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衣食住行:衣着和佩饰.doc_第1页
中国古代的衣食住行:衣着和佩饰.doc_第2页
中国古代的衣食住行:衣着和佩饰.doc_第3页
中国古代的衣食住行:衣着和佩饰.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古代的衣食住行:衣着和佩饰.txt51自信是永不枯竭的源泉,自信是奔腾不息的波涛,自信是急流奋进的渠道,自信是真正的成功之母。中国古代的衣食住行 (一)衣着和佩饰对中国古代的衣、食、住、行的情形有个粗略的了解,对提高阅读古书的能力是很有帮助的,对于我们深入此认识现代语言中的一些词的含义和了解其来源也是很有帮助的。一、衣着和佩饰衣有广义和狭义两个含义。狭义的衣专指上衣。广义的衣包括了一切用以蔽体的东西。1.头衣头衣又称元服。元本义既是头。加元服就是行冠礼。古代贵族与平民的头衣有很大的区别。贵族戴冠、弁、冕,平民戴帻(z)。冠:贵族男子所戴的普通帽子。古代男子二十而冠。冠是成人的标志,是贵族男子的常服。该戴冠而不戴的,是不合礼的。有人为了合乎礼,甚至献出生命。左传哀公十五年记载卫国内乱,子路用以系冠的缨被人砍断,他放下武器结缨,并说:“君子死,冠不免。”结果被人砍死。古人又有免冠谢罪之说,摘去冠,表示自己有过错,情同罪犯,自降身份。冠是贵族成年所必戴,所以也就成了达官贵人的代称。李白古风:“路逢斗鸡者,冠盖何辉赫。”与童子对举,则冠强调的是成年人。论语先进:“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而弱冠一词,则指刚刚进入成年。冠的作用主要是被头发束住,同时也是一种装饰。冠圈的两旁有丝绳,用来在下巴上打结,将冠固定在头顶上,这两根丝绳就是缨。戴冠前要将头发盘在头顶上打成髻,用纚(x,或写作縰,是一块黑色的帛)把发髻包住,然后再戴冠。戴上冠后,还要用笄(j,先秦叫笄,汉代以后叫簪)左右横穿过冠圈和发髻再加以固定。女子不戴冠,只用笄或簪固定发髻。后来固定冠冕的叫衡笄,只固定头发的叫发髻。杜甫春望:“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发笄尖的一端分作两股,形状像叉子,叫做钗。古代不戴冠的有四种人:小孩、平民、罪犯、异族。冕:天子、诸侯、大夫的祭服。说文:“冕,大夫以上冠也。”汉代以后只有皇帝才能戴冕有旒,冕旒一词是皇帝的代称。王维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弁:有皮弁、爵弁之分,是贵族戴的比较尊贵的帽子。皮弁有白鹿皮制作,由几块拼接而成,样子类似现在的瓜皮帽。爵弁是红中带黑的弁,因其颜色与雀头相似而得名,其样子大致与皮弁差不多。胄:打仗时用的帽子,加在冠上,秦汉以后叫做兜鍪,再后来叫做盔。杜甫垂老别:“男儿既介胄,长揖别上官。”辛弃疾南乡子:“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指孙权年纪很轻就统率大军。古时戴着兜鍪见尊长跟戴着冠一样,是不恭敬的表现,因此见尊长要免胄。帻:平民所戴,在发上复以巾,一直盖到前额。汉书东方朔传中说,有一公主的情夫名叫董偃,由公主引荐给汉武帝,董偃头戴绿帻。颜师古注道:绿帻,贱人之服也。董偃的打扮表明自己是奴仆的身份。后来李白在古风中用“绿帻谁家子,卖珠轻薄儿”来借指靠不正当手段致富并且骄横的人。陌头:俗人的帽子,又称帞头、络头、缲头、绡头等。其形制类似现在陕北农民用羊肚手巾包头的方法,从后而前,在头前额上打结。陌上桑:“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qao)头。”陌头后代音转称为幞(f)头。后来幞头又在脑后扎成两脚,自然下垂,再往后取消了前边的结,将后面的脚用金属丝扎起,衬以木片,称为展脚幞头,为文官所戴;后面的脚向上在脑后相交,称为交脚幞头,为武官所戴。幞头通常用青黑色的纱制成,所以也叫乌纱,后代俗称乌纱帽。留全发、戴冠、巾,是中原地区的正常装束,非中原地区则以披发为常。