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驻马店市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图片版).doc_第1页
河南省驻马店市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图片版).doc_第2页
河南省驻马店市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图片版).doc_第3页
河南省驻马店市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图片版).doc_第4页
河南省驻马店市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图片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驻马店市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终考试高二历史试题参考答案一、选择题:2分*2448分。1.2.A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1. 【解析】材料反映了春秋时期,鲁国君亲自观测天文现象,官员则要记录,这是“礼”,各种节气,官员都必需记录,以便对将来的变故作出预测和准备;A项与史实不符;C项“天人感应”的思想是西汉董仲舒提出的,故排除;材料中只是反映了统治者“制天命”,没有提及“用之”,故排除。根据材料中的“而书,礼也”“为备故也”,可以表明当时统治者将天文与国家社稷联系起来。故选。2.【解析】材料反映的是汉初,天子召集群臣商议军国大事,这体现了专制下的民主色彩,防止丞相的专权,可以排除B、C两项,A项正确。这属于中央削弱相权的措施,D项可以排除。3.【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依据史料准确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材料中主要强调的是“贩卖婺州罗帛的沈赞沿路偷税”,也因其被“杭州官府裁决,没收其货物182匹”,据此可知政府裁决的原因是“偷税”,综合分析可知材料的主旨反映的是政府重视商税收入,D符合题意,A、B、C三项偏离题旨。故选D。4.【解析】材料中“人之有私,固情之所以不能免矣”,说明顾炎武把人之有私看作完全合乎情理,故A项错误;B项与材料无关,并且其说法本身也是错误的,在明清之际中国社会的正统思想仍然是传统的儒家思想;把人之有私看作是完全合乎情理的现象以及对“私”的肯定,都反映了当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状态下新兴市民阶层的思想意识,故C项正确;“合天下之私以成天下之公”,说明他对公私关系作了辩证的论述,公与私之间不存在对立关系,故D项错误。5. 【解析】根据题干关键信息“清朝海关瘫痪”“鉴于目前的形势,美国船只也只需在出发港提交文件”“无需出具清国的海关结关证明”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判断选项,可知:A项表述本身错误,而且也不符合题意;C、D两项的表述与题干材料内容无关,无从体现“资本输出”和“租界”。B项表述符合史实和题意。“只要清国允许其他国家的船只自由出入港口而无需交纳海关税,那么,美国船只也只需在出发港提交文件”可知是片面最惠国待遇政策,故本题正确答案选B。6.【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图与分析能力。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更加落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同时西方先进科技、思想文化也传入中国,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并缓慢发展,先进的中国人以西方科技和资产阶级思想为武器,在变革中国的经济和政治制度方面做了诸多尝试,推进中国社会向现代化方向迈进。由此可知,、三项说法正确,只有项符合题意。7.【解析】洋务运动没有变革相应的政治制度,导致先进的生产力与落后的生产关系相脱节。四个选项的模糊性和迷惑性较大,必须仔细辨析:A不符合材料。洋务派创办的“近代工业”是“中体西用”的具体实践,而不是相冲突,排除B。材料讲述的只是封建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洋务运动本身的“开始”和“结束”,并没有说明西方资本主义与中国封建主义的矛盾和冲突,排除D。8.【解析】材料主要论述了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是在西方侵略浪潮的冲击下进行的,不同派别学习西方的主张不同、侧重点不同,A、B、C三项都是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表现,D项是盲目排外的体现。故选D项。9.【解析】恽代英此话的落脚点是“正可引势利导”,意在引导群众力量进行斗争,故A项正确;B项在题干中虽有所体现,但并非材料的主旨,故可排除;C、D两项在题干中没有体现,亦可排除。10【解析】材料指出“本源所在,在其思想”,又是在民国时期,由此可以判断出这是指新文化运动中,先进的知识分子宣传民主科学,启发了国人的觉悟。所以正确答案为。11. 【解析】洋务运动最终是破产了,与材料“终于演化成一次又一次的激进运动”不符,故A项错误;清末新政是一场骗局,与材料“是在激进的政治浪漫主义支配下人为选择的结果”不符,故B项错误;辛亥革命是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符合材料“且尚未得到充分发展”,辛亥革命指导思想是三民主义,主张建立民主共和,符合材料“是在激进的政治浪漫主义支配下人为选择的结果”,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了,孙中山掀起维护民主共和斗争,符合材料“终于演化成一次又一次的激进运动”,由此分析,故D项正确;五四运动不符合材料“终于演化成一次又一次的激进运动”,故C项错误。12.【解析】是大跃进时期,发生在1958年;发生在文革期间,即1966-1976年;第一部宪法颁布是在1954年;香港回归是在1997年,故选A。13.【解析】从材料可知,“37年前的那次握手”指1971年中美的“乒乓外交”,中美双方意在谋求两国关系正常化,所以项正确。14.