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我所欲也》教学设计.doc_第1页
《鱼我所欲也》教学设计.doc_第2页
《鱼我所欲也》教学设计.doc_第3页
《鱼我所欲也》教学设计.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鱼我所欲也教学设计龙坝镇中心学校主备:魏军辅备:蒙天燕学习目标:1、积累一些实词、虚词,正确翻译课文;2、本文语言自然流畅,节奏感强,富有气势,加强朗读和背诵;3、理解作者的观点,结合实际生活赋予它们以新的内涵。、了解本文运用比喻和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学习重点:1、体会语气,练习朗读,背诵课文;2、理解文意,理清论证思路。 学习难点:理解文中的“义”“本心”的内涵,把握本文的主旨。第一课时一、课前导入董存瑞舍身炸碉堡,换取了战争的胜利,张莉莉为救学生失去了双腿。生与死、利与义的问题历来为世人关注,那么几千年前的古人是如何看待这些问题的呢?今天,我们学习鱼我所欲也,看看本文表现了孟子什么样的道德主张。二、出示学习目标。、自学课文,准确朗读。、积累一些实词、虚词,正确翻译课文。三、学生自学,组内互学、交流。(一)、作者作品简介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人。是儒家继孔子之后又一位重要的代表人物,后称为“亚圣”。 孟子生于战国诸侯混战最激烈的时期,他继承和发扬了孔子的思想,他提出“民贵君轻”、反对掠夺性战争等主张。 为此,他到各国去游说诸侯,反对“霸道”,提倡以“仁”“义”为中心的“仁政”、“王道”。孟子“性善论”的要点:1、“善”是人的本性。2、人有四种“本心”:同情心、羞耻心、恭敬心、是非心。3、人性变坏,是由于受外物的影响,不是本性的表现。4、本性也需要“养”。本文选自孟子告子上。告子上的主要内容是阐明“性善说”,即人性里天生就有向善的种子,这种善的天性,就是人的“本心”。本文讲的是每个人都有“本心”,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人都应该保有自己的“本心”。(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读,组内纠正,注意把握字音,停顿、重音。2注意读出文章的气势。3组内互读,教师稍作朗读指导。()重点字音苟( )得 所恶( )不辟( ) 勿丧( )耳一箪食( ) 蹴( ) 羹( )得我与( )乡( )为身死而不受 今为( )宫室之美为( )()、 停顿示例: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三)、译读课文,把握文意 1学生自学翻译课文,圈点勾画,标示出疑难词句。 2小组讨论,互学,解疑。 3教师引导学生积累文言知识。()重点词解释1、鱼我所欲也( )2、有甚于生者( )( )3、不为苟得 ( )( )4、故患有所不辟也( )( )( )5、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 )6、凡可以得生者( ) 7、何不为也( )8、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 9、是故( ) 10、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 )11、贤者能勿丧耳( )( )12、一箪食( )( )13、一豆羹( )( )14、呼尔而与之( )( ) 15、行道之人( )( )16、蹴尔而与之( ) 17、乞人不屑也( )18、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 )( )19、于我何加焉( )( ) 20、为宫室之美( )21、得我与( )( )22、乡为身死( )23、为之( ) 24、是亦不可以已乎( )25、失其本心( ) ()重点句子翻译 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尔。 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与我何加焉。 3、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4、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5、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A、故患有所不辟也 B、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C、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D、乡为身死而不受四、教师引导、交流反馈。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学习目标: 1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本文的论证思路。3、了解本文运用比喻和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二、合作探究,交流展示。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是怎样提出来的? 这样提出有什么好处?2、本文是怎样围绕中心论点来论述的?分别用了哪些论证方法?3、“此之谓失其本心”中“本心”指什么?与“舍生取义”有何联系? 4、根据孟子“舍生取义”的观点,请结合历史或现实生活,再给本文补充两个事实论据。 三、达标检测1、下面选项中加粗字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故不为苟得也苟富贵 B.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予尝求古仁人之心C.生于忧患故患有所不避也 D. 故不为苟得也故自号曰醉翁也、对加点的词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A故患有所不辟(躲避)也 B所欲有甚(超过)于生者C乞人不屑(因轻视而不肯接受)也 D此之谓失其本心(自己的修养)、选出对本文理解有误的一项()A作者在文中表达的主要观点是“二者不可得兼”。B首段用“舍鱼而取熊掌”的常情来比喻“舍生而取义”的道理。C第二段主要用对比的方法说明不应为物欲所获而丧失本心。D文中运用了不少两两相对的句子,形式优美,情感强烈,说理透辟。、文章开头用_的方法引出本文的中心论点,即_。文天祥过零丁洋中体现这种追求的诗句是:“_,_。”四、课堂小结课文主要讲的是:人人都知道“义”比“生”更可贵,“不义”比“死”更可恶,然而只有贤者能把这一主张贯串于他人生实践的始终,而一般的人由于受环境的牵制,往往改变初衷。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