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建筑文化生态学论文对成都宽窄巷子的基于建筑文化生态学分析摘要:在当代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理念中建筑遗产的史料原真性、地域文化生活多样性的保护日益得到重视, 然而宽窄巷子改造在上述方面有不少优缺点, 本文对此基于建筑文化生态学进行了研究分析, 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关键词: 宽窄巷子 建筑文化生态链 建筑文化生态丛 建筑文化生态场(一)宽窄巷子介绍 建筑文化生态学是以建筑文化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着重研究建筑文化群落与其环境之间关系的发生、发展及其演变规律的科学。传统建筑文化生态研究强调建筑文化与其外部环境关系的研究,现代建筑文化生态研究则同时也重视建筑文化之间的关系研究,这样能更好透视区域建筑文化特点及其真实生态位。 文化作为人类的一种生发着、运动着、兴衰着、变化着的生命活动,具有内在的能量吞吐转换机制,具有独立的与其环境交流感应体系,它本身也是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开放系统,一个生态系统。因此,许多建筑文化问题可以借鉴生态学中环境与资源理念,从环境的、资源的角度来说明,对于研究文化的成因、传统、特征、优势、动态规律以至于生命周期等,都有更具说服力的理论和方法。 “宽窄巷子”是成都市三大历史文化保护区之一,由宽巷子、窄巷子和井巷子三条平行排列的城市老式街道及其之间的四合院群落组成,于上世纪80年代列入成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08年6月,为期三年的宽窄巷子改造工程全面竣工。修葺一新的宽窄巷子由45个清末民初风格的四合院落、兼具艺术与文化底蕴的花园洋楼、新建的宅院式精品酒店等各具特色的建筑群落组成。 宽巷子与窄巷子是成都这个古老又年轻的城市往昔的缩影,一个记忆深处的符号。当游人伴着夕阳,望着炊烟,走在黄昏中的巷子里,一种久违的老城区市民化生活的场景一一浮现在眼前。 (二)基于建筑文化生态链的分析 首先说说宽窄巷子在文化上的脉络,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准噶尔部窜扰西藏。清朝廷派三千官兵平息叛乱后,选留千余兵丁永留成都并修筑满城即少城。清制规定森严,满蒙官兵一律不得擅离少城染指商务买卖。靠每年少城公园(今天的人民公园)春秋两季的比武大会,论成绩优异领取皇粮过日子。风雨飘零,如今的少城只剩下宽窄两条巷子!应当说在漫长的历史之中, 宽窄巷子只是成都无数街道胡同中普通一员, 既不以建筑瑰丽而著称于世, 也不曾作为某一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地而载入史册。只是随着历史演进, 成都大部分传统街区都在都市更新中消失殆尽, 宽窄巷子作为满城兵丁胡同仅剩的遗存而引发世人关注, 因此与文殊院、大慈寺并列成为成都市三大国家级历史文化保护区。除了相对保存较好的清代建筑遗产, 宽窄巷子核心范围内也存有大量后世修建的各类建筑。 这种变迁从建筑文化生态学上来说就是典型的随着时间的演替建筑也跟随时代发生的变化。因此,对于这一地区的重新激活与开发,就应遵循一个原理,即在生态学中,越基层的因子特殊化程度越高,他们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也越强,越具生命力。因而金字塔中越低层次的建筑文化因子是建筑文化系统的基础和源泉,是建筑文化系统活力和生命力所在。可见,上层的观念文化,制度文化都已经改变,但是最本质最质朴的物质文化还遗留下来并深刻影响着成都人的生活。这种物质文化就是基于环境,气候,生活模式等的基本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因此,在对宽窄巷子的重新开发中,以前作为八旗子弟的住所的那种制度文化已经不复存在,作为皇权统治下的封建的观念文化也不可复制,只有剩下的那种物质的市井的文化还根深蒂固且魅力无穷,这就是开发宽窄巷子的关注重点,对成都市井文化的展示与剖析。 