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第章导论PPT课件.ppt_第1页
宏观经济学第章导论PPT课件.ppt_第2页
宏观经济学第章导论PPT课件.ppt_第3页
宏观经济学第章导论PPT课件.ppt_第4页
宏观经济学第章导论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导论 理解宏观经济学 1 名人名语 经济学家 在某种程度上是一个数学家 历史学家 国务活动家 哲学家 像艺术家那样冷漠和正直 约翰 梅纳德 凯恩斯 经济学家在分析经济事件或公共政策时 总是记着各种模型 格里高里 曼昆 2 主要内容 1 1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1 2中国宏观经济现象1 3宏观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存在的意义1 4从历史角度看宏观经济学 流派与方法之争1 5宏观经济学研究的共同方法1 6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 3 宏观经济学是一门怎样的学科 4 夏皮罗 宏观经济学考察的是国民经济作为一个整体的功能 包括国民经济中物品与劳务的总产量和资源的总利用量是如何决定的 以及引起这些总量变动的原因是什么的一门学科 5 萨缪尔森 保罗 萨缪尔森 1915 2009 代表作 经济学 6 萨缪尔森 PaulSamuelson 宏观经济学将整个经济运行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研究 考察的是整个国家的产出 就业和价格 7 曼昆 N GregoryMankiw 宏观经济学研究整体经济现象 包括通货膨胀 失业和经济增长 8 本书的定义 以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为研究对象 采用总量分析的方法 研究社会总体的经济行为及其后果 具体是指研究经济活动各种总量关系及其变化规律的学科 9 1 1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微观经济学 Microeconomics 以单个企业或家庭的行为作为研究对象 研究它们的供求行为与价格变动之间的关系 宏观经济学 Macroeconomics 研究的问题是一个国家整体经济的运作情况以及政府如何运用经济政策来影响国家整体经济的运作 10 1 1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研究内容之一 长期经济增长 EconomicGrowth 增长源泉劳动人口增长人均劳动生产率增长案例2 doc 11 美国1900 2000年人均实际GDP 12 1 1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研究内容之二 经济周期 BusinessCycle 商业周期的不同特征各种对周期波动的解释任何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都不可能以一种不变的速度进行宏观经济学家用商业周期来描述短期经济活动的急剧收缩与扩张 13 1 1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研究内容之三 失业 Unemployment 基本概念有劳动能力并寻求工作但找不到工作的现象度量方法失业人口除以总劳动人口 14 美国1900 2000年失业率 15 1 1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研究内容之四 通货膨胀 Inflation 基本概念一个经济中大多数商品和服务的价格连续在一段时间内普遍上涨 产生原因发行货币过量 投资消费需求过旺 工资等成本上升 16 美国1900 2000年通货膨胀率 17 1 1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研究内容之五 国际经济 InternationalEconomy 封闭经济开放经济通货膨胀在国与国之间的传导外贸盈余与赤字对一国就业与财政的影响 18 美国1960 2000年的贸易盈余 19 出口商品总额增长率 年平均增长率14 15 1 1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中国出口商品总额 亿美元 1990620 90001991718 40001992849 40001993917 400019941210 10019951487 80019961510 