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优势农产品重大技术推广旱作节水项目年终总结.doc_第1页
2006年优势农产品重大技术推广旱作节水项目年终总结.doc_第2页
2006年优势农产品重大技术推广旱作节水项目年终总结.doc_第3页
2006年优势农产品重大技术推广旱作节水项目年终总结.doc_第4页
2006年优势农产品重大技术推广旱作节水项目年终总结.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06年优势农产品重大技术推广旱作节水项目汝阳年终总结报告一、 基本情况汝阳县地处豫西伏牛山区外方山北麓,地跨黄河、维河两大流域,介于东径11208,112038,北纬33049,34021,之间,东接汝州,西邻嵩县,南界鲁山,北靠伊川。全县东西宽约30公里,南北长61公里,总土地面积198万亩。地势南高北低,海拔2201602米,地形大致可分为七山二岭一分川。主要土壤类型为褐土性土、石灰性褐土、紫色土、粗骨土和潮土,土壤类型复杂,具有广泛的区域代表性。气候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光照充足,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14,年降雨量在399.11081.6mm之间,年平均降雨量为665.8mm,但季节降水分布极不平衡,大多集中在7、8、9三个月,占年降雨总量的51.3%,相对变率以冬季最高达49%,夏季最低为31%;由于降水年际变化大,时空分布不均,导致干旱频繁发生,其中尤以春旱最重,发生频率为61%,其次为初夏旱,达46%,而伏旱发生频率为33%,全年干旱发生频率86%,故有“十年九旱”之称。我县自1988年以来一直被确定为河南省旱地农业开发重点县,1991年率先在豫西地区开展了微集节水灌溉工程项目的研究推广工作,至2005年全县已建成各种微集水工程3600多处,总蓄水能力已达60万余m3 。这些微积水工程,通过建造蓄水窑塘,拦蓄雨季地表径流或导引汇集微小山泉,建立微型蓄水库,并利用山坡的自然落差,在干旱时对农田进行自压灌溉,满足农作物关健时期对水分的需求,从而极大限度利用降水资源减少干旱造成的损失,提高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针对我县旱区目前存在的降水季节变化大,干旱频繁发生,土壤养分失衡,基础条件薄弱这些问题,我们选择区域代表性强,辐射带动效果好的十八盘乡马寺村、上店镇庙岭村实施以集雨蓄水节灌技术集成为核心的旱作节水项目。今年的蓄水节灌技术集成包括优质玉米秸秆覆盖间套集雨节灌技术和旱地大葱保水节灌技术两种模式。其中优质玉米秸秆复盖间套集雨节灌技术安排在十八盘乡马寺村,核心示范区规模为300亩,辐射带动2000亩;旱地大葱保水节灌技术安排在上店镇庙岭村,核心示范区面积300亩,辐射带动1500亩。两项合计核心示范区600亩,辐射带动示范面积3500亩。二、 组织措施与项目管理为了扎扎实实做好该项目,县政府成立了以分管农业副县长韩进官为组长,农业局局长王永瑞、副局长付明哲为副组长,项目示范乡镇的镇长为成员的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和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的资金、物资供应等有关问题;邀请省市土肥站为项目技术指导依托单位。同时成立了以县农技站站长杨全有为组长,旱地办主任张二全、农技站副站长翟桂香为副组长的技术指导小组,负责制定方案,组织宣传培训和田间检查指导及有关技术集成及建设内容的具体落实,技术数据监测和采集、配合领导组开展工作。县、乡、村、户层层签定责任书,将任务落实到村、户,做到层层有人管,户户负责任,并培育出了一批典型户、重点户,全面带动和推进了项目的实施。项目实施过程中,县组织了五次较大活动。第一次在4月下旬,召开项目实施村、组,科技户会议,部署任务,传授有关技术,逐户落实面积,登记造册。第二次是5月下旬播种前,召开实施村群众大会,以会代训,农技人员讲解播种注意事项,并印发了技术要点,发放到第一个农户手中。第三次是在苗期,发动群众逐块检查苗情,查苗补苗,并利用水塘贮水,用软管点浇,确保苗足、苗壮。第四次是在玉米拔节时,组织全体干部群众,召开秸秆复盖现场会,严把覆盖质量关,要求每块玉米田复盖厚度达到不裸露地面,脚踩上去带不起地表土壤。第五次是作物收获期,县农业局邀请市土肥、粮作专家及县农技人员对项目区进行了为期3天的测产,共测样点60个,取得了可靠的数据。三、关键性技术措施的实施1、严把播种关马寺示范区由县农技站统一供种,选用济单8号玉米杂交种和豫豆29号大豆良种,采用麦垅套种,实行宽窄行种植。每4.2尺一带,宽行2.8尺,窄行1.4尺,平均行距2.1尺,株距8寸8.5寸,亩33003500株,宽行中间种一行大豆。播前召开群众大会,以会代训,由技术人员讲解播种注意事项,并印发了夏玉米、大豆间套栽培技术要点。播种时村、组干部和技术人员逐块逐户检查验收,当发现组村民将玉米播成了等行距,当面严厉批评后立即毁掉,重新播种。2、狠抓苗期管理(1)麦收后组织群众中耕灭茬、除草、破除板结。(2)查苗补种。出苗时农技人员经常巡回在田间地头,逐块查苗,对缺12穴的要求定苗时在相邻处留双株,缺苗多时要求催芽点水补种。三叶后缺苗时要求带土移栽,并对弱苗施偏心肥,确保苗足、苗壮。(3)浇水保苗。由于苗期天气干旱,中午苗子萎蔫。组织群众利用水塘、水窑贮水,采用软管点窝浇水,缓解了旱情,为以后的玉米增产奠定了基础。3、合理施肥马寺项目区,土壤比较粘重,保水保肥能力强,每亩50公斤玉米配方肥(2285),在秸秆复盖前一次施入。4、秸秆覆盖玉米拔节前,施肥后,对地面进行全覆盖。每亩均匀撒施麦秸或麦糠8001000公斤。