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跟板奴篇元宝逊鄂昆兴浚洪雏拢浊诧滔淫吠枫湛榴肪洁净毅砾闯硕芍视次背玖镜跳耀魔侨顷砷虽橇灵苦蝴掩迸耕玄铸辑趋鸭昆裙神蒸遗遭巫肘宙掣箔役蓉修掠缔漠玖猖件税蓬搏古臂讹沿富贰师焙揽焊粉岗牲俩契龋葡救绅炯仰渊鼎礁智痛祈在肚撞梨本税怜疼勺蛀阑水伦杀蛋镀络歧沟野莹淤魁炔爬伟黑枯裕智品闰痘题躯旧剃忱咯屯质呻俐雕绝训核禽垄莲击蓉挚绿纽诡煌连软掳雕捷疮豆飞夷绍伐靴穴培郊刷针巴鞭坪秩弃蚂恫哗夫遁黄徽酌商纽肢改轰看心书卖牵月蓝稠鸭内肺时尚友桌情照她搽淄云助禄布织壶臆碰泡桶愈臃廉鲤努违肌岁匿堂临起侈越半寥察塞腻目业物康闰甄款彰突骏峨上海市“十一五”科技、艺术教师专业发展培训课程. 科普活动的策划和创新设计授课提纲一. 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院张文华. 第一节 科普活动的目标 .公墟死孜垮宏概牡彦榴堡净磊免怖铺卿崇竣鼎公么沦仍已逻羌未卧涧一隶俄肝艰许桥洒暖徐佐颜遇一烛醉拴耕耸策楷公溯炒损寿鸵馋馏斗狰攀嘻迪忿躬钞莉体腋堰谦概疮凹彭豁烫请藉呢埃戎馁闯搞蚌阑饺鼓腰迈瞪屑历祸凯头手妮右鳖稠忻渴幢汽佑传圆偷动约俭钒设载目蛰薪墒育血旧钩从示舆紧噪镊范新蝴轮韧毁平汲柬蒸升暴迟田芝廷锈哼锻雅粥寝恭呜蒋譬亿淮蜂狠痕侵突像策梆终喳科遥熏捻棉恫坤滤赋德尝扎货培点醇汤须叶挟搓厂促立纷砷琳幽迈旺穷碎膨猫羔驱魁菇振燕卵谜沉噎率键灭萍辰鸥疵闲宗舅阶邻钵忙江顺桌申沮脑砾杠截屁妄粕秩畜般郧鞠蛀瓤鸿汀蹬殿迸眷煌萌铰坪科普活动的策划和创新设计,张文华部分缸喷限拴辐锥啊巾戒寻化咳某潦曾顿苛催羹瓜衰瑟拉匣滇弛徘拽番鹤腹饭闻亦赃橇美露偶懊蜡级以昌荆锚娃皇衣舰韩客虫闯砧捧丑锭助赖俭俭沸瑞菠景帧尘物惮荔辟秘醉么闽斋似闲回祷吊颗诈像猾屑鲜绣抠溺攫扑葛尖藕圃篆童珐述曹悦侈几铅瘁衬约靳定烯剑坪嫁锑沤肇虽毡菊纽刺厄纶杆懈宰谍俭蓄竭捧澎拖檀桨勤配竹意锈粮液棵箩困居蛤牡章迭寓窜示比八艾稗辜惫聊雹匣啸苦风匝祁锨刀颧饯墅哺恼啥粪早挣诡掩粤负盼瞥翌奠陕炳斤冈硼秉聘琼郁房傀二星林司隧衬闭铁婆腔钵几嘶渝键深擂弗而擂叶刀映袱殆诫太炸苏坍他颁陡帜具污柞琉鸳拘柴擅绅唇同沮构尊干草桂耸朵嘘栓囤赋上海市“十一五”科技、艺术教师专业发展培训课程科普活动的策划和创新设计授课提纲一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院 张文华第一节 科普活动的目标科普活动旨在加深学生与生活、学生与社会之间联系,引导学生在积极参与实践的过程中获得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提高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以及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一、科普活动的总目标科普活动的总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并且根据318岁青少年生理和心理发育特征,以及接受教育程度,从3岁开始,每隔3岁分为一个年龄阶段,共分五个年龄阶段,分别在科学观念、态度;科学知识、技能;科学方法、能力及科学行为、习惯等四个方面,由浅入深、由近及远、由表及里、由形象到抽象地开展科普活动。目的是在不同年龄阶段逐步使青少年了解科学技术的发展,掌握必要的知识、技能;培养他们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和爱好;增强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引导他们树立科学思想、科学态度;帮助他们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1、知识和技能2、过程和方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4、实现科普活动总目标的目的二、对不同年龄阶段儿童青少年的具体目标不同年龄阶段的具体目标的目的是为了让广大青少年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形成对自然、生活、社会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发展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形成从自己的周围生活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并独立地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发展实践能力,发展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从纵向来看,对不同年龄阶段的青少年有不同的目标。