改造后的宽巷子、窄巷子,其旧有的单一居住功能将得到置换和丰富,向以“文化、商业、旅游”为核心的功能转变,其间设置一些区域,专门用来展示一些早已失传或将要失传的古老艺术和文化,如蜀绣、蜀锦、竹编及漆器工艺等,还修建了一些具有特色的纪念馆、旧时的画馆、文馆、茶馆、戏馆等,并且邀请一些顶级艺术家以及文化名人来这里从事创作。院落文化共分为三个主题。宽巷子是“闲生活”区,以旅游休闲为主题。改造后的宽巷子是老成都生活的再现,在这条巷子中游览,能走进老成都生活体验馆,感受成都的风土人情和几乎要失传了的一些老成都的民俗生活场景。而四合院中可以品上盖碗茶,吃上正宗的川菜。宽巷子唤起了人们对老成都的亲切回忆。新建的宅院式精品酒店等各具特色的建筑群落给富有传统气息的巷子点缀上了时尚的气息,是老成都的“闲生活”。窄巷子是“慢生活”区,以品牌商业为主题,这里是国际化的业态,是拥有世界眼界的时尚中心,这里又是最成都的生活,在巷子里品味缓慢的下午和时光的停驻。窄巷子,是老成都的“慢生活”。井巷子是“新生活”区,以时尚年轻为主题,是成都的新生活区域酒吧区。 这里是成都的夜晚最热闹的地方,是华灯初上的成都风华,是笑靥如花的芙蓉女子。井巷子,是老成都的“新生活”。 目前已有大批国内外著名商家进驻宽窄巷子,众多文化名流也纷纷入驻:诗人翟永明开了白夜酒吧、诗人石光华开设川菜餐厅、诗人李亚伟开设民间精品菜 这些种种改变,无不深刻的应征了建筑文化生态学中关于建筑文化生态链的叙述。 自然生态链理论为研究文化生态系统提供了十分坚实的理论基础。建筑文化生态链就是两个以上建筑文化因子的相互作用构成的线性联系。建筑文化生态系统中建筑文化因子最基本联系结构是“建筑文化生产” “建筑文化消费”的链接,如“建筑文化表达” “建筑接受” 等。 建筑文化生态链的一般结构为:建筑文化资源投入 建筑文化生产建筑文化传播建筑文化消费 建筑文化生态链的一般结构可以看作是多个最基本的联系结构的交叉,或是最基本联系结构的延伸,可以形成带状、树状、丛状、网状等结构。无论是自然界的生态链还是建筑文化生态链,处在链中的各环节通过物质与信息和能量的交换关系,形成相生相克、共荣共衰、协同进化的链锁关系,维持着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平衡。在一连串的生态链中的一个环节被截断,整个生态链就会产生“多米诺骨牌”的倒塌效应,引起一连串生态失衡的后果。如果找不到新的生态链衔接,无疑就是一场生态灾难,系统为之崩溃。 用这个生态链来分析宽窄巷子的话可以看出这种改变无疑是成功构筑了一条新的建筑文化资源投入 建筑文化生产建筑文化传播建筑文化消费链。 首先是建筑文化资源的投入,这一部分可以继承之前的区域文化,不需过多投入,而之后其产生的更有活力的建筑文化生产出的可消费的文化产物无疑更利于 (三)基于建筑文化生态丛与建筑文化生态场的分析 进一步的,宽窄巷子在少城中的位置使他成为了少城的建筑与居住文化代表,在其所处的青羊区内与人民公园,琴台路,百花潭公园等一起构成了老成都少城生活的建筑生态文化丛。文化丛是功能上更加整合的一组文化特质,它们存在于一定的时空范围之中并作为一个文化单位发挥功用,我们在此将其定义为具有相似空间结构或风格特征的建筑文化区域。 这种对区域的激活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当我假期回家时,能明显感觉到我家附近的文化活动,居民生活相其汇聚靠拢的趋势,反之,其向周围辐射的趋势也不难看出了。这种区域氛围的营造无疑是有积极意义的,它让居住在其周围的居民都深切而直观的感受到自己长久以来的生活行为习惯得到了一个具体体现和展示的窗口。 而对于其所产生的文化氛围来说,也就是建筑文化生态学中的建筑文化生态场。构成建筑文化生态场的因子既可以是建筑文化因子,也可以是影响建筑文化的环境因子;既可以是有形的存在,也可以是无形的存在;既可以是实有的,也可以是虚拟的;既可级是实物的,也可以是制度的、行为的、观念的;既可以是现存的,也可以是历史的。只要有建筑文化因子的存在,建筑文化生态场就不会有真空。如果不十分严格地进行界定,文化生态场可以用“文化氛围”来指代。 在这个意义上说,整个建筑空间环境中人们活动的区域,都属于建筑文化生态场的空间范围。它不仅包括建筑文化的今生态,又包括影响到现实的建筑文化原生态;既包括建筑物质、制度、观念的因子,也包括政治、经济、自然等文化环境因子。 因此,在宽窄巷子的重建中宽窄巷子改造欲以恢复近代少城民居风貌特色为目标, 因此大量建国以后,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前修建的现代建筑被视为严重破坏传统风貌的“罪魁”而一并拆除。