50019971827 90019981838 10019991949 30020002492 00020012661 000 20 1 1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研究内容之六 宏观经济政策MacroEconomicPolicy财政政策由政府的税收政策和支出政策所组成货币政策在中央银行的控制下如何决定和调整一个国家的货币供给增长速度 21 宏观经济政策 中国利率调整 1993 2007 22 宏观经济政策 中国存款准备金历次调整 1984 2007 23 1 2中国宏观经济现象 我国的经济增长与波动增长源泉劳动人口增长人均劳动生产率增长 24 1 2 1中国的经济增长与波动 中国经济增长的几个阶段第一阶段 1950 1952 经济恢复时期国民收入358亿增加到589亿 平均年增长率达到19 3 第二阶段 1953 1957 第一个五年计划大规模投资和基本建设 平均年增长率达到8 9 第三阶段 1958 1978 动荡时期经济历经曲折和困难 国民收入出现三次负增长第四阶段 1978 经济高速增长时期经济高速增长并创造中国奇迹 25 中国经济增长 1949 2007 26 中国经济增长 1990 2007 27 年份 1 2中国宏观经济现象 经济增长与波动 国民收入增长率 28 1978年以前 失业和通膨都是隐性的 改革开放后 失业和通膨成为中国宏观经济中的一对主要矛盾 商品零售价格指数 上年 100 城镇登记失业率 1 2中国宏观经济现象 失业与通货膨胀 29 中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1990 2007 30 中国CPI PPI与CPI同比增长 当前中国通货膨胀问题思考 当前通货膨胀的原因并不是国内总供求关系失衡 也不是因为农产品出现了供求失衡 而主要是国际能源价格上涨导致的粮价上涨 樊纲 2007 08 24 31 32 中国城镇登记失业率 1990 2006 33 1 2 3中国的金融改革 改革开放前 银行 企业和家庭都处于被动的地位 物质平衡 通过国家对企业下达的投入 产出计划和消费品的生产计划实现财政平衡 集中所有生产领域的剩余进行投资信贷平衡 企业和事业单位的货币往来是 簿记 货币 统一在人民银行内部结算外贸平衡 对外贸易由国家垄断改革开放后 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体制逐步形成 企业和居民存款逐步上升 金融市场逐步形成 利率等货币政策工具开始在金融市场上发挥作用 34 2020 1 27 35 中国法定存款利率 一年期 1990 2007 36 1 2 4中国的对外开放 1979年以来 中国的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提高2001年加入WTO 37 中国进出口总额 1990 2006 38 最近十二个月预警信号图 39 40 1 3宏观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存在的意义 宏观经济预测宏观经济分析宏观经济研究 41 现代宏观经济学将整个经济活动视为一个整体 通过对经济系统总体行为的分析 研究一国经济的总体趋势 换言之 它研究总量经济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其内在关系 如总产出 总就业水平和平均物价水平的决定因素以及国际收支或汇率的变化如何影响这些总量 1 3宏观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存在的意义 42 引子 经济学的发展 重农主义 重商主义 古典经济学 大卫 李嘉图马尔萨斯萨伊 新古典经济学 凯恩斯经济学 1870年边际革命门杰尔杰文斯瓦尔拉斯 马歇尔1890年经济学原理 凯恩斯革命1936年 凯恩斯经济学的现代发展 货币主义理性预期供给学派新制度主义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 新凯恩斯主义 43 1 4从历史角度看宏观经济学 流派与方法之争 重商主义 古典经济学 庸俗经济学 新古典综合派 15c初 17c 17c中 19c初 19c初 20c30年代 20c30年代 资本主义发展 资本主义高级 前史 资本主义初 阶段 阶段 各种价值理论 劳动价值理论 看不见的手 批封建社会 边际效用价值理论 无政府主义 自由竞争 鼓吹资本主义社会 有效需求不足理论 政府干预 三次修改 1 垄断 张伯伦等 个量问题 2 凯恩斯主义 总量问题 3 序数效用价值论和一般均衡 个量问题 萨缪尔森 组装 混合经济 70年代 滞胀 货币主义学派 理性预期学派 供给学派 44 1 4 1宏观经济学的理论体系 