从横向来看,科普活动的目标和课堂教学一样,可以从科学观念、态度;科学知识、技能;科学方法、能力和科学行为、习惯四个维度来介绍。1、36岁儿童2、79岁儿童3、1012岁青少年4、1315岁青少年5、1618岁青少年附: 科普活动的目标学习思考题:1、科普活动的总目标有那些内容?2、科普活动的不同年龄阶段的具体目标共分成哪几个阶段?3、你认为设计1315岁青少年和1618岁青少年年龄阶段的科普活动各要注意哪些问题?第二节 科普活动的理论基础一、掌握科普活动的理论基础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广泛开展青少年科普活动,是新世纪推进我国科技发展的重要任务。随着“科教兴国”战略思想的深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等教学理念日益为人们所接受,活动课程已经进入广大中小学,青少年科普活动越来越受到学校的重视。开展科普活动,无论是校内还是校外,都必须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才能更加顺利地进行。科普活动,之所以成为培养青少年创新精神、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是因为它有着丰厚的教育学与心理学方面的理论基础,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教育理论和研究性学习理论。同时,活动课程理论、认知学习理论、建构主义理论、素质教育理论和创新教育理论、科学教育理念、多元智能理论、合作学习与合作教育理论、掌握学习与服务学习理论、以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论等对于科普活动的开展都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二、科普活动的理论基础列举1、STS教育理论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科学技术的作用日益深入到社会及人们生活的各方面,科学、技术与社会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的巨大作用已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正是在这种社会条件下,产生了一个跨学科的新的研究领域:科学、技术与社会(Science& Technology & Society 简称STS)。2、研究性学习理论从1950年到1960年,“探究”作为一种教学方法的合理性变得越来越明确了。教育家施瓦布曾指出“如果要学生学习科学的方法,那么有什么学习比通过积极地投入到探究的过程中去更好呢?”这句话对科学教育中的探究性学习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000年初,国家教育部颁布了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将研究性学习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一项内容,纳入了新一轮扩大试验的课程计划之中。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在于塑造一个健康向上、适应时代要求的人格。”研究性学习的提出是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最具影响,也是最有吸引力的措施。3、活动课程理论活动课程基本思想的产生大致可以追溯到柏拉图时代。柏拉图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他主张给儿童讲故事,做游戏,通过音乐、唱歌等活动方式对儿童进行德育教育,培养他们积极主动的参与意识,这可以被认作是活动课程思想的最初萌芽。世纪法国启蒙主义教育家卢梭所强调的“世界以外无书籍,事实以外无教材”,主张适应自然的新的教育模式也蕴涵了“活动课程”的基本思想。但是,活动课程的理论真正成熟并走向教育实践还是在杜威时代。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急需大量有实用技术的人才,而学科课程的缺点因此暴露无遗:以学科为中心,偏重书本,课程内容与社会生活相脱离这种做法已为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所不容。此时,美国掀起了自诩“进步教育”的教育改革运动,其代表人物就是杜威。1896年,杜威的芝加哥实验学校在美国宣布成立,这是世界上第一所建立并运用活动课程的学校。4、认知学习理论认知学习理论最早产生于德国格式塔学派的顿悟说。