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莲说设计无表格.doc_第1页
爱莲说设计无表格.doc_第2页
爱莲说设计无表格.doc_第3页
爱莲说设计无表格.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爱莲说教学设计 骆维颖一、教学目标1、识记作家作品,了解“说”这种文体的体裁特点2、朗读课文,把握字词、语句,疏通文意 3、学习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 4、认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感受其高雅脱俗的情怀。二、教学重难点分析莲的形象,学习本文运用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突出主旨的写法。突破方法:1.在诵读中理解感悟;2.小组合作,共同探究,教师点拨。三、本课地位本课是托物言志的典范之作,文字优美,意味深远。四、学情分析八年级同学对古文的学习已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多数同学在字音、词义、疏通文意上有了一定的功底,在老师的提示下,能利用工具书,教材的注解,在几分钟之内就能理解大意,并能当堂成诵,但少数学生的知识储备和知识水平还有欠缺,因此,我结合学生实际,在文言文教学中,让学生还应该重点学习文言实词的含义,虚词的不同用法,句式、修辞、写法等综合运用。五、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学生欣赏屏幕上一组莲花图片,回忆并吟咏写“莲”或“荷”的诗句。(幻灯片出示储备诗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等)是啊,莲披霞带露,亭亭玉立,微风轻拂,朵朵鲜花颔首,田田荷叶轻摇,阵阵清香扑鼻,怎不惹人怜爱?宋人周敦颐更是爱莲,曾亲自率领属下挖了四十多丈的荷塘,他凭栏放目,触景生情,感官场黑暗,爱莲花的高洁,于是写下了这篇著名的爱莲花,以表志趣。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文章。【回顾所学,温故知新,为走入文本作铺垫。】(二)、明确目标 屏幕出示,学生朗读(速度放慢)【明确本节课学习任务】(三)导学达标1、检查预习【识记作家作品及文体知识】(1)、请一名学生根据自己的预习介绍一下作家作品(2)、请一名同学介绍“说”这种文体教师补充,幻灯片出示:周敦颐(1017.5.51073) 字茂叔,号濂溪,北宋著名哲学家,是学术界公认的理学派开山鼻祖。因在庐山莲花峰前住过,峰下有溪,故世称“濂溪先生”。“说”,是古代一种议论性文体,它通常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来表达作者的思想与感情。可以灵活地运用说明、记叙和议论的表达方式,爱莲说即“谈谈爱莲花的道理”或“说说喜爱莲花的道理”。2、诵读感知【以读带讲、百读成诵,感知文章内容,理解重点词句的含义,并为理解文章主旨及背诵奠定基础】(1)、教师范读,学生听读字音与节奏重点字词(大屏幕出示):周敦颐( ) 蕃( ) 淤泥( ) 清涟( ) 濯( ) 亵玩( ) 隐逸( ) 噫( )鲜有闻( )(2)、学生自由读,教师订正字音、节奏与情感老师指导朗读:注意节奏: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文言文要读出韵味来,“之”字既使上下语气贯通,又使全句语气舒缓,因此要读得慢些读得舒缓些注意抑扬顿挫“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 “染”和“妖”一扬一抑文前一段介绍,介绍当用陈述语调读,后一段议论,其中有判断,有感叹,要注意前后语调使用的区别(3)、指名读,同学评价(4)、齐读,再次感知内容,体会情感(5)、学生通读课文,结合书下注释理解词、句的含义,疏通文意。学生独立完成文意疏通,用红笔划出有疑问的地方,以备质疑。小组内交流讨论疑难,小组之间互相质疑解疑教师点拨重点词: 蕃:多。 濯:洗涤。 清涟: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 妖:美丽而不庄重。 不蔓不枝 :“蔓”、“枝”都是名词,译为“长枝蔓”“生枝蔓”。亵玩:玩弄。亵,亲近而不庄重。 隐逸:指隐居的人。 君子:指品德高尚的人。 宜乎众矣:应当。今译为“合适”。重点句:(1)判断句: “予谓菊 ,花之隐逸者也”,判断句,句型为“也”可译为“是”其下面的“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两句与此相同。 (2)倒装句: “菊之爱”, “之”是宾语前置的标志,译为“爱菊”。“莲之爱”、 “牡丹之爱”与此相同。3、重点研读【读透课文,走进文本,深入挖掘课文内涵,培养质疑、合作、探究能力。】(1)自读第一段,画出作者写了莲花美好形象的句子,分别从哪些角度展开的? 生长环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体态香气: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风度气质: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小组合作,说说莲这些形象喻指君子哪些特征?出不妖:高洁质朴 中益清: 正直、美名远播亭亵玩焉:清高正派提问:作者赞美莲花,却处处赋予莲人的品质,作者果真是单纯赞美莲吗?明确:是借莲花喻指君子的美好品质,在写法上,这是托物言志的写法。(3)研读第二段,说说作者除写莲花外,还写到了别的哪些花,这些花喻指什么样的人? 菊-隐逸者,喻指消极避世的人 牡丹-富贵者,喻指贪图富贵的人(4)小组讨论:作者为什么要写菊和牡丹?作者对这两种花的态度分别是怎样的?明确:衬托手法菊花不畏严寒,傲霜斗雪,品格高洁,是花中隐士,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这与陶渊明高洁隐世的处世态度相符,又与莲的高洁有某种相似之处,因此,作者对菊也是较为肯定的,菊是正面形象,它对莲的作用是正面衬托。牡丹,雍容华贵,历来人们把它当成富贵的象征,“世人甚爱牡丹”说明世人贪慕富贵,追名逐利,这种世风这种人生态度是作者否定的,因此牡丹是本文的反面形象,它从反面衬托莲的形象。(四)、拓展提升模仿例句,用托物言志的方法造句。(提示:可写莲,也可写其它植物) 例句:我爱莲花,因为它出淤泥而不染,恰如清高正直,人格高尚的君子。造句:我爱 ,因为它 。 (五)、达标测评【反馈本课知识掌握情况,巩固所学。】1、文章题目“爱莲说”的意思是( A ) A论说一下喜爱莲花的道理 B谈谈爱护莲花的若干理由 C热爱莲花的人应该说说理由 D谈谈人们为什么不喜爱莲花的道理2、作者描写莲的美好形象,赋予莲高洁的品格,其目的是( B ) A借莲的高治抒发了追慕古代贤人之情。 B以莲自况委婉地批评当时趋炎附势,追求富贵的世风。 C借莲之高洁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D以莲自况婉曲流露出郁郁不得志的哀愁。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C )A 、水陆草木之花 何陋之有、有仙则名闻名遐迩C、濯清涟而不妖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D、陶后鲜有闻芳草鲜美4、默写。爱莲说一文中写莲花品质的名句是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爱莲说一文中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因而美名远扬的句子是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爱莲说一文中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又有庄重的仪态,令人敬意不敢侮的句子是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六)、课堂小结【梳理本课所学知识点,加深记忆,回扣本节课学习目标。】学生谈本课收获(提示:从知识、情感、写法等方面谈)师总结:作者以莲的形象比拟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以爱莲之情表达自己对这种生活的赞赏和追慕,表达自己对追名逐利的趋炎附势的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