1 萨伊定律与古典经济模型萨伊是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的法国著名经济学家 他认为 商品的买卖实际上只是商品和商品的交换 在交换中 货币只是在一瞬间起了媒介作用 卖者得到了货币 马上又会购买商品 所以卖者同时就是买者 即供给者就是需求者 一种产品的生产给其他产品开辟了销路 供给会创造自己的需求 不论产量如何增加 产品都不会过剩 至多只是暂时的积压 市场上商品的总供给和总需求一定是相等 萨伊定律 45 古典宏观经济模型是对萨伊定律的全面论证 其基本观点是 由于价格机制是健全的 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经常处于充分就业的状态 该模型主要内容包括 总产出等于总供给 总供给主要取决于劳动力市场的供求状况 工资的灵活变动使劳动力市场实现充分就业均衡 从而使总产出量达到最大 利息率的灵活变动使投资与储蓄趋于一致 货币数量决定总需求 并在总供给不变的情况下 直接影响价格水平 46 3 代表人物 亚当 斯密 国富论 1776 看不见的手 自动调节经济并使其达到最优状态的理论建立在一个十分重要的前提之上 即所有的市场 包括金融市场 劳动市场 商品市场 必须运行良好 看不见的手 调节经济的实质是 个人在追求他们各自的最大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在市场上表达供求意向 市场价格对此作出充分反应和调整 使每个市场达到供求均衡 47 2 凯恩斯宏观经济学的形成和发展凯恩斯革命是指凯恩斯的经济理论对宏观经济学的古典学派进行了带有革命性质的批判 建立了现代宏观经济学 其标志是1936年 就业 利息和货币通论 一书的出版 通论 1936 对经济大萧条中资源的普遍未被充分利用提供了一种解释 与古典方法不同的是 凯恩斯认为市场上的工资和价格的调整是刚性的 或者说价格调整慢于数量调整 经济活动下降的原因在于有效需求的不足 凯恩斯革命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经济学研究的重点从稀缺资源最优配置转移到怎样克服资源闲置问题上来 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经常运行在小于充分就业的状态中 政府应采取积极干预经济政策 促使充分就业的实现 凯恩斯理论的核心内容是有效需求理论 48 从20世纪40 50年代以来 凯恩斯的理论得到后人的进一步拓展 使之不断完善和系统化 从而构成了凯恩斯宏观经济学的完整体系 这些拓展主要体现在希克斯和汉森同时创建的 IS LM模型 莫迪利安尼提出的 生命周期假说 弗里德曼提出的 永久收入说 托宾对投资理论的发展 索罗等人对经济增长理论的发展以及克莱因等人对宏观经济计量模型的发展 在众多经济学家的努力下 日臻完善的凯恩斯宏观经济理论与微观经济学一起构成了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体系 这一理论体系也被称为 新古典综合派 20世纪60年代以来 凯恩斯学派虽然受到货币主义和新古典主义的挑战 但它在莫迪利安尼 克莱因 托宾和希克斯等人的不断完善 发展下 仍然在当今的主流经济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49 3 新古典学派与新凯恩斯学派的争论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 西方发达国家出现的 滞胀 现象 严重地动摇了凯恩斯主义的统治地位 凯恩斯的宏观经济理论既不能在理论上对这种现象进行令人信服的解释 也不能在实践上提出有效的政策措施 其内在合理性和可解释性遇到了根本性的挑战 古典学派和凯恩斯理论的 综合 因而受到了许多经济学家的怀疑 其中以货币主义和理性预期学派的影响最大 50 人物简介 MiltonFriedman 197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研究领域 消费货币史与货币政策稳定性政策的混合使用 51 代表人物 米尔顿 弗里德曼货币主义首先认为 让市场力量发挥其充分的作用 经济能够达到充分就业的均衡 其次 政府的经济的宏观经济干预政策是引起宏观经济不稳定的罪魁祸首 政府唯一应该做的事情就是给这种市场力量创造一个良好发挥作用的环境 而最佳的方法就是把货币的发行量控制在一个稳定的增长范围之内 其确定货币增长速度的方法是一种改良了货币数量论 被称为现代货币数量论或货币主义 货币主义 52 货币主义 续 弗里德曼的新货币数量说自然率假说 主要指自然失业率 任何一个社会都存在着一个自然失业率 其大小 取决于该社会的技术水平 资源数量和文化传统 在长期 