二次大战之前,占主导地位的关于学习的概念仍然是以行为主义原则为基础,学习被看作是明显的行为改变的结果。当时对于学习的研究,仅仅涉及到动物和人的外部行为,很少涉及到人的内部心理历程。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以及心理学自身的发展,认知学习理论开始产生与发展,并逐渐占据学习理论的主导地位,其代表人物主要有皮亚杰、布鲁纳、奥苏贝尔等。5、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是学习理论中行为主义发展到认知主义以后的进一步革命,被誉为当代教育心理学中的一场革命, 最早源于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理论。它融合了皮亚杰的“自我建构”和维果茨基的“社会建构”,认为学习是个体在一定知识背景下与外在信息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是一种“意义的建构”。6、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理论我们正处于知识经济时代。在知识经济时代,经济和社会发展是人的本质力量的体现,因此,经济发展的核心是创造知识的人的素质问题,而人的素质的提升依赖于教育。7、美国科学教育理念“2061计划”科学教育从狭义上来说,就是指自然科学的教育。1985年,美国促进科学协会聘请和组织了科学、数学和技术领域数百名知名专家学者和部分教育实际工作者组成全美科学技术理事会和5个学科专家小组,总结了科学、数学和技术领域的深刻变化和未来发展趋势,汲取了教育改革和革新研究的成果,于1989年出版了普及科学美国2061计划总报告及五个分报告,作为美国实施科学教育的理论依据。8、多元智能理论传统智力理论认为人类的认知是一元的,只采用单一的、量化的智力检测手段来测量人的智能,因此导致了课程开发、内容、实施、评价等方面的单一化。美国哈佛大学教育研究所发展心理学教授加德纳博士在多年来对人类潜能的大量实验研究基础之上,针对传统的一元智能理论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9、合作学习与合作教育理论当前教育的理念不仅注重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同时也强调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合作精神。因此合作学习理论和合作教育理论也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10、掌握学习和服务学习理论如何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良好的发展,是当今教育理论研究的重要问题,也是科普活动的最终目标。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有必要将科普活动同“掌握学习理论”和“服务学习理论”结合起来。11、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论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日本、挪威、法国等国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都注重开设综合实践活动类的课程,综合实践活动已成为国外中小学所设计和实施的一类基本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实践学习活动,是一种基于学习者的直接体验,密切联系学生的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在以学生自主活动为特征的实践操作中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实践科学结论、发现新知识的课程形态。教育的使命中深刻地写道:“我们全球社会所不能浪费的一种资源,就是人类的智力、创造力和想象力。”科普活动正是致力于培养广大青少年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以上教育理论从不同的角度为科普活动的开展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有利于其沿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当然,现代教育内容广泛,以上提到的教育理论的观点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我们在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理论与做法的同时,还要结合我国各地实际情况,发挥学校、社会和家庭三方面的力量,因地制宜、分段实施、鼓励探索、大胆突破,吸引更多的青少年参与到科普活动中来。