这种做法是值得商榷的。其实在历史街区的保护之中, 与艺术价值相比,建筑的历史价值也应当得到尊重和保护。在当代历史街区保护观念中那种无视历史演变, 仅仅以某一时代为原本进行的“风格性修复”的做法已经被广泛批判, 早在威尼斯宪章中就已经指出原真性应当包含各时代加在文物建筑上的“正当东西”, 历史在建筑上留下的印记不应当随意抹杀。现代保护理念更是强调保护建筑遗产整个生命周期中各个时代的遗迹, 保护“建筑史料”的原真性、可读性和历史性, 即使面对非文物古迹的一般性历史建筑也应如此。在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更新中, 我们不仅应当重视对单个建筑遗产的史料原真性的保护, 也应当从整体上来理解和保护整个历史街区的史料原真性。如前所述, 改造前的宽窄巷子中近代建筑遗产只占整个街区很小的一部分, 其余大部分都是建国以后修建的现代建筑。如果说这些现代建筑本身其貌不扬, 而且自诞生就负有“破坏传统风貌”的原罪, 但其已经成为宽窄巷子悠久历史的一部分, 它们和其它历史建筑遗产一起构成了宽窄巷子独有的地域文化风貌。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宽窄巷子改造中将“保护传统风貌”狭义的定义为仅仅保护晚清、民国时期的“大门集萃”。结果除了一两处被有意保留下来的斑驳不清的毛主席语录, 建国头30余年留下的历史印记几乎全被抹杀。游人在宽窄巷子见到的除了标本般保存的“大门集萃”的“真古董”, 就是后现代式的“风格再现”, 这种时空穿越的拼贴虽然热闹一时, 却无法让人通过建筑遗产解读街区的历史演进。这种无视历史街区整体史料原真性的做法割裂了历史街区发展的脉络, 使得宽窄巷子特有的、富有活力的传统风貌和地域文化破碎成为一个个不完整的片段与符号, 从另一个角度对传统风貌的真实感和历史感造成了破坏, 不仅不能恢复宽窄巷子曾经的“传统风貌”, 也破坏了既有的地域文化风貌, 只能得到一个刻意营造出来的商业化景观。产生上述遗憾的根本原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护理药理学试卷及答案
- 专题0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化学与生活、环境(安徽专用)5年(2021-2025)中考1年模拟《化学》真题分类汇编
- 2025至2030医用低温冰箱行业产业运行态势及投资规划深度研究报告
- 2025-2030无机复合涂料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及竞争格局与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中国玛卡提取物行业产业运行态势及投资规划深度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中国旧塔吊行业项目调研及市场前景预测评估报告
- 2025至2030中国手机防水袋行业产业运行态势及投资规划深度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中国自由空间光学(FSO)通信行业市场占有率及投资前景评估规划研究报告
- 林业企业上市辅导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智慧城市照明解决方案孵化器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2024年全国职业院校(中职组)技能大赛(植物嫁接)赛项考试题库
- 《江姐》教案-中职语文高一(高教版2023基础上册)
- 公司中小型会议策划方案
- T/CCT 017-2024中低温煤焦油
- 《中国传统文化》课件:佛教思想及其人生模式
- 医师多点执业协议书
- DB65∕T 3952-2016 反恐怖防范设置规范 学校
- 城市路灯照明节能改造技术方案及案例分析报告
- 风电居间协议合同协议
- 2025-2030中国偏头痛药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
- 2025南宁市隆安县辅警考试试卷真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