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的泼水节》+《彝族的火把节》教学设计.doc_第1页
《难忘的泼水节》+《彝族的火把节》教学设计.doc_第2页
《难忘的泼水节》+《彝族的火把节》教学设计.doc_第3页
《难忘的泼水节》+《彝族的火把节》教学设计.doc_第4页
《难忘的泼水节》+《彝族的火把节》教学设计.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难忘的泼水节+彝族的火把节教学设计教材来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年版。二年级下册阅读之旅教内容来源: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三组,二年级下册阅读之旅第三单元。单元主题:爱祖国,爱家乡课型:群文阅读1+1课时:两个课时授课对象:二年级学生 授课教师:邢艳霞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1)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2)努力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写字姿势正确,书写规范、端正、整洁。(3)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4)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2.教材分析难忘的泼水节记述的是一个充满温情的感人故事。“一年一度的泼水节”被傣族人民视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是傣族最隆重的节日。而1961年的泼水节,又是傣族人民最幸福、最难忘的一个泼水节。那是因为敬爱的周总理和边疆人民共同欢庆了这个富有情趣的民族节日。共和国总理的到来,使傣族人民沸腾了,人们“敲起象脚鼓”“在地上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放着一串串喜庆的花炮,迎接敬爱的周总理。周总理兴致勃勃地换上傣族服装,“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中”,他同傣族人民一起敲鼓跳舞,手拿银碗与人们互相泼水祝福,同庆盛大的民族节日。而彝族的火把节主要讲的就是描写的是火把节的来临,理解火把节的纪念意义,感受彝族特有的民族风情。赞扬彝族人民勇于战胜恶势力,战胜灾难的勇敢、坚强、不屈不挠的优良美德。3.学情分析 难忘的泼水节是一篇讲读课文课文热情洋溢地叙述了1961年周总理在西双版纳同傣族人民过泼水节的情形表达了周总理和人民群众心连心的深厚情谊。总理的满面笑容、傣族人民的兴奋与喜悦在作者饱满的激情中淋漓尽致地得以展现。有感情地朗读是本课教学重点教学中要让学生多层次、多种形式反复地读课文,从而感受到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时的热烈场面和人们的兴奋心情。彝族的火把节主要描写火把节的盛大场面,感受彝族特有的民族风情。赞扬彝族人民勇于战胜恶势力,战胜灾难的勇敢、坚强、不屈不挠的优良美德。可是周总理的时代离现在的少年儿童有一定的时间距离学生不容易理解周总理和人民之间的那份无法言明的感情对课文的理解大打折扣。我揣思着:对小学生而言“情”的感染更有效于“理”的说教。所以我以“情”为契机利用情绪的感染性特征让学生在“情感”中学习并以此加以实践获得了较好的效果。学习目标1 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体会彝族人民火把节的民族风情。对傣族人民和彝族人民有初步的认识。(第一课时) 2能按笔顺规则,在田字格里正确、端正、整洁、美观地书写“龙、恩”等12个生字。(第二课时)学习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认识泼水节和火把节。学习难点 了解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的深厚感情。感受彝族人民勇于战胜恶势力,战胜灾难的勇敢、坚强、不屈不挠的优良美德。评价任务任务一: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够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体会彝族人民火把节的民族风情。对傣族人民和彝族人民有初步的认识 任务二:规范书写3个生字。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评价要点 环节一每日一诵 背诵古诗准确熟练背诵积累 环节二 启发谈话 导入新课活动一1.师:我们的祖国边疆辽阔,有56个民族,你知道哪些少数民族?随学生回答“傣族”教师板书。2.师:云南省西双版纳地区傣族人民在每年的清明节前后,有一个盛大节日,这一天,傣族人民互相泼水,互相祝福。这就是“泼水节”。(板书)3.在 “泼水节”前面板书“难忘的”,齐读课题。说说读了课题有什么想法?(完成目标1)学生能并正确读出课题、写出课题(评价目标1)环节三研读课文探究感悟活动一 过渡:在泼水节上发生了什么让大家如此难忘呢?让我们打开书开始自由读课文吧。1.课文讲的是哪个民族的什么节日?2.谁参加了这次的泼水节?为什么这次的泼水节是难忘的?学生能自主阅读难忘的泼水节,根据阅读导航,进一步感知泼水节。(评价目标一)活动二全班交流1.傣族人民怎么欢迎周恩来总理?