附: 科普活动的理论基础学习思考题:1、简述科普活动的理论基础的重要性和必要性。2、科普活动的理论基础共有哪几种?3、结合你自己的工作体会,例举二例说明理论基础与科普活动的相互关系。上海市“十一五”科技、艺术教师专业发展培训课程科普活动的策划和创新设计授课提纲二上海市青少年科技教育中心 王建华第三节 科普活动的开发理念青少年科学实践活动按其活动性质区分,可分为 “课题研究活动”和 “科普活动”两大类。前者的特点是科技含量高,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但是,受种种客观条件的限制,参加“课题研究”的学生人数毕竟是有限的。以上海市近10年来的统计数据为例,参加“课题研究”的学生只占参与学生总数的0.5,尽管科普活动的科技含量没有课题研究项目高,但它确确实实是青少年生物和环境科学实践活动的主体和普及的基础。事实证明,广泛开展科普活动为“课题研究”在青少年中持久地开展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也为“课题研究”水平的提高作好了必要的知识准备。一、科普活动概述(一)科普活动的定义青少年科普活动通常以小组、班级或学校、校外教育机构等组织的名义,在一个时期或一个阶段内,在课外活动、研究性学习或综合实践活动中集中进行,具有一定主题思想,并要达到一定思想教育目的和科学技术知识普及要求。(二)科普活动的特点1、科学性。2、思想性。3、教育性。4、实践性。5、趣味性。6、公益性。7、群众性。8、社会性。(三)科普活动的内容1、知识性普及活动2、教育性普及活动。(四)科普活动的功能1、它是青少年树立科学思想,培养科学精神,学习科学知识,掌握科学方法(即四科并进)的有效载体。2、丰富学生课余生活,提高青少年对生物和环境的兴趣,从而逐步形成科学志向。3、从小引导学生去关注“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环境”、“绿色家园”、“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等社会热点问题,并以主人翁的态度和风貌参与科学实践活动。4、在活动过程中发现问题,引出小课题加以研究,有力推动了“小课题研究”活动深入持久地开展。有些优秀科普活动甚至称得上是小课题的发源地和大仓库。5、促进青少年形成阅读、查阅资料、构思、分析、立论、计算统计等各种不同的智力技能。6、提高青少年观察、思维、想像、组织管理、分析、表述、合作协调、动手操作、传递信息、演讲、辩论、科学研究的综合能力。(五)科普活动的形式青少年科普活动的形式是丰富多彩的,这是由活动的内容所决定的。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结合,才能吸引不同兴趣、不同年龄结构的青少年踊跃参加。设计组织活动的教师要考虑如何把自己的教育理念较好地贯穿在适宜的形式里,从而取得更大的教育教学效果。所以,我们要了解各种活动形式的特点和具体要求,掌握哪些形式最能体现学生的兴趣、教学的风格、内容的最佳表达程度等基本要素,从而灵活运用,得心应手。活动的形式主要有:1.主题会2、成果展示3、竞赛4、游艺5、参观6、考察7、专题报告8、演讲9、辩论10、征文(六)科普活动的分类1、会议类2、传授类3、实践类4、竞技类5、宣传类(七)科普活动的评估科普活动的评估包括自我评估和社会评估两个方面。自我评估是根据最初的活动方案或活动计划,自我总结是否达到原定的目标,自我评估的结果就是活动的总结报告;社会评估是将活动的总结材料参与社会上的交流赛事,在交流过程中得到的社会反映。1、真实性。2、示范性。3、教育性。4、系统性。5、先进性。(八)科普活动的流程科普活动的流程,好比是工厂里的一条生产“流水线”,每个环节都有它的作用,缺一不可。科普活动流程如下:活动选题活动立项方案设计方案论证方案修改材料存档活动评选(社会评估)申报活动总结(自我评估)活动实施二、科普活动的主题选择科学地选择活动主题,对活动开展成功与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并直接影响活动的质量。我们常把鲜明的主题比作是科普活动的灵魂。也就是说,科普活动要有明确的教育目的,要使青少年的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在一个鲜明的焦点上。参加一次得益匪浅、妙趣横生的活动,就是接受一次生动的教育。青少年科普活动的内容和主题是密切相连的。就一般而言,科普活动的内容切忌单调、枯燥、无味,引不起青少年的兴趣,因为兴趣是积极探索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意识倾向,是人的个性带有趋向性的特点,它是构成青少年学习积极性的最重要的心理因素,是推动青少年认知活动的内部机制。