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TE工程优化培训资料.doc_第1页
LTE工程优化培训资料.doc_第2页
LTE工程优化培训资料.doc_第3页
LTE工程优化培训资料.doc_第4页
LTE工程优化培训资料.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LTE新建工程网络优化1. 工程优化概述工程优化在单站验证完成后进行;主要通过路测、定点测试的方式,结合天线调整,邻 区、频率和基本参数优化提升网络KPI指标的过程 ;网络规划的准确性决定了工程优化的工作量; 站址、站高、方位角、下倾角 、系统内系统间邻区、PCI ;工程优化一定以网络规划结果进行 ,单站验证的必要性确保规划结果得到实现 ;工程优化的质量决定:未来空载网络的质量 、 未来高负荷网络的质量 、运维优化的工作量 。2工程优化的意义工程优化阶段是整个网络建设期间能够大幅度提升网络质量的最关键的阶段,直接影响该区域的用户体验,减少用户投诉 ;是后期网络质量和KPI指标提升的基础 ;优化工作量最大最集中、网络质量提升最快的阶段 ;工程优化补救网络规划的缺陷和问题 。3. 单站优化要点工作重点单站验证规划数据验证准确继承规划的结果经纬度,天线高度,方位角,下倾角测试和验证邻区,PCI验证小区功能性验证各项基本业务,PS业务和保持性测试扇区间切换,小区重选切换测试 是否存在天线接反和鸳鸯线的现象单站验证的输入:基站开通清单(2小时监控)单站验证的输出:单站验证报告工程优化由开通工程师负责完成,开通一个,完成单站验证一个成片区域的基站可协调客户待该区域内新开站点达到一定数量时再进行单站验证4. 工程优化的具体流程1.入场接口2.数据规划l 新建站的网络规划数据,首先要向客户要设计院给的规划数据,主要是基站经纬度、方向角、天线挂高、下倾角。有些情况客户有可能不能提供准确的基站经纬度和方向角,这种情况,可以让客户在Nastar或者Mapinfo上大体定下基站位置,来进行网络规划,在路测时候可以再确定基站经纬度和方向角(站点开通后可以采集GPS信息更新经纬度)。 l 规划数据主要是规划站号、站名、PCI、根序列、TAC、RS功率、时隙配比、邻区关系,规划好的数据应该先提交客户网优负责人审核,发现问题及时修正。确认过的规划数据必须在开站前交给工程督导。 3.开站2小时监控l 检查告警,如果存在告警立即反馈督导进行处理。 l 参数核查,核查新开站点是否与规划工参一致。 l 监控各小区是否存在强干扰,以免影响业务。 l 工程站点开通以后,网优必须进行2小时指标监控(RRC,ERAB,话务量等),监控指标根据华为或客户要求模板进行,并即时播报。 4单站验证l 工程参数核查:经纬度、方位角、下倾角、天线挂高、天线类型、抱杆高度、建筑类型、是否共址等等。l 照片:入口1张,建筑物全景1张,天面全景1张,每小区主覆盖方向1张,360全景间隔451张(共计8张)l CQT测试:1. 业务测试:附着与去附着(验证RRC与ERAB),每小区20次;2. 每个小区上下行业务好中差点各一个点D频段上传:好点:RSRP-75dBm,SINR25dB,上行10Mbps以上;中点:RSRP在-85dBm左右, SINR15dB,上行6Mbps以上;差点:RSRP在-95dBm左右, SINR5dB,上行23MbpsD频段下载:好点:RSRP-75dBm,SINR25dB,下行吞吐率40Mbps中点:RSRP在-85dBm左右, SINR15dB,下行吞吐率20Mbps差点:RSRP在-95dBm左右, SINR5dB,下行吞吐率5Mbpsl DT测试以站点为中心进行绕站测试,UL一次,DL一次;保证各小区间切换总次数达到10次。目前对DT上下行速率不做强制要求,保证覆盖即可。5.相关概念参数解释1. RE(Resource Element):频率上一个子载波及时域上一个symbol,称为一个RE2. RB(Resource Block):频率上连续12个子载波,时域上一个slot,称为1个RB。根据一个子载波带宽是15k可以得出1个RB的带宽为180kHz。3. 子载波:OFDM则是每个Symbol都对应一个正交的子载波,通过载波间的正交性来对抗干扰。