该社会的经济总是趋向于自然失业率 政策主张 赞同货币政策 反对财政政 同时反对斟酌使用的货币政策 主张单一政策规则 53 人物简介 RobertE Lucas 199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研究领域 理性预期货币中性理论转型经济分析 54 古典宏观经济模型 宏观经济学理论体系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VS新凯恩斯主义 宏观经济政策 解释经济运行 1 4 2从历史角度看宏观经济学 流派与方法之争 55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 代表人物 罗伯特 卢卡斯 巴罗 格罗斯曼等试图把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相结合 新古典宏观认为 政府宏观经济政策依据的凯恩斯理论 没有把公众对政府政策以及其他经济信息的反应考虑在内 因而政府经济政策的效果往往是事倍功半 新古典宏观继承了古典主义的精髓 崇尚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 强调要把公众对所有可能获得经济信息 包括政府政策的理性反应 纳入宏观经济模型之中 56 另一方面 凯恩斯理论也在不断发展 在吸取了理性预期的某些研究成果后 出现了 新凯恩斯学派 目前 宏观经济学的争论主要在新古典学派和新凯恩斯学派之间展开 其争论的主要内容集中在市场机制的有效性和政府干预经济的必要性两个方面 而且这种争论将继续进行下去 宏观经济理论的学派之争是宏观经济学的又一大特色 这也是与微观经济学不同的地方 57 新凯恩斯主义 代表人物 斯蒂格列茨 阿克洛夫 曼昆等供给方面的干扰 如实际经济周期理论所认为的 和需求方面的干扰 如新古典主义者所认为的 都可能成为引起经济波动的冲击 新凯恩斯主义和实际经济周期理论与新古典理论的区别在于 他们不相信市场经济总能吸收各种冲击的影响而恢复充分就业 相反 在大多数情况下 经济中存在着一种机制 扩大这些冲击并使其作用持续 经济要恢复到原来局面 需要有一相当长的过程 58 新古典学派和新凯恩斯学派的争论仍然继续进行 无论哪一种观点都未能得到普遍地接受 也没有遭到普遍的拒绝 宏观经济理论的学派之争是宏观经济学的又一大特色 这也是与微观经济学不同的地方 正是由于宏观经济学中不断出现的针锋相对的 派别之争 宏观经济学才会有今天的发展 宏观经济的多样性和丰富性才得以保留下来 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才有可能不断深化 但是 由于宏观经济学的 派别之争 宏观经济学会出现完全不同的假设条件和逻辑体系 不同学派的宏观经济学教科书在理论结构上也往往会有很大不同 59 1 5宏观经济学研究的共同方法 宏观经济学把一个经济体系中所有的市场都综合为三个市场 金融市场 商品市场以及劳动市场 宏观经济分析建立在微观经济个体行为分析的基础上 宏观经济学在观察现实经济现象的基础上 加上必要的假设 建立起理论模型 然后再利用现实世界的数据来检验理论模型 60 1 5宏观经济学研究的共同方法 当出现新的问题和现象时 进行宏观经济研究 得到的宏观经济理论的逻辑框架称为宏观经济模型 相当多的宏观经济模型是用数学语言表达的 翻开高级宏观经学课本满眼都是数学模型 因此 要想在经济学研究方面有所成就 必须有坚实的数学基础 61 1 6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 1 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的区别宏观经济学以整个经济的总体行为为研究对象 考察作为整体的市场表现 说明社会的资源总量是如何决定的 宏观经济学认为市场经济没有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 出现了资源的闲置 宏观经济学所要研究的是 怎样克服资源的闲置 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 微观经济学以整个经济制度中各个家庭和厂商的行为及其相互联系为研究对象 考察单个产品或投入的市场价格形成 并由此说明社会如何解决资源配置问题 基本结论是 竞争性的市场经济将导致资源的最优配置 62 2 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的联系 首先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是互为补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