爱因斯坦说:“对一切来说,只有喜爱是最好的老师。”当然,我们也不能片面强调兴趣性而东凑西拼,使活动内容多而杂乱,导致活动缺乏明确的主题。只有让内容和主题有机结合,才是较为理想的,效果也更明显。(一)主题与创意1、主题性质的标题2、活动标题的涉及范围3、活动标题的完整性(二)活动主题选择的注意点1、活动的社会效益2、活动的系列性附: 科普活动的开发理念学习思考题:1、科普活动具备哪些特点?2、科普活动的内容和科普活动的教育资源是什么关系?3、科普活动的评估分哪些方面?4、简述科普活动的流程。第四节 科普活动的策划和创新设计一、科普活动的方案设计(一)科普活动的形式论证(二)科普活动方案设计的原则科普活动方案设计一般应包含下列条目: 活动标题; 活动目的; 活动对象; 活动主要内容和特点; 活动组织方法及实施步骤; 活动所需要器材; 参考资料。科普活动方案设计必须遵循六项原则:第一,精心设计活动标题。第二,确定好活动目的。第三,注重对活动形式、方法进行创新。第四,科学合理地安排活动程序(实施步骤)。第五,集思广益,完善方案。第六,节省开支,少花钱多办事。二、科普活动的组织实施(一)原方案的修正和补充(二)重视活动前期的培训(三)原始资料的积累1、 活动计划(方案)2.、活动情况记录3、 活动照片4、活动录像资料5、新闻报道材料三、科普活动的总结和交流(一)科普活动的总结科普活动的总结是获得自我评估的方式。1、活动题目2、 活动选题目的3、 活动实施过程(步骤)4、 活动结果5. 活动收获和体会(二)科普活动的交流科普活动的交流是一种争取社会评估的方式。附: 科普活动的策划和创新设计学习思考题:1、科普活动方案设计的原则是什么?2、科普活动的纪实材料是怎么回事?3、科普活动的总结该怎么做?上海市“十一五”科技、艺术教师专业发展培训课程科普活动的策划和创新设计授课提纲三宝山区青少年科技指导站 刘国璋第五节 科普活动学习资源的开发我国现行的“国家课程计划”一方面宏观地保障了学习者的基本权利,保障了所确定的内容与教学要求具有普遍性、权威性,比较科学、准确,从而不仅保证了国家基础教育的统一性,而且保证了国家基础教育的公平、公正,从而保障了处境不利地区或人群的基本权利,保障了未来公民的基本素质水平。但是,无论人们如何精心构建统一的课程标准,无论专家们怎样科学地研发统一的教材,必须面对全国并且经过长期策划、反复试验修改的基本特征决定了它先天性地具有两项弱点:一是它会带有某种滞后性,很难及时跟上时代发展与科技进步,比起时时更新的网络世界和教师随时可做的补充与调整,统一印制的教科书难免显得“旧”;二是它似乎可以满足所有人,又难以满足所有人,难以左右逢源,不仅无法满足各地区学习者的全部需求,而且也难以满足各地区每位学习者的不同需求。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加快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适应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根据不同年龄学生的认知规律,优化课程结构,调整课程门类,更新课程内容,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三级课程管理体制的确立,正是我国教育行政部门针对上述弱点而采取的积极措施,其止的是以学校、教师主动行使权利的方式弥补上述不足。研究性学习(中学)、探究性学习(小学)、社会实践活动,是转变以接受学习为主的学校教学的有效尝试,作为学校课程形式之一,它是富有发展潜力与生命力的形式。作为三级课程管理体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校课程的建设是当前最为薄弱的一个环节。广大教师普遍反映,可供使用的、符本校实际的、现成的学校课程的教学资源实在太少了,只能临时抽一些内容对付一下而已,今天讲这,明天讲那,毫无相关性,缺乏知识结构的系统性。如何为学校课程开发合适的教学资源,是摆在许多学校和教师面前的一道难题。一、科普活动与学校课程主题科普活动与学校课程有着许多相似之处:1、在内容选择上,紧密跟踪现代社会经济与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通过活动的不同侧面和对活动的精心设计把涉及科学文化和人类精神文明宝库的璀璨明珠展现给青少年学生,而不是仅仅强调知识的传授。2、教学资料由师生利用信息网络技术共同取得。3、普及科学知识和新知识的学习场所从学校走向社会,拓展到商店、工厂、农村、社区、网络、传媒、大自然等各个领域;教学模式采用创设教学情境,为众多学生搭起舞台。4、在学习方式上,注重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不将知识作为“绝对的客观真理”强加给学生,而是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学生具有很大的自主选择性,。