论语宪问:“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谷梁传哀公十三年:“吴,夷狄之国也,祝发文身。”吴越地区的祝发文身观念和中原地区“肌肤毛发受之父母”的观念不同。2.体衣衣的狭义是上衣,裳是下衣。诗经东方未明:“东方未明,颠倒衣裳。”襦:短上衣。孔雀东南飞:“妾有绣腰襦,葳蕤(盛貌,形容刺绣之美)自生光。”襌:单衣。袷(qa)、複:夹衣。夹衣里可以加絮。孤儿行:“冬无复襦,夏无单衣。”复襦指有絮的襦。亵衣、泽、衷衣:贴身穿的衣服。司马相如美人赋:“女乃弛其上服,表(露)其亵衣。”诗经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泽。”郑玄注:“泽,亵衣,近污垢。”泽相当于现在的汗衫。说文:“衷,里亵衣。”后来也写作中衣。裘:皮衣,毛向外。袍:絮了乱麻或旧丝棉的长衣。诗经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襺(jin):絮新丝棉的长衣。古代上衣的领子有两种:一种是交领,衣领直接连着左右襟,衣襟在胸前相交,左襟压右襟,在右腋下挽结。另一种是直领,领子从颈后沿左右绕到胸前,平行地下垂。衽(rn):衣襟。襟要右掩,所以“左衽”就是异服了。裾(j):衣服身后的下摆。裾在身后,可以长垂至地。曹植神女赋:“践远游之文履,曳雾绡之轻裾。”褎(xi):同袖。又称袂(mi)。如连衽成帷,举袂成幕。袪:袖口、袖子。绅:古人长衣外要系带,带子在腹前打结,余下的下垂部分就是绅。论语卫灵公:“子张问行。子曰:言忠信,行笃敬子张书诸绅。”绅下垂,可以临时提起来当作记录本。古时有“缙绅”一词。缙又可写作搢,义为插,指插笏(h,手板)于带,在君臣相见时作为记事或指画时用,所以缙绅成为高官的代称。帛:丝织品的统称。褐(h):麻、毛织品。布和褐是同类的东西,区别是布细褐粗。读书人未做官时穿的常服用布制成,所以布衣就成了未做官的读书人的代称。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杜陵有布衣,老大意转拙。”布衣指杜甫自己未出仕时。裳:裙。古代男子也穿裙。绔:也写作袴,裤子。古代的裤子只有两个裤筒,没有前后裆。纨绔是有钱人穿的,纨是织造得较为细致的生绢,由来纨绔专指富贵而又不务正业者。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纨绔不饿死,儒冠多误身。”与现在相似的裤子古代叫做穷绔。穷绔的通行名为裈(kn)。世说新语任诞:“刘伶曰:我以天地为栋宇,屋宇为裈衣。诸君何为入我裈中?”还有一种名叫犊鼻裈的,就是后代的短裤、裤衩。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乃令文君当炉,相如身自著犊鼻裈,涤器于市中。”相如在市场上穿犊鼻裈,是为了出其丈人卓王孙的丑。蔽膝:遮住大腿到膝部的服饰,又称袆(y)、韍(f,芾)。类似今之围裙。邪幅:绑腿。3足衣屦(j)、履:古曰屦,汉以后曰履,今曰鞋。用草编制的称草屦,草鞋又称躧(x),又写作蹝、屣。草鞋为贱物,所以古人常以脱屣、弃屣比喻事情之容易或对人事看得很轻。菅屣也是草鞋。葛屣是用葛藤纤维编制的,介乎草麻之间,所以比一般的草鞋要贵重一些。诗经大东:“纠纠葛屦,可以履霜。”舄(x):在鞋底子下加的以层木底,如现在之鞋掌。有时舄也用以指一般的鞋。如史记滑稽列传:“男女同席,履舄交错,杯盘狼藉。”屐:木鞋。如谢公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鞮(d):兽皮做的鞋。韈、韎(w),用熟皮、布帛做的袜子。4.佩饰环:重要的佩玉。其形为环,当中的空心直径与四周玉的宽度相等。环佩多指妇女的佩饰。杜甫咏怀古迹:“画图省识春风面,佩环空归月夜魂。”玦:重要的佩玉。即环缺了一块。玦的名称来源于决,而其形状又是环形断开,所以古人常用来寓义决、断之义。如史记项羽本纪:“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与此相似,佩韦佩弦也有用意。韩非子观行:“西门豹之性急,常佩韦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