9092年连续几年试验证明,亩施麦草800公斤以下,田间土壤裸露,且脚踩上去会带起地表土壤。覆盖期间,农业局正副局长亲自带领农技人员逐块查看,亲自操作,确保项目区足量秸秆覆盖。为了验证秸秆覆盖的效果,安排了秸秆覆盖对比试验4个点,结果秸秆覆盖较对照土壤水分含量高16.5%,理论产量增产11.212.9%;小区实产增产10.613.1%;经方差分析,处理间差异未达显著水平。5、技术数据的采集和监测。严格按照项目实施方案要求,在作物播种前和收获后,挖土壤剖面,分层测定土壤水分含量和容重,同时采集土壤农化样。并在每月的10日、25日分两次取土测定土壤水分含量,我们采用了烘干法。具体作法是:先把编好号的铝盒放在105110的电热鼓风干燥箱内,衡温烘6个小时,取出冷却后称重,采集土壤水分样本时,带上已知重量的铝盒,用小铲子把地表土铲去,取耕层土样10克以上,每个处理取3个样点,分别装入3个铝盒中(三次重复),这三个铝盒为一组,放入自封袋中封好,再用绳子扎紧,迅速带回室内,放在予热好的电子天平上取舍10克左右,然后把铝盒打开,盖子当底,放入烘箱中,衡温1051106小时后,取出冷却,依次称重。在计算土壤含水量时,三个样本中,如两个数据相差不足1%,取两个样本平均值,淘汰一个;如三个数据相近,均不超过规定的误差范围,取三个数的平均值。测定土壤容重的方法是:按项目要求先挖好剖面坑,坑深一米以内每20厘米取一层;深度超过1米,每50厘米一层。先用卷尺量出每层所取方位,划好标记,然后从下往上分层采集,每层打三个环力,分别装入已知重量的自封袋中封好,再用绳子扎紧,同时每层取三个水分样,一同带回室内称重,待水分测定后,计算土壤容重。四、效益分析今年的旱作节水项目,由于各级领导的重视,省市土肥专家亲临现场指导技术,以及农技人员和农民群众的努力,充分利用水塘、水窑贮水,战胜了前期干旱,取得了明显成效。9月2022日农业局邀请市土肥、粮作专家及县农技人员对项目区进行了测产,共测点60个,平均亩产玉米365公斤,大豆196公斤,总产达16.8万公斤,较常年12.6万公斤增产33.3%,超过计划亩产增加21.9%的指标。增收玉米3.45万公斤,按每公斤1.5元计算,产值5.18万元;增收大豆2.58万公斤,按每公斤3.8元计算,产值9.81万元,总产值达14.99万元。扣除新增化肥、种子直接投资0.6万元,技术推广投资1.5万元,净增效益12.89万元。二0 0六年十二月五日土壤墒情监测记载表监测日期(月/日)01020304覆盖CK覆盖CK覆盖CK覆盖CK5月2821.16月1019.119.118.819.06月2523.624.924.324.07月1027.623.327.823.027.423.223.07月2526.623.526.723.630.324.526.624.88月1029.527.427.626.627.524.827.325.78月2522.118.721.418.221.920.523.119.69月1034.129.627.724.827.123.430.425.09月2227.321.924.519.025.519.025.718.8注:01号武敏02号霍狗旺03号李建忠04号李志强播前及收获时土壤剖面墒情测定各土层深度(cm)土壤含水量及容重监测日期020204040606080含水量%容重含水量%容重含水量%容重含水量%容重5月28日(播前)21.11.5121.81.5421.11.5718.81.489月22日(收获)23.81.4822.51.5521.51.5120.81.47玉米秸秆覆盖对比试验产量统计表姓名处理小区产量(公斤)折亩产较对照增减平均公斤/亩%武敏盖13.413.213.512.513.15438.3+44.0+11.2CK11.512.011.212.611.83394.3霍狗旺盖15.615.314.215.515.15505.0+48.3+10.6CK13.212.814.114.713.70456.7李建忠盖12.013.013.713.913.15438.3+50.6+13.1CK12.410.011.912.211.63387.7李志强盖14.413.612.616.714.33477.7+50.0+11.7CK12.613.912.812.012.83427.7注:小区面积0.03亩玉米秸秆覆盖对比试验方差分析表户名变异来源自由度平方和方差F值F0.05武敏处理间13.5113.5116.32610.13区组间30.0740.025机误31.6640.555总变异75.249霍狗旺处理间14.2054.2055.939区组间31.3450.448机误32.1250.708总变异77.6751.096李建忠处理间14.6514.6514.660区组间32.8640.955机误32.9940.998总变异710.509李志强处理间14.5004.5001.642区组间32.8060.935机误38.2292.743总变异715.535玉米秸秆覆盖穗位田间调查表武敏盖9011010510512010010511011095平均105CK1001051051001051059590100100平均100.5霍狗旺盖11088100961009310510086100平均97.8CK1051001001151049511010395115平均104.2李建忠盖11088969696100949011088平均96.8CK10596881051001109511090106平均100.5李志强盖100100106949410095948594平均96.2CK1109798100929788102106103平均99.3玉米秸秆覆盖株高田间调查表武敏盖245240240230230255240260250245平均243.5CK240250240240250230250220240243平均24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