协议规定,通常情况下子载波间隔15khz,Normal CP(Cyclic Prefix)情况下,每个子载波一个slot有7个symbol;Extend CP情况下,每个子载波一个slot有6个symbol。4. CP(Cyclic Prefix):中文可译为循环前缀,它包含的是OFDM符号的尾部重复。CP主要用来对抗实际环境中的多径干扰,不加CP的话由于多径导致的时延扩展会影响子载波之间的正交性,造成符号间干扰。5. 带宽:支持最大20MHz带宽,有6种分配方案。6. RSRP(Reference Signal Received Power):主要用来衡量下行参考信号的功率,和WCDMA中CPICH的RSCP作用类似,可以用来衡量下行的覆盖。区别在于协议规定RSRP指的是每RE的能量,这点和RSCP指的是全带宽能量有些差别;7. PCI:物理小区标识, 用于区分不同小区的无线信号,保证在相关小区覆盖范围内没有相同的物理小区标识。LTE的小区搜索流程确定了采用小区ID分组的形式,首先通过SSCH确定小区组ID,再通过PSCH确定具体的小区ID。协议规定物理层Cell ID分为两个部分:小区组ID(Cell Group ID)和组内ID(ID within Cell Group)。协议规定物理层小区组有168个,每个小区组由3个ID组成,因此共有168*3=504个独立的Cell ID;规划PCI需要注意MOD3干扰 。8. RSRQ (Reference Signal Received Quality):主要衡量下行特定小区参考信号的接收质量。和WCDMA中CPICH Ec/Io作用类似。二者的定义也类似,RSRQ = RSRP * RB Number/RSSI,差别仅在于协议规定RSRQ相对于每RB进行测量的。9. RSSI(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Indicator):指的是手机接收到的总功率,包括有用信号、干扰和底噪,和UMTS中的RSSI概念是一致的;10. SINR(Signal-to-Interference plus Noise Ratio):也就是信号干扰噪声比,顾名思义就是信号能量除以干扰加噪声的能量;11. RS(Reference Signal):参考信号,通常也称为导频信号;和3G中导频信号的作用是一样的,主要包括:下行信道质量测量;下行信道估计,用于UE端的相干检测和解调;小区搜索;12. RI(Rank Indication):RANK指示。RANK为MIMO方案中天线矩阵中的秩。表示N个并行的有效的数据流。13. CQI(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信道质量指示。指满足某种性能(10%的BLER)时对应一个信道质量的索引值(包括当前的调制方式,编码速率及效率等信息),CQI索引越大,编码效率越高。14. TAC(Tracking Area Code):跟踪区也就是Tracking Area,简称TA,跟踪区是用来进行寻呼和位置更新的区域。类似于UMTS网络中的位置区(LAC)的概念。跟踪区的规化要确保寻呼信道容量不受限,同时对于区域边界的位置更新开销最小,而且要求易于管理。跟踪区规划作为LTE网络规划的一部分,与网络寻呼性能密切相关。跟踪区的合理规划,能够均衡寻呼负荷和TA位置更新信令流程,有效控制系统信令负荷。15. MIMO(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即多收多发,指在发送端或接收端采用多天线进行数据传输并结合一定的信息处理技术来达到系统容量最大化,质量最优的技术的集合。常用的MIMO有DL 4*2及DL 2*2 MIMO。DL 4*2表示基站侧有4根天线进行发射数据,UE侧采用2天线接收。16. ICIC(Inter Cell Interference Coordination):即为小区间干扰协调,LTE每个小区使用全带宽,相互间存在干扰,尤其在小区边缘地带,小区干扰成为影响LTE系统性能的主要因素之一,ICIC 是一种与调度、功率控制技术紧密结合来降低小区间干扰的技术,作用于MAC层。17. 