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锡矿典型矿床.doc_第1页
中国锡矿典型矿床.doc_第2页
中国锡矿典型矿床.doc_第3页
中国锡矿典型矿床.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锡矿典型矿床(区) (一) 云南个旧锡多金属矿 矿区位于个旧市境内,面积达2140km2,以锡为主,共(伴)生有铜、钨、铋、铅、银等多种金属。南北向个旧断裂将矿区分为东、西两部分。东区有马拉格、松树脚、高松、老厂、卡房五大矿田。西区有牛屎坡大型砂锡矿床及陡岩、竹箐坡等数十个中-小型锡、铅矿床(点)。个旧矿区开采历史悠久,据史料记载,早在汉朝即已产锡。新中国成立前,国内外的地质学者即做了大量地质调查。新中国成立后,对松树脚、老厂、卡房等矿田做了系统的地质勘探工作,累计探明锡182万t、铜152万t、铅308万t、锌53万t、钨14万t、银2400t,等等。个旧已成为名副其实的锡都。 个旧位于华南后加里东褶皱系西南端的右江褶皱带,或称海西-印支拗陷带,拗陷区长期沉降,沉积了中三叠统厚达3000余米的个旧组碳酸盐岩层,按其沉积旋回、相标志及岩性组合特征划分为三段(T2k1T2k3)共13层,主要赋矿层位T2k1及T2k2属局限浅水台地潮坪环境下形成的浅滩、湖、萨布哈沉积相,其中的富藻、富膏(已去膏化)层对某些成矿元素的原始富集可能起一定作用。印支、燕山运动使区内地层褶皱、断层,伴之大规模基性、酸性和碱性岩浆活动,其后发生了以锡为主的多种成矿作用,形成了特大规模的岩控锡石-多金属硫化物矿床。 锡石-多金属硫化物型是个旧矿区最重要的矿床类型,以其产出部位及矿石的次生氧化特征划分为夕卡岩硫化物矿床和层间氧化矿床。前者产在斑状或粒状黑云母花岗岩体与个旧组碳酸盐岩的正接触带的夕卡岩体中(图3.13.2),矿床受控于岩体形态,矿体选择定位在岩体形态复杂地段,矿体形态和岩体形态有关,呈缓倾斜的透镜状、似层状,陡倾斜的柱状、脉状及不规则的囊状、瘤状、洼兜(袋)状,硫化物以浸染状网脉状条带状块状形式交代于夕卡岩体外侧。层间氧化矿床是指定于岩体上覆碳酸盐岩围岩中已被氧化的锡石-多金属硫化矿床,它们形成部位浅,受表层构造控制,矿体成群成带产出,容矿层位主要取决于成矿岩体的侵位高度,矿体一般沿层间构造带呈似层状、条带状(图3.13.2)。矿石基本氧化,多数呈土状或半土状。图3.13.2个旧松树脚地质剖面图1.白云岩;2.花岗岩;3.夕卡岩;4.氧化矿石;5.硫化矿石;据西南冶金地质勘探公司308队,1981(二) 广西大厂锡多金属矿田 大厂矿田跨越广西南丹、河池两县(市),是一个开采历史悠久的老矿区。据史料记载,采锡始于宋朝。矿区最早地质调查首推1928年两广地质调查所乐森王寻的调查,此后陆续做过一些地质工作。新中国成立后,对该区做了大量地质测量、普查和勘探工作。1958年提交了广西大厂锡矿区砂锡矿床储量总结报告书,探明锡金属储量94001t、铅162666t、锌89856t、锑97830t、铟500t。1958年11月提交了广西南丹大厂锡矿原生矿床储量总结报告书,探明锡金属储量141900t、锌514569t、铅216555t、锑109729t、铜20975t,等等。 矿田主要赋存于中、上泥盆统,为一套碳酸盐岩-硅质岩-细粒碎屑岩建造。区内褶皱发育,呈北西向紧密线状分布(图3.13.3),断裂以北西纵向逆冲断层为主,矿带北东侧有龙箱盖隐伏黑云母花岗岩株,侵入于龙箱盖背斜轴部,其后有花岗斑岩、白岗岩及闪长玢岩脉、岩枝或岩床产出。锡矿床与花岗斑岩脉在空间上紧密相依。矿带北端主要沿背斜倾没部紧密及倒转侧翼次级褶皱形成层间剥离和裂隙破碎带矿体;在背斜轴部逆掩断层上盘形成层间剥离、滑动破碎带层间矿体;在性脆易碎、层理发育的硅质岩及条带状灰岩、黑色页岩等层内或层间则形成似层状网脉浸染交代为主的矿体。