 3 异型性更显著 上皮细胞层次消失 仅表层可见某些成熟的扁平细胞覆盖表面 正常鳞状上皮 轻度不典型增生 中度不典型增生 重度不典型增生 宫颈上皮内瘤变 cervicalintraepithelialneoplasia CIN 级 轻度 不典型增生为CIN 级 中度 不典型增生为CIN 级 重度 不典型增生及原位癌为CIN 正常宫颈鳞状上皮 图右示其不典型增生的改变 因防御功能下降 粘膜下层有慢性炎症 宫颈原位癌 女 50岁 鳞状上皮全层细胞大小不等 形态不一 排列层次混乱 极性消失 细胞核深染 核分裂易见 基底膜完整 女性 60岁 宫颈原位癌累及腺体 早期浸润癌 1 子宫颈鳞状细胞癌 90 左右 早期浸润癌或微小浸润癌浸润深度不超过基底膜下5mm 浸润型鳞状细胞癌浸润深度超过基底膜下5mm 4 组织学类型 鳞状细胞癌及腺癌 宫颈早期浸润癌 女 50岁 癌细胞束穿过基底膜浸入间质 深度未超过1mm 间质有淋巴细胞浸润 第二节 子宫颈癌 cervicalcarcinoma 发病年龄 分布呈双峰状 岁 岁 岁 岁 平均年龄 岁 发病率 占女性恶性肿瘤50 以上 现有下降趋势 对CIN的检测和治疗水平提高 病因1 性生活过早和性生活紊乱 最主要原因 2 早婚 多产 宫颈裂伤 局部卫生不良 包皮垢刺激等 3 感染因素 HPV感染4 高危男子 5 其他因素 经济状况低下 种族和地理环境 基因突变等 病理变化 1 好发部位 子宫颈鳞 柱上皮交界处 宫颈移行带区 2 组织发生和发展 宫颈阴道部或移行带的鳞状上皮柱状上皮下的储备细胞子宫颈管粘膜柱状上皮 3 大体类型 糜烂型 外生菜花型 内生浸润型 溃疡型 高分化鳞癌 中分化鳞癌 子宫颈癌直接蔓延 膀胱 直肠 子宫颈癌 子宫颈癌淋巴道转移示意图 镜下 高分化鳞癌 角化珠形成 中分化鳞癌 低分化鳞癌 2 子宫颈腺癌 约占10 左右 近年来子宫颈腺癌的发病率有上升趋势 肉眼观 与鳞癌基本相似 镜下观 呈一般腺癌的结构 分为高分化 中分化 低分化三型 预后 对放射线和化学药物均不敏感 易早期转移 应尽早手术治疗 预后较宫颈鳞癌差 扩散和转移1 直接蔓延 向上向下阴道向两侧宫旁及盆壁组织肾盂积水膀胱和直肠 整段子宫颈 3 血道转移 肺 骨及肝 2 淋巴道转移子宫旁淋巴管闭孔 髂内 髂外 髂总 腹股沟深或骶前淋巴结锁骨上淋巴结 0期 原位癌I期 肿瘤已浸润间质 但局限于宫颈II期 肿瘤扩散到宫颈旁组织 但未达骨盆壁或阴道上段 III期 肿瘤扩展到骨盆壁或阴道上段 IV期 肿瘤侵犯直肠壁或膀胱 或远处转移 临床分期 病例 谢某某 女 4 岁 已婚 因性生活接触性出血4月余 白带增多 异味 偶有下腹部痛入院 妇科检查 子宫增大约 cm cm cm 宫颈表面呈溃疡状 触之易出血 有臭味 手术方式 子宫全切加双附件切除 以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 病理 宫颈 高分化鳞状细胞癌 侵及肌层1 2 阴道切缘 宫颈管 两侧宫旁组织未见癌浸润 老年性子宫内膜 两侧附件未见明显特异 