【解析】十二铜表法的规定随着罗马帝国经济的不断发展被废除,这说明罗马法在发展过程中不断修正和完善,因此才具有较强的生命力,故A项正确;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尖锐材料中并没有体现,排除B项;法官审判案件都要遵循法律,排除C项;罗马帝国扩张的过程逐渐形成了万民法,这是对公民法的继承,排除D项。15.【解析】结合题中关键信息 “除了决定王位继承人” “只是陈述了已经存在的法律条款”可知,权利法案具有保守的一面,答案选C项;英国没有成文宪法,排除A项;B、D三项不符合史实,排除。16.【解析】从材料“首先宣布废除封建贵族制度,代之以财产资格限制为特征的社会标准”可以看出近代西方开始强调财产资本积累中的作用,这为以后的工业革命的进行起到了推动的作用。故选C。17.【解析】由材料中“人民的议员就不是、也不可能是人民的代表”可以得出,卢梭认为代议制具有很大局限性,B项正确;A、C两项与材料不符,排除;材料未涉及国家大小的问题,排除D项。18.【解析】苏格拉底不是智者学派的成员,他与智者学派的不同之处,他更加注重人的伦理道德,反对智者学派忽视道德,追求功利的主张,A项错误;文艺复兴批评教会的腐败但不反对宗教,B项错误;宗教改革没有否定上帝的权威,C项错误;启蒙运动直接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和天主教会,主张建立资产阶级的“理性王国”,丰富和发展了人文主义精神,具有鲜明的政治革命性质,故D项正确。19.【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材料的能力。材料中是将苏联1930年与1931年的粮食生产量与出口量进行对比。我们可以发现,随着时间的变化粮食生产量减少,出口量却增多。再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知这个时候苏联正在进行农业集体化和工业化的建设,世界正处于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之下。粮食虽然减产,但是出口量增多,工业化成果明显,这都是人民的力量,是苏联人民的奉献。因此本题选择D。20.【解析】本题考查了17-18世纪英国科学革命与技术、产业革命的关系。B项说法错误;C项不符合材料;D项说法过于片面,力学革命属于科学革命的一部分。故选择A项21.【解析】A项与材料内容无关。材料内容中的“十五年前这一运动风靡亚洲”是指二战后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反殖民统治的运动,而非洲的“变迁之风”与美苏和两极格局无关,所以C、D两项也不正确。不结盟运动举起于年,与材料内容相符。22.【解析】1932年正处于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时期,英国、加拿大等国签订双边协定,出发点就是为了减少危机对本国经济的破坏,以克服经济发展困难,D项正确。题干反映的是贸易保护主义,排除A项;扩大进出品贸易、加强对经济的干预是手段而非目的,排除、C两项。23.【解析】材料以上官婉儿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历史时应结合文献资料和考古发现,这样才能使研究更接近历史的真相,故A项正确。24.【解析】从材料“小说正是通过各种动物的眼睛(生死轮回的艺术图像),来观察和体味农村的变革”可以看出这是现实主义文学。A、D两项都是浪漫主义文学,很容易排除;B 项是现代主义文学;C项是现实主义文学,故选C。二、非选择题:共52分,第25题25分,第26题12分,第2729题均为15分。 25.(1)实质:法律是维护君主专制统治的工具。(3分)地位:是先秦“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2分)主流:西汉董仲舒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了法家等学派的思想,使其融入主流。(2分) (2)思想:以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主张法治。(4分)特点:借古喻今。(2分)西方:文艺复兴在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的外衣下开展思想解放;东方:康有为借助经学的外衣宣传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4分)主要原因:资本主义力量相对弱小,封建势力过于强大。(2分) (3)规定联邦制,既加强中央集权,又发挥地方的积极性;规定三权分立制,有效防止专制与独裁;规定总统共和制,总统直接领导政府,政府不对国会负责。(6分) 26.(1)1787年,通过1787年宪法。理由:这是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使美国确立了联邦制共和政体。1844年,中美签订望厦条约。理由:美国从中国攫取了更多的侵略权益。1879年,爱迪生发明电灯。理由:电灯给人类带来电的光明。(答“19世纪后期,第二次工业革命,理由:美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工业产值跃居世界第一”亦可)1933年罗斯福新政。理由: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美国的经济危机,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6分。答出任意2点即可)(2)二战后,西欧国家普遍衰落,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债权国;以英磅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难以维系,美国利用布雷顿森林体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关贸总协定,加强其在国际金融和贸易领域的特权及支配地位;实施马歇尔计划扶持和控制西欧国家。(6分)27.(1)背景:均田制遭到破坏,农民破产和逃亡;府兵制兵源枯竭,士兵逃亡。(6分)(2) 内容:由招募宿卫、边兵的募兵制代替府兵制。(3分)影响: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兵源,稳定了军队;大大加重了政府的财政负担;节度使拥兵自重,为安史之乱和藩镇割据埋下隐患。(6分) 28.(1)原因:日本的侵略造成了亚洲众多国家的毁灭性灾难,也威胁到苏、美、英等国家的安全;雅尔塔会议上反法西斯盟国决定协同对日作战,共同消灭日本法西斯;德、意溃败后,日本法西斯势力仍拒不投降。(9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