传输模式TM: TM1:单天线传输 , 信息通过单天线进行发送, 无法布放双通道室分系统的室内站 TM2:发射分集 , 同一信息的多个信号副本分别通过多个衰落特性相互独立的信道进行发送,;信道质量不好时,如小区边缘. TM3:开环空间复用 , 终端不反馈信道信息,发射端根据预定义的信道信息来确定发射信号; 信道质量高且空间独立性强时 TM4:闭环空间复用 , 需要终端反馈信道信息,发射端采用该信息进行信号预处理以产生空间独立性 ; 信道质量高且空间独立性强时。终端静止时性能好 TM5:多用户MIMO , 基站使用相同时频资源将多个数据流发送给不同用户,接收端利用多根天线对干扰数据流进行取消和零陷。TM6:单层闭环 空间复用 , 终端反馈RI=1时,发射端采用单层预编码,使其适应当前的信道;TM7:单流 Beamforming , 发射端利用上行信号来估计下行信道的特征,在下行信号发送时,每根天线上乘以相应的特征权值,使其天线阵发射信号具有波束赋形效果 ; 信道质量不好时,如小区边缘 TM8:双流 Beamforming, 结合复用和智能天线技术,进行多路波束赋形发送,既提高用户信号强度,又提高用户的峰值和均值速率 ; 信道质量较高且具有一定空间独立性时(信道质量介于单流beamforming与空间复用之间) 6.OMC920网管界面截图1.OMC主界面2.主拓扑界面3.OMC告警界面4.OMC MML界面5OMC KPI查询界面6.OMC 主要选项卡7.OMC920网管常用命令8.网页版MML界面截图1.近端MML主界面2.命令行操作界面3.用户数监控界面4.吞吐率监控界面5.干扰监控界面9.测试设备介绍常用测试设备有CPE, MIFI, E398(数据卡), E392(数据卡)CPE:MIFI:数据卡:设备连接图:10.测试软件界面截图需要使用的软件:HIStudio界面:PROBE测试界面:11.优化案例l 覆盖类问题优化覆盖问题分析是RF优化的重点和基础,重点关注信号分布问题。弱覆盖、越区覆盖、无主导小区属于覆盖问题分析的范畴。对于TDS/TDL双模网络,由于是T/L共站共天馈,F频段的TDL与A频段TDS的覆盖能力差别不大,站点工程参数大部分是一致的。但是对于TDL网络,其覆盖越强吞吐量性能越好,单个频点同频组网,PCI摸3的规划要求等,这些是区别于TDS网络的,需要特别注意覆盖类问题。弱覆盖覆盖分析的手段是对 DT 测试采集的 RSRP 进行分析。RSRP 的质量标准应当和优化标准相结合,假设RSRP的优化标准为:RSRP = -95dBm=95%TUE天线置于车内则定义对应的质量标准为: 好(Good): RSRP -80 dBm 中(Fair): -80dBm RSRP -95 dBm 差(Poor): RSRP - 95 dBm弱覆盖就是指覆盖区域参考信号RSRP小于-95dBm。主要在比如凹地、山坡背面、电梯井、隧道、地下车库或地下室、高大建筑物内部等。如果导频信号RSRP较低,手机通常会出现无法驻留小区,切换失败,吞吐量掉0等问题。覆盖分析使用TUE采集的数据,在Assistant中分析基于Neighbor Cell的【RSRP for 1st Best in NCell】,可以得到弱覆盖区域分布情况。测试中TUE天线放在车内外,两者相差57dB的穿透损耗。一般为了接近实际用户的感受,TUE的天线放在车内。判定为弱覆盖的方式通常有以下一些原则:1. 观察网络空载状态下TUE的Best RSRP分布图,见Error! Reference source not found.4。RSRP for 1st Best ServiceCell下图是RSRP 的PDF/CDF分布图。从这个分布曲线可以看到整网的覆盖概率。 RSRP PDF/CDF分布曲线2. 如果有信号覆盖质量较差区域,根据Legend分布(一般为红色区域),再逐一对比PCI for RSRP分布图,找出具体是哪些PCI的信号较差导致弱覆盖。这类问题通常采用以下应对措施:增加小区功率 降低接入门限减小同频切换小区偏移量拉网评估此区域的TDS网络覆盖情况,如果TDS同样存在弱覆盖问题,或者调整方位角下倾角对TDS网络影响较小,建议优化下倾角和方位角,并在调整后对比TDS网络指标进一步验证。越区覆盖越区覆盖一般是指某些基站的覆盖区域超过了规划的范围,在其他基站的覆盖区域内形成不连续的主导区域。比如,某些大大超过周围建筑物平均高度的站点,发射信号沿道路可以传播很远,在其它基站的覆盖区域内形成了主导覆盖,产生的“岛” 的现象。因此,当呼叫接入到远离某基站而仍由该基站服务的“岛”形区域上,并且在小区切换参数设置时,“岛”周围的小区没有设置为该小区的邻近小区,则一旦当移动台离开该“岛”时,就会立即发生掉话。