送检盆腔淋巴结 枚未见癌转移 第三节滋养层细胞肿瘤 包括葡萄胎 侵蚀性葡萄胎 绒毛膜癌和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 共同特征为滋养层异常 患者血 尿中人类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含量高于正常妊娠 一 葡萄胎 水泡状胎块 hydatidiformmole 患者 女 30岁 因停经3月余 阴道间断不规则出血一周入院 初步诊断 做何辅助检查 中期妊娠孕妇葡萄胎使此期子宫明显增大 超声检查显示没有胎儿 仅是一个 暴风雪 效应 肉眼 薄壁 半透明囊性葡萄样物 相互间有细蒂相连 状似葡萄 镜下 1 绒毛间质水肿而增大 并有水泡形成 2 间质血管消失或稀少 3 滋养层细胞 合体细胞 细胞滋养层细胞 有不同程度的增生 并有一定的异型性 注意 以滋养层细胞增生为诊断葡萄胎的最重要指标 正常绒毛结构 在部分胎块中 一些绒毛 左下所示 表现正常 然而它处绒毛肿胀 轻度滋养层增生 完全性葡萄胎 预后 80 90 葡萄胎患者经彻底刮宫后可治愈 约10 侵蚀性葡萄胎 2 3 绒毛膜癌 患者 女 葡萄胎刮宫后4月 随访阴道仍有少量不规则出血 HCG水平未有明显降低 做何辅助检查 二 侵蚀性葡萄胎 恶性葡萄胎 invasivemole 病变 与良性葡萄胎不同之处 1 水泡状绒毛侵入子宫肌层 形成紫蓝色出血坏死结节 引起组织破坏 大出血或转移 2 滋养层细胞增生和异型性比良性葡萄胎显著 侵袭性葡萄胎 滋养层细胞增生较良性葡萄胎显著 三 绒毛膜癌 choriocarcinoma 简称绒癌 是滋养层细胞的高度恶性肿瘤 多见于30岁左右青年女性 妊娠性 正常分娩 流产 异位妊娠 早产 葡萄胎 绒毛膜癌 侵蚀性葡萄胎 非妊娠性 镜下 1 不形成绒毛结构 2 癌组织由分化不良的两种滋养层细胞组成 细胞滋养层细胞 合体滋养层细胞 3 癌组织无间质血管 常呈广泛出血坏死 转移 主要为血行转移 最多见为肺 其次为阴道 脑和肝等 绒毛不存在 明显异型性的胚胎滋养层细胞增殖显著 具有很强的侵袭性 葡萄胎侵袭性葡萄胎绒毛膜上皮癌 第四节卵巢肿瘤 卵巢肿瘤 组织学分类 上皮性肿瘤浆液性肿瘤 粘液性肿瘤 子宫内膜样肿瘤 透明细胞肿瘤及移行细胞肿瘤 生殖细胞肿瘤畸胎瘤 无性细胞瘤 内胚窦瘤及绒毛膜癌 性索间质肿瘤颗粒细胞 卵泡膜细胞瘤 支持细胞 间质细胞瘤 一 卵巢上皮性肿瘤 一 浆液性肿瘤浆液性囊腺瘤交界性浆液性囊腺瘤浆液性囊腺癌 二 粘液性肿瘤也可分为良性 交界性 恶性 三 子宫内膜样肿瘤 卵巢表面上皮性肿瘤分类及病变特点 卵巢表面上皮性肿瘤分类及病变特点 续 卵巢浆液性囊腺瘤 卵巢浆液性囊腺瘤患者 浆液性囊腺瘤 卵巢浆液性囊腺瘤 浆液性囊腺瘤 卵巢交界性浆液性囊腺瘤 浆液性囊腺癌 卵巢浆液性囊腺癌 浆液性囊腺癌 浆液性囊腺癌 浆液性囊腺癌 砂粒体 粘液性囊腺瘤 粘液性囊腺瘤 粘液性囊腺瘤女 20岁 腺体似宫内膜样衬高柱状上皮 部分胞浆粉染 