矿带南端的矿床则受下伏生物礁体(中泥盆统下层)的控制,礁体内部的断裂、裂隙带及其盖层间叠瓦状虚脱构造内形成充填交代为主的矿床,矿体形态复杂,矿化一般极富。图3.13.3大厂锡矿田地质图1.灰岩、硅质岩夹砂页岩;2.灰岩;3.硅质岩-扁豆状、条带状灰岩-灰页岩互层;4.灰岩、页岩、生物礁灰岩;5.灰岩、页岩、砂岩;6.锡矿体;7.锌铜矿体;8.白钨矿脉带;9.锑矿脉带;10.黑钨矿脉带;11.花岗岩、花岗斑岩;12.闪长玢岩;据广西冶金地质勘探公司215队,1984年资料修编 大厂锡多金属矿田矿石成分复杂,已知矿物百余种,除锡石及铁闪锌矿、磁黄铁矿、黄铁矿、黄铜矿、毒砂、方铅矿等大量常见的铁、锌、砷等硫化物外,以富含银、锡、铜等的锑、铋硫盐矿物为显著特征。主要含锡矿物是锡石,此外,锡还存在于硫盐或硫化物中,如黄锡矿、蔷薇黄锡矿、硫锡矿、硫锡铅矿、辉锑锡铅矿等。矿床沿水平或垂直方向都表现有明显的分带现象。锡矿床的蚀变带自矿体向外为电气石化(钾长石化)硅化黄铁矿化。(三)广东银岩锡矿 矿区位于信宜县城东36km处,是我国80年代初发现和评价的首例大型斑岩型锡矿。经过初步勘探,1986年提交了广东信宜银岩锡矿区初步勘探地质报告,累计探明锡储量10.32万t。矿石锡平均品位0.50%,钨(WO3)0.16%、钼0.05%。 银岩含锡斑岩体沿背斜轴部分布,地表仅出露数条斑岩脉,基本未遭剥蚀,岩脉往下汇合成花岗斑岩体。岩体面积为0.06km2(埋深200m处),平面上呈椭圆形(图3.13.4),剖面上呈筒状体,接触面很陡。共查明51个矿体,其中6号是主矿体,长400m、宽90490m、厚2275m,其储量约占矿区总储量的89%。图3.13.4左图为银岩斑岩锡矿1057m中段平面图,右图为矿化分带剖面图1.角岩;2.燕山晚期花岗斑岩;3.锡矿体;4.表外锡矿体;5.以锡为主的锡钼铋矿体;6.以钨为主的钨钼锡矿体;据广东地质局,704队,1985 花岗斑岩具有典型的斑状结构,斑晶以钾长石为主。岩体顶部具明显的爆破特征,爆破角砾岩和由爆破产生的裂隙网脉系统普遍可见。矿体产在岩体顶部的蚀变晕圈中,按其产出部位及矿石类型可分为四类:产于斑岩体顶部倒置杯状矿体,全岩矿化,矿化受多期蚀变和裂隙严格控制,矿石结构以半自形为主,矿石构造呈细脉浸染状;产于斑岩体中心部位的钨、钼矿核,辉钼矿与黑钨矿矿体呈近似水平的席状交替出现,矿石构造为细脉浸染状;产于近地表的石英斑岩脉中的锡矿体,呈脉状和透镜状,局部富集;产于外接触带的脉状硫化物型矿体。(四) 云南个旧砂锡矿 个旧砂锡矿床主要以残积、坡积、洪积型分布于老厂、卡房、松树脚、马拉格、牛屎坡矿田各类原生矿露头区及其附近,形成一系列大、中型砂锡矿床。 残积砂锡矿覆于原生矿床之上,或作微弱扩散,其规模大小、品位高低依其原生矿床的形态、产状、规模、品位和剥蚀、风化淋滤程度及地貌条件而定。厚度不等,品位变化较大。 坡积、洪积砂锡矿床分布于原生矿(化)体附近,一般在1km以内,成矿物质经季节性山洪冲刷、搬运堆积于缓坡、阶地、溶洞、盲谷、洼地和山麓洪积裙盆地中,这是个旧砂锡矿最主要的类型。其特点是为红色粘土型,含铁高(12%35%)、含泥量高(70%80%),分选性差。含锡品位变化较大(0.05%0.50%),一般上部高于下部。单体锡石颗粒细(0.060.20mm占67%93%),多为连生体,伴生有铅、钨、锰等有用组分。(五) 广西富贺钟式冲(洪)积砂锡矿床 富(川)贺(县)钟(山)砂锡矿床分布面积超过1000km2,区内水系发育,冲(洪)积砂矿床规模大,开采历史悠久。按物质来源和地貌、水系,主要为姑婆山区,其次为花山区和珊瑚区。 本区砂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