而且即便是配置了邻区,由于“岛”的区域过小,也会容易造成切换不及时而掉话。越区覆盖和弱覆盖的区分界限并不是绝对的,如果某个区域PCI的信号质量较差,而较远区域的某个PCI越区覆盖成为这一区域的PCI,这种现象判定成是二者之一或者共同作用都是合理的。具体解决措施可以是增强此区域PCI的覆盖,也可以是削弱远处PCI的覆盖。怎样最为合适而使得调整之后对其他区域的信号覆盖影响最小化,一般是根据实际情况和优化工程师个人的经验而定。以物资大厦45小区为例,其信号严重越区覆盖,对周边小区影响很大。这类问题通常采用以下应对措施:降低小区功率增加同频切换小区偏移量根据越区覆盖的强弱程度,增加服务小区偏置。使得其他小区难于切换到越区覆盖的小区,避免越区覆盖带来的乒乓切换和掉话等问题。拉网评估此区域的TDS网络覆盖情况,如果TDS同样存在越区覆盖问题,或者调整方位角下倾角对TDS网络影响较小,建议优化下倾角和方位角,并在调整后对比TDS网络指标进一步验证。无主导小区这类问题是指没有主导小区或者主导小区更换过于频繁。无主导小区会导致频繁切换,进而降低系统效率,增加了掉话的可能性。针对无主导小区的区域,应当通过调整天线下倾角和方向角、改变功率等方法,增强某一强信号小区(或近距离小区)的覆盖,削弱其他弱信号小区(或远距离小区)的覆盖。以Assistant为例,分析基于TUE的【SC for 1st Best ServiceCell】,可以看到最好小区的PCI的分布情况。如果有存在多个Best ServiceCell并且Best ServiceCell频繁变化的区域,则认为是无主导小区。通常情况下,由于高站导致的越区不连续覆盖或者某些区域的导频污染以及覆盖区域边缘出现的覆盖空洞(如图8),都很容易出现无主导小区,从而产生同频干扰,导致乒乓切换,影响业务覆盖的性能。 RS的PCI for the 1st Best ServiceCell的分布情况这类问题通常采用以下应对措施:调整功率,增强某一强信号小区(或近距离小区)的覆盖,削弱其他弱信号小区(或远距离小区)的覆盖。调整小区偏移量,从而改变小区间的切换优先级顺序。调整工程参数或增加站点,此方法仍然要综合权衡对TDS和TDL的影响。覆盖问题案例下倾角设置不合理导致弱覆盖u 现象02所示TDS/TDL均在图示区域出现弱覆盖的现象,TDL RSRP-90dBm,TDS RSCPMs+Off 即 Mn-MsOff+HysMn是邻区测量结果,Ms是服务小区测量结果,Off是事件A3偏置参数,Hys是事件A3迟滞参数。事件A3评估判决的Mn和Ms测量量可选类型为RSRP或RSRQ,考虑参数的稳定性和随网络负载变化情况,网络实际配置默认值为RSRP。因此切换门限就相当于A3偏置参数加上A3迟滞参数。切换机制图示A3偏置参数和A3迟滞参数的说明和取值建议如下表:参数ID中文名称参数说明取值范围建议值备注IntraFreqHoA3Hyst同频切换幅度迟滞含义:该参数表示同频切换测量事件的迟滞,可减少由于无线信号波动导致的同频切换事件的触发次数,降低乒乓切换以及误判,该值越大越容易防止乒乓和误判030(0.5dB)2增大迟滞Hys,将增加A3事件触发的难度,延缓切换,影响用户感受;减小该值,将使得A3事件更容易被触发,容易导致误判和乒乓切换。IntraFreqHoA3Offset同频切换偏置含义:该参数表示同频切换中邻区质量高于服务小区的偏置值。该值越大,表示需要目标小区有更好的服务质量才会发起切换-3030(0.5dB)2若为正,将增加A3事件触发的难度,延缓切换;若为负,则降低A3事件触发的难度,提前进行切换。XX密集城区40站区域,经过实际网络测试对比,切换门限取值2dB可以保证良好的切换时机和吞吐量性能。对于非城区的其他场景可以适当调整切换门限值,譬如站间距大覆盖弱的场景可以减小切换门限。优化操作方法如下:切换时间迟滞 A3触发机制图示中的“Time To Trigger”即是切换时间迟滞。当满足A3事件触发条件时,为了防止不必要切换的发生,UE不要立即上报满足事件的小区信息,在迟滞时间内持续满足相应的事件触发条件,才将该小区测量信息上报eNodeB。切换迟滞对比分析经过在XX密集城区不同切换迟滞参数的对比,切换迟滞参数设置为320ms,对A3测试事件的次数、切换发生次数、掉话次数均是最少的。