腺腔内有粉染粘液 卵巢交界性粘液性囊腺瘤 卵巢粘液性囊腺癌 卵巢粘液性囊腺癌女性60岁 瘤细胞呈不规则腺样结构 细胞复层 胞核有明显异型 易见核分裂 部分胞浆透明 含有粘液 粘液性囊腺癌 二 来源于性索 间质的肿瘤 男性 支持细胞瘤和间质细胞瘤女性 颗粒细胞瘤和卵泡膜细胞瘤 多单侧 圆或类圆形 分叶状 表面光滑 有包膜 切面囊实性 实性区灰白可有坏死和出血 呈黄褐色或浅黄色 颗粒细胞瘤 大卵泡型瘤细胞形成多数较大的囊腔 类似正常的成熟卵泡 HE 100 颗粒细胞瘤 微小卵泡型瘤细胞团块中央可见许多Call Exner小体 HE 100 高倍镜示 卵巢颗粒细胞瘤有形成原始滤泡的细胞巢 A Call Exner小体B 咖啡豆状核 卵泡膜细胞瘤 特点 实性 灰黄色短梭形细胞 核卵圆形 或胞浆空泡状含有胶原纤维雌激素过多的表现 三 生殖细胞肿瘤 畸胎瘤无性细胞瘤胚胎性癌卵黄囊瘤 鼻咽部畸胎瘤 1 成熟囊性畸胎瘤 肿瘤为良性 是最常见的生殖细胞肿瘤 约占所有卵巢肿瘤的1 4 好发于20 30岁女性 肿瘤呈囊性 囊内充满皮脂样物 其中混有数量不等的毛发 囊壁上可见头节 表面附有毛发 切面可见皮肤 脂肪 软骨及骨等结构 约1 3可见牙齿 成熟囊性畸胎瘤 肿瘤多为实性 见未成熟神经组织 骨或软骨组织 2 未成熟性畸胎瘤 未成熟型畸胎瘤女 27岁 瘤组织由神经室管膜神经样组织及未成熟性软骨构成 未成熟型畸胎瘤女 18岁 瘤组织由弥漫密集未成熟似原始神经上皮样组织及较成熟软骨组织构成 第七节乳腺疾病 乳腺疾病 炎症性疾病乳腺增生性病变乳腺纤维腺瘤乳腺癌 乳腺的基本构造 乳头 乳晕和乳腺实质构成 乳腺纤维囊性变fibrocysticchangeofthebreast多见于25 45岁的妇女 绝经前是发病高峰 病因不明 可能与雌激素过多有关 临床表现 乳腺单侧或双侧局部边界不清的肿块 多少和大小不等 早期可有隐痛或刺痛 一 乳腺增生性病变 乳腺纤维囊性变大体外观 可见一1 5cm的囊 乳腺可触诊到不明原因的 肿块 有时纤维囊性变导致乳腺更多的肿块出现 1 非增生性纤维囊性变镜下特点 1 小导管囊性扩张 导管上皮多数扁平 常伴大汗腺化生 2 间质纤维化 3 小叶的腺泡数目可增多 扩张的末梢导管呈小囊状 内衬以扁平的上皮细胞 大汗腺化生 2 增生性纤维囊性变指囊肿形成 间质纤维增生 上皮增生 末梢导管增生和小叶增生 根据上皮增生程度分四型 1 轻度增生 2 中度及重度增生 3 非典型增生 4 原位癌 乳腺纤维囊性变 散在的囊肿 导管上皮增生及大汗腺化生 乳腺纤维囊性变 同上例 低倍镜显示纤维囊性变 囊是由高度不一的单层上皮排列而成 大汗腺化生 导管的内衬上皮细胞一半以上呈大汗腺化生 乳腺纤维囊性变 导管增生 囊肿 导管增生 以细导管 特别是近末导管的上皮细胞增生 导管增生 上图的高倍 增生的导管上皮细胞充满管腔 增生的上皮细胞无异型 硬化性腺病特点 G 灰白质硬 境界不清 M 纤维组织增生显著小叶内导管上皮 腺泡上皮及肌上皮增生被挤压变形没有囊肿结构 硬化性腺病 间质显著纤维化 小管受挤压变形呈假浸润图像 