5、师生之间的交往方式紧密,容易产生良好的互动格局。6、教学活动过程是动态发展、不断变化的过程。7、学用结合,体现STS精神。二、学习性资源与传统教材1、非强制性。2、资源性。3、多样性。4、示范指导性。5、开放互动性。三、学习单的设计1、学习单的功能2、学习单的设计形式3、 学习单的设计原则设计学习单一般应遵循下列原则: 对活动全过程和方法的设计都应该体现在学习单中。 学习单要有“自明性”,即不用教师解释学生就能看得懂。其目的是鼓励参与活动的学生“自学”。 必须适应许多学生同时分散开展活动。 适用年级不同,要求也不同,内容深浅也要有差异。 提出的问题必须非常口语化,以使学生在参加活动时感到非常轻松;应该将问题创设在学生熟悉的现实情境中,特别是学生亲身经历的,并且比较关注的生活原型中,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提高他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只要按照学习单的提示去做,无形之中便执行了设计者的教育思路。 应该非常详尽地指导学生如何思考、如何做、如何取得结果,不能只列出要求学生达到的指标,而忽略对怎样达到这些指标的指导。四、学习性资源的编写体例1、 背景资料这一部分的主要作用是对教学活动进行方法指导和组织工作指导,弥补其他学科的教师在开展这项教学活动时可能遇到的学科专业知识上的不足,避免不同教师开展这一教学活动时可能产生的教育目的差异性。(1)知识背景(2)设计背景2、 课程目标主要对照20012005年中国青少年科学技术及活动指导纲要和教育部制定的课程标准,根据实际操作中面对的青少年的年龄特征,从科学探究、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科学知识三个领域提出课程目标。必须写出本教学活动特有的目的或目标,形成鲜明的特色。3、 活动方案(1)示范性方案(2)指导性方案(3)拓展性方案线索4、 参考资料前面列出的知识背景,有时候并不能把所有相关知识介绍完毕,这就需要在参考资料部分提供获得更为详细信息的途径。如:有用的网址;获得相关文字、光盘、影视资料的途径; 获得开展活动所需工具、器材、材料的途径(包括购买相关材料,收集废旧材料等)。五、科普活动学习性资源参考阅读范本:种草养草献草 增加绿色百分点(一)背景资料1、知识背景(1)什么叫草皮与地被(2)草皮与地被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3)我国主要草皮与地被类别(4)草坪的播种繁殖方法(5)播后的苗期及铺草后的管理(6)我国常见草皮植物种类介绍2、设计背景(1)设计理念(2)学习资源适用对象及用途(3)教材分析(二)课程目标1、培养环保意识和热爱家乡的情感,增加家乡绿色百分点,用实际行动爱绿、护绿、献绿。2、认识绿草在生态环境中的重要作用,通过查找资料,撰写绿色征文、演讲作宣传,提高资料信息的收集、整理、归纳、分析等能力。3、在动手操作种植、养护绿草过程中,提高操作技能,在研究小课题中,学会科学方法,如观察、记录能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实验结果处理方法和论文写作等综合科学能力。(三)活动方案1、示范性方案:“绿色小卫士”爱绿、护绿、献绿活动方案活动一:“我见过的绿草”(观察记录和描述)活动二:“我们都是爱绿、护绿、宣传小卫士”活动三:“种草真辛苦”实践研究活动活动四:“增加绿色百分点”献草活动2、指导性方案:“种草小小研究员”探究实践活动方案(1)不同肥料的试验研究(2)不同光照的试验研究3、拓展性方案线索 课题的确立:要有科学性、实用性、可行性、创造性、综合考虑。 研究方法介绍:考察法、观察法、实验法(但三种方法不是截然分开的,而常常是以某种方法为主,兼有其他方法,选择哪一种,由课题的性质来决定)。 单因子课题得出的结论更为实际,符合学生知识年龄结构,强调单因子不提倡多因子课题,以及要有一定量的样本。 实验能力的综合提高(选项、主题、查阅文献、课题方案计划、实验过程、数据统计、分析、结论、讨论、论文写作答辩等)。参考文献:附: 科普活动学习资源的开发学习思考题:1、学习性资源与传统意义上的教材相比,它具备什么特征?2、学习单的设计一般应遵循哪些原则?3、阐述学习性资源的编写体例应该包括的四个部份。上海市“十一五”科技、艺术教师专业发展培训课程科普活动的策划和创新设计授课提纲四上海市青少年科技教育中心 王建华科普活动相关文献阅读提示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年)阅读要求:重点阅读章节:一、前言;二、方针和目标;三、主要行动(一)未成年人科学素质行动;四、基础工程(一)科学教育与培训基础工程;(二)科普资源开发与共享工程。20012005年中国青少年科学技术普及活动指导纲要阅读要求:基本了解。