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宿湘江遇雨.doc_第1页
秋宿湘江遇雨.doc_第2页
秋宿湘江遇雨.doc_第3页
秋宿湘江遇雨.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秋宿湘江遇雨编辑秋宿湘江遇雨是五代诗人谭用之创作的七言律诗。这首诗描绘了秋天湘江夜雨的景色,表现了作者的羁旅乡愁,但不颓唐。全诗寓情于景,借景以抒情,二者融合无间。同时语言凝炼,对仗工整。1作品名称秋宿湘江遇雨2创作年代五代3作品出处全唐诗4文学体裁七言律诗5作者谭用之6目录1. 1作品原文2. 2注释译文3. 词句注释1. 白话译文2. 3创作背景3. 4作品鉴赏1. 文本赏析2. 名家评论3. 5作者简介作品原文编辑秋宿湘江1遇雨湘上阴云锁2梦魂3,江边深夜舞刘琨4。秋风万里芙蓉国5,暮雨千家薜荔6村。乡思不堪悲橘柚7,旅游8谁背重王孙9。渔人相见不相问,长笛一声归岛门10。7注释译文编辑词句注释1、湘江:即湘水,发源于广西兴安县海阳山,北流至湖南,注入洞庭湖,是湖南省最大的河流。2、锁:束缚,封住。3、梦魂:梦乡之魂,指思乡之情。4、刘琨:晋朝人,少怀壮志,与祖逖相互激励,常闻鸡鸣而起来舞剑,准备为国家作一番事业。后来常用这个故事以表示胸怀壮志。5、芙蓉国:湖南省内因广种荷花,故有芙蓉国之称。6、薜荔:又名木莲,一种常绿蔓生植物,多生于田野间。古人把它看香草。屈原九歌山鬼:“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带女萝。”7、橘、柚:这两种水果都盛产于南方,在秋冬成熟。橘一向被称为“嘉树”。8、旅游:离家旅行在外。9、王孙:本意是贵族子弟,有时也指隐士,这里是作者自指。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10、岛门:岛上。8-12白话译文湘江上阴云笼罩,使人心情郁闷。深夜里徘徊江岸,想起刘琨的远大抱负。秋风吹动,万里芙蓉花摇曳生姿。暮雨洗尘,千村的薜荔枝苍翠可爱。乡思难耐,看见橘柚更令人悲叹。羁旅他乡,如被弃的山野之人无人看重。就是打鱼人和我相见,也不与我说一句话。自管吹着长笛回岛去了。13创作背景编辑这首七律,写于诗人旅游他乡,遇雨受阻,夜泊湘江之中。全诗通过对秋风暮雨景象凄凉的写照,抒发了诗人游子思乡和怀才不遇的感叹。14作品鉴赏编辑文本赏析这首诗通过描写湘江秋雨的苍茫、寂寥景色,抒发诗人的怀才不遇之感,语意极为沉痛、悲凉。诗歌一开篇便起得雄浑壮阔。“湘上阴云锁梦魂”,这一句不但形象地描绘出暴雨将至之时的那种风急浪高、阴云密布的景色,而且点明题意,交代因雨受阻、夜宿湘江的缘由。一个“锁”字,流露出诗人被迫困于此地的无奈和怅惘。不过,由于整句取景壮阔,无奈怅惘之中并无衰飒之气,反倒更加激发了诗人的豪情壮志,所以接下来的“江边深夜舞刘琨”一句,诗人即用刘琨闻鸡起舞的故事,表明自己奋发振作、立志救时的抱负和决心。颔联则转为描写湘江的秋雨景色。“秋风万里芙蓉国,暮雨千家薜荔村”,这两句既对仗工整,又写景壮丽。秋风暮雨之中,诗人眺望远方,只见湘江两岸,满目所见,尽是花枝繁密的芙蓉和随风摇曳的薜荔,煞是美丽。描写“芙蓉”的诗句最早见于中唐柳宗元芙蓉亭:“新亭俯朱槛,嘉木开芙蓉。”名之以“芙蓉国”和“薜荔村”,本已极言其多、其盛,再加上“万里”和“千家”的修饰语,则显得更加幅员辽阔,展现出一片广阔无边的花海和绿色原野,面对这样的壮丽景色,诗人的心境也不由得更加开阔了。颈联由写景转入抒情。其中“乡思不堪悲橘柚”一句,主要抒发诗人的思乡之情和生不逢时之悲。橘树生长于南方,一旦移植到北方栽种,因为气候、土壤等条件的变化,结出的果实味道就会有所不同,所以有“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之说。湖南地处南方,故盛产橘柚,何况眼下又是橘柚成熟的季节,湘江两岸必定是金黄一片、硕果累累。诗人见此情景,对于橘树的适得其所,不禁心向往之。相形之下,自己滞留此地,已是身不由己,再加上生不逢时、有志难骋的遭遇,不觉更加凄苦、悲凉。于是,只能将满腹辛酸化为一声“旅游谁肯重王孙”的呼喊。“王孙”语出淮南小山楚辞招隐士,意为隐居的贤士,后来也用来称呼游子,此处则二意并存,借指诗人自己。诗人怀抱经世之才和救世之志,然而却始终不被重视,只能到处漂泊,这其中的苦楚却无人明白。尾联则以写景作结。“渔人相见不相问,长笛一声归岛门”两句,暗用屈原与渔父之事。屈原虽然不被世人理解,但是尚有渔父与之对话,而自己竟然连屈原都不如,一种世无知音的悲愤溢于言表,令人感慨万千。此诗写景抒情,章法严密。一方面情景分明,二者相问写来;另一方面又能融情人景,表现出由雄壮到悲愤的巨大变化,因此极易打动人心。15名家评论 明钟惺、谭元春唐诗归:“孤情高响却生成是中、晚妙律,移上不得。” 明周敬、周埏唐诗选脉会通评林:“周琏曰:午夜晨钟发猛省,最耐咀嚼。” 清陆次云五朝诗善鸣集:“飘逸又复完浑。” 清王寿昌小清华圃诗谈:“天然浑成。” 毛泽东曾仔细圈读此诗。1961年12月26日致周世钊信中写道:“秋风万里芙蓉国,暮雨朝云(千家)薜荔村同志,你处在这样的环境中,岂不妙哉?”在自己诗作七律送瘟神中有“千村薜荔人遗矢”一句,在答友人中有“芙蓉国里尽朝晖一句,均从这两句中化用而出。16-17作者简介编辑谭用之(生卒年不详),约五代后唐明宗长兴(930933)间至北宋太祖(960975)时人。字藏用。五代宋初诗人。生于唐末。原有集,久佚,宋史文苑传载:“开宝初,有颖贽、刘从义善为文章;张翼、谭用之善为诗。”可见其在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