硬化性腺病 受挤压小管细胞无异型 仍部分保持双层结构 二 乳腺癌 概述 来自乳腺导管和腺泡上皮的恶性肿瘤 我国居女性恶性肿瘤的第一位 发病年龄 好发年龄40 60 西方 东方 发生部位 乳腺外上象限 其次为乳腺中央区和其他象限 红颜杀手 病因 雌激素作用 遗传因素 环境因素 放射线 纤维囊性变 病毒 病理变化 一 非浸润性癌 1 导管内原位癌 占乳腺癌15 30 组织发生 乳腺小叶终末导管特点 癌细胞局限于扩张的导管内 导管基底膜完整 组织学分型 粉刺癌非粉刺型导管内原位癌 乳腺癌 粉刺癌 M 癌细胞体积较大 多形性 有丰富的嗜酸性胞浆 核不规则 核仁明显 瘤细胞排列成实性团块 中央见有的的坏死灶并可钙化 导管周围常见纤维化及慢性炎细胞浸润 粉刺癌型导管内癌 它的特征是出现快速增生高度恶性的细胞 导管内的显著中央坏死 粉刺癌的导管中心区细胞坏死与钙化 镜下 1 癌细胞比粉刺癌细胞小 形态比较规则 一般无坏死或仅有轻微坏死 2 癌细胞在导管内排列成实性 乳头状或筛状等 3 导管周围纤维组织增生不如粉刺癌明显 2 非粉刺型导管内癌 非粉刺型导管内原位癌 导管内癌 乳头状 筛状 实体状 粉刺癌 小叶原位癌发生部位 乳腺小叶的末梢导管和腺泡 肉眼 与一般小叶增生不易区别 小叶原位癌经过一定时间 25 30 可发展为浸润性小叶癌 癌变小叶体积增大 但小叶轮廓尚保存 基底膜完整 其中充满单一松散排列的癌细胞 癌细胞呈圆形 大小形状较为一致 核圆形及卵圆形 核分裂像很少 小叶原位癌1 小叶原位癌2 各型原位癌病变特点比较 二 浸润性癌 是指癌细胞穿破乳腺导管或腺泡的基底膜而侵入间质 1 浸润性导管癌 约占70 癌细胞及癌组织形态多样 可有少量腺管结构 核分裂象多见 1 单纯癌最多见2 硬癌3 髓样癌 镜下 浸润性导管癌 导管内癌灶之间有少量浸润间质的癌巢 导管内癌与浸润性导管癌 中心处筛型且有明显微钙化的导管内癌组成部分 其周围是浸润性癌细胞 中央为有癌细胞排列于其中的导管 向外浸润至周围间质而成了浸润性导管癌 硬癌 癌细胞条索短 胞核相互挤压 异型明显 髓样癌 大片异型明显的癌细胞密集成巢 有少量纤维间质分隔 浸润性小叶癌 5 10 由小叶原位癌突破小叶基底膜向间质浸润所致 肉眼 很像硬癌 边界不清 切面 灰白色 质韧 癌细胞排列松散 呈单行串珠状或细条索状浸润于纤维组织之间 浸润性小叶癌癌细胞单行排列 癌细胞小 多呈圆形 椭圆形或梭形 细胞的大小及染色较一致 特殊类型的浸润癌Paget病 粘液癌 腺癌 小管癌 派杰病 乳头皮肤发红 靡烂 湿疹样脱屑 病史2年半 派杰病 乳房皮肤靡烂 溃疡形成 病史20年 乳腺派杰病 乳头湿疹样型 乳头派杰病 乳头表皮内见散在许多胞浆淡染的派杰细胞 表皮基底膜完整 高倍见乳腺Paget病大的Paget氏细胞有着丰富清晰的细胞质而且或单个或成簇地见于表皮 乳腺粘液癌 粘液巢中漂浮的癌细胞 间质为纤维结缔组织被挤压成薄的间隔 乳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