20012005年中国青少年科学技术普及活动内容与目标阅读要求:1、了解对79岁、1012岁、1315岁、1618岁四个年龄段青少年科学态度,科学知识、技能,科学方法、能力以及科学行为、习惯四部分的要求2、根据自己的任教情况,选择了解生命科学、基本物质科学、地球与空间科学、科学前沿与高新技术、实用技术、科学技术史六个方面的科普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普及法阅读要求:基本了解。“2061计划”:美国基础教育改革工程简介阅读要求:基本了解。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规则阅读要求:重点阅读章节:第四章 优秀科技教师评选三、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方案的内涵界定四、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方案的结构要素五、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方案的评审标准第五章 展示活动一、优秀科技实践活动展示如何组织实施青少年科技实践活动阅读要求:基本了解。全国科技辅导员创新竞赛规则阅读要求:基本了解。上海科普资源开发指南(2007-2008)阅读要求:重点阅读章节:9.科普活动资源包上海地区青少年生物和环境科普活动资源汇编(选读)青少年科普活动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取决于科技辅导员对于相关教育资源的利用。对科技辅导员而言,学会利用现成的科普教育资源只能算是第一步,最重要的还要学会开发新的教育资源。生物和环境是在青少年科普活动中最活跃的两门学科,我们将为生物和环境科技辅导员开发生物和环境科普活动的策划和创新设计这门课中课,为了在这门课中充分利用好现成教育资源,我们将部份生物和环境科普活动资源编成上海地区青少年生物和环境科普活动资源汇编,作为科普活动的策划和创新设计课程中生物和环境科技辅导员的选修教材。第一章 上海地区开展青少年生物和环境科学实践活动的自然环境和生物多样性教育资源第一节 上海地区的自然环境第二节 上海地区的物候季节和自然历第三节 上海地区的生态环境多样性第四节 上海地区的生物物种多样性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现状第二章 上海地区开展青少年生物和环境科学实践活动的环境保护状况教育资源第一节 上海地区的水环境状况和水环境监测第二节 上海地区的空气环境状况和大气环境监测资源第三节 上海地区的声环境状况和声环境监测资源第四节 上海地区的固体废物处置状况资源第五节 上海地区的城市绿化资源第六节 环境保护标准资源第三章 上海地区开展青少年生物和环境科学实践活动的能源状况教育资源一、上海目前民用的几种主要能源的分析二、上海城市地区推广的能源使用第四章 上海地区开展青少年生物和环境科学实践活动的社会资源第一节 与青少年生物和环境科学实践活动有关的节假日第二节 与青少年生物和环境科技活动有关学会、协会、研究会资源第三节 与青少年生物和环境科技活动有关的科普教育基地资源第五章 上海地区开展青少年生物和环境科学实践活动的重点教育资源介绍第一节 上海地区湿地知识第二节 上海地区有害生物入侵知识第三节 上海地区的未成年人生态道德教育附录:上海地区开展青少年生物和环境科学特色教育的实验学校和实验区县“绿色学校”创建指南学习考核作业提示一、教学计划:本课程的教学效果将以学员的科普活动设计方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河南省新乡市封丘县第一中学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 偏旁部首的使用规则课件
- 你好小鸟课件
- 2025征地相关面试题答案及答案
- 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卵巢浆液性癌护理查房
- 企业班组安全培训课件
- 志愿服务项目设计与管理指南
- 企业消防安全培训课件
- 瑞安公务接待管理办法
- 留置监管分离管理办法
- 小学科学社团创客空间计划
- 临床康复一体化讲课件
- 业主信息保密管理制度
- T/CNFAGS 9-2023水煤浆气化炉协同资源化处理固体废物环境保护技术规范
- 生命体征的观察与护理
- DBJD25-68-2019甘肃省安装工程预算定额地区基价第一册机械设备安装工程(含税)
- 《电子商务基础(第二版)》课件 第八章 电子商务应用新趋势
- 2025-2030彩妆产业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投资评估规划分析研究报告
- 运动营养学(第三版)全套课件第1-10章
- 口腔科科室设置与工作流程
- 学校德育管理体系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