从测试区域单UE吞吐量的CDF图看,320ms迟滞参数相对160ms、480ms吞吐量性能也是最优的。XX现网参数设置为IntraFreqHoA3TimeToTrig=320ms。其优化操作方法同切换门限操作一致。小区偏移量小区偏移量CIO(CellIndividualOffset)在切换中起到移动小区边界的作用。目标小区的CIO越大,切换越容易,反之CIO越小,切换越困难。小区偏置CIO通过测量控制消息中的NeighbourCellList中下发。关于小区偏移量,与小区偏置,服务小区偏置容易混淆,下表对其做一对比:小区偏移量CIO对每个小区可以独立设置,用于调节切换的难易程度小区偏置表示本地小区与同频邻区之间的小区偏置。用于控制小区重选的难易程度,参数值越大,越难重选到此邻区。服务小区偏置表示服务小区的小区偏移量。用于控制服务小区与邻区触发切换的难易程度,该值越小越容易触发测量报告上报。其优化操作方法如下:切换问题案例邻区错配漏配导致掉话u 现象如图所示两个区域,拉网测试中均出现掉话问题。邻区错配漏配案例示意u 分析图17 左图中,EventList中提示21小区向12小区切换失败HOFail。查看测量报告,邻区测量信息中物理小区ID是12小区。再检查切换命令,目标切换小区是13小区。测量报告和切换目标小区出现不一致的现象。在M2000中检查PCI=21的小区的邻区关系,发现21小区的外部小区中基站标识+小区标识对应的PCI,与北山卫生院站点的12、13小区配置的PCI不一致,属于邻区错配的问题。图17 右图中,同样是UE上报大量测量报告后切换失败。检查客运码头68小区的邻区配置,发现其将物资大厦站点基站ID=814481的0、1小区均配置物理小区标识为47,从而造成切换失败。邻区错配分析1邻区错配分析2u 调整措施修改错配的邻区关系,切换失败问题解决。造成漏配错配邻区关系,一般多发生在更改小区的PCI规划或者在修改邻区关系过程中原先的邻区关系未删除干净,从而造成新增邻区关系与原先的邻区关系冲突。邻区关系修改需要对邻区优化资料仔细核对,并对修改流程有明确清晰的认识。以修改PCI的过程为例,其过程如下: 在同频邻区配置中,删除所有站点中有此PCI小区的同频邻区关系,再删除对应站点的外部小区中的此PCI的小区。 MOD CELL命令窗口修改PCI。 在有邻区关系站点的外部小区中添加此PCI的小区,添加对应的其他小区与此小区的邻区关系。调整CIO减少不必要的切换u 现象 天目山路在环城西路和武林路之间的路段,如图所示分别由89、46、45小区为主覆盖信号。在拉网测试过程中,此位置大约有2秒钟的时间,由于信号波动TUE会切向客运码头的68小区,然后又迅速切换回45小区。调整CIO示意图u 分析 每个路段按照规划总有主覆盖信号,对于远离道路或者非预期的覆盖信号,受无线环境的影响会短时间很强,这种不必要的切换影响吞吐量性能,并有造成掉话的风险。因此对这种不必要切换发生概率很高的场景,设置对应邻区的小区偏移量(CIO),增加切换难度。u 调整措施调整46小区的邻区列表中68小区的小区偏移量CIO=-3dB。避免沿此方向运动的TUE向68小区切换。优化调整方法如下: 客运码头的68小区eNodeB ID=814465,小区ID=2; 在物资大厦的46小区的邻区关系中,修改客运码头68小区的CIO=-3dBl 干扰类问题优化干扰问题是种综合的表现,影响因素较多。比如站点位置工参不合适造成的过覆盖、无主导小区,PCI规划不合理造成的导频间干扰,外界比如F频道小灵通网络的干扰,GPS不同步造成的系统内干扰等。TDS/TDL双模网络,一般两张网络的干扰分布是基本一致的。TDL网络追求更高的吞吐量,因此对SINR的要求更高。另外TDL网络的PCI规划区别于TDS。此处重点描述TDL干扰优化方法。PCI优化(禁止使用)TDL的物理小区ID(PCI)经过模3运算,就决定了导频信号发射的时频资源位置。PCI的规划,不能完全符合实际网络的覆盖情况,因此存在PCI冲突的可能性。相邻小区间PCI冲突,会对导频信道造成较大的干扰,从而影响信道估计等诸多方面,降低网络性能。PCI的优化方法,一是可以在对拉网测试问题的分析中发现,另外一种方法就是通过M2000的LTE自优化功能。下面对LTE自优化功能做详细说明。如下图所示,在M2000的配置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