“那天早晨,人们敲起象脚鼓,从四面八方赶来了”“为了欢迎周总理,人们在地上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好像铺上了鲜红的地毯。”“一条条龙船驶过江面,一串串花炮升上天空。”(积累短语)反复交流出示句子,指导朗读。要把傣族人民的欢乐场面和人民热爱周总理的心情读出来。指名读、齐读、表演读。2.周恩来总理穿的什么?找出其中表示颜色的词语,从周总理的穿戴可以看出周总理有怎样的心情?“周恩来总理身穿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一条水红色头巾,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中。”说说表示颜色的词。“笑容满面”说明什么?这时的周总理会对人们说些什么? 3.找出文中描写周总理动作的句子,用横线画出来,圈出表示动作的词语,周总理同傣族人民一起跳舞说明了什么?“他接过一只象脚鼓,敲着欢乐鼓点,踩着凤凰花铺成的“地毯”,同傣族人民一起跳舞。”“周总理一手端着盛满清水的银碗,一手拿着柏树枝蘸了水,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 周总理怎样泼水?向傣族人民祝福什么?说一说。傣族人民怎样泼水?向周总理祝福什么?说一说。 练习句式“一手一手”“一边一边”交际互动。教师演总理,学生当人们,互相祝福,互动。 课件演示泼水的场面。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4. 多么让人激动的场面啊!谁能把作者的心情用声音表达出来!学生自由读个人展示挑战读齐读(1)周总理和人们为什么那么开心?(2)为什么1961年的泼水节令人难忘?再一次深情地读一读课题吧!(3)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完成评价目标二)学生能感知,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评价目标一)环节四拓展延伸交流感知活动一:拓展练习了解了这些风俗习惯之后,想像一下,在泼水节上,周总理把水泼向傣族人民时,他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傣族人民又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想一想,说一说看到周总理把水泼向傣族人民,我仿佛听到周总理 ;看到傣族人民把水泼向周总理,我仿佛听到傣族人民 学生会说出更多的傣族民族风情。(评价目标一) 环节五 学法总结 活动一 在学习彝族的火把节之前我们先回想一下,我们用什么方法学习了难忘的泼水节。1. 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2. 带着问题读课文,读一读,想一想。从文中找到问题的答案。3. 分组合作,全班交流。学生会总结学法。自主学习彝族的火把节。(评价目标一) 环节六 以文带文 傣族的泼水节使我们难以忘怀,你还知道哪些少数民族的节日?彝族的泼水节也很有吸引力呢,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活动一1. 自由朗读彝族的火把节,边读边想:(1)彝族人民在过火把节的时候都举行哪些活动?(2)彝族的姑娘是怎样跳舞的,找到对应的句子画起来。2.小组合作交流,彝族的火把节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句子是什么?你最喜欢火把节的哪些活动?为什么? 环节六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难忘的泼水节和彝族的火把节,对傣族和彝族的民族风俗有了一定的了解,我们有56个民族,各民族都有自己的风俗节日,想了解更多的风俗节日,推荐阅读主题丛书第三单元。 第二课时 第二课时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评价要点环节一认读生字活动一出示汉字:“龙 恩 寿 柏 泼 敬 鲜 脚 度 凤 凰” 1. 认读,并组词。(领读、指名读)(完成目标二)根据字形准确认读生字。(评价目标二)环节二书写指导活动一观察字形,相互提醒。活动二1指名认读2观察:都是什么结构?怎么才能写好这6个字?重点指导 “凤 凰”(1) 都是半包围结构。(2) 第一笔一定要写成竖撇。第二笔“横折弯钩”(完成目标二)学生在自主观察中,老师的范写中正确认识字形与结构。(评价目标二)环节三书写练习活动一1.摆好写字姿势。2.练习书写。老师巡视纠正不当的书写姿势;表扬书写习惯良好的孩子。(完成目标二)学生在练习书写中掌握生字。(评价目标二)环节四书写评比活动一同桌两个人互相评比。活动二纠正改错,力求美观学生在相互评价中纠正书写不规范的字。(评价目标二)附1:板书设计 难忘的泼水节 祝福 周总理 傣族人民幸福 令人难忘 彝族的火把节 祝福吉祥 跳舞附2:彝族的火把节 彝族火把节 彝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之一,而最让人难忘的就是火把节。火把节是祈祷幸福、祝福吉祥的节日.火把节原是指驱虫灭害、保佑庄稼获得丰收.每年的农历六月二十四日,彝族人民过火把节的日子.火把节那几天,人们清洗炊具,杀鸡宰羊,筹办丰盛的节日晚餐。 夜幕降临时,篝火晚会拉开了夜晚的序幕_在广场上点燃篝火,男女老少都聚集在一起,手拉手围成一个大圈,跳起舞来。彝族姑娘能歌善舞。跳舞最出色姑娘叫海来阿卓,她拉上她阿哥的手,走到舞台中间。跟着音乐,跳起彝族舞。她们指尖划出令人痴迷的弧度,旋转在寂寞的边缘。头发与身姿在微弱的灯光中飘动,仿佛全世界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